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镇江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8:22:15 来源:镇江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31次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镇江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不动摇,以跻身“苏南板块”为契机和动力,抢抓机遇,加速发展,基本实现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九五”时期,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经济运行质量迅速提高,是固定资产投入最大、人民生活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26.8亿元,是“八五”的2.6倍。开放型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市协议利用外资累计完成37.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62亿美元,分别是“八五”的2.1倍和3.8倍。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结构由“八五”期末的11.8∶56.5∶31.7演变为7∶56.3∶36.7。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加快,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2000年是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5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2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255.9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66.68亿元,增长10.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044元,增长9.9%。按现价汇率折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工业经济仍存在结构性矛盾;企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部分企业竞争力偏弱,仍处于经营亏损状况;投资需求增长乏力,重大投资储备项目不多;外向型经济发展难度加大,实际利用外资下滑;城镇下岗待业人员增多,社会再就业压力加大;农民收入增加缓慢,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

一、农林牧渔业

2000年,全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加大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市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缩麦扩经取得成效,特色农业初步显现。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受自然灾害和种植面积调整的影响,粮食总产量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118.03万吨,比上年下降6.1%;棉花总产量1613吨,比上年增长17.6%;油料总产量8.72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多种经营生产稳步增长,主要农产品中:肉类产量6.21万吨,比上年增长3.3%;禽蛋总产量1.57万吨,比上年增长5%;水产品总产量6万吨,与上年持平;蚕茧总产量3194吨,比上年增长26.4%;茶叶总产量1816吨,比上年下降3.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一批水利建设工程如期完成。完成长江岸线二期整治、新一轮江堤达标和干堤加固、丘陵山区水利扶贫等一大批防洪骨干工程。

物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8.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大中型拖拉机2208台,小型拖拉机17679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2995台。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59万吨,比上年下降4.5%;农村用电量12.77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5.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523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164万公顷。年内造林面积1580公顷。

乡镇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全市乡镇企业改制面达92%,实现增加值116亿元,销售收入586亿元,利税总额22.8亿元。全市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91.35%提高到91.74%。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1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6.7亿元,增长6.7%;轻工业完成增加值67.8亿元,增长29%。轻工业生产发展加快,高于重工业22.3个百分点。从经济成分看:国有工业增加值31.3亿元,增长15.2%;集体工业增加值59.6亿元,增长9.6%;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1.98亿元,增长9.5%;股份合作制工业增加值3.95亿元,增长8.5%;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29.8亿元,增长55.4%;联营、私营等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7.85亿元,增长9.4%。大中型企业增加值53.7亿元,增长11.8%。市直工业保持高幅增长,完成增加值46.86亿元,增长40.5%;销售收入137.1亿元,增长43.5%;利税总额9.58亿元,增长42.1%。金东、奇美、国亨、江奎、恒顺等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增强。受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工作积极开展。全市56户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改制45户,改制面80.4%。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加快,列入全年考核的36户市直中小企业有19户完成改制,改制面78%。镇江市被列为全国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信用担保中心、诚信担保公司服务功能逐步完善。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25.8%,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加快,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近两成。

工业销售有所好转,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41.9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工业产品销售率95.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盈利水平明显提高,扭亏取得一定实效。全市实现利税总额2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国有工业5.69亿元,增长12.5%;大中型企业13.33亿元,增长11%。实现利润总额7.62亿元,比上年增长52.3%。企业亏损面19.5%,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63亿元,比上年下降12%。建筑业生产经营发展回升。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7.8亿元,比上年增长5.6%。建筑业市场管理不断完善,企业素质不断提高。全市拥有一级资质企业9家、二级资质企业24家。全市建工系统完成施工总产值26.12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全员劳动生产率5.68万元/人,比上年增长24%;房屋施工面积40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5.1%;房屋竣工面积23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7%。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一定规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40.3亿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9.03亿元,下降25.9%;更新改造投资18.07亿元,增长16.5%;房地产开发投资12.67亿元,增长11.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6.83亿元,增长44.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79.7亿元,下降1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53.5亿元,增长24.5%。在第三产业投资中:用于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13.23亿元,增长64.5%;用于文教卫投资5.05亿元,增长27.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确定的33个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额3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3%。江奎集团DVD产业化项目4条生产线建成,镇大公路全线竣工投运,城市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和干线公路网化工程建设良好。房地产业发展加快,商品房施工面积136.4万平方米,增长28.1%;竣工面积51.3万平方米,增长46%。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全年完成投资5.86亿元,比上年增长46.5%。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开工建设,干线公路网化建设、谏壁二线船闸建设稳步推进,镇大一级公路、镇澄线拓宽改造一期工程建成通车,镇江公路客运中心竣工投运。运输生产正常运行,全年完成客运量586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0.5%。其中:铁路客运量663万人次,下降2.9%;公路客运量5175万人次,下降0.9%;水路客运量27万人次,增长23.2%。完成货运量4072万吨,增长3.6%。其中:铁路货运量355万吨,下降2.7%;公路货运量3343万吨,增长3.3%;水路货运量374万吨,增长6.9%。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996万吨,比上年增长27.5%。其中长航完成货物吞吐量2152万吨,增长14.2%。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全市拥有邮政局(所)173处,邮政报刊图书销售亭(点)351处,邮路总长度3109公里。年末拥有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6万门,电话用户63.56万户。继苏州、无锡之后在全省第三个建成本地网电话市。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0.02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拥有58.8部;农村电话用户33.54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拥有31.9部。全市拥有公用电话1.21万户,公用电话普及率每千人拥有4.5部。年末移动通信电话用户29.47万户,比上年增长2.4倍。通信网络、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年末互联网用户13.23万户。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平稳回升,商品丰富,物价稳中趋降。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个体经济零售额39.13亿元,增长7.7%,占比重31.4%。在消费品市场中:城市消费品市场平稳转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3.88亿元,增长10.0%;农村消费品市场有所启动,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0.58亿元,增长5.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3.16亿元,增长19.3%;餐饮业零售额14.98亿元,增长15.5%;制造业零售额9.49亿元,下降3.0%;其他行业零售额2.33亿元,下降9%。区有1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

