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徐州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8-16 20:18:58 来源:徐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26次

199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及省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励精图治,国民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基本实现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0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58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278.26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208.19亿元,增长11.6%。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20.2:45.8:34.0调整为18.9:46.4:34.7。扩大内需取得成效。积极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扩大投资和增加消费相结合、扩大需求和改善供给相结合、调整结构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增加工资和改善消费环境相结合,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市场物价保持低位平稳运行。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61%实现改制,县(市)、区属以上企业和乡镇企业改制面分别为84.4%和98%。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新生力量。外向型经济继续发展,出口保持增长。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运行基本平稳。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就业人员418.65万人。其中城镇以上在岗职工75.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65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6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下岗职工全部进人再就业服务中心,全年分流安置下岗职工4.57万人,再就业率56.5%;安置失业人员1.3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5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人增长趋缓,农业基础仍较薄弱;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开放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力不强;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调整和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不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等。

二、农林牧渔业

全市继续增加农业投人,努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克服干早等自然灾害,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种植业获得较好收成。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为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份;经济作物除棉花因调减播种面积而减产外,其他均有增长,优质、适销的高效农产品继续增加,多种经营持续发展。

林牧渔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在农林牧渔业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畜牧水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15.3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2%;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298台,小型拖拉机13.56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1.97万千瓦,农用载重汽车4347辆。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6.52万吨,增长5.1%;农村用电量16.54亿千瓦小时。有效灌溉面积464.1千公顷,增长0.6%。改造中低产田5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邮电业、商业和饮食业等非农产业总产值增长18.1%,占农业及农村非农产业总产值的比重77.92%,比上年提高2.85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克服市场约束和竞争不断增强等不利因素,进一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力度,奋力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取得了积极成效。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235.7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人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增长8.9%,其中国有工业增长5.3%,集体工业增长13.3%,股份合作制工业增长34.0%,股份制工业增长8.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10.8%;大中型工业增长4.3%;轻工业增长8.7%,重工业增长9.2%。

产销衔接水平提高,运行质量有所改善。全年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人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气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人370.98亿元,利税总额31.72亿元,利润总额6.22亿元,分别增长6.7%、21,2%和7.3%。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和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果,重点行业和企业扭亏脱困工作效果明显,超额完成了省考核的国有及控股大中型亏损企业脱困任务。适应市场需求,投资类及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增长较快,工程机械、食品、汽车电子等比较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继续加强;完成了小煤矿关井压产和棉纺压锭任务。

建筑业生产经营较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全市建工系统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90.8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89.26万平方米,下降28.6%;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把增加投资需求作为启动市场的重要措施,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工业技改投资,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国有基本建设投资72.1亿元,增长21.8%;国有更新改造投资28.36亿元,增长5.0%;房地产投资23.81亿元,增长28.2%。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水利、交通、能源等一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全年电力、煤气和水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长167.7%,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和“三路一河”、“两山一湖”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华润磁化肥一期工程、新沂磁卡片材工程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新沂国家粮食储备库建成投入使用。迎宾路、复兴南路、解放南路改造和故黄河观光带一期工程完成,汉桥竣工通车,滨湖公园东段建成开放,三环路大绿化带、机场路绿化带基本形成,高速公路联网工程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四期安居工程、科教小区住宅已交付使用。烟厂膨胀制丝、生化制药工程、农用自卸车、徐州国家粮食储备库、淮海食品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城北新城区和园林风景区建设全面启动。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4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铁路客运量826.74万人,增长2.4%,货运量1663万吨,增长6.8%;交通系统公路客运量1552万人,比上年下降11.0%,货运量595万吨,下降10.9%;水运货运量129万吨,下降1.5%,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390万吨。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局用交换机扩容62.07万门,年末电话机总数86.13万部,其中住宅电话73.43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5万部和12.6万部;全市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1.8部,比上年增加2.7部。无线寻呼用户28.09万户,新增7.72万户;移动电话17.13万部,新增9.12万部。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平稳偏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5亿元,比上年增长6.8%。农村市场活跃,城市市场平稳,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7%;增幅较城市消费品零售快1.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9.9%,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0.0%。

市场建设继续加强。全年新建各类市场36个,年末拥有各类市场552个。商品市场成交额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市场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全年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8%,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8%。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外向型经济稳定发展。对外贸易稳中有升,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自营出口总额1.5亿美元,增长2.6%。新签利用外资协议金额2.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强,全年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营业额0.47亿美元,增长16.9%。

