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统计局
2008年2月29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泰州”目标,努力克服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为201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4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700.2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399.6亿元,增长16.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6093元,增长17.0%。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8.5∶58.3∶33.2,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创新发展方面,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60.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9.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所有制结构中,民营经济增加值625.58亿元,可比增长15.9%,在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52.0%,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211.42亿元,比上年增长36.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5.22亿元,增长38.6%,其中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35.1%、30.2%和39.2%。财政总支出151.41亿元,同比增长3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02.40亿元,增长31.6%。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对教育、农林水利、环保和文体广播等领域的资金保障力度加大,分别增长39.7%、49.6%、65.9%和74.9%。
市场物价出现结构性上涨。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103.7%,物价上涨3.7%。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4升1平3降,除烟酒及用品类保持持平外,食品类、居住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分别比上年上升10.0%、1.5%、0.6%和0.1%,交通及通讯类、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比上年下降1.6%、0.6%和0.1%。
城乡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培训城镇职工4万人,净增城镇就业人员4.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比上年末回落0.2个百分点。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1万人。
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加快。从总体上看,全市全面小康总体评价得分达到93.6分,比上年增加4.8分。从构成的四个方面看,社会发展方面实现程度最好,达到97.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实现程度分别为96.6%、90.3%和89.1%,分别比上年提高5.2、6.5和1.8个百分点。从25个指标看,已有14个指标达标,分别是:人均GDP、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城乡村(居)民依法自治达标率、城市绿化覆盖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已有8个指标达到序时进度。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社会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逐步显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社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建全;“三农”工作仍需继续加强,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有待加强,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待加快,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尚需提高。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86.41亿元,可比增长4.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50.09万亩,增长4.6%,粮食单产470.9公斤,增长3.7%;粮食总产量306.15万吨,增长8.5%。棉花播种面积20.06万亩,下降12.9%;棉花单产82.9公斤,下降8.6%,棉花总产1.66万吨,下降20.4%。油料作物种植面积61.68万亩,下降26.1%;油料单产176.3公斤,增长6.8%;油料总产10.89万吨,下降20.9%。肉类产量达24.9万吨,增长0.1%。水产品产量达25.21万吨,增长14.4%。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5万亩,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小区36个,引进推广种养业新品种60多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61个。60家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20.8%、利税增长20.5%。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7.14万千瓦,增长1.7%。大中型拖拉机3510台,增长7.1%;联合收割机5720台,增长1.2%。农用排灌动力39.38万千瓦,增长1.7%。农林牧渔业用电量1.66亿千瓦时,增长1.3%。
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水利建设累计投资5.2亿元,增长18.0%。其中,农村水利投资2.8亿元,增长3.7%。疏浚县乡河道221条,完成土方1466万方。整治村庄河塘520个,完成土方2104万方。新建、拆建、改造圩口闸140座,兴建、改造排涝站80座。2007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0.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9.4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1.82亿立方米。
农村新“5+1”实事进展顺利。2007年,新建市级全面小康先行村100个。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40公里,培训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0%,完成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6.2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92.34亿元,增长21.5%。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88.82亿元、403.52亿元,分别增长13.7%和25.8%。国有工业增加值29.42亿元,增长0.3%。集体工业增加值36.15亿元,增长7.1%。私营工业增加值165.57亿元,增长24.0%。股份制工业增加值348.91亿元,增长23.0%。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124.63亿元,增长28.1%。大中型工业增加值301.56亿元,增长16.5%。
重点行业增长加快。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65.94亿元,增长58.6%;医药制造业产值170.52亿元,增长19.0%;电器机械及设备制造业222.06亿元,增长24.1%;新材料制造业产值175.28亿元,增长40.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69.41亿元,增长30.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35.09亿元,增长49.6%;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63.32亿元,增长31.6%。
