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宿迁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8:47:29 来源:宿迁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195次

宿迁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宿迁调查队

(2009年3月12日)

2008年,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强势心理,按照“好字当头、后发快进、干字为本”的总体要求,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发展态势好于全国及全省,绽放出后发快进的新活力。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继续攀升。全年在招大引强、培大育强、全民创业等战略措施的强力推动下,全市经济总量继续攀升。经初步核算,我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5.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3.62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5.34亿元,增长16.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41.11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6.10亿元,增长14.2%。

图1  2004-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幅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市大力实施大项目推进战略,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全市经济总量不断膨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0.4:46.6:33.0,二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升了1.6个百分点。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在省内排名位列第五位,比上年提升一位。

图2  200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

大项目推进成效显著。全市上下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深入开展“大项目推进年”活动,举全市之力强攻大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2个,比上年增加8个。竣工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比上年增加7个。“翔盛粘胶纤维”、“德顺纺织”、“波司登服饰”、“天能新能源”、“阿吉兰实业”、“金鑫轧钢”等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项目相继开工,总投资6亿美元的“可成科技”项目成为建市以来单体最大的外资项目。全市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678家,比上年增加352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86家,比上年增加22家。

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一是产业层次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主导产业及重大项目的支撑带动效应不明显;二是进出口总量小,外向型经济依然薄弱;三是城市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市的人气、商气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农林牧渔业

全市上下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13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0%。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向粮食作物调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34.36万亩,比上年增加48.68万亩,增长4.9%,种植面积首次超千万亩。受粮食补贴政策的拉动,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到851.96万亩,比上年增加33.72万亩,增长4.1%;占总播种面积的82.4%,比2003年提高13.1个百分点,已连续三年达80%以上。经济作物面积不同程度增加。全市油料面积33.41万亩,比上年增加7.55万亩,增长29.2%;棉花面积2.99万亩,与上年持平略增;蔬菜瓜果类面积112.26万亩,比上年增加4.02万亩,增长3.7%;花卉等其它农作物面积33.23万亩,比上年增加2.91万亩,增长9.6%。

粮食总产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粮食总产352.46万吨,比上年增加22.25万吨,增长6.7%,比历史最高的1999年多11.17万吨。其中,夏粮总产147.95万吨,增长6.6%;秋粮总产204.51万吨,增长6.8%。全年粮食亩产414公斤,比上年增加14公斤,增长3.6%。其中夏粮364公斤,增长1.0%;秋粮459公斤,增长6.0%。分品种看,小麦总产146.04万吨,增长7.0%;小麦亩产365公斤,增长1.0%。水稻总产160.42万吨,增长7.2%;水稻亩产520公斤,增长7.7%。玉米总产26.95万吨,增长1.6%;玉米亩产336公斤,下降5.0%。

图3  2004-2008年粮食总产量及单产

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高效农业,加大考核力度,各县区纷纷出台鼓励政策,有效促进了高效农业发展,涌现出一批国内知名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全市新增高效农业种植面积、高效渔业养殖面积分别达36万亩和11万亩,累计达199.7万亩和42.7万亩,分别占种植业、渔业总面积的30.3%和30.9%。新增畜禽规模养殖场(大户)970个,累计达8750个,规模养殖比重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农业项目投资41.5亿元。“卫岗奶业”、“南京雨润”、“广东温氏”、“天津宝迪”、“河北五得利”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甚至超十亿元的农业产业化大项目相继落户。全年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调整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0家。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14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946家,总数达1233家,带动农户33.8万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总数分别达到249个、132个和16个。

畜牧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42.39万头,比上年增长10.7%;全年生猪出栏236.25万头,比上年增长12.0%。年末家禽存栏1949.35万只,比上年增长22.2%;全年家禽出栏4043.21万只,比上年增长21.9%。畜禽优良品种率和生态水禽比重不断提高,全市家禽优良品种率达76%,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三元猪比例达70%,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农产品价格快速增长。全市小麦价格1.57元/公斤,比上年增长15.0 %;水稻价格1.85元/公斤,比上年增长4.9%;玉米价格1.67元/公斤,比上年增长16.0%;大豆价格4.26元/公斤,比上年增长32.0%。全年蔬菜价格频繁波动,第一季度价格大涨,同比增长41.8%;第二季度价格大幅下调,同比下降8.3%;第三季度呈恢复性上涨,同比增长19.6%;四季度又快速下调,同比下降34.2%。全年生猪价格呈逐渐回落趋势,其中三季度回落明显,四季度有所回升,全年活猪价格增长23.4%。全市肉禽价格增长17.9%,禽蛋价格增长8.0%,鱼类价格增长20.0%,蟹类价格增长21.4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4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49.72亿元,增长23.2%,高出全省水平9.0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图4  2004-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幅

