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宿迁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8:46:12 来源:宿迁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201次

宿迁市统计局

(2007年3月7日)

2006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的总体要求,着眼“双八平台”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加速“工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切实提高“两大收入”,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加快发展,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0%,比上年增速高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稳步增长,实现增加值109.8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势强劲,实现增加值200.97亿元增长20.8% 。其中工业增加值155.88亿元增长21.0%分别比GDP增速高5.8和6.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43亿元,增长15.3%。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4.2:44.2:31.6,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8和1.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9232元,约1184美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标志着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将进一步加快。

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扩大。初步计算,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84.91亿元,占全市GDP的62.7%;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87.9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4.3%;实现入库税收19.32亿元比上年增长73.3%占财政总收入的50.7%比上年比重提高7.6个百分点;新增个体工商户22526户,新增私营企业3355家,总数分别达72665户和15230家,从业人员44万人。

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方略,广泛开展“招大引强”及项目开工“百日会战”等活动,全力打造最优投资品牌,年内荣获“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最具人气奖”。全市引进计划投资千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40个,比上年增加117个,增长36.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比上年增加6个,增长42.9%。全年考核认定千万元以上竣工项目219个,比上年增加101个,增长85.6%。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实现零的突破,达到8个。竣工项目总投资50.2亿元,比上年增长69.7%。“娃哈哈饮料”、“三鼎织造”、“天能电池”等一批超亿元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大诚纺织”、“实信织带”、“波司登羽绒服”等一批投资额大、拉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我市。

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消费拉动和外向带动力较弱,财政收入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发展和公共支出的需要,“金融瓶颈”制约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三是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就业再就业政策尚需进一步落实,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二、农林牧渔业

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及苏南的扶持,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96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1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和9.6%。

主要农产品生产稳步增长。在“一免四补”政策激励下,粮食生产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02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增长3.2%。全市粮食总产317.6万吨,比上年增加31.0万吨,增长10.8%。在粮食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其他农产品受结构调整和市场因素影响产量有升有降。具体见下表:

[attach]457[/attach]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围绕建设新农村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灌区改造等工程,全市完成投资1.84亿元,投入劳务959万工日,完成土方4908万方,新建改建小沟以上配套建筑物3800座,新建防渗渠道196公里。

农业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农业开发总投资1.85亿元。其中财政投资1.38亿元,自筹资金0.47亿元。国家和世行三期土地综合开发25.7万亩,建设农业示范区11.66万亩。

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加强。全市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9个,面积37.5万亩。新建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准化示范基地50万亩,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23个,绿色食品22个,有机食品3个。累计获得有效使用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221个,绿色食品120个,有机食品14个。对15个农产品准入试点市场的3933个蔬菜样品和500个生猪样品进行了质量检测。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16家重点龙头企业新上技改项目20个,项目总投资3.18亿元,投入科技研发费用2723万元,研制开发新产品55个,新增设备1091台套,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7.07亿元,利润1.95亿元,出口创汇6821.9万美元,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势头强劲。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5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全市工业用电量20.35亿度,比上年增长28.3%,比全省增速高10.4个百分点。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0.21亿元,比上年增长25.0%,比全省增速高3.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全市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0.1%,比轻工业增速快10.5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重调整为47.9∶52.1,首次出现重工业总量超过轻工业的局面。支柱行业实力继续增强,对工业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市木材加工、轻工食品、纺织服装、建材玻璃和化工医药等五大行业完成增加值57.2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1.3% ,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其中木材加工业实现15.99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9.9%,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以洋河酒厂股份公司为代表的饮料制造业发展迅速,完成增加值12.63亿元,为全市工业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异军突起,完成增加值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倍,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0个百分点。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产品销售收入突破亿元的企业有45个,比上年净增21个。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5.1%。

产权结构继续优化。全市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5.97亿元,比上年增长97.3%;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外商和港澳台企业实现增加值5.89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私营工业蓬勃发展。全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实现增加值3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5.5%,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3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运行质量全面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6%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82.40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实现出****货值21.99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实现利税22.53亿元,比上年增长44.7%。其中利润8.96亿元,增长41.8%。企业亏损面和亏损企业亏损额状况变化不大。全市企业亏损面10.4%,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实有亏损企业81个,比上年减少1个;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27亿元,比上年上升7.8%。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6.16,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

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全市共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24个。其中35个通过省级鉴定,88个通过市级鉴定,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9.11亿元,比上年下降2.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列入统计的7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62种,下降的有14种。主要产品产量见下表:

