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泰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8:31:46 来源:泰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026次

2002年是中国入世元年。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为全国人民规划了未来二十年间中国逐步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抓住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和国内需求稳定增长的战略机遇,围绕加快发展主题,突出结构调整主线,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超过了原来的预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亿大关,达到50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3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49.91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183.02亿元,增长1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14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208美元,比上年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5.3:47.9:36.8调整为14.1:49.6:36.3。

宏观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3.13亿元,增长37.6%(同口径增长21.6%),财政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54%,比上年提高1.97个百分点。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24.51亿元,增长18.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61亿元,增长60.0%。全市财政支出完成40.65亿元,增长39.8%。税收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28.66亿元,增长20.1%;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12.86亿元,增长18.0%。

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0.5%。分项目看,食品价格下降2.1%(其中,粮食下降1.8%、油脂下降4.2%、肉禽及其制品下降2.9%、蛋上涨3.8%、水产品下降2.7%、鲜菜上涨12.9%);烟酒及用品下降0.7%;衣着下降7.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5.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1.2%;交通和通讯下降6.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7.1%;居住价格下降2.2%。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2.6%。

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在列统工业增加值中,私营企业占15.6%,比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个体经济占42%,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3752家,个体工商户26796户,培植民营科技企业52家。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入空前活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7%,比上年提高10.78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贡献份额继续加大,全年私营个体经济完成增加值199.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全年私营个体经济上交税金9亿元,增长40%,占全市财政收入(原口径)的比重达到19.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到年底,完成"三置换一保障"(置换公有产权、职工身份和土地使用权,实行社会保障)改革的市(区)属工贸企业达490家,累计退出公有资本49亿元,置换职工身份12.2万人,分别占63%、68%和61%。市(区)属中小工业企业(剔除停产企业)公有资本不占控股地位达91.2%。全市粮食系统购销企业全面完成职工身份置换,非购销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供销系统企业共247家,改制223家,改制面达90.28%。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内需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外需增长的难度较大;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工业集中度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在经济出现好于预期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相对不足的矛盾凸现;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果尚不稳固,部分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入世之后的生存压力较大;就业压力较大,农村居民和部分城市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粮食、棉花和油料面积缩减、总产量下降。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73.33千公顷,调减0.39千公顷;总产量247.37万吨,下降2.8%。棉花、油料种植面积为14.51千公顷、59.08千公顷,分别调减4.5千公顷和1.25千公顷;棉花总产量1.91万吨,下降25.4%;油料总产量12.25万吨,下降10.9%,其中油菜籽9.29万吨,下降15.8%;花生2.78万吨,增长12.1%。蔬菜面积达77.87千公顷,增加10.48千公顷。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70.1:29.9调整为69.4:30.6。