工业运行质量继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2.7,比上年提高10.5个点;实现销售收入569.22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实现利税51.37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利润29.70亿元,增长32.5%。

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轻工食品、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建材玻璃、化工医药和金属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21.4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1%。以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饮料制造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增加值26.23亿元,比上年增长32.8%,超过木材加工业成为我市第一大支柱行业,为全市工业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以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28亿元,比上年增长52.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9.4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4.9%,拉动工业增长3.5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7.96亿元,增长74.9%。

表1  主要行业产值完成情况

行业名称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农副食品加工业55.30 19.1

食品制造业7.84 17.7

饮料制造业65.02 31.5

纺织业54.15 21.3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1.04 23.1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22 81.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00.80 19.0

家具制造业1.82 92.5

造纸及纸制品业4.89 31.7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9.26 28.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4.29 27.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0.27 16.5

医药制造业3.21 20.4

化学纤维制造业1.01 192.9

橡胶制品业5.95 106.7

塑料制品业11.32 36.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8.45 14.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38 43.4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0.98 40.3

金属制品业9.58 8.0

通用设备制造业7.71 60.4

专用设备制造业2.65 39.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00 28.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9.91 74.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1.93 107.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0.43 2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2.93 23.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4.30 41.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5.14 5.9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0.42 161.2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61 37.0

骨干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工业产值净增超千万元企业共306户,净增产值139.31亿元,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4.5%,拉动工业产值增长32.1个百分点。产值净增超5000万元的企业有61家,净增产值91.81亿元,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2.3%,拉动工业产值增长21.1个百分点。其中产值净增超亿元企业有25家,净增产值66.16亿元,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4.9%,拉动工业产值增长15.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列入全市统计范围的工业产品有101个,其中80.2%的产品产量增长,增幅在30%以上的有36个,占35.6%。

表2  主要产品产量

工业主要产品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3.36 -46.9

大米万吨123.64 33.3

小麦粉万吨72.42 21.2

饮料酒万千升24.61 12.6

#白酒(折65度,商品量)万千升20.31 15.3

啤酒万千升4.29 1.3

纱万吨9.89 12.4

布万米5503.2021.1

丝吨5036.6916.2

丝织品万米4412.0431.4

服装万件3924.959.5

人造板万立方米547.96 15.4

复合地板万平方米92.05 11.6

农用化肥(折纯)万吨23.52 11.1

#氮肥(折含N 100%)万吨18.44 -2.2

磷肥(折合P2O5 100%)万吨5.07 119.0

塑料制品万吨5.84 57.4

水泥万吨188.08 17.1

商品混凝土万立方米94.00 67.4

平板玻璃万重量箱788.29 -17.4

钢材万吨9.19 71.5

铜材(铜加工材)万吨8.87 42.2

铝材万吨0.80 22.2

电力电缆万千米2.74 0.3

电光源(灯泡)万只16497.1140.8

建筑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列统建筑企业240家,比上年增长20%。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7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工程结算收入25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8%;房屋建筑面积1729.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房屋竣工面积956.7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5.00亿元,增长33.6%。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24.47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分城乡看,城镇完成投资426.97亿元,增长45.0%;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97.50亿元,增长2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88亿元,增长62.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67.40亿元,增长61.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1.20亿元,增长7.9%。

图5  2004-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幅

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5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365.63亿元,比上年增长63.2%,比50万元以上全部投资增速高22.0个百分点;占50万元以上投资总量的69.7%,比上年比重提高9.4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完成14.33亿元,增长52.2%;原材料工业完成36.34亿元,增长44.4%;机电工业完成82.29亿元,增长69.4%;轻纺工业完成234.23亿元,增长79.1%。工业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6.9%,拉动投资增长38.1个百分点。