工业经济运行质效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72.78亿元,增长35.6%;产品销售率98.2%,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97.21亿元,增长41.6%,其中利润110.11亿元,增长51.4%。亏损企业亏损面7.2%,下降2.2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3亿元,增长24.8%。其中,11家骨干企业完成总产值375亿元,增长26.0%,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7.4%。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723万平方米,增长30.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356万平方米,增长4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3.97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城乡规模以上完成投资477.65亿元,增长33.4%;城乡规模以下完成投资103.72亿元,增长20.2%。在全社会投资中,民间投资536.34亿元,增长41.2%,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197.12亿元,增长42.6%。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76.2%,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优。第一产业投资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第二产业投资406.02亿元,增长32.4%;第三产业投资286.51亿元,增长32.0%。工业投资399.21亿元,增长31.1%;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92.07亿元,增长45.9%。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国电泰州电厂1号机组并网发电,泰州长江大桥开工建设。沿江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实施。新时代造船、新浦氯乙烯项目竣工投产;靖江粮食物流、高港益海粮油、海企化工仓储和德通电气等项目进展顺利;中海油、万林木业物流及加工、新华港物流等落户泰州。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江海高速泰州段开工建设,兴泰公路改扩建、大兴金公路兴化段建设顺利。区域供水泰州三水厂改扩建工程全面开工。城黄灌区改造五期、盐靖河南段下六圩港和兴化城区洼地挡排工程完成。220千伏昭阳至唐子线路、洋思变扩建工程建成投运。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07亿元,增长18.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26.70亿元,增长19.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94.37亿元,增长15.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9.78亿元,增长17.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8.58亿元,增长24.4%;其他行业零售额2.71亿元,增长9.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219.42亿元,增长17.6%,其中批发业162.44亿元,零售业56.98亿元,分别增长15.5%和24.1%。
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以住房、汽车、信息通讯、旅游等为代表的热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商品房销售额100.45亿元,增长31.7%,其中住宅763.53亿元,增长38.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增长42.6%,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4.7%,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4.3%。
商品市场较快发展。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34家,成交额179.62亿元。其中年成交额在10-50亿元的有5家,成交额101.7亿元。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39.56亿美元,年增长38.1%。其中,出口总额29.57亿美元,增长34.2%;进口总额9.99亿美元,增长51.2%。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额分别为16.37亿美元和16.92亿美元,分别增长37.2%和40.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5.3%和57.2%,比上年分别提高1.2个和2.7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6.15亿美元,增长43.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6%。对欧盟、美国、东盟、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出口分别为7.17亿美元、3.62亿美元、2.78亿美元和1.46亿美元,分别增长50.9%、19.4%、21.6%和110.1%;从韩国、欧盟和日本进口分别为2.82亿美元、1.83亿美元和1.62亿美元,分别增长52.0%、45.9%和43.2%。
外资外经平稳增长。全市注册协议外资17.18亿美元,增长42.0%;实际外商直接投资8.75亿美元,增长14.3%。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2.6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99亿美元,分别增长19.4%和25.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公路客运量5939万人,旅客周转量426434万人公里,分别增长22.3%、17.6%。公路货运量2533万吨,水路货运量4911万吨,分别增长14.0%和36.5%。公路货运周转量298924万吨公里,水路货运周转量84184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49.9%和77.6%。港口货物吞吐量7046万吨,其中,泰州港区吞吐量2907万吨,分别增长43.8%和32.4%。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1.80万辆,增长19.0%;本年新增1.92万辆,增长29.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18万辆,增长25.8%;私人轿车3.69万辆,增长38.2%。
邮电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邮电业务收入25.59亿元,增长14.3%。互联网宽带用户19.47万户,增长50.2%;固定电话用户180.81万户,增长1.5%;移动电话用户195.92万户,增长31.1%。
旅游业发展取得进一步突破。旅游业发展环境改善,旅游综合功能提升,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年末星级饭店26家,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10处,其中AAA级旅游景点2处、AAAA级以上旅游景点1处。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64.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5.33亿元,分别增长16.5%、22.4%。其中,接待境外游客4.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393万美元,分别增长20.9%和20.0%。
八、金融、保险和证券业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53.93亿元,比年初增加108.4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06.75亿元,比年初增加66.41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26.94亿元,比年初增加173.1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639.80亿元,比年初增加45.48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呈投放状态,全年累计投放现金28.15亿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2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财产险收入6.59亿元,寿险收入22.68亿元。保险业务支出7.56亿元,增长20.0%。其中财产险支出3.02亿元,寿险支出4.54亿元。