林业、牧业、渔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市造林面积继续增加,已完成328国道泰姜段绿色通道25.4公里苗木栽植任务。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22.59万吨,增长3.9%;禽蛋总产量11.60万吨,下降0.5%。全年水产品产量18.95万吨,增长3.6%。其中,捕捞产量1.66万吨,下降0.6%;养殖产量17.29万吨,增长4.0%。淡水养殖面积5.15万公顷,下降1.0%。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5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16.1%和15%。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提高。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98.1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7%。农业标准化建设初见成效。全市已建成10个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进和推广种养业新品种80个,推广麦油优质无公害生产技术80万亩,麦油优质品种率达80%以上,养殖业优质品种率达65%以上。组织绿色证书培训9500人次,全市已取得国家绿色食品3个,江苏省名牌产品3个,江苏省无公害产品30个。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6.5万亩,高沙土综合开发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全市共用工1111.3万个,投入4878.6万元,完成各类土方2643.7万方,县、乡两级河道疏浚开工103条,加修堤防98.8公里,新建改造机电排灌站62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0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列统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3.15亿元,增长17.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34.70亿元,增长12.8%;集体企业完成27.48亿元,增长20.4%;股份制企业完成91.63亿元,增长17.9%;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完成23.53亿元,增长10.0%;私营企业完成25.47亿元,增长23.9%。农村工业发展势头较好,大中型工业增长平稳。农村工业完成增加值57.50亿元,增长17.0%;大中型工业增加值103.76亿元,增长17.5%。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增加值84.81亿元,重工业增加值78.34亿元,分别增长17.8%和16.3%,轻重工业的比例为52:48。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市列统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95.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产品销售率96.42%,提高0.38个百分点。库存积压增幅较低。年末工业产成品库存28.93亿元,增长4.9%。产、销、利基本同步增长。全市列统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7.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实现利润21.11亿元,增长20.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6.53,比上年提高8.61个百分点。但国有工业企业扭亏脱困的基础不够稳固,亏损面与亏损额回升。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2亿元,下降5.5%;亏损面30%,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2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0.69亿元,增长13.5%;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9.78亿元,增长13.5%。全年创省优工程42项;承建规模工程400项;3家企业跻身全省建筑业20强,江苏一建名列第四;全省4个特级资质企业我市就有两个;江苏一建、中兴、江苏亚太、广宇等4家企业产值超5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国有经济投资59.68亿元,增长6.3%;集体经济投资23.55亿元,下降27.2%;私营个体经济投资37.71亿元,增长130.4%;其他各种经济类型投资7.59亿元,增长58.6%。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38.86亿元,增长7.8%,更新改造投资20.81亿元,增长3.6%,房地产开发投资19.47亿元,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303个,施工项目411个,竣工项目272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规模223.43亿元,增长19.1%。全年项目建成投产率66.18%,新增固定资产54.1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8.08%。房地产热有所降温。全年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17.78万平方米,下降1.4%;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77.95万平方米,下降4.5%;商品房销售额11.86亿元,增长3.2%。

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总投资14.25亿元。宁靖盐高速公路泰州段、高兴东公路兴化段、328国道泰姜段二期和姜海段、334省道黄桥至如皋段、高永公路、泰常公路二期工程建成通车,年内实施江平线靖江段工程。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56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突破200公里。完成电力建设总投资8.55亿元,500千伏泰兴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泰东河新通扬运河段河道主体土方工程结束,新长铁路境内段临管运营,宁启铁路泰州段建设进展顺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6.16亿元。

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中心城市建设总投资完成20.77亿元。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完成市人民广场、人民公园一期工程和泰山公园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建成鼓楼大桥、完成东兴路(二期)、海陵南路(二期)工程,春港路完成全路段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成麻纺新村、南郊新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坡子街商业街区改造工程的滨河绿地广场建设完成挡土墙的90%,地下人防工事正在施工;市区开工建设商品住宅79.66万平方米,已竣工45.74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呈现活跃旺盛态势。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举办一系列促销活动等措施,全市消费增长达到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19亿元,增长10.3%。按城乡分,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07.21亿元,增长12.2%;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53.98亿元,增长6.8%。按营业方式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6.05亿元,增长14.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11亿元,增长15.7%;制造业实现零售额13.19亿元,增长4.1%;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15.84亿元,下降12.9%。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市商品交易市场359处,成交额180亿元,增长20.4%,成交额超过亿元市场累计达32个。其中,消费品市场324处,成交额150.5亿元,增长13%;生产资料市场32处,成交额26.58亿元,增长63%。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逆境中攀升。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总额4.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0%,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9%。三资企业增势强劲,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2.8%。主要出口市场稳定增长。全市出口市场137个,比上年增加21个。对亚洲出口2.3亿美元,增长15%;对欧洲出口0.83亿美元,增长10.3%;对美国出口0.55亿美元,增长41.8%。亚洲、欧洲、美国成为我市主要出口市场,对三地出口分别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5%、20%和13.1%。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1.5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8亿美元,占总额的25.8%;纺织服装出口0.88亿美元,占总额的21.1%。

