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盐城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8:06:20 来源:盐城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77次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全面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宏观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困难与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既快又好的发展,是进入"九五"以来取得成果最为丰硕和充实的一年。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据初步测算并经省统计局评估,2004年全市GDP为871.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0%。这是盐城进入"九五"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市人均GDP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928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到1320美元。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9亿元,可比价增长8.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1.26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1.1亿元,增长13.9%。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6:43.4:33调整为22.8:44.9:32.3,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0.1%,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盐城在2004年度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居第83位。

全面小康进程加快。根据初步测算,到2004年底,盐城全面小康进程评价综合得分预计为73.5分,即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73.5%,比2003年的69.6%提高了3.9个百分点。从构成全面小康指标评价体系的四个部分看,经济发展部分达标程度为68.2%,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生活水平部分达标程度为71.3%,比上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社会发展部分达标程度为73.1%,比上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生态环境部分达标程度为88.6%,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三大板块提速争先。从全市三大板块经济发展情况看,呈现出第一板块快马加鞭,第二板块稳步推进,第三板块提速争先的喜人局面。第一板块(东台、大丰和亭湖)按GDP可比价增速看,平均增速为13.8%,比上年平均增速提高了1.8个百分点。从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看,我市第一板块县域经济已经达到或超过苏中平均水平。第二板块(盐都、射阳、建湖和阜宁)GDP平均增速为10.9%,略高于上年平均增速。虽然GDP增速低于全市3.1个百分点,但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第二板块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第三板块(滨海、响水)GDP平均增速为16.8%,比上年平均增速提高了2.4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增速高出1.8个百分点。第三板块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特别是反映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的指标增长尤为迅速,其后发优势已经逐步显现。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再创新高。2004年是我市农业大丰收的年份。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0.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23万亩,同比增长5.5%;粮食单产预计412公斤,增长10.4%;粮食总产462.85万吨,成为历史上第二个大的丰收年。棉花单产103公斤,首次突破100公斤;总产27.7万吨,首次突破500万担,实现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产棉大市的地位。油料面积、单产和总产三超历史。全年肉类产量达69万吨,增长3.6%。水产品总量达到72.5万吨,增长7.4%。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市具备认证资格的优质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其中无公害产品发展到173个,绿色食品76个,有机食品22个。全市已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12个,部分优质农产品已进入家乐福等国际知名的大超市。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88个,比上年增加71个。经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加工企业已达64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3个。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00.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大中型拖拉机1.73万台,增长18.5%,小型拖拉机8.84万台,减少0.2%。农用排灌动力机械8.03万台,计85.7万千瓦。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6.17万吨,增长3.3%。农村用电量23.17亿千瓦时,增长1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我市工业企业努力克服要素短缺的不利影响,在上年增长20%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位平稳运行。据快报,全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达391.26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9.69亿元,增长21.8%。全年农村工业实现增加值113.62亿元,增长31.1%,城市工业实现增加值106.07亿元,增长15.4%。全市工业用电量45.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0%。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843.99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实现利税总额61.99亿元,增长27.8%,其中利润总额25.58亿元,增长19.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7.7%,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5.2%,下降0.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13亿元,下降58.6%。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9%,与上年持平,保持了良好的产销衔接水平。

工业结构发生阶段性变化。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明显成效,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开始起步,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在汽车工业的带动下,重工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增加值116.39亿元,增长23.3%;轻工业增加值103.3亿元,增长20.2%。重工业在工业结构中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的51:49改变为47:53,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市工业经济开始进入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化阶段,即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以制造业为主的项目推进活动成效显著,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增长52.6%,工业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从业人数达26万人。承建施工面积28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70万平方米,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2.1万元/人。综合施工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承接高、大、难、新建筑280幢,其中超高层10幢。我市建筑企业遍布北京、上海、大庆、山东、新疆等地。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跻身国际建筑市场,先后组织1.01万人出国施工,出国施工人数首次突破万人。

投资保持较高增长。2004年尽管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仍然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上。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4.91亿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8.81亿元,增长30.6%;基本建设投资176.77亿元,增长21.8%;技术改造投资198.14亿元,增长48.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八类十大重点工程全年累计完成投资预计12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32.5%,对投资增长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东风悦达起亚二期工程、射阳港电厂二期扩建工程等22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高速公路基础工程全部结束,海堤公路全线贯通。11个热电联产项目和8个污水及垃圾处理项目已经竣工4个,为全市重点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实现集中供热奠定了基础,投资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实现增加值41.65亿元,增长11.9%,增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公路等级明显提高,年末等级公路总里程7337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22公里,高速公路33公里。客货运输稳定发展,全社会客运量6255万人,比上年增长2.3%,旅客周转量564802万人公里,上升2.1%;全社会货运量7172万吨,增长2.9%,货运周转量1027925万吨公里,上升5.7%。年内开通了盐城至淮安和南通的铁路客运、盐城至汉城的国际航班,盐城机场飞机安全起降521架次,接送旅客2.2万人次。

