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宿迁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8:43:57 来源:宿迁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35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力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和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达到近三年来的最好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高于上年增速0.6个百分点,达到近三年的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60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14.79亿元,增长18.1%。二产中工业增加值84.31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80.86亿元,增长15.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01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29.7:41.2:29.1,一产比重比上年降低4.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3.9个和0.8个百分点。

私营个体经济蓬勃发展。2003年末,全市有私营企业8313户,从业人员11.8万人,注册资本68.1亿元;有个体工商户68026户,从业人员9.6万人,注册资本11.7亿元。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已达76户,私营企业集团3户。对社会贡献份额大幅度提高。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入库税收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占全部工商税收的44.1%,比重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深入推进。全市上下大力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深入开展“项目开工百日竞赛”、“项目投产达效半年竞赛”活动,采用定点定员招商等多种形式推进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引进并开工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35个,总投资46亿元。竣工投产项目273个,实际到位资金13.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进园区竣工项目22个。

园区建设继续推进。在宿迁经济开发区、宿迁经济开发区东区和宿迁经济开发区南区的基础上,2003年新建了宿迁经济开发区北区、宿迁彩塑包装工业园和宿迁经济开发区西区3个工业园区。6个园区总规划面积达140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近4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1亿元,为项目进园奠定了良好基础。进园项目已涵盖纺织、服装、建材、食品、化工、机电、印刷、包装等行业。截止2003年底,园区累计实现进园项目514个,目前已开工项目289个,投产达效项目149个,累计实现财政收入7000万元。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与全省及周边地区的差距有所扩大;农业受灾严重,农民收入有所下降;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对经济的支持和保障功能不强;基层矛盾仍然较多,维护社会稳定的难度较大。

二、农林牧渔业

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88.59万亩,比上年减少25.80万亩,下降3.6%;种植油料94.35万亩,比上年增加1.10万亩,增长1.2%;种植棉花21.71万亩,比上年增加1.71万亩,增长8.6%;蔬菜瓜类、花卉、药材等种植面积181.27万亩,比上年增加21.16万亩,增长13.2%;食用菌生产面积1.60亿平方尺,比上年翻一番。订单农业发展喜人,生产效益良好。

夏秋两季农作物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大幅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176.64万吨,比上年减少96.46万吨,下降35.3%;油料总产11.99万吨,比上年减少6.31万吨,下降34.5%;棉花总产0.76万吨,比上年减少0.8万吨,下降51.2%;蚕茧总产量8473吨,由于秋季蚕茧价格上涨较快,给农民带来了较大的收益。

林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好势头。全市继续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共新栽成片林53万亩,四旁植树2053万株,植树总量4771万株,活立木蓄积量约1000万立方米。

畜牧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市生猪出栏269万头,家禽出栏3324万只,羊出栏124.7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5.2%、5.6%和8.0%。全市肉类总产量25.20万吨,比上年增长2.6%;奶牛饲养提速,全市饲养奶牛近千头,比上年增加820头。

水产品生产受洪涝影响较重。2003年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130万亩,受灾面积88万亩,网箱被冲毁45万平方米,损失严重。全年水产品总量15.15万吨,比上年减少1.35万吨,下降8.2%。

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新进展。全市新改造中低产田8万亩,建成优质高效农副产品基地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0个,比上年增长36%。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个,实现销售收入25.28亿元。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共260个,农民经纪人达15万人;全市通过省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286万亩,通过省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80个,比上年增加101个;建成国家和省、市级农业标准示范区29个,比上年增加1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8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比上年增速快1.6个百分点。

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非国有工业企业呈现迅猛发展势头,共完成增加值3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5.7%。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26.40亿元,增长20.5%。私营企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8.6%,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主力。工业用电实现同步增长。全市工业用电量9.39亿度,比上年增长19.7%。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产销衔接良好,亏损大幅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实现利税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47.7%;实现利润3.9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2.2,比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7.1%,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0.23亿元,比上年下降85.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下降97.6%,大中型企业下降99.0%。

