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镇江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8:25:17 来源:镇江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27次

2003年,是我市“立志两率先,奋力两步走,争当苏南后起之秀”的起步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人心凝聚,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强势奋进,经受了非典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的严峻考验,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取得了新的业绩。

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43.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1%。人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089元,比上年增长14.2%,按现价汇率折算:人均为2909美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2.5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66.93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44.04亿元,增长12.4%。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6.2:55.8:38.0调整为5.1:57.0:37.9。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1上升到11.5,比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尤其是私营、个体经济增长明显,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24.5%。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工业企业技术层次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中小企业发展困难,部分企业亏损额较大,工业性投入比重偏低;引进大项目不多;城市就业压力较大,农民增收缓慢,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比较困难。

一、农、林、牧、渔业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特种水产、优质肉奶、生态经济林业、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初具规模。2003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43亿元,比上年增长4.1%。粮食种植面积151.5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7.6%,粮食总产量86.25万吨,比上年下降21.2%;棉花种植面积2.0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9.3%,棉花总产量1524吨,比上年略增。油料种植面积47.29千公顷,与上年持平,油料总产量7.39万吨,比上年下降6.7%。

多种经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特色农业生产逐步形成。在主要农产品中:肉类产量7.11万吨,比上年增长3.0%;家禽738.9万只,比上年增长2.1%;蛋类总产量1.78万吨,比上年增长2.8%;水产品总产量6.96万吨,比上年增长1.6%。茶叶、水果、花卉、蔬菜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2.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8%。大中型拖拉机4188台,小型拖拉机16177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8023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7.73万吨,比上年下降12%,农村用电量17.4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6千公顷,防渗渠1365公里,年内造林面积3907公顷。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31.2亿元,增长18.0%;轻工业完成增加值96.3亿元,增长27.5%。轻工业生产发展加快,高于重工业9.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36.9%;集体工业增加值27.5亿元,增长13.2%;股份制工业增加值60.1亿元,增长15.4%;外商港澳台工业增加值71.4亿元,增长17.5%。农村工业稳定发展,完成增加值114亿元,增长17.9%。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完成增加值107.8亿元,增长25.8%。全年工业用电量56.3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8%。工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行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作用增强。被列入统计的44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保持增长的有33种,下降的有11种。

制度创新带来增长动力,非国有工业企业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实现工业增加值19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5.8%,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增长24.9%。私营经济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整体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利税总额62.1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利润总额26.9亿元,增长42.5%。但部分企业亏损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企业亏损面达19.2%,亏损企业亏损额4.4亿元。

建筑业生产回升较快。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95.4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建筑业市场管理不断完善,企业素质有所提高。全市拥有建筑企业327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37家、二级资质企业64家。全市累计施工项目4050个,比上年增长33.7%。其中新开工项目2680个,比上年增长35.2%,当年竣工项目2290个,比上年增长26.0%。累计施工面积49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7%。竣工面积34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1%。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国有经济投资99.65亿元,增长41.9%;集体经济投资24.32亿元,下降0.4%;私营个体经济投资53.32亿元,增长42.5%;其他各种经济类型投资59.81亿元,增长18.3%。投资领域内在活力明显增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全面回升。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5.2亿元,增长17.0%;更新改造投资35.4亿元,增长55.9%;房地产开发投资31.0亿元,增长56.6%。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额完成7.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投资额完成123.8亿元,增长34.1%;第三产业投资额完成105.4亿元,增长23.0%。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投入进展顺利。全年投资额完成9.5亿元,比上年增长55.0%。

交通运输生产运行正常。全年完成客运量63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其中:铁路客运量515万人次,增长1.6%;公路客运量5830万人次,增长3.8%。完成货运量4498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铁路货运量472万吨,增长8.1%;公路货运量3796万吨,增长4.5%。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609万吨,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长航完成货物吞吐量2932万吨,增长11.5%。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3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全市拥有邮政局(所)136处,邮政报刊图书销售亭(点)403处,邮政线路总长度达3802公里。年末拥有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22.67万门,电话用户100.3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62.4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43.1部/百人;农村电话用户37.9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31.1部/百人。全市拥有公用电话2.78万部,每千人拥有10.4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4万户,小灵通用户11万户,互联网用户达16.1万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8.0亿元,增长12.8%;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0.2亿元,增长11.7%。在消费品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1.8亿元,增长13.4%,餐饮业零售额22.9亿元,增长8.1%。

