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泰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3-31 03:25:58 来源:泰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447次

2010年,在中共泰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紧紧围绕“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重点打造“1+3+N”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民生得到持续改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0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第一产业增加值148.4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125.85亿元,增长14.5%,其中工业增加值981.02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728.28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4:56.2:36.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872元,增长13%。

地方财力显着增强。全市财政总收入456.37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0.8亿元,增长23.2%。财政总支出341.88亿元,增长33.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07.35亿元,增长22.8%。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对城乡社区事务、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资金保障力度加大,分别增长65.2%、64.5%和40%。

物价水平稳中有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增长3.8%,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4升4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交通及通讯类、居住类分别比上年增长9.8%、1.7%、0.3%和5.4%,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1.7%、0.2%、0.2%和1.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3.3%,其中生产资料上涨15.2%,生活资料上涨5.7%。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多形式促进充分就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全年净增城镇就业6.0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万人,新增创业7.6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75%,比上年下降0.17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中心城市功能尚不完善,城乡统筹发展还需不断强化;社会保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困难群体生活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向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33.1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4.23千公顷。粮食总产量314.4万吨,增长1.4%。其中夏粮115.49万吨,增长3%;秋粮198.92万吨,增长0.4%。深入推进“5218工程”,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9.6万亩,全市高效农业比重32.8%,新获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350个,农业利用“三资”45亿元。

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全市新增成片林面积8.5万亩,年末森林覆盖率17.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23.55万吨,增长5.6%;禽蛋总产量10.85万吨,增长16.8%;牛奶总产量3.79万吨,增长18.1%。全市水产养殖面积4.2千公顷,增长1.3%。水产品产量32.58万吨,增长13.8%;其中淡水产品32.5万吨,增长13.8%。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改造农村桥梁200座,改厕91435座,疏浚河道3019万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新增受益人口47.7万人。继续实施全面小康村“十百千”工程,新创市级先行村300个。大力推进“125工程”,重点镇村规划编制基本完成,项目建设进程加快。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61.1亿元,增长31.7%。其中,轻工业1297.92亿元,增长34.1%;重工业3563.18亿元,增长30.8%。其中,国有、集体企业381.2亿元,增长30.8%;股份制企业2658.14亿元,增长37.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388.85亿元,增长21.1%;其他类型企业432.9亿元,增长37.4%。工业出口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612.5亿元,增长10.9%。

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销售收入4685.1亿元,增长30.6%;利税总额557.14亿元,增长31.3%;利润总额342.35亿元,增长37.6%。年末全市亏损企业215家,比上年下降20.7%;亏损企业亏损总额5.73亿元,增长30.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7.9,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支柱产业产值3168.86亿元,销售收入3029.95亿元,利税390.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3%、30.8%和31.5%。其中,化工产业产值713.81亿元,增长34.2%;医药产业产值360.07亿元,增长30.5%;机电产业产值2094.98亿元,增长33.4%,机电产业中船舶工业产值682.8亿元,增长29.6%。

建筑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建筑施工企业661家,从业人员68.61万人。建筑业总产值127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建筑施工面积14705万平方米,增长15.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8.03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94.58亿元,增长23.1%。第一、二、三产业投资25.97亿元、956.09亿元和555.98亿元,分别增长22.1%、46.6%和12.8%。民间投资1153.5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

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实施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80个,项目投资总额255.1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2个。中国医药城功能区新开工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一期封关运作,纬创一期即将竣工投产,新能源产业园加快建设,中海油、扬子江物流成功落户,项目集聚优势日益显现。

房地产开发稳步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49.73亿元,增长20.9%;商品房施工面积1323.1万平方米,增长21.3%;商品房销售面积523.79万平方米,增长28.6%;商品房销售额248.61亿元,增长55.4%;商品房空置面积76.21万平方米,增长0.9%。。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72.72亿元,增长19.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7.57亿元,增长18.1%。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镇市场零售额492.2亿元,增长19.3%;乡村市场零售额58.09亿元,增长16.8%。

热点商品销售旺盛。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5.6亿元,比上年增长57.4%;汽车类26.6亿元,增长44.9%,石油制品类35.9亿元,增长35.6%;家用电器类17.9亿元,增长34.1%。四大类商品零售额累计增长22.2亿元,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大幅回升。全年进出口总额85.85亿美元,增长47.5%。其中,出口58.77亿美元,增长39.4%;进口27.08亿美元,增长68.8%。其中,一般贸易40.17亿元,加工贸易44.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8%和46.6%。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新签劳务承包合同额5.04亿美元,完成外经营业额5.8亿美元,分别增长30.9%和29.9%。