利用外资取得大突破。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5个,比上年增加20个;新签外资协议项目154个,增加50个;协议利用外资(老口径)5.05亿美元,增长97.5%;实际利用外资(老口径)2.1亿美元,增长74%。利用外资大项目增多。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5个,增加8个;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6个,增加6个。利用外资领域有所拓展。新批127个项目中,二产项目105个,占项目总数的82.7%;三产项目20个,协议外资占总量的22.5%。

外经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新签外经合同额1.6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30.5%。新派劳务2189人,比上年增长22.4%。工程承包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全市新签或中标项目中,合同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3个。劳务合作市场多元化进程加快,目前全市劳务人员已遍及34个国家和地区。

开发区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全市五个省级开发区新批外资项目45个,协议外资2.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9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9%和63.6%,分别占全市总额的57.4%和44.5%。仅泰州经济开发区,协议外资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31亿美元,分别增长162%和224%,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9.7%和14.8%。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生产平稳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31.63亿元,比上年增长7.6%。交通系统内各种运输形式完成客运量1503万人次,增长4.3%,旅客周转量178171万人公里,增长15.0%;完成货运量220万吨,下降7.6%,货物周转量17003万吨公里,下降40.8%。港口货物吞吐量841万吨,增长16.8%,其中泰州港区吞吐量329万吨,下降7.1%。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5.82亿元,增长13.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47亿元,增长10.8%;电信业务收入7.46亿元,增长11.3%;联通业务收入2.11亿元,增长34.5%;移动业务收入3.78亿元,增长10.4%。全年新增本地网交换机容量47.1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124.70万户,增长16.9%;移动电话用户数66.90万户,增长43.3%,其中联通拥有27.88万户,移动拥有39.02万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达50.31部/百人,比上年提高了11.75个百分点。全市新建市级信息化小区21个,年末互联网用户4.05万户。

旅游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全年全市旅游总收入26.94亿元,增长19.7%,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25.96亿元,增长18.9%;国际旅游收入1187万美元,增长46.7%。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2.54万人次,增长13.3%;国内游客331.31万人次,增长13.7%;海外游客1.23万人次,增长12.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8.61亿元,比年初增长13.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9.53亿元,增长7.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6亿元,增长14.4%。各项贷款余额287.59亿元,增长9.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8.52亿元,增长11.7%;中长期贷款余额33.33亿元,增长9.0%。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2.80亿元,增长54.8%。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保费收入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亿元,增长16.1%;人身险保费收入10.12亿元,增长52.6%。赔款支出金额2.93亿元,增长36%,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43亿元,增长35.5%;人身险给付金额1.50亿元,增长36.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市以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重点,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全市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42项,星火计划14项。全市已申请专利650件。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69个,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23家。新设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级企业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2家和省级技术中心2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加强。全年工业技改财务发生数完成67.14亿元,增长23.2%。全市实施104个投入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50个项目年内竣工投产。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市列统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28.16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出****货值9.11亿元,增长31.7%;实现销售100.89亿元,增长29.1%。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列统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20.38%,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市现有普通高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1.99万人。独立设置初中196所,在校学生21.26万人。独立设置普通高中44所,在校学生6.58万人。完全中学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独立设置成人中专校3所,在校生0.20万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28所,在校学生2.1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0.17万人。小学931所,在校学生42.14万人。幼儿园538所,在园幼儿8.95万人。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9%以上,初中学生巩固率达98%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0%以上。全市共创建省实验小学13所,省级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16所,首届泰州市模范学校47所。全年成人继续教育培训近15万人次。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姜堰二中、靖江市实验学校、兴化中学等4所中学获得国家外专局认可的重点聘专资格。全年完成15.5万平方米危旧校舍改造,泰州莲花学校初中部建设工程启动。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梅兰芳大剧院、市广电中心、新华书店发行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博物馆新馆筹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淮剧《板桥应试》申报"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准备工作有序展开。首次承办江苏省第四届淮剧艺术节获得了圆满成功,《祥林嫂》在淮剧节荣获13个奖项,并将冲刺"梅花奖"。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省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三民"大赛中,靖江的《打豆号子》、姜堰的《溱潼窑工号子》夺得金奖,成功举办市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市广播电视宽带数据平台建成开通,全市1471个村通了有线广播电视,通村率达90%。

