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无锡调查队
2011年2月18日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无锡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做好扩内需、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好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完美收官。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超过9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1.3万美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04.9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08.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44.27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8:55.7:42.5,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全市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微电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1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物联网产业增长16.9%、新能源产业增长35.6%、新材料和新型显示产业增长26.7%、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4.8%、微电子产业增长16.7%、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增长15.0%、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增长44.6%、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增长30.5%。
就业和再就业扎实推进。全市年末城镇新增就业12.8万人,净增就业9.87万人,各类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3.01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6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6%。
民营经济继续稳步壮大。全市民营经济延续上年的良好发展态势,总量继续扩张,活力增强。全市民营经济注册资金4253.31亿元,比上年增长28.7%。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3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3.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875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上缴税金453.92亿元,比上年增长22.9%。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1314.61亿元,比上年增长33.0%。
市场物品及服务价格稳中有升。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4,比上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9,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4.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5。
表1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情况
指标 市区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3.4
食品 107.3
烟酒及用品 101.2
衣着 101.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3.8
交通和通信 100.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3
居住 103.0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优化农产品供应结构,有效保障市场需求。全年粮食总产量80.44万吨,比上年下降0.1%;油料总产量1.16万吨,比上年下降37%,其中油菜籽1.02万吨,比上年下降40.4%;蚕茧总产量91吨,比上年下降30%;茶叶总产量6426吨,比上年下降6.4%;水果总产量139713吨,比上年增长1.3%。
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18.7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15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为6.30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87千公顷;蔬菜商品菜地种植面积40.2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3千公顷;水果种植面积11.2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71千公顷。
林牧渔业生产小幅下降。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07179吨,比上年下降5.5%,其中猪牛羊肉70106吨,比上年增长6.8%;禽蛋总产量28528吨,比上年下降1%。奶牛存栏0.7万头,比上年下降11.4%。全年水产品产量120960吨,比上年下降0.6%。
表2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804368 -0.1
油料 11551 -37.0
油菜籽 10241 -40.4
蚕茧 91 -30.0
茶叶 6426 -6.4
水果 139713 1.3
肉类 107179 -5.5
水产品 120960 -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良好。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五个一体化”进程。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全市完成495个自然村的居民集中居住工作;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全市培植发展产出超亿元农业园区5个,新增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农家乐)69个,全市累计组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1546家,新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25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全市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55万亩,新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9个,完成村庄环境整治386个自然村;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装备条件达省级Ⅱ类标准比例达100%,新建10家市级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镇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覆盖率达到87%;推进城乡就业和保障一体化,全市农村适龄劳动力充分就业率达到93.3%,青壮年农民接受技能培训覆盖面达到96.8%,居民养老保障(新农保)覆盖率达到95.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359.7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实现高开稳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95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实现增加值653.38亿元;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297.97亿元。全市统计的282只主要工业产品中,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213只,占全市统计产品数的75.5%。在全市跟踪统计的22种重点产品中,有20种产品的产量实现同比增长。
表3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家用洗衣机 万台 626.56 103.5
油嘴油泵 万元 602081 53.0
发动机 万千瓦 6464.02 36.3
电动自行车 辆 1075664 16.9
家用电热水器 台 1821361 6.9
电力电缆 千米 1682513.10 37.4
塑料制品 吨 1389888.73 11.9
纱 吨 595452.83 3.3
布 万米 48919.45 14.4
呢绒 万米 14782.02 15.6
服装 万件 58472.57 6.7
合成纤维 万吨 321.50 13.0
半导体分立器件 万只 3221909 38.5
集成电路 万块 1199145 41.8
显示器 万部 167.87 95.5
数码照相机 台 12798843 53.1
硬盘储存器 万台 6661.92 -2.5
微型计算机设备 台 1178220 -2.5
印制电路板 平方米 8655744 41.0
粗钢 万吨 1181.19 5.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钢材 万吨 2378.42 14.9
发电量 万千瓦时 3729428.80 2.1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8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产品销售率98.30%,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163.53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利润89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2.6%;企业亏损面11.4%,比上年减少1.8个百分点;亏损额26.75亿元,比上年下降18.6%。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45.03%,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6.68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2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9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施工房屋建筑面积4101.58万平方米。1个建设工程项目获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2个建设工程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24个建设工程项目获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86个建设工程项目获无锡市“太湖杯”优质工程奖。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呈现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85.65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分产业投向:第一产业投资1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第二产业投资121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第三产业投资1757.93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分注册类型:国有经济投资910.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3%,三资经济投资489.28亿元,比上年下降0.1%,其他经济投资158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62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3.3%;新增固定资产1403.9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7.89%。
