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盐城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3-21 21:03:31 来源:盐城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696次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力做好稳增长、转方式、抓创新、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着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1.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6.8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6.26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48.24亿元,增长14%。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16:47:37调整为2011年的15:47.2:37.8,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8222元(按2011年年平均汇率折算约6000美元),比上年增长13.2%。

全面小康建设进展顺利。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全面小康综合得分达97.9分,比上年增加1分。从四大类构成看,生活水平实现程度最好,达到99.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实现程度达98.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社会发展实现程度达95.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实现程度达97.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从具体指标看,25项指标中已有19项指标达标。各地全面小康建设均取得较大进展,东台、大丰已顺利通过省小康达标验收,率先在苏北实现全面小康。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农业生产连续八年实现丰收,201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9.7亿元,增长12%。其中:农业376.58亿元,增长9%;林业19.51亿元,增长8.5%;牧业240.23亿元,增长15.1%;渔业159.28亿元,增长15.4%;农林牧渔服务业54.1亿元,增长10.4%。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总产达661.79万吨,增长1.6%;棉花总产13.39万吨,下降1.6%;油料总产28.77万吨,下降13.9%。肉类总产量85.29万吨,增长6.3%;水产品总产量102.02万吨,增长3.4%。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11年,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1196个,比上年增加13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783个,比上年增加654个。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28.61万千瓦,增长3.5%;大中型拖拉机1.62万台,增长2.5%;联合收割机1.38万台,增长2.2%;机械植保面积1013.81千公顷。

高效农业规模扩大。2011年,全市建成亩产值万元以上高效农业69.31万亩、年纯效益百万元养殖场59个,新增设施农业20.21万亩,新增高效农业48.52万亩,总面积突破600万亩,增量和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18个、绿色食品30个、有机农产品12个,全市有效“三品”总数达到694个;新认定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个,新增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4个;新办规模农业龙头企业70个,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530多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2011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360亿元,增长34.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66.87亿元,增长16.1%。其中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93.12亿元、613.75亿元,分别增长10.8%和19.4%。国有工业增加值9.15亿元,增长9.1%;集体工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3.3%;股份合作制工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6%;股份制工业增加值649.29亿元,增长14.1%;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271.36亿元,增长22%;其他经济工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15.8%。

新特产业加快崛起。2011年,全市新特产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239亿元,增长27.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7.7%。其中新兴产业增速大幅回落,6个工业新兴产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295.8亿元,增长14.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近30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3.8%。特色产业比重大幅提高,22个工业特色产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195.9亿元,增长27.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5.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9.2个百分点。

建筑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2亿元,增长34.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94.8亿元,增长13.8%。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总面积达9449万平方米,增长34.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900万平方米,增长2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278万平方米,增长16%。全年施工高层建筑183幢,其中超高层103幢。建筑业从业人数48.8万人,劳动生产率(产值)每人17.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6.98亿元,增长22.4%;其中工业投资1026.29亿元,增长19.7%;工业改扩建和技改投资完成269.7亿元,增长22.3%。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15亿元,增长9.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26.7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40.12亿元,增长29.2%。2011年全市完成民间投资1299亿元,增长26.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81.9%,对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92.3%。

重点领域投资加快。2011年,全市机电、纺织和建材工业三大行业完成投资698.7亿元,增长26.9%,占工业投资的68.1%。其中机电工业完成投资535.4亿元,增长27.9%;纺织服装工业完成投资111.8亿元,增长23.3%;建材工业完成投资51.5亿元,增长23.7%。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0.8亿元,增长39.9%。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71.1亿元,增长23.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78.8亿元,增长68.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43.3亿元,增长19.5%;教育完成投资12.3亿元,增长15.1%。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2011年,全市在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74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9个,增长11.9%,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53个,10亿元以上项目63个。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700.7亿元,增长18.1%。项目平均单体规模突破亿元,增长16.2%。神华国华(东台)风电有限公司风力发电二期、台玻悦达汽车玻璃有限公司年产60万套汽车玻璃项目、沿海高等级公路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房地产业保持平稳。201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14.37亿元,增长29.6%。完成商品房销售559万平方米,下降3.9%。全市新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9948套(间),筹集廉租住房1800套,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947套,限价商品房11414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6584户。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运输能力逐步增强。2011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8564.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6507.2公里,高速公路322.5公里,一级公路845.7公里,二级公路2412.7公里。全社会客运量13225万人,增长10.7%,客运周转量139.47亿人公里,增长11.3%;全社会货运量15951万吨,增长14.2%,货运周转量243.84亿吨公里,增长16.4%。全年航班起降2556架次,增长22.2%;航空旅客吞吐量23.3万人,增长21.8%;航空货邮吞吐量2330.8吨,增长44.3%。全市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101.4万吨,增长89.8%;其中集装箱3.03万标箱,外贸吞吐量168.2万吨。