工业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形成了木材加工、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玻璃建材和化工医药等五大支柱产业。五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0.4%。其中木材加工业完成增加值9.4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6%,木材加工业成为我市第一支柱产业。

新产品开发成效明显。一些传统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共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34个,其中通过省级鉴定32个,有12个新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新产品的投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列入统计的67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增长的有56种,下降的有11种。具体见以下统计表:

建筑业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实现利润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8%;全员劳动生产率5.96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9.6%;房屋建筑面积34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1%;房屋竣工面积19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9%。全市建筑业企业新资质审批全部完成。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86.6%。私营个体投资增长迅速。全市私营个体完成投资52.01亿元,比上年增长53.1%。

工业投资继续增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投资中,工业完成投资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纺织业完成投资1.52亿元;化学原材料及制品制造业完成投资7813万元;塑料制品业完成投资4121万元。投资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江苏芬那丝企业有限公司完成投资5573万元;沭阳盈天纺织有限公司完成投资3000万元;江苏华达涂层有限公司完成投资2000万元。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徐宿高速公路宿迁段建成通车。宿淮高速公路宿迁段完成投资4.9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3.1%,宿迁学院二期工程完成投资1.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5.9%。城市防洪工程、节水增效示范工程等重点水利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全长41.95公里的宿邳公路、计划总投资14亿元的市火力发电厂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市经济开发区建成区由8平方公里向20平方公里快速推进,市经济开发区北区的道路主框架基本形成;市骆马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形成了“四纵十一横”和核心区“三支三环”的交通网络。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共53家,比上年净增17家。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86.6%。商品房施工面积151.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4.1%;商品房销售面积65.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56.04万平方米,增长20.9%。全年商品房销售额7.95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5.69亿元,增长34.2%。

五、邮政通信和交通运输业

邮政通信业发展迅速。全市实现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33.5%。邮政新型业务不断拓展,公用通信网络进一步优化。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96.7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9万门。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74.5万户,比年初净增16.6万户。其中市话净增5.1万户,农话净增11.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4.5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5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4万户,比上年增加8.8万户,增长34.9%。

受非典影响,客货运周转量均有所下降。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876万吨,货运周转量19.8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下降13%和10%;公路完成客运量2400万人,旅客周转量20.59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下降5%和1%。

六、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市场销售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城镇(含市、县级)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市的零售额17.04亿元,增长13.0%;县的零售额31.60亿元,增长11.7%;农村(县以下)零售额29.36亿元,增长11.0%,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68.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餐饮业实现零售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他行业实现零售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个体实现零售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47.5%,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高速增长。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7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出口6875万美元,增长30.5%。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7个,协议利用外资1457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99万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8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2%。外经完成营业额1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年新增外派人员1544人,比上年增长89.2%。

市场物价逐月上扬。受经济发展较快和粮油等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全市物价总水平结束了长期低位徘徊格局,呈逐月稳步上扬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0.5,分别比上年提高3.3和2.9个百分点。

七、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城市规划体系渐趋完善。中心城市新一轮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审查,沭阳、泗阳、泗洪三县城总体规划论证工作基本完成。市区和各县区控详规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市区先后编制完成了骆马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20平方公里控详规、开发区北区总体规划和启动区详细规划、城区北部人文居住带和文化科技教育旅游基地等规划,完成了37公顷马陵路商业街城市设计工作,启动了霸王举鼎商业中心城市设计工程。

城市特色逐步显现。市区道路长172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3.7平方米。围绕建设“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目标,继续推进城乡绿化。新增绿地面积450万平方米,新建绿地广场32个,全市绿化覆盖率为35.4%,绿地率为23%,基本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中心城市框架进一步扩大。新外环线正加速推进,即将围合面积达220平方公里。

城市管理成效明显。全年共查处违法违规行为63498起,新增庭院绿化28公顷,新装各种亮化灯饰5500余盏。维修各类路灯6000多盏,市容市貌和人居环境迈上了新水平。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1.35亿元,增长20.4%。全年财政总支出2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08亿元,增长54.6%;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01亿元,增长95.9%。

