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建设名城”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扩大开放,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九五”以来最好水平,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能力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计划调控目标。
一、综合
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是近五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83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272.6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215.5亿元,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368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1500美元,在苏中地区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3.31:48.68:38.01调整为12.67:48.77:38.56。劳动力转移有所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持续增加,2002年全市劳务输出55.59万人,比上年增加5.79万人。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不够牢固;企业竞争力不强;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就业压力仍比较大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优质粮油种植比例由上年的40%提升到77%。粮食种植面积调减30万亩,扩种蔬菜、花木、林果10万亩。以扬州鹅、高邮鸭及特禽特畜特水为重点的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年粮食总产212.87万吨,比上年增长3.4%;棉花总产1.09万吨,下降31.8%;油料总产11.71万吨,下降16.4%。全市生猪出栏208.91万头,增长2.3%;家禽饲养6142万只,增长7.2%;奶牛饲养2978头,增长13.2%;水产品产量28.39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5.53万吨,分别增长11.9%和17.6%。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7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66.88亿元,增长2.4%;林业产值3.73亿元,增长22%;牧业产值32.41亿元,增长2.5%;渔业产值36.73亿元,增长9.7%。
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发展。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全市3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7亿元,利税1.83亿元,分别增长12.1%、15.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提高,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74.0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2%。
农村经济在改革中平稳发展。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化解村级债务6.5亿元,农民卡内负担比上年下降3.6%。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乡镇企业生产效益提高。“三资”开发农业势头良好,全市农业实际利用外资981万美元,民资、工商资本2.35亿元。农村私营个体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84.4%提高到84.7%。
三、工业
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37.4亿元,增长11.2%。
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改制。国有股比重由年初的63%降至53%;扬农化工股票成功上市,联环药业股票上市申请已获通过。加大工业资源整合力度,市直调整设立了机电、化工、纺织3个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上汽仪征公司、江都宏运车业等一批资产重组项目运作良好。工业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私营和三资企业份额不断上升,全年私营工业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已占36.1%。重工业增加值比重比轻工业高出6.2个百分点。全部工业总产值达1003.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0.01亿元,增长11.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59.08亿元,增长7.9%;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65亿元,增长15%;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06.29亿元,增长9.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23.57亿元,增长21.2%。
全年工业产销衔接有所好转,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08.83亿元,增长12.4%;实现利税总额50.43亿元,增长4.7%;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累计达97.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工业用电量379318万千瓦时,增长15.9%。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34.26亿元,增长14.8%;实现增加值44.35亿元,增长15.9%。建筑企业施工面积2863.23万平方米,增长12.3%;建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1520.35万平方米,增长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22亿元,增长25.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3.86亿元,增长52.6%;更新改造投资20.41亿元,下降31%;房地产开发投资26.2亿元,增长45.6%。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及其北接线、宁启铁路扬州段共完成投资13.08亿元;沿江高等级公路和扬州港3万吨级件杂货码头已开工建设;一批国债项目按时竣工。
城市建设迈出大步。市区共完成城建投入56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入13亿元,新改建道路68公里,拆迁房屋80多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年内先后完成了12条市区交通道路的拓展、延伸和新建。开展了对东关花园等住宅小区的综合整治,集中整治了小秦淮河及玉带河北段;翻建街巷68条。完成了古运河综合整治、汤汪污水处理厂一期、瘦西湖活水工程;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污水管网截流、四水厂二期、赵庄垃圾卫生填埋场等工程。
全市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共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18.8亿元,新建住宅260万平方米,新建各类公共建筑设施27万平方米,新增道路230公里,小城镇自来水受益率达88%,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小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128平方公里。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国有及其他投资建成投产项目32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0.2%;新增固定资产67.8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8.7%。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量6571万人,客运周转量41.34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4.4%;完成公路货运量3740万吨,货运周转量22.43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0.6%;完成水路客运量19万人,客运周转量386万人公里,分别下降13.6%和12.3%;完成水路货运量1193万吨,货运周转量31.73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5%和1.5%。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611万吨,增长7%,其中,专业港口货物吞吐量772万吨,增长22.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政、电信业务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公用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6万户,达到125万户;新增移动电话18万户,达到78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36.2%,其中,市区45.3%。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75亿元,初步建成城镇计算机宽带网。全年新增国际互联网用户6.5万户,达到28.1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流通业态不断创新,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76亿元,增长10.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28.7亿元,增长10.9%;餐饮业21.2亿元,增长13.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29.26亿元,增长11.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2.97亿元,增长8.5%。全年市场成交额273亿元,增长15.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9%,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0.8%;衣着类下降1.7%;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4.2%;居住类上升0.8%;娱乐文化教育上升1.4%;医疗保健下降1.6%;交通和通讯下降1.8%。