房地产市场基本稳定。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58.29亿元,比上年下降7.3%。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1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商品房施工面积为4482.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4%,竣工面积1001.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9.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10.2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1%,商品房销售额77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城镇零售额1571.45亿元,乡村零售额237.63亿元;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676.5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2.54亿元。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34.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3.0%;金银珠宝类增长39.9%;家具类增长65.7%;通讯器材类增长32.9%;日用品类增长30.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3%。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拥有各类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64个,市场摊位总量47682个,实现成交额312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综合市场16个,专业市场48个。专业市场实现成交额2704.91亿元,比上年增长26.1%。新型流通业态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均有较快发展。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复苏强劲。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12.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3%。其中,进口总额249.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1%;出口总额362.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5%。出口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78.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6%,占全市比重达到49.1%。
表4 2010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 比上年增长(%) 进口额 比上年增长(%)
美国 51.08 34.2 17.03 70.6
日本 37.85 36.4 67.21 34.0
韩国 37.62 28.2 35.25 48.4
香港 30.61 20.7 0.61 8.3
德国 23.18 46.4 13.26 26.8
荷兰 19.25 96.6 3.94 7.1
意大利 11.82 99.7 3.31 13.0
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新批和新增外资项目587个,协议注册外资47.5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连续三年超过30亿美元,达到3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进一步提升,占到位注册外资比重达到37.8%,高新技术产业到位注册外资占比达到50.1%。全年完成协议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的重大外资项目33个。至2010年底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有75家在我市投资兴办了144家外资企业。
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服务外包产业接包合同总额3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2%,执行金额2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1%;离岸合同总额1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0%,离岸执行金额1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0%。主要业务在全国21个示范城市中名列前三位。
对外经济合作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境外投资项目59个,中方投资额突破3亿美元,达到3.2亿美元,同比增长55%,其中百万美元以上项目35个。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社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年末全社会拥有车辆114.54万辆,比上年增长2.4%。其中汽车73.48万辆,比上年增长22.3%。私人汽车又有较快发展,年末达到51.21万辆,比上年增加11.07万辆。
全社会客货运量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273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1%;完成货运量13376万吨,比上年增长12.1%。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01亿吨,比上年增长16.2%。全年空港旅客吞吐量25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出入境游客吞吐量2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4%。
邮电通讯持续较快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0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函件15063万件,邮政特快专递608.28万件,比上年下降1.8%。城乡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15.76万户,其中移动市话14.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90.41万户,增加113.0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20.96万户。
国内国际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入境游客86.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7%;接待国内游客5067.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旅游总收入达748.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47个,国家5A级景区2家,国家4A级景区14家,3A级景区8家,2A级景区11家。创建农业旅游点160个、农业旅游特色村12个、特色镇8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69家,其中五星级宾馆8家,四星级宾馆21家。全市拥有旅行社130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13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加。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579.85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同口径增长20.7%)。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4%,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市区为32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基金收入62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0%(同口径增长20.1%);上划中央四税44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一般预算支出46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1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达8827.2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市区为568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648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市区为407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294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09.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贷款中,短期贷款3016.36元,比上年增长21.8%;中长期贷款297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2054.30亿元,比上年增长9.7%;现金支出1245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现金净投放402.09亿元。