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拥有各类市场215个。在各类市场中:消费品市场209个,成交额129.2亿元;生产资料市场6个,成交额3.80亿元。

市场物价总水平略有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8,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3.0%,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1.4%。分项目看:食品类价格上涨5.3%,其中粮食略有上涨,肉禽及其制品上涨4.4%,蛋类上涨2.8%,水产品上涨2.5%,鲜菜上涨25.9%。烟酒及用品类下降1.7%;衣着类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3.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1%;交通和通迅类下降3.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4%;居住类上涨1.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加快推进招商引资步伐,对外贸易成果显著。2003年全市掀起了招商引资的热潮,成功举办2003金秋经贸洽谈会。先后赴日韩、东南亚、欧美及台湾地区招商,举办多场大型投资环境说明会和专题招商推介会。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26.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进口总额13.94亿美元,增长28.2%;出口总额12.15亿美元,增长20.2%。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吸引外资成绩显著。全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441个,其中在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5个,比上年增加8个。合同利用外资17.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4%。实际利用外资8.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8%。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发展良好。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0%,实际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0%,新派境外从业人员3425人。

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外向带动作用明显。全市五个省级开发区,新签合同利用外资8.11亿美元,增长70.1%。实际利用外资2.88亿美元,增长1.1倍。基础设施投入18.7亿元,增长2.5倍。完成业务总收入488.3亿元,增长44.1%。出口总额5.17亿美元,增长36.9%。开发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旅游发展运行良好,市场管理力度加大。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探亲、经贸洽谈以及从事其他活动的国内外游客748万人,比上年增长19.7%。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5.2万人,增长1.6%。在接待境外游客中:外国人7.86万人,增长0.3%;港澳台同胞7.34万人,增长6.8%;接待国内游客732.8万人,比上年增长20.1%。旅游创汇7560万美元,增长12.6%;国内旅游收入57.0亿元,增长20.1%。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幅较快。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73.92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32.15亿元,增长15.2%;地方财政收入41.77亿元,增长44.5%。在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完成22.33亿元,增长23.6%,其中:增值税完成9.16亿元、企业所得税完成1.93亿元、营业税完成6.5亿元。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0.88亿元,比年初增加123.3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87.37亿元,比年初增加51.03亿元;居民储蓄存款338.21亿元,比年初增加56.9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25.07亿元,比年初增加96.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94.69亿元,比年初增加42.87亿元;中长期贷款88.07亿元,比年初增加27.33亿元。个人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贷款发展迅速,贷款达28.60亿元,比年初增加11.56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加快,竞争态势逐步形成。全市保险机构达10家。全年保费收入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96%。其中:财产险收入3.15亿元,增长15.4%,人身险收入13.71亿元,增长47.1%。保险业务赔付总额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5%,其中:财产险2.15亿元,增长61.7%;人身险2.37亿元,增长172.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8万人。市级以上科研开发机构24个,科技投入10亿元。全市共组织省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1106项,完成70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2项,省级项目159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5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64项。全市实施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15项。其中:国家级7项。实施国家和省级火炬计划48项,其中:国家级21项。

培育高新技术产品群,推动高新产业化发展。年末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1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482个。高新技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利税总额35亿元,比上年增长33.1%。企业创新机制逐步健全。全市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5项。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全市技术合同金额2.86亿元。专利事业发展较快,全市专利申请量750件,授权专利400件。

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人和职业教育趋向合理。全市拥有普通高校4所,在校学生4.37万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1.66万人;普通中学128所,在校学生17万人;职业中学19所,在校学生1.53万人;普通小学311所,在校学生18.2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0.08万人;幼儿园211所,在园幼儿4.8万人。全市各类学校教职员工3.3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54万人。其中:中小学教职员工2.4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02万人。

全市幼儿入园率达9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5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03%;普通高校录取率84.83%。其中:本科录取率46.14%。职业学校对口升学率稳步上升,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达30.2万人次,参加社会自学考试7.25万人次。