市场建设取得进展。年末拥有各类市场275个,其中新增各类市场9个。在各类市场中:消费品市场259个,成交额126亿元;生产资料市场16个,成交额12.9亿元。

市场物价虽有短期波动,但总体价格水平仍低于上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9,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8.0,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从分类看:商品性消费价格呈现下跌,非商品性消费价格仍呈上涨趋势。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定不移地把开放型经济作为“龙头”来抓,加大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力度。在竞争激烈形势下,市先后举办镇江国际经贸洽谈会、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上海对外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努力保持对外经济发展势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4.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98%。其中:进口总额8.02亿美元,增长60.1%;出口总额6.59亿美元,增长57.5%。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178个,比上年增加43个;协议利用外资4.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2%;实际利用外资2.9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继续拓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879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1%;实际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74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4%;年末境外从业人员4136人,比上年增长53.2%。

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外向带动作用明显。开发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全市5个省级开发区,新批进区项目109个,总投资22亿元。其中: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0个,协议利用外资金额2.09亿美元,占全市比重51.1%;实际利用外资2.29亿美元,占全市比重77.1%。

旅游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投入加大。全年接待旅游、参观、访问、探亲、经贸洽谈以及从事其他活动的国内外游客452.8万人,比上年增长13.4%。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0.49万人,增长30.7%。在接待境外游客中:外国人4.55万人,增长69.8%;港澳同胞3.78万人,增长19.6%;台湾同胞2.16万人,增长53.9%。接待国内游客442.3万人,比上年增长16.4%。全市旅游总收入38.9亿元。其中:旅游创汇收入43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国内旅游收入35.3亿元,比上年增长35.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2.41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4.47亿元,增长20.1%;地方财政收入17.4亿元,增长35.1%。全市财政总支出1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

金融形势保持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7.22亿元,比年初新增40.2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3.97亿元,比年初新增23.94亿元。全市各项贷款余额252.13亿元,比年初增加35.14亿元。在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207.89亿元,比年初增加28.9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6.25亿元,比年初增加4.93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承保总额825.2亿元。保费收入5.83亿元,比上年增长8.6%。保险业务赔付总额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财产险0.99亿元,增长18.8%;寿险0.15亿元,增长26.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12万人,科研开发机构25个,科技投入5.94亿元。全市实施各类科研项目1031项。其中:市级以上项目671项,完成58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9项,获市科技进步奖69项。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级新产品试制项目303项,其中国家级立项8项、省级立项180项。

全年实施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14项,其中国家级7项;实施国家和省级火炬计划28项,其中国家级9项。培育高新技术产品群,推动高新产品及其产业发展。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7家,其中省级56家,市级21家;拥有高新技术产品423个,其中省级243个,市级180个。高新技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0.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2.8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1%和46.1%。全市厂办科研机构394家,引进国外智力项目15项,企业创新机制逐步健全。全市技术合同金额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年末拥有技术贸易机构235家,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全年专利申请量235件,授权专利166件,专利事业发展较快。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教育结构调整加快,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加快,成人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得到积极发展。全市拥有全日制学校968所,在校学生42.04万人。其中: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2.56万人,比上年增加0.31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3所,在校学生2.18万人,比上年减少0.42万人;普通中学141所,在校学生14.12万人,比上年增加1.61万人;职业中学32所,在校学生0.66万人,比上年减少0.07万人;普通小学770所,在校学生22.5万人,比上年减少1.04万人。全市各类学校教职员工3.1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35万人。全市拥有幼儿园186所,在园幼儿5.31万人,教职员工0.3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29万人。

全市学龄前三年幼儿教育普及率92.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9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0.1%;普通高考录取率80.9%,其中本科录取率43.7%;职业学校对口升学率稳步上升。成人教育进一步推进,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达34万人次,参加社会自学考试5.6万人。

