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盐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3-31 03:26:37 来源:盐城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075次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抢抓沿海发展历史机遇,积极加快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服务业和城镇化建设,全市经济运行高开稳走、持续向好,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综合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266.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3.7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96.55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06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17.2∶48.2∶34.6调整为2010年的16.0∶48.4∶35.6,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0361元(按2010年年均汇率折算达4500美元),比上年增长14.2%。“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是“十五”时期的2.1倍,年均增长14.0%,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6.7个百分点。

全面小康进展顺利。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跃上了新台阶,初步测算,2010年全市全面小康综合得分达96.4分,比上年增加2.2分。从四大类构成看:生活水平实现程度最好,达到98.9%,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实现程度达95.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社会发展实现程度达94.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实现程度达96.3%,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从具体指标看,25项指标中已有17项指标达标。各地全面小康建设均取得较大进展,东台、大丰继续走在全市的前列,预计综合得分均突破98分,有望率先在苏北实现全面小康。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生产连续七年实现丰收,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9.20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农业358.73亿元,增长9.6%;林业17.37亿元,增长5.4%,牧业200.89亿元,增长10.6%;渔业133.00亿元,增长7.6%;农林牧渔服务业49.20亿元,增长10.2%。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达651.66万吨,增长4.6%;棉花总产13.61万吨,增长0.4%;油料总产33.43万吨,下降7.0%。肉类总产量80.22万吨,增长10.1%;水产品总产量98.69万吨,增长4.4%。“十一五”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2%,粮食产量比“十五”末增加167.7万吨。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10年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1062个,比上年增加66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129个,比上年增加1032个。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10.81万千瓦,同比增长3.1%;大中型拖拉机1.58万台,增长24.4%;联合收割机1.35万台,增长8%;机械植保作业面积1150.57千公顷。

高效农业规模扩大。2010年全市高效农业总面积达492万亩,其中新增高效农业98.86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6万亩,总面积和新增面积均居全省第一。全市新发展设施农业农户12.1万户,总户数已达62万户,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86个,新办各类农业项目1000多个;建成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08个,累计投资总额34.5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919.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轻工业增加值达379.98亿元,增长13.5%;重工业增加值605.60亿元,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02.58亿元,增长31.0%;利税总额390.51亿元,增长45.2%;利润总额202.73亿元,增长52.9%。“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3%,总量翻两番,收入、利税、利润分别是 2005年的2.8倍、3.5倍和4.4倍。

建筑业健康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建筑业从业人数达35.4万人,施工总面积达536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2445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值)每人34万元,全年新承接高层建筑739幢,其中超高层30幢。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55.95亿元,增长23.2%;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030.79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全市规模以上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4.58亿元,同比增长29.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33.41亿元,同比增长25.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38.42亿元,同比增长19.8%。,“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7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投资总量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0.5%,比“十五”时期高2.5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2010年全市八大类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年末全市在建亿元项目665个,比上年增加213个,完成投资732.3亿元,比上年增长43.4%。

房地产业发展较快。2010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6.38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住宅投资125.09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3.81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办公用房投资2.64亿元,比上年增长45.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1219.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5%。其中住宅1005.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2%;房屋销售面积582.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8%。其中住宅491.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0%;房屋销售额225.21亿元,比上年增长45.3%,其中住宅168.85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十一五”期间,房地产施工面积年均增长17.1%,累计销售各类商品房面积是“十五”时期2.9倍,年均增长23.3%;商品房销售额年均增长42.6%。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运输能力逐步增强。201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11870.2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5718.6公里,高速公路322.3公里,一级公路685.3公里,二级公路2157.4公里。全社会客运量11946万人,比上年增长11.2%,旅客周转量125.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3%;全社会货运量13971万吨,比上年增长17.8%,货运周转量211.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航空客运量1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航空货邮运量1602吨,比上年增长32%。