邮电业务进一步扩大。邮电业发展模式已由垄断经营向竞争开放转变,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可实现增加值14.82亿元,增长23.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01.27万户,增长24.5%,其中市话年末用户84.86万户,增长47.2%,农话年末用户116.41万户,增长11.9%,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20.3部。电信电话用户首次突破200万户,这是我市电信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58.51万门,增长29.8%。移动通信、公众多媒体网络和数据通信等新兴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全市移动电话用户14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13.49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4.9%和22.3%。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在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消费观念变化的双重影响下,全市消费品市场明显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9亿元,增长14.8%,增幅高于上年3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增长22.7%,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出7.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消费的主要力量。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平均比上年上涨3.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0.2%。其中,食品类价格平均上涨10.5%,比上年度涨幅(5.4%)高5.1个百分点,拉动总指数上涨4个百分点,成为影响2004年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居住类价格平均上涨5.4%,比上年度涨幅(2.1%)高3.3个百分点,拉动总指数上涨0.71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价格有涨有跌,其中: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3%;衣着类价格下降8.1%,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4.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3.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3%。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4年,我市外贸进出口增长较快,全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1.1亿美元,增长42.1%,其中出口6.36亿美元,增长30.2%,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以玻璃工艺品、长毛绒玩具、纺织服装、机械和汽配等产品为龙头的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口产品。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据外经部门统计,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帐达到15389万美元。利用外资项目规模扩大,全市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到29个,协议利用外资43556万美元,增长23.5%。

外经合作增长势头强劲。全市实现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额2.9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77亿美元,新派人数1520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1.5%、51.4%和50.1%,年末在外人数达26937人,增长31.1%。

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68.5万人次,增长12%,其中海外游客3.4万人次,增长7.4%。实现旅游总收入31.15亿元,增长1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536万美元,增长79%;主要景点(区)投入2.69亿元,射阳息心寺、大丰斗龙庄园被批准为国家AA级旅游景点;客房出租率达65.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2004年,我市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5.76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9.0%。其中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11亿元,增长29.8%。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首次突破65个亿和30个亿。各主要税种均有增长,其中消费税增长32%,营业税增长42.9%,企业所得税增长41.4%。全市财政在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确保了重点支出需要。全年财政总支出67.8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09亿元,增长43.6%;教育事业费支出16.28亿元,增长19.8%;农业、林业、水利气象支出达4.20亿元,增长8.5%。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面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全市金融部门积极工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742.95亿元,比年初净增109.57亿元。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439.5亿元,比年初净增48.5亿元。外汇收支继续保持顺差,全市跨境外汇收支11.74亿美元,实现收支顺差2.88亿美元;全市银行结售汇10.25亿美元,实现结售汇顺差2.88亿美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我市保险业务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0.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财产险3.17亿元,寿险17.66亿元,分别增长33%和22.2%。保险深度为2.39%,保险密度为260.98元/人。总赔款达到2.37亿元,为促进社会稳定、支持经济建设发挥了保驾护航作用。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科技创新成果辉煌。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0项,争取科技经费2009万元;获科技部产业化环境建设贷款项目54项,新增贷款3.2亿元;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9项,省级32项;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37项,省级107项,总投资48.3亿元。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2个。全年专利申请数1099件,授权数335件。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共65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76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74家。全市新建产学研联合体106个。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组织评定市科技进步奖139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校4所,在校生27803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1所,在校生46549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3所,在校生2774人;普通中学331所,在校生574091人;职业中学22所,在校生42148人;小学743所,在校生463799人;各级各类幼儿园1010所,在园儿童121378人;特殊教育学校11所,在校生2945人。素质教育继续得到重视和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为100%,初中升高中入学率为80.0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继续稳定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表演人员505人,电影放映单位260个,文化馆(站)157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349.6万册,博物馆6个。2004年全市艺术团体组织演出场次为2916场,其中在农村演出2333场。广播电视和新闻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数字电视用户已达到9000户。

卫生保健工作有所加强。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07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3个,防疫、妇保、专科防治所22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032人,拥有病床13820张。全市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5%以上。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大型体育馆4座、综合性训练馆1座、游泳馆4座、400米标准跑道39片、14项全民健身工程、144个健身点。2004年,我市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运动会各类比赛获得奖牌93枚,其中金牌22枚,银牌30枚,铜牌41枚。第四届全国市长杯乒乓球比赛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市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日臻完善。2004年,我市围绕"水绿盐城"建设,加大了老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力度,在上年已投入80亿元的基础上又投入110亿元,实施了河东中心大道、蟒蛇河大桥、黄海路、大庆路等改造整治工程,市区第二次绿化会战等等,极大地改变了盐城的城市面貌。市直天然气项目铺设管网225公里,完成挂表安装1.5万户。城市供水能力和质量明显提高,市区年末水厂综合生产能力已达23.5万吨/日,全年供水量5455万吨。市区还建成了苏北一流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市饮用水源水质持续好转,达标率为99.5%,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市区提高9.2个百分点;全市地表水水质好于上年度,达标率为79.0%,与上年基本持平。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符合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7.5分贝,较上年度下降0.5分贝。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及发电项目、危险废物处置等一批环境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改善环境质量、控制环境污染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98.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6.12万人,增加5.98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87‰,死亡率为6.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362元,增长16.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在全省各市中增幅位居第三。人均消费支出6566元,增长17.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903元,增长12.1%。农村由于农业丰收和"三补一降"政策的全面落实,以及劳动力转移的增加,使得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长,预计可达4505元,比上年增长12.9%,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增幅为近七年来最高。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43元,增长12.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2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人均储蓄达6521元,增长18.8%。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市区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24.09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1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0.6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4平方米。

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到2004年底,我市城镇就业人员总数达86.1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就业人数5.28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47.92万人,比上年减少0.12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达34.47万人,比上年增加3.47万人;社区公益岗位及灵活就业人数达3.29万人,增加1.4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5%。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基金征缴率、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失业保险、养老保险覆盖面分别达96%和99.9%。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51.18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46.0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0.1万人。全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为4.08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为1.9万人。

200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要素约束加剧,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加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800万人民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构建经济协调发展、生活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3、公报部分指标值为初步核算数,最终数以《盐城统计年鉴-2005》上公布数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