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布局逐步优化。建成国家级重点职高2所、省重点普高14所,4所高中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省级验收,一批中小学、幼儿园被评为省示范性校(园)。60%以上的乡镇基本达到教育现代化省定标准。教师队伍素质逐步提高。办学条件改善,投资1.2亿元新建、改建、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一批文化艺术作品先后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少儿故事《糖心山芋》获全国首届“蒲公英”奖表演金奖和创作银奖,音乐剧《快乐推销员》和歌曲《拥抱新世纪》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扬州评话《一笔救灾款》获省“反腐倡廉”文艺节目调演特别荣誉奖和一等奖,小丹剧《称婆婆》获省第三届五星工程奖。全市有2个专业剧目、6个群众文艺剧(节)目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展演,获得圆满成功。《镇江日报》和《京江晚报》质量提高,发行量增大。广播电视光缆网络改造步伐加快。广播和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质量有新提高,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均为100%,市县联网率85%。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5个,总藏书量120.2万册(件);拥有剧院和影剧院87个;拥有无线广播电台7座,电视台5座,有线电视台2座。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提前实现以乡(镇)为单位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农村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覆盖率80%以上。省级重点灭螺5项工程全部完成。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723个,其中医院28个,卫生院90个;拥有卫生机构床位7693张,其中医院病床位4740张,卫生院病床位260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9万人,其中医生5321人,护师和护士3510人,助产师117人。强化卫生防疫工作,全年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儿童计划免疫防范措施不断加强,完成各种疫苗接种38万人次。

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生机勃勃。举办市中学生运动会、大型群体活动和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全年组织参加18项24次省少年体育比赛,获金牌31枚,银牌32枚,铜牌28枚。组织参加省第四届农民运动会,获金牌6枚,银牌25枚,铜牌23枚。镇江籍运动员梁琴和队友夺得27届奥运会女子团体重剑铜牌,张志强获第11届残奥会男子S6级400米自由泳银牌。国际间体育交流频繁,接待6批近百人境外体育团体和体育爱好者,举办澳大利亚老虎篮球队与江苏南钢队对抗赛、丹麦青年男女羽毛球队与江苏男女羽毛球队友谊赛等竞技活动。向省级运动队输送6名运动员,向省体校输送6名新生。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面貌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实施北湖风光带的主骨架——长江路拓宽改造,长江路的解放路到电力路段、江滨大道、谷阳北路延伸工程等道路建设开工实施。完成大西路、伯先路、运河支路等道路大修改造工程,街巷改造2.1万平方米。污水截流建设加快,建成解放路、平政桥泵站,完成新河桥泵站主体工程。投资1.3亿元的金西水厂二期工程顺利竣工。城市公交运输不断完善,新开通公交线路5条,调整延伸线路5条。年末拥有公共交通营运车辆567辆(其中新增52辆),拥有出租车1268辆,客运总量8314万人次。市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57.5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100%;煤气供应总量3049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2.24万吨,气化率达90.5%。城市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全面推广垃圾袋装化,拥有垃圾中转站13座,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

绿化亮化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江滨绿化带、焦山焦东公共绿地等建设工程。全年新增城市绿化面积75.4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绿地11.5万平方米,小区绿化3.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3%。继续推进古运河整治及风光带建设,完成河滨公园改造工程。年末拥有路灯1.83万盏,市区路灯亮灯率97%以上,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生活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比上年有所削减,其中化学需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削减幅度较大。全市有344家工业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并如期实现达标排放。清洁能源区建设进一步发展,烟尘控制区面积57.8平方公里,覆盖度保持100%;噪声达标区面积38.34平方公里,覆盖率66.3%。城市环境功能区基本达标。全年工业废水处理率100%,消烟除尘率98.9%,固废综合利用率74%。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8.7‰,比上年上升0.1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89‰,比上年上升1.8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2.5‰上升为2.81‰。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266.67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35.45万人,女性人口131.22万人。市区年末总人口62.54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年末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34.18万人,比上年减少1.62万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276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4042元,比上年增长2.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60元,比上年增长9.0%;人均实际消费支出6853元,比上年增长12.7%。

劳动领域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年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安置分流下岗职工0.56万人,再就业率49.4%。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40.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8.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39.9万人。全市共筹集使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9604.3万元,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54228万元,实现社会化发放100%。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加强,8000平方米200张床位的市老年公寓竣工,面向社会开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720人,兑付保障金454.8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增加。年末城市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95.5台,彩电123台,电冰箱90.5台,空调机46.5台,电炊具98个,淋浴热水器62.5台,抽排油烟机63台,录放像机31.5台,摩托车16.5辆,组合音响19.5套,家用计算机8台,移动电话35.5部。农村百户居民家庭拥有自行车202辆,电风扇201台,抽排油烟机6台,照相机6架,洗衣机62台,彩电64台,收录机32台,电冰箱25台,空调机2台,摩托车28辆。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