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布局调整逐步优化。建成国家级示范高中4所,省重点高中19所,重点职业学校11所,一批中小学幼儿园被评为省示范校(园)。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投资1.99亿元,新建、改建、扩建校舍28.7万平方米。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精神文明硕果累累。我市先后精心组织了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情系润扬》专场文艺晚会,《锦锈镇江》及《激情广场》大型文艺演出,举办系列“欢乐家园”大型广场文化活动。一批具有较强艺术特色的音乐、舞蹈、小戏、小品节目,参加省比赛获奖。5件作品参加《江苏省七彩世纪中国画大展》获奖。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正式开馆。镇江博物馆扩建工程基本竣工,茅山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二期工程开工。修缮了“四抗会”、贺甲战斗遗址、梦溪园沈括故居、南朝陵墓荆林石刻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整顿清理文化娱乐市场,收缴非法图书报刊1.96万册,非法电子出版物2.81万张,非法音像制品20余万张。《镇江日报》、《京江晚报》质量有所提高,发行量增大。广播、电视光缆网络改造步伐加快。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市县联网率100%。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质量有明显提高,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了大型历史文献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5个,总藏书量121.7万册(件);博物馆9个,总藏品4.52万件;拥有剧院、影剧院37个;无线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

深化改革,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818个。其中医院33个,卫生院78个。拥有执业(助理)医生4801人,注册护士3920人。公共卫生职能进一步强化。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从人员、物资、资金和措施上给予充分保证。全市对5.6万人进行了发热门诊检查,家庭隔离5.46万人,集中隔离留院观察741人,实现了非典疫情无感染的目标。

加强了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加快PII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艾滋病初筛案的建设速度。完成5项省级灭螺工程。儿童计划免疫防范措施不断加强,常见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社区卫生服务进程加快,农村居民医疗参保率有所提高,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全面推进。拥有全民健身工程16个,健身点142个。开展了全民健身周活动和万人长跑活动。成功承办了“恒顺醋业杯”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江苏大学杯”全国男排锦标赛、“伊尔萨杯”全国少年象棋赛。组织参加省级竞赛26项次,获得金牌32块。组织市级体育竞赛112项,向省队输送5名优秀运动员。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综合功能日益完善。2003年城市建设投入101亿元,实施完成63个城市重点工程和18个民心实事工程。新建和改造檀山路、跑马山路、学府路、黄山南路、润州路、东吴路、梦溪路等城区主干道,总长达40.6公里。改造街巷道路面积1.01万平方米,房屋拆迁面积突破150万平方米,完善污水截流系统,新建日处理1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建成城东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

公用事业持续发展,城市设施进一步完善。年末拥有公共交通客运车辆480辆,其中新增51辆。客运总量达7200万人次。新开辟公交线路2条,优化和延伸线路7条。拥有出租车辆1256辆。市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57.5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95.5%,煤气供应总量4670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5.84万吨,气化率进一步提高。城市卫生状况有所改善,实现20小时保洁工程。

绿化亮化美化建设步伐加快。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全年新增绿化面积28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80万平方米。新建润州广场、花山湾广场、山巷广场、东吴路等一批标志性绿地项目。继续推进古运河整治及风光带建设。住宅小区路灯更新改造得到加强。年末市区拥有路灯2.67万盏,市区路灯亮灯率达98.0%。

环境保护建设加快推进,“创建环保模范城市”通过了国家级考核,荣获国家级卫生城市。生态建设开始启动,环境管理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稳中有升,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比去年有所削减。城市烟尘控制区面积64.95平方公里,覆盖率保持100%。噪声达标区面积44.5平方公里,覆盖率70.8%。城市环境功能区基本达标。全年空气质量污染指数由上年的85下降到78,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达294天,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质满足Ⅱ类标准。市区工业废水处理率10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其中危险废物处置率100%。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全市户籍总人口267.1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35.29万人;女性人口131.9万人。其中:市区总人口100.51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6.74‰,比上年下降0.7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87‰,比上年上升0.1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1.78‰下降为0.88‰。

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年净增城镇就业人员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8%,劳动就业培训2.6万人,安置特困弱势群体314人实现再就业。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33.2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9.0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45.66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社会化发放,支付养老金7.7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加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52万人,发放抚恤补助优待金1109.64万元。社会捐款192.43万元。投资657万元,建筑面积9157平方米的老年活动设施竣工,有4.28万老人受益。社区建设进展顺利,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83.3%,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9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40.5万人,比上年减少0.48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8.60万人,比上年减少1.39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7万人,个体从业人员9.85万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980元,比上年增长13.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1元,比上年增长15.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969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4718元,比上年增长6.0%。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和增加值按现价计算,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