图6  2004-2008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及占全部投资比重

民营投资大幅增加。全年完成民营投资(非国有投资)476.36亿元,比上年增长47.8%,比全市投资增速高6.6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由上年的86.8%上升到90.8%,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100%以上。随着民营投资大幅增加,国有投资比重进一步下降。全年国有经济控股单位完成投资48.11亿元,比上年下降2.2%;所占比重为9.2%,比上年下降4.0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7.07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住宅和商业营业用房分别完成投资67.68亿元和15.33亿元,分别占开发投资总量的77.7%和17.6%。施工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225.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956.24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施工面积223.06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11.3%和27.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受宏观环境影响,居民购房热情有所下降,商品房销售出现萎缩。全年共销售商品房屋面积354.5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15.32万平方米,下降5.1%。

五、开发区经济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各开发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挑战,开发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年各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7.6亿元,重点加大对自来水、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南北共建进一步推进。在苏宿工业园、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加快建设的同时,2008年下半年昆山沭阳工业园、吴江泗阳工业园、常熟泗洪工业园、吴中宿城工业园等县区共建工业园全部获批,发展载体进一步壮大。

投入产出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各开发区投产企业1948个,比上年增加36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32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实现业务总收入398.91亿元,比上年增长41.1%;实现工业增加值83.37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好。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5%;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7个,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

图7  2004-2008年全市开发区投入产出情况

对全市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年末全市各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4个,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39.6%。实现工业增加值67.91亿元,比上年增长30.7%,高于全市增速7.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8.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1.1个百分点。在全市工业利税30强中,开发区企业22家,占73.3%。其中“娃哈哈”、“天能”利税突破亿元,“秀强”、“箭鹿”、“绿陵”利税均超5000万元。全年开发区实现税收收入27.06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44.8%。其中市经济开发区税收达5.69亿元。

六、邮政通信、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电信和邮政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电信业完成14.08亿元,增长15.1%。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18.29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6.52万户,比上年下降6.2%;移动电话用户138.61万户,比上年增长2.7%。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全市征订报刊5303.50万份,比上年增长59.4%;全市完成特快专递50.30万件,比上年增长51.6%。

图8  2004-2008年年末电话用户数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增加值1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客货运输平稳增长。全年旅客运输量44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0%;旅客周转量42.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4%。全年货运总量3577万吨,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公路货运总量3061万吨,增长13.3%;水上货运总量516万吨,增长8.4%。全市货运周转量35.1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9%。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22.6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7%;水上货运周转量12.4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4%。港口货物吞吐量1052万吨,比上年增长54.3%。

表3  2008年客货运输量及增幅

指标单位 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总量万 吨357712.6

公路万 吨306113.3

水运万 吨5168.4

货物运输周转量亿吨公里35.118.9

公路亿吨公里22.678.7

水运亿吨公里12.449.4

旅客运输总量万 人440511.0

旅客运输周转量亿人公里42.410.4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70.88万人次,增长30.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50亿元,同比增长30.6%;接待入境游客2.41万人次,增长52.7%,创汇1879万美元,增长58.1%。年接待入境游客增长率、年接待国内游客增长率、旅游创汇增长率、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和客房出租率六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一。

七、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市场销售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80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44.14亿元,增长24.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2.66亿元,增长22.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4.57亿元,增长22.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2.12亿元,增长37.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零售额35.52亿元,增长20.1%。其中,批发业实现6.00亿元,增长20.4%;零售业实现29.52亿元,增长20.1%。

图9  2004-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7%。其中出口4.31亿美元,增长55.8%。全年利用外资实际

到帐0.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5,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从月度价格指数变化趋势看,涨幅在3月份达到7.4%的峰值后开始回落,并连续9个月呈增幅递减之势,至12月份涨幅降至0.2%,累计回落7.2个百分点,全年月度价格指数呈抛物线型运行轨迹。

图10  2004-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从构成看,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呈“六涨二降”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1%,衣着类价格下降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0%,居住类价格上涨3.3%。

表4  2008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    标2008年比上年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4.5 -0.4