[attach]458[/attach]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97.39亿元,比上年增长63.5% ;工程结算收入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3%;实现利润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3%;房屋建筑面积106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0.1%;房屋竣工面积43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7.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及以上项目单位)248.85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分城乡看,城镇完成投资189.35亿元,比上年增长52.0%。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7.02亿元,增长53.4% ;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59.51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14亿元,比上年下降11.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8.24亿元,比上年增长69.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7.47亿元,比上年增长36.0%。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4.0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1.7%。其中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8.44亿元,交通运输业投资17.64亿元,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1.16亿元,分别占基础设施投资的15.6%、32.6%和20.7%。建成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古黄河一号桥、市府新区5路、5座生态公厕、325省道南二环改建工程、中节能(宿迁)秸杆直燃发电项目等建成投产,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工业投资再创新高。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68.1%,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9.2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41.2%上升到46.5%。其中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机电工业和轻纺工业完成投资分别占工业总投资的5.6%、10.7%、22.1%和58.8%。

房地产开发投资热度不减。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7.02亿元,比上年增长53.4%。其中住宅投资44.34亿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2.15亿元,分别占开发投资总量的77.7%和21.3%。施工规模继续扩大。全市商品房屋施工面积700.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8.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50.86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施工面积140.55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73.6% 和67.1%。商品房销售面积(包括现房和期房)255.43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42.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5%和40.4%。

五、开发区经济

县区工业园全部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各开发区切实把提升发展水平摆上首要位置,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抓手。

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各开发区继续把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基础工程抓实抓好,“七通一平”范围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36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1.4平方公里。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强化软环境建设,着力打造服务零距离、客商零投诉、办证零收费的“三零”服务品牌,受到外地客商的好评。

积极主动策应帮扶。各开发区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主动策应扶持。“苏州宿迁工业园”已启动运行,标志着与苏州对接帮扶取得突破性进展。张家港宿豫工业园正式挂牌,其他各市县与对接县区的合作工业园进入紧密磨合期。浙商投资成效明显,一批较大规模的浙商投资项目先后落户我市,开发区成为浙商竞相投资的热土。

产出效益良好。全市各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152.79亿元比上年增长77.8%实现财政总收入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0%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6.0%,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36.59亿元比上年增长66.3%,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3.5%年末从业人员1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万人,其中纺织服装业居用工人数之首;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744万美元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97.5%实现出口总额13619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9.7%。“流星工业园”、“芬那丝”、“中洲纺织”、“东方制衣”、“秀强玻璃”等企业出口超过百万美元。

开发区企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attach]459[/attach]

六、邮政通信和交通运输业

交通邮电业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市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增加值1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客货运输平稳增长。全年旅客运输量28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8%;旅客周转量25.2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8%。全年货运总量2054万吨,比上年增长7.7%。其中公路货运总量1749万吨,增长8.8%;水上货运总量305万吨,增长1.7%。全市货运周转量20.35亿公里,比上年增长8.2%。港口货物吞吐量459万吨,比上年增长7.3%。

电信和邮政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 。其中电信业完成10.07亿元,增长18.3%。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82.03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1.8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7.94万户,比上年增长27.4%;移动电话用户82.93万户,比上年增长20.7%。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8% ;订销报刊2974.86万份,比上年基本持平;特快专递27.11万件,比上年增长29.8%。

七、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市场销售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城镇(含市、县级)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8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市的零售额36.85亿元增长19.3%;县的零售额46.57亿元增长16.9%。农村(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5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增速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1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18.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其他行业实现零售1.09亿元比上年下降23.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29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0.0% 。其中,出口193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3%;进口360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0.7%。全市累计新批外资项目62个,全年利用外资实际到帐48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2%。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年内汽、柴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粮油价格恢复性回升,水、电等垄断商品及服务价格继续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1.6,涨幅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在预期调控目标之内,与周边地区相比基本持平。

八、企业景气

企业发展前景整体看好,企业景气稳步运行。随着各项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明显改善,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年末八大行业全部运行在景气区间,企业生产、盈利、投资与劳动力需求各环节均运行良好,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9.83点和135.47点,经济总体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具体见下图:

[attach]460[/attach]

九、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配套完善。中心城市发展概念性规划等三个规划方案的国际征集工作顺利完成,泗阳县、宿豫区、洋河镇、宿迁经济开发区北区污水处理厂及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西气东输”宿迁段实现苏北地区率先供气,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工程全面投入运营,国泰广场、淮海装饰建材城、江山大酒店、希尔顿大酒店、宿城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

