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连云港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1-03-12 16:06:39 来源:连云港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585次

连云港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连云港调查队

2011年3月9日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抓住沿海开发历史机遇,围绕“高扬创新大旗、推动全面跨越”年度工作主题,认真谋划思路,落实关键措施,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初步核算,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150.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居全省第四位。

图一:十一五时期GDP发展情况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型,优质、高效农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工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制造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正在形成。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6.10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5.07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9.64亿元,增长13.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4:46.3:37.3调整为15.3:47.4:37.3。

图二: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演变情况

县域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县域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3.42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2.0%;增长15.3%,高出全市1.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县域前列。

市场消费价格持续攀升。受恶劣天气、市场需求、国外输入性通胀、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3.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4.2,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3.1。

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综合经济实力仍然不强,经济结构仍不尽合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压力加大等。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85.13千公顷,总产量达到339.36万吨,增长1.4%。东海县获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灌云县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图三:十一五时期粮食生产情况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高,品牌效益初步显现。高效农业、外向农业、现代农业比重不断上升,农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显着。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面积分别达到210万亩、85万亩,占耕地比重分别达37.5%、15.2%。连云港出口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被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灌南现代农业园区、赣榆海州湾现代渔业园区被认定为首批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水产品产量达61万吨,增长5.2%;其中海水产量38.6万吨,淡水产量22.4万吨,分别增长2.5%和10.2%。海水放养面积达56万亩,紫菜养殖面积12.1万亩,淡水放养面积32.9万亩。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增6大类38种规格型号机具15059台(套),农机总动力达387.31万千瓦。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72.5%,水稻机播率达30%,农业机械化逐步向低耗、高效、高性能、大中型发展。

水利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水利工程投资13.44亿元,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新沭河50年一遇治理工程、徐圩新区送水工程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高位运行。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4.55亿元,增长21.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实现工业总产值1941.32亿元,增长48.0%。

图四:十一五时期规模工业增加值情况

重点企业支撑有力。20强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95.80亿元,增长51.2%,总量占规模以上产值的41.0%,拉动增长20.5个百分点。新海石化、镔鑫特钢、启创铝制品、国电联合四家企业产值增幅超过100%,分别增长198.1%、396.6%、198.7%、17.8倍。

经营状况继续好转。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04.28亿元,增长47.2%;完成利润总额156.25亿元,增长48.2%;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下降27.6%;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277.2%,较上年提高了25.0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22614元/人,增长16.4%。在列入统计的8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61种,下降的有28种。

建筑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428.90亿元,增长17.1%。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8.96亿元,增长19.2%;其中在省外承揽工程完成总产值128.28亿元,增长23.6%。完成竣工产值139.21亿元,增长25.3%。建筑业劳动生产率15.94万元/人,增长16.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81.2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88.6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迅速扩张。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重大项目管理,项目建设工作成效显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4.25亿元,增长23.4%。连云港港区疏港公路、连云港港专业码头工程、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新海电厂“上大压小”工程、田湾核电站三期工程、灌云风力发电、金港湾国际物流园区、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项目等事关经济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图五: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工业投资增势强劲。辟建了76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以及25平方公里的板桥、45平方公里的柘汪(海头)、60平方公里的燕尾港、50平方公里的堆沟港等临港产业片区,徐圩片区规划面积467平方公里。工业投资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完成工业投资800.34亿元,增长27.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房地产市场趋于理性。房地产业投资132.36亿元,增长19.4%;其中住宅100.17亿元,增长19.6%。商品房施工面积1541.4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215.4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90.96万平方米,下降17.6%;其中住宅227.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74.19万平方米,下降7.8%,商品房销售额167.70亿元,增长4.9%。各类房屋待售面积45.03万平方米,增长15.6%。其中住宅25.96万平方米,增长35.5%五、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业港口生产逆境求进。克服市场波动频繁、港际竞争激烈、恶劣天气较多等不利影响,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35亿吨,增长18.7%;实现集装箱运量387.1万标箱,增长27.7%。港口迎来作业船舶7948艘次,增长6.1%,其中超200米、5万吨级以上船舶来港作业超1030艘次;开普型船169艘次,较上年增加53艘次。

图六:十一五时期港口货物吞吐量情况

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公路方面,连临高速、东疏港高速等重点项目建成;铁路方面,东陇海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连盐铁路开工,连淮铁路可研编制完成;航道港口方面,疏港航道建成通航,金港湾国际物流园区内河港一期工程新建成6个千吨级泊位,实现内河港口码头千吨级泊位“零”的突破;机场方面,国际候机厅建成使用并实现空港开放,大型机场初步选址方案编制完成,“公、铁、水、机”一体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公路客运量1315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53.05亿人公里,增长9.3%、11.2%;公路货运量9651万吨,货物周转量67.58亿吨公里,增长25.8%、21.4%;水路货运量1398万吨,货物周转量97.86亿吨公里,增长16.1%、9.6%;水路客运量21.5万人,客运周转量8925万人公里,增长19.5%。内河港口吞吐量803万吨,增长45.9%。