一、食品10.5 -0.8

其中:粮食3.2 1.1

肉禽及其制品18.2 -2.4

油脂16.3 -0.2

蛋5.2 -0.5

水产品21.1 -0.1

鲜菜3.7 0.1

二、烟酒及用品2.1 0.0

三、衣着-1.0 0.0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0.6 0.1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0.8 -0.1

六、交通和通信-1.0 0.0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7 0.0

八、居住3.3 -0.6

八、企业景气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国际市场需求持续走低,原材料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我市部分行业景气指数逐季回落。四季度我市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01.28和105.17,仍处于景气区间。分行业看,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三大行业均跌入不景气区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仍在景气区间运行。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图11  2008年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走势

九、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城乡规划建设不断推进。中心城市的城市色彩、城市空间形态、“一湖四河”水系沟通以及一些重点地段的规划设计工作基本完成,“数字宿迁”总体框架编制完毕,基础信息平台基本搭建完成。农村公路新建成通车里程536.7公里。100个康居示范村共新建住宅11256户。洪泽湖周边灾后应急治理、泗洪西南岗水源、黄墩湖滞洪区安全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工,完成289条县乡河道疏浚任务。新解决36.4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中低产田25.1万亩。新建户用沼气池5600个、物业化沼气管理站5个、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30处、秸秆气化项目2个,完成改厕3.5万户。

城市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宿新高速公路宿迁段、325省道宿迁段、249省道宿迁至靳桥段、宿宿淮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刘老涧、泗阳两个三线船闸实现通航,骆马湖水上搜救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省道245、发展大道延伸段等地方干线公路建设顺利推进。中心城市人口增加到46.2万人,全市城市化率达到35.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中心城市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建成送水,中运河及骆马湖堤防加固、沭阳第二取水口、泗阳第二水厂等重点水务工程快速实施。新(扩)建污水处理厂6家,铺设污水管网91公里,马陵河、古黄河截污整治、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按计划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雪枫公园4A级旅游景区创建通过国家级检查,中运河水利风景区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城市管理成效进一步显现。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论坛,坚定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建立了“河湖长”制度,全面推进秸秆禁烧,新栽树木1100万株,COD、SO2排放量分别削减4771吨和1013吨,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市区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331天、良好率90.4%,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称号。

十、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高位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92.14亿元,比上年增长50.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52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其中:税收收入35.81亿元,增长43.3%;非税收入10.71亿元,增长35.1%。上划中央收入26.17亿元,增长43.2%;基金收入19.44亿元,增长94.9%。按征收部门分:国税部门收入27.04亿元,增长43.2%;地税部门收入28.93亿元,增长44.2%;财政部门收入36.17亿元,增长62.7%。按税种分:增值税收入17.86亿元,增长40.3%;消费税收入5.08亿元,增长30.4%;营业税收入14.68亿元,增长38.5%;企业所得税收入10.54亿元,增长57.6%;个人所得税收入3.80亿元,增长35.4%。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教育科学文化支出22.71亿元,增长-0.5%;医疗卫生支出5.27亿元,增长50.7%;农林水事务支出15.56亿元,增长73.9%;环境保护支出2.16亿元,增长1.4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2亿元,增长16.2%。

图12  2004-2008年财政总收入及一般预算收入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7.47亿元,比年初增加91.76亿元。其中:储蓄存款271.16亿元,增加54.2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3.09亿元,比年初增加70.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84.29亿元,增加34.19亿元;中长期贷款135.12亿元,增加36.92亿元。

表5  2008年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增幅

单位:亿元

指标年末数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447.4725.8

其中:企业存款93.6920.4

储蓄存款271.1625.0

各项贷款余额323.0925.7

其中:短期贷款184.2919.1

中长期贷款135.1237.1

图13  2004-2008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增幅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市共有20家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12.55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财产险收入4.16亿元,寿险收入8.39亿元,分别增长16.2%和46.1%。保险赔付2.42亿元。其中财险赔付2.09亿元;寿险赔付0.33亿元,增长14.2%;寿险到期给付1.30亿元,增长1.1倍。

