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盐城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8:09:41 来源:盐城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257次

盐城市统计局

(二○○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2008年,是宏观经济环境异常复杂、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一年。面对严峻形势和各种困难,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工业运行基本稳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消费市场日益繁荣,对外经济难中求进,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综  合

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万元,首次超过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16亿元,增长45.7%,实现了两年翻一番;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3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78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49亿元,增长15.4%。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18.9:47:34.1调整为18.2:48:33.9,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了0.7个百分点。

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新成效。从总体上看达标程度明显提高,全市全面小康总体评价得分达到91.25分,比上年增加4.75分。从构成全面小康指标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看,生活水平实现程度最好,达到92.39%,比上年提高6.76个百分点,是四大类中提高幅度最高的一类;生态环境实现程度达92.20%,比上年提高3.47个百分点;社会发展实现程度达91.43%,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实现程度达88.90%,比上年提高6.51个百分点。从具体指标看,25项指标中已有13项指标达标,比上年增加2项,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其他11项分别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我市农业生产连续五年实现丰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8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农业307亿元,增长10.1%;林业14亿元,增长8.4%,牧业179亿元,增长10%,渔业116亿元,增长7.1%,农业服务业43亿元,增长9.7%。全市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粮食总产603万吨,增长10.9%;棉花总产20.1万吨,下降8.7%;油料总产33.6万吨,增长12.9%;蔬菜814.4万吨,增长8.8%。肉类产量达66.0万吨,增长15.3%。水产品总量达到94.1万吨,增长6.9%。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市具备认证资格的优质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2008年底无公害产品发展到320个,绿色食品172个,有机食品42个。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已发展到910个,比上年增加103个。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80万千瓦,增长9.4%。大中型拖拉机1.11万台,下降44%;联合收割机12961台,增长31.1%,农用排灌动力机械86.95万千瓦,全年机械植保作业面积1797.45万亩。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培植支柱产业、骨干企业、产业集群,努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工业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达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73亿元,增长18.1%。面对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的不利影响,全市广大企业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来增强企业赢利能力,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水平大幅上升,运行质量显著改善。主营业务收入2385亿元,增长35.3%;利税总额187亿元,增长34.2%;利润总额88亿元,增长27%,全市工业用电量  847142亿千瓦时,增长10.6% 。全市销售过亿元的企业数518 户,比上年增加138户。

建筑业保持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7.95亿元,比上年增长4.5%,从业人数达34.02万人。承建施工面积5248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387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值)每人13.1万元。综合施工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承接高层建筑626幢,其中超高层53幢。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我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推进,强化和推进招商引资,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超千亿,达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50亿元,增长38.3%;工业投资610亿元,增长40.3%。全市规模以上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13.1亿元,同比增长38.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89.7亿元,同比增长21.5%。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精心组织实施八大类重点工程和工业“三百工程”。全市八大类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7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33%。全年规模以上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5.1亿元,同比增长38.8%。新LED和光伏、风电设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项目加快建设,苏北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在响水建成下水,东台、大丰风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建湖县被批准为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推进服务业项目,亭湖城北现代物流园等3个服务业集聚区被认定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等新型业态开始起步,建成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东进路文化休闲美食一条街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能力有所增强。大丰港一类口岸开通了国际国内航线,并成为直航台湾港口;盐城机场开通大连、桂林、昆明和哈尔滨新航线,到北京实现了大飞机“天天飞”。全市公路等级明显提高,公路总里程1757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5118公里,高速公路达324公里,一级公路达487公里,二级公路达2224公里。客货运输稳定发展,全社会客运量9176万人,比上年增长10.1%,旅客周转量77.36亿人公里,增长9.99%;全社会货运量10786万吨,增长9.73%,货运周转量156.58亿吨公里,增长9.72%。盐城南洋机场飞机航行815架次;航空客运量10.2万人次,增长38.2%;航空货邮运量597.3吨,增长7.4%。

邮电业务平稳发展。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48.8万户,比上年下降1.43%,其中市话年末用户128.2万户,下降3.6%;农话年末用户120.6万户,增长1%;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30.72部。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11.45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28.7万户,增长45.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日益繁荣。在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消费观念变化的双重影响下,全市消费品市场明显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2.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增幅高于上年7.5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增长44.9%,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出19.8百分点,成为拉动消费的主要力量。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4.9%,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5.7%。其中食品类消费价格上涨13.4%,比上年度涨幅提高了3.1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5%,比上年度涨幅低1.7个百分点。其它工业消费品价格有涨有跌,其中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9.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1%,衣着类价格下降4.7%,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7%。

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全市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全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出口21.06亿美元,增长48.4%。盐城市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出口分别达1.41亿美元和1.14亿美元,实现我市出口超亿美元企业零的突破。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随着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国外客商纷至沓来。全市连续二年实现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倍增之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我市协议利用外资30.9亿美元,增长50.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达到9.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4%,总量位居苏北第一。