金融存贷持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8.68亿元,比年初增加28.10亿元,增长21.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05.34亿元,比年初增加18.07亿元,增长20.9%,占新增存款总额的64.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12.51亿元,比年初增加16.92亿元,增长17.7%。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比年初增加13.57亿元和4.07亿元。

现金收支增长迅速。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1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9.5%;现金支出617.34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市保费收入4.63亿元,比上年增长56.9%;保险赔付8292万元,比上年增长38.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继续壮大。年末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6万人,比上年增长31.9%。

科技创新活动成绩显著。全年共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7项,获省以上无偿资金545万元,科技贷款指标2.8亿元。通过市以上科技成果鉴定60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1项。全年获批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产品7个。申报专利115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27项。完成技术贸易额1.64亿元。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完成企业信息化改造6家,科技服务工作得到加强。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2003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20所,其中普通高校1所、高中阶段学校70所、初中178所、小学912所、幼儿园953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113.28万人,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4.86万人。全市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初中和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66.0%、40.7%、90.0%和97.2%。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在校生巩固率、普及率和毕业率都在99.7%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99.1%,高中入学率达65.0%。

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宿迁学院招收本科生3100人,在校生总数达1.2万人。学院二期工程全面启动,部分已投入使用。

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全市新增民办教育投入2.7亿元,累计达到8.1亿元;新增民办学校42所,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总量达到1075所。

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共投入7590万元,撤并中小学382所;投入1.2亿元,新建校舍15.9万平方米,更新课桌椅56.2万张、讲台1.5万张,安装照明设备教室1.2万间。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启动,建成10个教育信息中心和23个中心机房,在全省率先建设宽带教育网。

十、文化、体育、卫生和环保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文化系统拥有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图书馆总藏量达25万册。承办了江苏省第三届淮海戏艺术节,共获得奖项35个;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了三庄大青墩汉墓的全面发掘工作,加强了对三庄汉墓的保护和规划。进一步规范了文化市场秩序,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开展全市性群众文化活动15次,丰富了城乡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体育产业化进程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先后承办了“东方杯”全国青年女子篮球联赛、“鲁能杯”全国女子乒乓球超级联赛江苏队—河北队的比赛等多项省级以上体育竞赛活动。群众体育有了新发展,新建43个健身点和2个健身工程。竞技体育有了新进展。组队参加了省青少年田径等9个项目省年度单项比赛,获金牌6枚。举办了市首届运动会。

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年末共有医疗机构636个,其中民营医院3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7254张,其中乡镇医院3136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332人,其中中、高级人员2327人。卫生事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泗洪县中医院、沭阳县人民医院和市人民医院先后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财政先后投入4600万元用于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521”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村改水工作成效显著,农村新增受益人口49.32万人,新建水厂43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77.8%,普及乡镇已达47个。

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面积74.14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音达标区5个,面积59.56平方公里;建成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334.53平方公里,其中洪泽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全省第一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水环境污染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洪泽湖水质逐步改善。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劳动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17.26万人,比年初增加4.26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8‰,计划生育率为90.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91元,比上年增长10.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75元,比上年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3152元,比上年下降2.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48元,比上年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12平方米,住房配套率46.5%。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80.5部,家用电脑20.5台,分别比上年增长38.8%和127.8%。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冰箱15台,热水器7台,电话机65部,移动电话24部,比上年分别增长7.1%、64.7%、27.5%和1.4倍。

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劳动力需求增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17.6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7.2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1万人和0.6万人。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8.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254元,比上年增长6.4%。再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增就业人数1.3万人,新增劳务输出15.8万人,市外劳务输出累计76.9万人,94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发展。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2.78万名城镇参保失业人员领到失业金,3.86万名城市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推进,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得到维护。

注:1、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相对数按可比价计算。

2、各项指标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