邮电业务平稳发展。2011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4.25亿元,增长9.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65亿元,增长6%;电信业务总量38.6亿元,增长10.2%。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646.9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68.3万户,增长16.4%。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9.1亿元,增长17.9%。分地域看,全市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84亿元,增长17.7%,其中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63亿元,增长22.3%,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5亿元,增长20.3%。分消费形态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15.53亿元,增长1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9.56亿元,增长27%。

物价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保障供应、疏畅流通、加强监管、健全机制,切实控制物价涨幅,下半年以后物价涨幅明显趋缓。2011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5%,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全面上升,其中食品类上涨10.4%,居八大类之首;烟酒类上涨6.3%;衣着类上涨7.7%;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4.2%;居住类上涨0.3%。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均上涨8.9%。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2.45亿美元,增长33.2%,其中出口29.78亿美元,增长28.4%,进口22.67亿美元,增长40.2%。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21个,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8个,增长72.7%。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6.88亿美元,增长29.5%。

旅游市场持续活跃。2011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36万人次,增长20.9%;海外游客接待量7.2万人次,增长16%。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24亿元、旅游创汇0.5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22.5%。旅游景区和饭店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全年新增出境组团资格旅行社5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旅游景区2家;新增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配合盐台直航,建成大陆地级市首个旅游资讯中心,成功举办台湾美食周、风情节以及两地旅游包机互动活动,接待台湾近200个旅游团队8000人次。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量质同步提高。2011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706.16亿元,增长4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9.04亿元,增长40.6%,其中税收收入198.48亿元,增长43.1%;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3.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05.49亿元,增长38.9%。

金融信贷总量不断增加。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336.19亿元,比年初增加324.8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268.12亿元,比年初增加136.43亿元。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585.24亿元,比年初增加257.4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701.36亿元,比年初增加113.40亿元。外汇存款余额2.54亿美元,比年初增加0.54亿美元;外汇贷款余额为4.22亿美元,比年初增加0.67亿美元。

保险事业规模扩大。2011年,全市拥有市级专业保险机构41家,其中产险机构15家,寿险机构26家,保险分支机构及营销网点569个,保险从业人员18000余人。保险专业代理机构53家,其中一级法人机构17家。全市实现保费收入71.22亿元,增长10.7%。全市各项赔偿和给付18.75亿元,增长18.7%,其中产险赔付8.31亿元、寿险赔(给)付10.44亿元,分别增长29.3%和23.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8.46亿元,增长32.1%。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6家,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全年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89项,争取科技经费3.08亿元,其中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立项近60项,争取项目经费7000多万元。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29个,获省科技进步奖6项。全年专利申请数10586个,专利授权数3234个。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2011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招生1.49万人,在校生5.53万人,毕业生1.55万人;普通中专在校生3.84万人,职业高中在校生4.03万人;普通中学285所,在校生31.88万人;小学451所,在校生36.56万人。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45%,在校生年巩固率99.0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32%,在校生年巩固率99.79%。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在园幼儿26.77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6.02%。全市共有教职工数8.3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09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城南图书馆、广播电视塔基本建成,市文化艺术中心、淮剧博物馆建成开放。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率为87.4%,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市百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机构数321个,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600.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4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756册,比上年增加233册。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户户通”,有线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分别比上年增加32.27万户和23.81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80.59%,比上年提高11.54个百分点,数字化率为25.28%,比上年提高8.16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机构更加健全。2011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306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个,妇幼卫生机构10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432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23609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4186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670人,注册护士8445人。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9712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99人,妇幼卫生机构777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37个,床位5724张,卫生技术人员6184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市共获省级比赛奖牌74枚,其中金牌25枚。9人被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80人被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新增省级三星级体校2所。在全国青少年保龄球锦标赛中,夺得10枚金牌,创历史最好成绩。全市新增571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68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经常为公众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指数不断提高。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平稳。2011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20.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7万人,其中户籍城镇人口458.55万人,比上年增加40.5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2.06‰,死亡率为6.75‰,自然增长率为5.31‰。全市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6%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14元,增长14.6%;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1元,增长14.2%;人均消费支出13188元,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10511元,增长19.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65元,增长21.5%。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7%和36.9%。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36.8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3.11平方米,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44.2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25平方米,增长13.5%。

城镇就业基本稳定。2011年,全市城镇就业人员138.13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52.78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4.8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4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4%。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2011年,全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7%、97.3%和96.3%。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61.13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88.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15.9万人。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效显着。2011年,市区建成区面积91.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6.63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40.03%。全市城市化率54%,比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城市交通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宜人。市区组织实施10大类203项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3亿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成毓龙路西延及改造工程,“一环五支”快速公交系统全面建成,世纪大道通榆河大桥、迎宾桥等一批桥梁竣工通车,盐城汽车北站建成运营。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1年,全市实施节能减排项目147个,实施“清水走廊工程”和“蓝天工程”,切实加大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力度,组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进城乡区域供水一体化,盐龙湖饮用水源工程主体竣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1.37%。加快绿色盐城建设,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8.7%和39.2%,全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注:本公报部分指标值为快报数,最终年报数据以2011年《盐城统计年鉴》公布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