旅游业继续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48万人次、22.09万人天,其中涉外饭店接待8028人次,24350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22.3%和23.2%;接待国内旅游者312.72万人,增长32.8%。全市旅游业总收人23亿元,占GDP的3.8%。其中市区旅游业总收人22.29亿元,占市区GDP10.1%。国际旅游创汇总收人1134.17美元,其中涉外饭店448.45万美元,增长21.4%;商品创汇297.6万美元,占创汇总收入26%。国内旅游收人21.7亿元,增长24.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状况较好。全年财政收人完成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地方财政收人21.6亿元,增长11.3%。全年财政支出31.19亿元,增长10.0%。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3.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7%;各项贷款余额334.2亿元,增长3,6%;其中短期贷款265亿元,中长期贷款51.4亿元。年末城乡民储蓄存款余额269.2亿元,增长10.4%。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机构承保额620.48亿元,保费收人6.88亿元,增长17.9%。其中,产险保费收人1.91亿元,人身险保费收人4.97亿元;已决赔款1.08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0.95亿元。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面貌大为改观。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和城市综合改造工程的实施,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功能进一步增强。新增和更新路灯5874盏。年末拥有公共交通运营车辆919辆,客运总量1.17亿人次。水厂日综合生产能力75.53万立方米,年供水总量1.29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供应量0.7亿立方米。煤气供气总量4779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2.38万吨,气化率达90.1%,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新增道路面积4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2平方米。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3%。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年末全市各级环境监测站12个,建成烟尘控制区13个,面积112.8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6个,面积97.59平方公里。对重点排污单位和机动车进行了排污达标治理。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25个,关停、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36个。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教育投人,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改革。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科技队伍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行产学研结合,实施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以加强基础教育为重点,不断巩固“两基”成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进程,取得丰硕成果,第二次荣获“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称号”。

科技人员和经费继续增长。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3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5%;科学事业费1182万元,增长1.7%。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技术创新工作得到加强。全年新省级及省级以上星火计划项目31项,总投资4.5亿元;新上火炬计划项目20项,总投资2.07亿元;市级农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10项;年未高新技术企业达37家;民营科技型企业288家,全年技工贸总收人42亿元,增长20%。科学研究取得新成果,全年完成科技成果216项,通过鉴定120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8项,填补国内空白23项;受理国家专利申请387项,授权316项。技术市场活跃,全年签订技术合同595项,技术合同金额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拥有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3.23万人,比上年增长50.3%;中等专业学校14所,在校学生4.21万人,普通中学513所,在校学生54.34万人;职业中学47所,在校学生1.98万人;小学3147所,在校学生129.32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76%。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较快发展。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拥有公办文化馆(站)113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52万册。拥有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8.65%。

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954个,其中医院275个,拥有病床1.80万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以万人,其中医生1.13万人;儿童计划免疫防范措施不断加强,常见传染病发病率进一步降低。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共参加26个项目的省比赛,获金牌118枚,总分居全省第二;向省输送43名优秀运动员;群众体育活动勃蓬开展,有97.8%的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20‰,比上年下降2.2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由上年5.74‰,下降为4.26‰。年末全市户藉总人口877.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5万人,增长0.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6498.6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3126.3元,增长4.9%。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增加。年末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87台,彩电109台,电冰箱94台,空调器39.5台,淋浴热水器42.5台,脱排油烟机63台,录放像机15台,影碟机28台,照像机35架,组合音响15台,摩托车10辆;家用电脑5台;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自行车198.2辆,缝纫机76.7架,电风扇185.4台,洗衣机28台,电视机108.3台,收录机28.3台,电冰箱巧.8台,摩托车13.3辆。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乡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城镇集体以上竣工住宅建筑面积228.25万平方米。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13.53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巧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24.34平方米,增加0.24平方米,农村改水新增受益人口34.87万人。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发展迅速。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条保障线按要求基本到位,农村扶贫救济和救灾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全市有7506名城镇居民和283%名农村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9895张,收养9554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41万人次;年末参加社会统筹保险的职工与离退休人员分别为73.2万人和18.4万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94.7万人,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率79%。

注: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农村非农产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按当年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