十一、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力度,全年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20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洋河“蓝色经典”喜获中国驰名商标。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1.85亿元,农村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由230元、350元提高到300元和500元。按照不低于国标工资5%的标准提高了教师津补贴。农村中小学债务化解基本完成。新办“春蕾班”32个,6.5万农村留守儿童住进寄宿制学校。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9%,连续第四年保持苏北第一。高考本科达线9413人,比上年净增1528人。泗阳致远中学成为全省第一家通过四星级验收的民办学校。市技工学校通过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验收,宿迁技师学院获批挂牌,9所职业学校通过省四星级和三星级验收。市骆马湖示范区职教园区在校生超过2万人,全市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达到11.9万人,占全省比例提高到9.6%,普职比为4.5∶5.5。

医疗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市人民医院升格为三级乙等医院,市中医院建成使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90个、乡镇计生与卫生服务中心45家,计划生育率95.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8.6%,最高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万元。

全力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全市共为灾区缴纳特别党费955万元,向灾区捐赠款物4709万元,先后组织两批医疗专家队伍赴灾区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完成1000套活动板房安装任务。抽调精干力量在对口支持的绵竹市绵远镇设立前线指挥部,已拨付农房重建资金2057.5万元,学校、幼儿园、医院、市政道路及1850户永久性住房正在加快建设。

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建成农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89个、“农家书屋”133个,新增通有线电视行政村388个,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8.6万户,在苏北率先完成乡镇达标文化站建设任务。宿迁籍运动员胡道亮、王莎莎在北京残奥会上取得2金1银的好成绩。成功举办了全国小轮车冠军赛、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首届西楚文化节、第二届中国·骆马湖渔火节、第三届宿迁创业文化节、中国江苏企业家论坛第三届年会、中国·泗阳生态农产品展销会、沭阳中国软件发展高峰论坛、泗洪首届农民创业论坛等重大活动,当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集体”,宿迁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新的提升。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劳动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总户数148.60万户,户籍人口534.58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3.61‰,死亡率7.73‰,人口自然增长率5.88‰。男女性别比106.50(女=100),比上年提高0.52。城镇常住人口比重35.85%。

表6  2008年人口数及构成

单位:人

指   标年末数比重%

全市户籍总人口5345759100

其中:城镇251337947.0

乡村283238053.0

其中:男性275698651.6

女性258877348.4

其中:18岁以下118067919.0

18-60岁346906869.0

60岁以上69601212.0

全市列统单位从业人员与上年持平,职工收入大幅增长。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19.82万人,比上年增加1545人。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8.48亿元,增长18.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988元,增长18.6%。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959元,比上年增长15.7%。从收入构成看,四大类收入“三升一降”。工资性收入贡献突出,人均达7112元,比上年增长23.9%,拉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5个百分点,占家庭总收入的63.4%,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人均分别为2176元和17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0%和1.2%,增幅维持在较低水平;转移性收入人均1769元,比上年下降3.4%。八大类消费全面提升。全年人均消费支出7305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分别为2912元、761元、782元、456元、324元、808元、956元和308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3%、32.4%、50.9%、46.9%、21.8%、23.9%、20.5%和31.4%。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73平方米,7.5%的家庭拥有两套以上住房,住房配套率46.5%。

图14  2004-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支情况

农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406元,比上年增长13.0%,比全省增幅高0.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2798元,增长14.4%;家庭经营收入2445元,增长9.3%。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71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食品类支出1630元,增长8.9%。

图15  2004-2008年农民人均收支情况

就业与社会保障取得新的成绩。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4259家、个体工商户3.25万户,吸纳就业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3.28万人,2.5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3.19%。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4.8万人,其中就地转移8.95万人,比上年增长6.5%。市区推行社会保险“五险合一”经办管理机制,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合计新增11.8万人,大病医疗救助最高支付限额市本级提高到20万元,县(区)提高到10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07元,失业人员最低保险金标准提高到337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参保总数103.6万人,参保率96.3%。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和110元。农村五保老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400元和1800元,集中供养率达到52%,对百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补贴,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城乡医疗救助、惠民医疗分别惠及困难群众13.4万和1.2万人次,为2300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免费复明手术,对437名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训练。筹集廉租住房1069套,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低保家庭全部纳入廉租住房保障。

注:1、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相对数按可比价计算。

2、各项指标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