精品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190公顷,绿化覆盖率39.8%。沭阳县被评为“国家绿化模范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区”,泗阳县、宿豫区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洪泽湖湿地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王庙行宫御道、御码头升格为国家级保护文物,骆马湖———三台山、古黄河———运河风光带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心城市先后当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和“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

十、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8.07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05亿元,增长45.6%;上划中央收入12.90亿元,增长43.8%;基金收入5.12亿元,增长64.6%。按征收部门分:国税部门收入13.60亿元,增长43.4%;地税部门收入11.81亿元,增长51.2%;财政部门收入12.66亿元,增长47.9%。按税种分:增值税收入9.84亿元,增长55.4%;消费税收入3.12亿元,增长12.0%;营业税收入6.38亿元,增长44.6% ;企业所得税收入3.54亿元,增长77.5%;个人所得税收入1.87亿元,增长33.7%。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6.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其中,教育支出11.17亿元,增长10.1%;卫生医疗支出2.40亿元,增长46.6%;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01亿元,增长36.3%。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1.98亿元,比年初增加52.62亿元增长22.9%。其中:储蓄存款184.78亿元,比年初增加29.48亿元增长19.0%。各项贷款余额195.54亿元,比年初增加48.28亿元增长32.8%。其中:短期贷款127.5亿元,比年初增加25.73亿元;中长期贷款65.71亿元,比年初增加22.22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市拥有11家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保险赔付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倍。

十一、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新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3项,其中省级星火计划项目35项。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营。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农村初中“四项配套”工程在全省率先通过验收,初中阶段升学率93.0%,继续保持苏北第一。高校录取人数突破2万人,高中阶段职普比为5.2:4.8。全市新办“春蕾班”45个,“春蕾班”总数337个。财政拨专款1275万元,资助8345名农村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804个。其中综合医院157个,中医医院5个,专科医院11个,防治防疫机构5个,妇幼保健机构5个。卫生技术人员10295人,拥有床位9185张。市传染病防治中心开始筹划运行,市中医院病房楼进入内部装修,市妇产医院正试营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0.6%。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6家污水处理厂均已完成设备安装,进入调试、试运行阶段。调整7个重要(特殊)生态功能区,确立限制开发区域(黄线区)2457.04平方公里,严格保护区域(红线区)342.42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8.7%和4.0%。全市建成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100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5个,县区级94个。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全面完成,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和宿豫区均已获国家环保总局“生态示范区”命名,实现了全市“一片绿”目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年市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320天。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其它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市图书馆正式开馆,27个乡镇文化站如期建成,有线电视村通率为23.5%。成功举办了建市十周年庆典、“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首届创业文化节、首届骆马湖渔火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劳动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总户数146.94万户,户籍人口529.4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26‰ ,死亡率3.97‰ ,人口自然增长率8.29‰ 。男女性别比105.87(女=100),比上年提高0.17。城镇人口比重32.4%。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76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工薪收入4995元,经营净收入1518元,财产性收入255元,转移性收入1656元,分别增长13.5%、5.7%、36.4%和19.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986元,比上年增长1.2%。八大类消费呈“五升三降”格局。人均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和杂项商品及服务支出分别为2215元、519元、275元、495元和175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3%、12.2%、21.9%、44.2%和4.5%。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6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住房配套率45.0%,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28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工资性收入2106元,增长13.2%;家庭经营收入2033元,增长5.6%。农民生活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4元,比上年增长8.7%。八大类生活消费中,除居住消费支出比上年下降23.1%外,其他各类消费均保持一定增长。其中增长最高的是医疗保健消费,比上年增长35.5%。

列统单位从业人员增加较多,职工收入增长较快。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18.4万人,比上年增加8040人,增长4.6%。其中在岗职工18.3万人,增加8715人,增长5.0%。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053元,比上年增长16.0%。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大力实施“两后双百”、“三就三百”、“四全”工程等,共组织城乡劳动力培训14.1万人,其中创业培训0.26万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2.3万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7.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01万人,894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新增劳务输出7.6万人,全市年末在外务工劳动力总数达103万人。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净增10405人、6329人和37038人,城、乡月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160元和70元,共为49920名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3.9亿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2488.8万元,分别为4.1万名城市低保对象和11.8万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153.3万元和3909.5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31%。

注:1、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相对数按可比价计算。

2、各项指标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