邮政通讯业务稳步增长。实现邮政通讯业务收入27.04亿元,增长9.2%。其中邮政完成业务收入2.75亿元,增长0.2%;通讯完成业务收入24.29亿元,增长9.6%。年末全市电话用户429.01万户,增长13.1%;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39.64万户,增长9.0%。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6.75亿元,增长18.9%,居全省第五位。按城乡分,城镇335.51亿元,增长25.9%;农村91.24亿元,下降1.2%,农民消费城镇化趋势明显。按规模分,限上130.39亿元,增长33.8%;限下及个体户296.35亿元,增长13.4%。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384.16亿元,增长18.5%;住宿和餐饮业42.59亿元,增长22.8%。

图七: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

热点商品消费强劲。消费品市场中,汽车消费独领风骚,各类汽车销售企业达49家,实现汽车消费额31.24亿元,增长47.8%;成品油消费势头强劲,实现零售额24.38亿元,增长66.4%;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8.4亿元,增长38.5%;实现药零售额(非医疗机构用药)6.25亿元,增长34.2%。

七、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97.2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51.9%;增长14.1%,比全市GDP增幅高0.5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53.4%。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82.18亿元,占全部税收的53.6%;增长41.9%,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实现税收37.01亿元,增长35.1%。

私营个体稳步增长。私营个体企业达13.93万户,增长8.6%;其中私营企业2.91万户,增长10.9%;个体经营户11.02万户,增长8.0%。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906.06亿元,增长29.3%;其中私营企业864.36亿元,增长29.7%;个体经营户41.7亿元,增长22.6%。私营个体从业人员52.27万人,增长8.7%;其中私营企业36.76万人,增长7.7%;个体经营户15.51万人,增长11.0%。

民营工业效益良好。规模以上民营工业1417户,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3.8%;实现总产值1215.12亿元,增长58.2%,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0.2个百分点;销售收入1136.79亿元,增长55.1%,比规模以上工业高7.9个百分点;利税总额130.96亿元,增长49.3%,比规模以上工业高6.0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完成民间固定资产投资870.08亿元,增长28.1%,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4.7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1.1%,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较快回升。完成进出口总额50.76亿美元,增长31.5%,总量在13个省辖市中列第9位,苏北5市中列第1位;增速比上年提高4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6.01亿美元,增长33.1%,增幅高于上年48.0个百分点;进口24.75亿美元,增长29.8%,增幅高于上年41.4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1.01亿美元,增长5.9%;引进内联客方到位资金436.91亿元,增长17.0%。新增内资注册企业3065个,在谈项目签约率提高并有序跟踪推进。新型钢管、铜业、新能源汽车充电池、光电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发行企业债券23.5亿元、公司债6.5亿元,吸引异地金融机构投放贷款余额130亿元。

旅游产业日趋繁荣。先后举办了国际西游记文化旅游节暨首届江苏沿海国际旅游节、中国·赣榆徐福节、连云港之春、乡村旅游节、海鲜美食文化节等。被评为全国最美的十大魅力旅游城市、十大夏季避暑城市。东海温泉镇成功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江苏首批精品乡村旅游区,水晶国际珠宝城被评为上海世博主体体验之旅示范点。总投资40亿元占地1500亩的西游记文化主题公园项目顺利签约,实现了旅游重大项目招引零的突破。接待国内游客1393万人次,增长17.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4亿,增长24.6%。接待入境旅游者11.7万人次,增长16.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08亿美元,增长17.2%。实现旅游总收入163.43亿元,增长24.6%。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综合财力明显增强。财政总收入352.58亿元,增长51.8%。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1.39亿元,增长56.7%,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30.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税收收入97.36亿元,增长41.0%。一般预算支出180.68亿元,增长43.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图八:十一五时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情况

金融支撑作用加强。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243.81亿元,比上年增加224.37亿元,增长22.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8.24亿元,增加85.31亿元,增长22.0%。贷款余额946.26亿元,增加173.78亿元,增长22.5%。贷存比达到76.1%。全面启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日”活动,开展沿海开发重大项目银企对接。积极推进国开行在连设立分支机构工作。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各类保费收入33.42亿元,增长30.9%。其中财产险保险费收入9.32亿元,增长22.8%;人身险保费收入22.22亿元,增长36.0%。保险赔款支出76827万元,下降12.9%。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41313万元,下降7.9%;寿险赔付支出30897万元,下降20.3%。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统筹发展。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奖7项。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1.22%。专利申请量2118件,授权量1274件。新上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93项,获省以上科技拨款2.59亿元,增长92%。