七、招商引资与对外贸易
2002年全市坚定不移地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以“招商引资年”为抓手,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和更强的攻势,扩大利用外资,放手激活民资,实现了招商引资新突破。全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14个,比上年增长47.6%;合同利用外资5.1亿美元,增长1.74倍;外商实际投资2.56亿美元,增长2.17倍,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历年最高。
园区建设大步迈进。2002年市区在加快建设“一区四园”的基础上,批准设立广陵产业园并开工建设。5个省级开发区利用外资已占半壁江山。开发区、五个园区及37个乡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超过20亿元,投速和投量是建园区以来最高的一年。“五区五园”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实现税收7亿元。
私营个体经济继续加快发展。2002年,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655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48.8%;完成工业总产值243.3亿元,占全市比重36.1%,分别比上年提高11和14.4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9亿元,占总额的54%,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201亿元,占GDP比重达3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保持较快增长。200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5.14亿美元,增长22.9%。其中,进口7.13亿美元,增长26%;出口8.01亿美元,增长20.6%。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外经营业额7500万美元,增长16%。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总人数645.46万人次,增长14.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2.02亿元,增长18.2%。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633.33万人次,增长14.7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8.06亿元,增长18.1%。接待入境旅游者12.13万人次,增长20.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769.59万美元,增长19.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5.6亿元,增长36.6%,在上年突破40亿元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均财政收入达1299元,首次过千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9.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0.04亿元,增长55%。全市财政支出38.66亿元,增长33.1%。
金融业务稳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2.79亿元,比年初增加86.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8.09亿元,比年初增加58.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6.23亿元,比年初增加32.24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20.5亿元,比年初增加5.93亿元。
证券交易量减少,保险业务不断拓展。2002年,全市共实现证券交易额212.41亿元,比上年减少15.44亿元,其中股票交易额163.77亿元,比上年减少24.01亿元。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16.62亿元,增长4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88亿元,增长13%;寿险保费收入13.74亿元,增长6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年新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品103个,开发新产品975项。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火炬、星火计划项目76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6项,各类工程中心10家。扬州大学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技术日趋成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网络系统、GIS公共平台三大工程已经启动。
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和提高,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8.9%,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6%,高于省平均3个百分点。完成了扬州电大与职大、教育学院与高邮、扬州师范学校的合并。年内创建了3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扬州大学、扬州中学先后迎来百年华诞。
十、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健康发展。2002年成功举办了市首届农民艺术节、第四届少儿艺术节、扬剧节、纪念史可法诞辰400周年、“扬州八怪”国际研讨会以及宝应荷藕节、高邮双黄鸭蛋节、江都国际龙狮节等活动。《天涯共此时》获中国电视“彩虹奖”一等奖。大型扬剧《史可法》在省第三届扬剧艺术节中获优秀剧目奖。城乡有线电视新增用户5万户,入户率55%,全市乡村光纤联网率60%以上,有线电视通村率93%以上。全年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8.47万人、改厕6.84万户;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40%。在省十五届运动会、六届残运会上,实现了金牌数和总分超上届的目标;承办了第十八届全球华人篮球邀请赛,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等重大赛事。全市计划生育率99.3%,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十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2年全市大力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实施“三创”联动,年内一举夺得“三创”全国金牌。强力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全力解决垃圾处理,狠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城市环境建设明显改善,生态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3.24%,工业废水达标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烟控区覆盖率100%,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75.04%,14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了63.94%。中德生态规划与管理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进展良好,全年建成20个生态村,完成了1个“环境优美镇”和2个“生态镇”的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对1662家A类、2564家B类单位开展了排污申报登记年审,严格执行月报制度,监督监测制度和考评整改制度。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重大进展,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2年年末全市总人口452.22万人。全年共出生3.78万人,比上年增加0.24万人;出生率为8.36‰,比上年提高0.5个千分点。死亡2.81万人,比上年减少0.09万人;死亡率为6.23‰,比上年降低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13‰,比上年提高0.7个千分点。
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1973元,比上年增长11.2%。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3元,增长12.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人均住房面积16.8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3920元,增长6.2%;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37.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9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2年新安排就业再就业岗位4.6万个,全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市城镇职工医保覆盖率达69%,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农村186个薄弱村、10296困难户帮扶工作取得成效。
注:①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②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