开放型经济平稳发展。全年新签项目(合同)219个,注册协议外资39.7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63亿美元,分别增长31.9%、46.3%和2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公路客运量8680万人,公路货运量3693万吨,均增长17%。铁路客运量226.7万人,货运量23.4万吨。水路货运量8649万吨,增长30%。港口货物吞吐量13471万吨,增长25.9%;其中外贸吞吐量803万吨,增长73.4%。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2.17万辆,增长27.3%,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6.93万辆,增长38.9%。城市万人拥有公交车辆9标台,增长123.9%。

邮电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邮电业务收入34.0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5亿元,下降4.3%,电信业务收入30.52亿元,增长6.7%。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43.03万户,下降8.1%;移动电话用户339.32万户,增长12.9%;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50.12万户,增长15.3%。

旅游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A级旅游景区18个,其中4A级景区2个,旅行社99家,星级旅游饭店30家,饭店客房总数2295间。大力整合旅游资源,成功举办中国泰州国际旅游节。全年接待国内外旅客1080.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0.61亿元,分别增长17.4%和23.3%。其中,接待境外游客7.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931万美元,分别增长15.8%和15.4%。

八、金融、保险和证券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320.32亿元,比年初增加434.9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583.21亿元,增加63.47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60.68亿元,比年初增加300.3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798.87亿元,增加174.21亿元;中长期贷款615.64亿元,增加167.57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稳步。年末全市各类保险公司38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0家,全年保险业务收入65.32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3.08亿元,增长31.5%;人寿保险收入52.24亿元,增长33%。保险业务支出12.43亿元,下降4.9%。其中,财产保险支出5.07亿元,下降1.7%;人寿保险支出7.36亿元,下降7%。

证券市场交易稳定。亚星锚链成功上市,荣联科技、太平洋精锻完成上市申报,凯力克钴业、东华测试、中泰钢结构进入上市辅导期。年末全市上市公司6家,证券公司营业部14家。全年累计开户230775户,比上年增长15.3%;实现证券交易总额2013.27亿元,其中股票和基金交易1904.43亿元;实现利税1.3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602所,其中幼儿园219所,小学151所,普通中学203所,中等职业学校17所,高等学校6所。在校学生总数65.33万人,教职员工5.12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7.2%。

科技事业稳步提高。全市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家、产学研联合体110个,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拥有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6家。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7890件,增长24.9%,其中发明专利1499项,增长43.7%;专利申请授权量4198件,增长50.7%,其中发明专利177项,增长75.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全市获批高新技术企业39家、国家重点新产品13项、省高新技术产品199项,实施国家火炬计划26项、国家星火计划25项。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9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通过专家评估,泰州淮剧和茅山号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市各类艺术场馆101家,博物馆8家,公共图书馆6家,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1616千册,增长9.8%。年末电视、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28.43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74.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调整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654家,比上年增长9.5%;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7972人,增长2.8%,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432人,注册护士6104人,分别增长6.1%和9.8%;卫生机构医疗床位14928张,增长5%。全市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数344.39万人,覆盖率99.7%。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积极组织参加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奖牌总数排名比上届前移5位,获青少年部进步奖全省第一名。2010年,泰州健儿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金牌64.5枚、银牌59.5枚、铜牌45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年末全市总户数172.93万户,户籍总人口504.65万人,其中女性246.93万人。当年新出生人口4.63万人,人口出生率9.18‰;死亡人口5.6万人,人口死亡率11.1‰;人口自然增长率-1.92‰。

居民生活稳步改善。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59元,增长11.6%;城镇集体以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4473元,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9324元,增长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160.6亿元,比年初增加162.72亿元。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2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49平方米。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35.6%,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

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7.4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7.36万人,分别增长6.5%、3.7%和15.7%,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98.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5.96万人,增长65%。年末全市各类福利收养性单位246个,收养性床位1.82万张。全年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11.41万人,其中农村9.23万人。农村五保供养2.4万人,五保集中供养率65%。

十二、安全生产和民主法制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624起,死亡422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21,比上年下降19%。全年交通事故累计发生1313起,死亡375人,损失金额437万元。火灾事故累计发生282起,死亡3人,损失金额203万元。

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加强平安泰州、法治泰州建设,积极推进干部大走访,不断完善大调解机制,强化应急管理,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94.8%。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五五”普法成效显着。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98.2%,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99.1%。

十三、资源与环境

环境治理继续加强。年末全市自然保护区3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74公顷,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143平方公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27.8%和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74%,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7.1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74%,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5.37亿元。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区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水量1144毫米,年日照2115小时。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618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40.5%。全市全年环境空气良好天数达标率91.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90.9%。

注: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