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3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市区为75.96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财产险收入4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9.8%;人寿险收入9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保险赔款支出18.58亿元,比上年下降1.4%。保险给付支出12.02亿元,比上年下降40.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力量增强。全市共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8家;国家、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37家,市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家;国家、省级重大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2家。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45.7%,比上年提高1.83个百分点以上。按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47家,其中市区373家,新增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7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24个。
科技创新成绩显着。全市专利申请量达32690件,比上年增长38.0%,其中市区为23464件,比上年增长39.2%;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6672件,比上年增长53.5%;专利授权量达26448件,比上年增长182.4%,其中市区为19930件,比上年增长226.2%。获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406项,获国家和省科技计划到位经费9.5亿元。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全市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35所,其中市区为231所;在校学生71.53万人,其中市区为41.38万人。小学和初中普及率均达100%,巩固率分别为106.9%和96.1%。适龄残疾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全市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和省级以上重点职校就读新生达到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92%。深入推进双语教育实验,双语实验学校累计达到100所。在锡外籍学生超过1600人。全市各地投入7.8亿元完成67所相对薄弱学校改造,并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狠抓重点项目推进,市属学校重点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超过5个亿,城职院新校区顺利建成,高等师范新校区全部竣工,市一中二期改扩建项目按期推进。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民族宗教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全年无休”逐步推开,中国乡镇博物馆、无锡博物院虚拟西方艺术馆等建成启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实现100%达标。举办“激情周末”广场文艺演出73场,惠山泥人、精微绣、留青竹刻和紫砂等非遗展示项目、《荡湖船》和《男欢女嬉》两个节目,以及《阿炳》精彩亮相世博会,锡剧《玉飞凤》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献演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儿童音乐剧《带锁的日记》、女声独唱《梦中的大西北》成功摘得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作品奖。第九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勇夺12金、16银、20铜,遥居全省榜首。全年送电影下乡10337场、送戏下乡2860场、送书下乡15.9万册。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和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颁奖典礼;鸿山遗址公园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荡口、长泾、礼舍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清名桥古街入选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2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站82个,博物(纪念)馆64个。全市人民广播电台节目8套,平均每天播出196小时;电视台节目8套,平均每周播出1178小时;无锡有线电视总用户已达153.76万户,其中市区80.54万户。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完成99%。电视人口总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年动漫企业达157家,动漫及相关衍生产品产值达27.08亿元,原创作品获发行证分钟数达到30350分钟,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深入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管办分离”改革,全面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999个,其中综合医院5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村卫生室874家,疗养院5家。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92万人,其中医生1.18万人,市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8万人;拥有医疗床位2.6万张,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2.48万张,市区拥有医疗床位1.7万张。统筹城乡医保一体化步伐加快,全市实际参合农民161万人,人口覆盖率100%。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全年完成诊疗总次数336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医疗科研取得新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22项,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项目4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项,厅、市级科研项目78项,面向基层推广卫生适宜技术30项。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新增公共体育设施面积71.71万平方米,其中市区为31.22万平方米。新增115个行政村(人口4000人以上)建有省一类标准体育设施;新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369人,新增省、市级城乡社区体育俱乐部30个。全市经常参加锻炼人口超过52.5%,国民体质总体达标率达91.3%。成功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节,全市共组织1000人以上的活动43场次,500人以上的活动132场次,参与人数超过200万人次;成功举办了环太湖(中国无锡)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世界斯诺克无锡精英赛、国际攀岩大师赛等国际和全国性比赛27场。圆满完成十七届省运会参赛任务,取得了优势项目总分第三、金牌总数第四的好成绩。12名无锡籍运动员参加广州亚运会,取得了7金2银1铜的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年无锡籍运动员在全国以上各级各类比赛中共取得了54个冠军、42个亚军和52个季军。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突破15亿元,增长51.6%。
民族团结事业稳健发展。宗教团体和场所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年末有宗教活动场所247处,教职人员831名(不含散居道士)。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有序扩大。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66.56万人,人口出生率7.83‰,人口死亡率7.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50元,比上年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2元,比上年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003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790元,比上年增长10.9%。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含偶尔居住)39.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58.5平方米。
社会保障统筹推进。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均超过百万。其中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3.89万人,净增缴费人数17.22万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36.46万人,比上年增加17.18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56.24万人,比上年增加12.91万人。全市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57.61万人和142.82万人。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87%,其中市区为98.99%。城乡低保标准全面并轨,市区月低保标准提高至420元。年末在领失业保险金人数为3.54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各类福利机构拥有床位2.18万张,供养、代养1.2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9609人,其中市区为29588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6亿元,其中市区为0.79亿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2.73万人次,支付救助金2989万元;实施临时救助4.12万人次,发放救助金2407万元。全市重点优抚对象7800人。全年全市慈善组织累计募集善款(含冠名基金)2.38亿元。
十二、环境和安全生产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达到92.5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526.26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526.26平方公里。
城市绿化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市年内新增绿地面积1176公顷、公园绿地291.6公顷,其中市区新增绿地796公顷、公园绿地210公顷,江阴建成区新增绿地186公顷、公园绿地9.6公顷,宜兴建成区新增绿地194公顷、公园绿地72公顷。
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发生各类事故2134起,比上年下降8.2%,死亡553人,比上年下降2.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1人/亿元。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文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