证券业加快发展。全市证券开户数15.58万户,增加5.99万户;证券交易额2207.58亿元,增长435.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研究成果累累。全年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火炬计划115项。其中,省级52项,国家级41项;市级以上星火计划22项。其中,省级11项。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8家。其中,国家级18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97项。其中,国家级47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79项。全市专利申请量3218件,增长32.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12件,增长59.0%;授权专利数1440件,增长112.7%。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保持100%水平。全市共有小学349所,在校学生25.11万人,下降7.3%;初级中学189所,在校学生19.20万人,下降3.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4.6%。全市共有高级中学58所,在校学生10.99万人,下降1.7%;中等职业学校29所,在校学生5.24万人,下降2.6%;技工学校5所,在校学生0.79万人,增长12.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0.2%,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3.54万人,增长38.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民间艺术《茅山号子》被选调参加省第三届文物文艺展演。淮剧《信访局长》参加省第五届戏剧节获优秀剧目二等奖等9个奖项。3名选手参加省戏曲“红梅奖”大赛,1名选手获银奖,2名选手获优秀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溱潼会船、靖江讲经、兴化木船制造工艺、海陵盆景申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基层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姜堰市溱潼镇被省文化厅申报全国文化艺术之乡,兴化市周庄镇被命名为省特色文化之乡,姜堰市俞垛镇农民乐队成为省特色文化团队。全年共送书下乡11.43万册,送戏下乡886场,送电影下乡1.2万场。
广电事业持续发展。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双双达100%。广播节目8套,每日播音134.5小时,增长33.8%;电视节目7套,每周播放928.8小时,增长15.6%。期末有线电视用户101.3万户,增长16.7%,城乡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8.9%,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发展数字电视用户4100户,增长6.4%。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扶持力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7.0%,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年末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97.9%,卫生服务人员资格合格率96.8%,社区卫生普及率69.7%,全市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88.1%,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年末共有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198个,其中,医院19个;开放病床10921张,其中,医院5572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556人;乡镇卫生院131个,床位5145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470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实施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全市投资5100多万元实现了1462个行政村和86个乡镇的体育场地覆盖普及。泰州市连续第三次获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市运动员在国内外体坛赛事中,获4项世界冠军,2项世界杯大奖赛冠军,2人次亚洲冠军和29人次全国冠军。有33人次获金奖,35人次获银奖,36人次获铜奖。成功承办2007年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市区城建总投资84亿元。坡子街商业区正式营运,青年路改造二期、人民路改造一期工程完成,凤城河二期续建、市文化中心、高教园区二期和高港生态公园二期工程顺利实施。各辖市城区和重点中心镇建设加快,4个辖市城区建设投资完成130亿元,建成市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6个、生态村12个。城市化水平达47.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认真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污染减排工作,提前1年完成省交关闭100家化工企业任务。全年扩建污水收集管网68公里,全市23条主要河道47个段面中,优于国家Ⅲ类水质的断面占比上升到77%,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全市11家热电厂全部建成投运脱硫设备,完成化学需氧量(COD)减排6976吨、二氧化硫减排1.07万吨。全年植树造林11.1万亩,森林覆盖率12.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1%,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6平方米,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5.7分。市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32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8.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略有下降。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500.7万人,下降0.6%。其中,市区64.75万人,增长0.8%。全年新出生人口4.16万人,出生率为8.28‰;死亡人口5.54万人,死亡率为11.0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6‰。年末常住人口为458.02万人,下降1.2%。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出生率为8.83‰,死亡率为7.85‰。
居民生活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40元,增长17.8%;人均消费性支出9021元,增长10.2%,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43.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69元,增长13.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30元,增长9.5%,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8.1%。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1.9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43.97平方米。
保障水平提高。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52.3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4.7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7.92万人,分别增长16.5%、5.1%和2.9%。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7.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全市范围内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救助市区特困家庭1092户,农村扶贫8000户,脱贫率达70%以上。年末全市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1.39万张,收养1.36万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71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4个;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7.76万人,筹集福利资金2407万元。
注:公报中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其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不同经济类型分组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