卫生事业不断巩固。医疗市场结构调整优化,全市共有合并的医疗机构14个。社区卫生服务进展良好,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33个,中心2个。民营医院快速崛起,10多所医疗机构进入市场,吸引民资超过千万元。全年新批个体诊所60个,私营门诊部7个,目前全市个体开业医生208个。农村改水工作取得新突破,年内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13.1万,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88%。农村改厕取得新进展,新增卫生户厕5.15万户。妇女儿童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护,全市婚检率为80%,孕产妇死亡率19.46/10万,婴儿死亡率8.61‰。卫生防病工作再登新台阶,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5491例,发病率较上年下降21.0%。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稳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创建全民健身工程3个、健身点34个。学校体育持续发展,全市中小学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面达100%,达标率为95.1%。竞技体育有了新突破,靖江籍选手周燕获得十四届亚运会女子举重58公斤级冠军,并囊括了第八届世界青年女子举重锦标赛和第八届亚洲青年举重锦标赛的58公斤级抓、挺、总成绩的金牌。全市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5枚,银牌23枚,铜牌39枚。全市有9人进省体工队,4人进省少体校,有16人新达一级运动员标准。全市销售电脑体育彩票8200多万元,销售即开型体育彩票585万元。市体育中心田径场已建成并通过验收,市体育馆基础建设顺利实施。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年末全市环保系统人员57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117人,初级职称205人。环境监察、环境监测和宣教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全部完成。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靖江、泰兴两市环境监测站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泰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继姜堰市之后,兴化市又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泰兴、靖江两市生态示范区建设已全面启动。泰州市垃圾生化处理厂、第一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泰兴市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建成烟尘控制区6个,面积达83.33平方公里,覆盖率达100%;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6个,面积为66.3平方公里,覆盖率达80%。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得到巩固,全市工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96.6%。全市实现省政府要求的12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四市两区全部达到市政府下达的当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区域环境质量形势依然严峻。水环境方面,全市21条主要河流的44个监测断面中,仅有27个断面达到功能类别的要求;大气环境方面,除兴化市外,其余各市(区)可吸入污染物年平均值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声环境方面,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值位于50-60分贝之间,交通噪声仍居高不下。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504万人,比上年增长1.8‰,其中,市区61.3万人,增长12.1‰。全年新出生人口37483人,出生率为7.4‰;死亡人口30343人,死亡率为6.0‰;全年净增人口896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全市非农人口比重达到25.62%,较上年提高0.73个百分点;城市化率达到44.9%,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8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83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5.1%。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市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50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0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11.0%。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农民为42.16%,市区居民为41.59%。储蓄存款增多,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6亿元,比年初增加41.47亿元,人均储蓄存款6667元。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7.23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01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0.6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5平方米。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市城镇以上单位从业人员33.82万人,下降4.3%。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4.08亿元,增长5.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60元,增长11%。再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4012人,失业职工再就业率67.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9%。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地税征收、财政监督、社保管理发放"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全年征收养老保险基金7亿元,征缴失业保险基金0.68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职工实业保险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70.5%,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面达70.2%。农村税费负担控制在省、市审批方案范围内,人均税费负担比上年下降1元;已将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全部纳入了保障范围,各市(区)已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了5%;农村扶贫8000户,已脱贫5281户,脱贫率66%。大病医疗救助方案,法律援助、廉租房政策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对社会困难群体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