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编制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创新药物研究院等6个重大创新载体立项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园入选省级创新园区,康缘药业成为全国创新型试点企业,5兆瓦风电叶片等创新产品成功下线。2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创新型企业,总数达3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46.28亿元,增长69.6%,占规模以上产值比重的33.3%;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35.43亿元,增长47.8%。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6.2%,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9.9%。高中段教育招生7.78万人,毛入学率达96.9%。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75.32%,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分别达71.79%、96.8%、90.46%。新建多媒体教室1265口,添置计算机16000余台,中小学校生机比达12.4:1,学校信息化环境进一步优化。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广工作成绩显着。组织创作演出《大潮连云》、《梦境西游》等优秀剧目;女子民乐团进国家大剧院演出;本市作曲家新作《太阳城之恋》成为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会歌;本市导演执导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白云之帆》;淮海戏《左邻右舍》获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和谐文化进万家”被评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全年组织广场文化活动300多场次。送戏1017场次,送书32.69万册,送电影下乡1.67万场次。发展有线电视用户6.7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凌惠平”专题节目多次在央视播出。3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医疗服务不断优化。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实现均等化,新增三甲医院3所,启动22个中心乡镇卫生院、6个县区级医院建设,四县新增省级标准化村卫生室460家(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改造率达94%),市区新增标准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10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8%以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率达80%。新农合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参合农民达329.27万人,参合率为99.2%,共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用近5亿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妥推进。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功能升级,成为卫生部确定的全国10个试点城市之一。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国家无烟草广告先进城市。

体育事业成果丰硕。在苏北率先成为省体育强市,被中国健美协会命名为“中国健美健身城市”,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命名为“全国健身秧歌城市”。在省十七届运动会上,共获金牌26枚、银牌28.5枚、铜牌56枚、总分1368分,奖牌总数排名全省第八位,打破6项省年龄组纪录。举办中国国际健身健美公开赛、国际女排对抗赛等国际比赛4项,全国U17男子篮球比赛、全国男子排球大奖赛等全国比赛9项,县承办省级以上体育竞赛覆盖率100%。完成体彩销售总额3.59亿元,增长54.0%,增幅全省第一。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建投入再创新高。创新城乡体制机制、跨越推进功能配套、优化宜居宜业环境、全面推进国际性海滨特大城市建设。城乡建设完成投入达420亿元,共实施城乡建设项目1100项,增长220%。市区建成区面积突破120平方公里。

市政公用整体推进。按照“中心成网、外围成环、东进北连、四周通达”的建设目标,新建、续建新建东路跨西盐河桥、郁洲南路跨玉带河桥、青河路跨玉带河桥、振海路跨玉带河桥等4座桥梁;建设郁洲南路、科苑北路、学院北路等22条城市道路。完成新东方加压站、东山泵房迁建工程,在苏北第一家开工建设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新增管道燃气用户10000户,建成车用燃气钢瓶检测站,完成公交车和出租车燃气改装100辆,城市气化率达98%。

园林绿化成效显着。坚持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全面推进园林绿化建设,新增绿地面积287公顷,完成投资4.8亿元。城市绿地面积3910公顷,绿化覆盖面积4467公顷,绿化覆盖率41.7%,绿地率37.3%,人均公园绿地11.8平方米,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指标。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推进流域减排工作,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安全,逐步提升监管治理水平,共有71家企业安装COD在线监控设备67套,烟气在线监控设备15套。把好环境准入关口,强化源头控制,保证建设项目环评率100%。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推进污水截流管网建设。加快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推动燃煤电厂脱硫,有效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强噪声达标区建设与管理,确保建成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90%以上。

十三、人口及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平稳发展。年末,户籍总户数139.66万户,其中市区28.84万户;户籍总人口达497.73万人,其中市区93.59万人。年末全市有街道办事处17个,乡镇83个,其中镇53个;居委会220个,村委会1432个。

居民收入快速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7039元,增长15.2%,增幅居全省首位。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20元,增长12.2%,增幅在全省位居第4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明显,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实现4766元,增长11.1%;市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达到12293元,增长6.2%。

图九:十一五期间居民收入情况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2010年,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7%,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得到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管理取得新成效。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中数据除注明据初步统计指标外,其他均为年度定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