邮电业务平稳发展。2010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0.9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电信业务总量67亿元,比上年增长6%。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806万户,比上年增长16%,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106万户,比上年增长1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增长势头强劲。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分地域看,全市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9.38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96亿元,同比增长26.3%,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2亿元,同比增长13.3%。2010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54.8亿元,同比增长26.3%,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7.2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3.5%,成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的主要力量。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2010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3.5%。八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全面上升:食品类上涨7.1%,居八大类之首;居住类上涨3.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3%;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5%;衣着类上涨0.6%;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2%。2010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6.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7.7%。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增长迅速。2010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9.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6%,其中出口23.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4%,进口16.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1%。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24.9%,总量继续保持苏北第一。

旅游产业方兴未艾。2010年全市国内游客接待量达1105.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4%,海外游客接待量6.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0%,实现旅游总收入103.82亿元、旅游创汇0.45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3.3%和16.2%。年底全市拥有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国家2A 级以上旅游景区总数已经达到28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3家, 3A级旅游景区4家,2A级旅游景区21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2010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94.52亿元,比上年增长58.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1.35亿元,比上年增长50.9%,总量是2005年的5.1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4.78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8.2%,增幅居全省前列。

金融信贷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009.17亿元,比年初净增350.53亿元。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达1333.93亿元,比年初净增280.8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587.54亿元,比年初净增180.25亿元,增幅列全省第一。外汇存款余额1.9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0.03亿美元;外汇贷款余额为3.55亿美元,比年初增加0.69亿美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市拥有市级专业保险机构达到37家,其中产险机构14家,寿险机构23家。全市实现保费收入6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产险12.63亿元,比上年增长32.78%;寿险5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8%。全市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5.8亿元。其中产险赔款支出6.43亿元,寿险赔款支出9.37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事业

科技创新成果辉煌。201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87.54亿元,增长41.7%。2010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全年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91项,争取科技经费1.65亿元,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42项,获国家科技经费3280万元,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8项,获省科技经费6800万元。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4个。专利申请数6016个,授权数2499个。新增产学研合作关系310个。获省科技进步奖10项,组织评定市科技进步奖99项。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2010年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5.40%,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28%,目前全市共有四星级高中17所,三星级高中22所,8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在优质高中就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76%。

十、卫生和体育事业

卫生机构更加健全。2010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746个,其中医院1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7个、卫生院12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妇幼保健院(所)10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0128张,卫生技术人员21822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实现亚运会个人单项冠军“零”的突破。在第17届省运会,全市获得金牌30.5枚、银牌29枚、铜牌39枚,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自行车、游泳更是取得历史性突破,分别夺得8枚、5枚金牌。“十一五”期间,1人被授予健将称号、32人被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260人被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五年间,新增省级以上体育传统校15所、体育俱乐部11个、后备人才基地3个,成为国家首批44个校园足球城市之一。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平稳。2010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16.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8.05万人,比上年增加32.3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3.0%。,死亡率为8.57%。,自然增长率为4.43%。。全市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6%以上。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35元,比上年增长13.7%;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003元,比上年增长13.2%;人均消费支出14245元,比上年增长2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51元,比上年增长14.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74元,比上年增长6.9%;市区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7%和36.9%,比上年分别下降3.9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市区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33.6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

城镇就业基本稳定。2010年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数达到138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就业10.9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51.9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达75.6万人,增加9.9万人;社区公益岗位及灵活就业人数达9.8万人,增加0.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2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7%。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2010年全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7.3%、97.4%和96.95%。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59.78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84.0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04万人。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118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47.8%,比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中心城市的变化成为我市城市发展的最大亮点。新建、改建了人民路、西环路、迎宾路、建军路、解放路、开放大道、新204国道等10多条主干道,建成了盐渎公园、内港湖公园、水街等公共服务设施,总长42公里的城市外环路基本建成,城市快速公交实现运行,城市“田”字型快速道路、毓龙路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老城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南新区快速崛起,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标杆。五年来市区实施城建重点项目500多个,城建投入从“十五”时期的180亿元增加到700多亿元。各个县(市)城区发展步伐加快,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面貌焕然一新。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0年,全市饮用水源水质持续好转,空气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天数312天,占比达85.5%,与上年持平;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6.45万吨,比上年下降4.7%;二氧化硫(SO2)排放量3.87万吨,比上年下降1.8%。

注:本公报部分指标值为快报数,最终年报数据以2010年《盐城统计年鉴》公布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