外经合作势头良好。全市实现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额7.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9%;完成营业额7.03亿美元,增长25.8%;新派人数47520人,增长25.1%;年末在外人数达41601人,增长32%。

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国内游客接待量805万人次,海外游客接待量5.1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持平,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7亿元、旅游创汇0.35亿美元,分别增长20.5%和17.5%。加快以沿海湿地和海盐文化为重点的特色旅游业发展,推进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开发,抓紧实施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后续工程,精心打造旅游产品,提升地区旅游品牌形象。至目前,全市有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家,国家2A级旅游景区11家。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市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16.1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45.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3.5%,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3亿元,增长38%,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6%,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金融形势运行平稳。面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全市金融部门积极开展工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311.07亿元,比年初净增228.31亿元。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729.99亿元,比年初净增121.51亿元。外汇存款余额1.31亿美元,比年初减少0.21亿美元。外汇贷款余额为1.8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0.64亿美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保险业务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4.59亿元,比上年增长35.53%,其中产险保费收入7.54亿元,增长17.7%;寿险保费收入37.05亿元,增长39.84%,全市共支付保险赔偿金额5.96亿元,为促进社会稳定、支持经济建设发挥了保驾护航作用。

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事业

科技创新成果辉煌。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全市新认定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企业27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96亿元,增长49.1%。全年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79项,争取科技经费超1.675亿元,其中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7项,获省科技经费0.71亿元。新增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8项。新增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5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4只。全年专利申请数3948个,授权数1223个。新增产学研联合体320个,组织评定市科技进步奖120项。全年累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9%。

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全市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普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74%,比上年提升了2.73个百分点。高考质量稳中有升,全市高考录取率达80.2%,本科上线人数和录取人数均居全省第二。社会教育蓬勃开展。2008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3万人次,推广农村科技致富项目15个,培训农村致富骨干0.6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5.1万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有5个县级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有8个乡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卫生和体育事业

卫生保健工作有所改善。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市疾控中心大楼、中心血站、急救中心和一批重点医院新病房楼建成使用,城乡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应急救治、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341个,其中医院111个、卫生院14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妇幼保健院(所)11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142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9008人;拥有病床17013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数11234张。全市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6%以上。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共获省级比赛奖牌78枚,其中金牌22枚,北京残奥会夺得2枚金牌1枚银牌的好成绩;1人达国家运动健将,5人达一级运动员,49人达二级运动员标准;盐城体育运动学校和大丰少体校成功创建成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一批学校被命名为国家和省级传统校和体育俱乐部;新增国家级裁判1人,46人晋升为一级裁判员。体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得到不断强化。成功承办了中澳国家男排超级对抗赛、欧美男篮超级对抗赛、四国篮球对抗赛、第十届全国围棋甲级联赛,中央电视台对中澳国家男排对抗赛进行了全程播出;组织保龄球队代表中国和韩国群体代表团成功开展了国际交流活动;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3.4亿元,销售量继续保持苏中、苏北领先,全省前列位置。全市建成138个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为861个自然村建成小篮球板工程,为9个街道和159个城市社区居委会建成城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工程。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1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3万人,比上年增加8.6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82%。,死亡率为6.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62元,比上年增长14.5%;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380元,增长18.7%。农民增收取得成效,人均纯收入达6867元,增长12.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74元,增长14.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7亿元,比年初增加165亿元,人均储蓄首次超万元,达10700元。恩格尔系数达41.4%到,上升2.9个百分点。市区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30.0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1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6.88平方米,增加1.02平方米。

劳动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数达到113.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就业8.07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50.34万人,比上年增加0.12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达64.28万人,增加9.36万人;社区公益岗位及灵活就业人数达8.20万人,增加1.3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我市基金征缴率、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5.8%、97.7%和96.1%。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56.57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69.2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02.93万人。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城镇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2007年7月份,我市出台了中小学生医疗保险办法。年末全市居民参保82.99万人。我市的做法得到了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和民政部的充分肯定。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我市老城区商业中心改造提升工作推进加快,建军路核心商业圈初具规模,城南新区框架基本形成,新区新貌初步展现。建成中国海盐博物馆、水街和水城等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成功举办了海盐文化节,城市形象和品位得到较大提升。大力推进绿色盐城建设,市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39%和34%,顺利通过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四城同创”初见成效,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明显加快,年末市区人口达162万人,全市城市化率达44.6%。市直天然气项目铺设管网516公里,建成区年末水厂综合生产能力达24万吨/日,全年供水量4200万吨。随着市区一批实事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市容市貌得到了进一步美化。

环境质量总体趋好。全市饮用水源水质持续好转,达标率为99.6%;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7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符合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7.6分贝,市区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3.5分贝。

注:本公报部分指标值为快报数,最终年报数据以2009年《盐城统计年鉴》公布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