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南通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4:59:15 来源:南通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694次

南通市统计局

2004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南通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总体目标,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226.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89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664.16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增加值413.01亿元,增长14.1%。人均GDP达到15806元,增长16.1%。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38.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

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主要问题是:资源要素供求矛盾有所加剧,制约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社会保障程度不高,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市区新开楼盘数量明显少于上年,房价快速攀升;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财政收入的增幅还不够高。

一、农林牧渔业

全市上下切实把“三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生产持续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受市场价格驱动,棉花面积大幅增长;养殖业特别是家禽养殖克服“禽流感”的影响,总量保持稳定;淡水养殖品种结构优化,特种水产品增速较快,伏季休渔给海洋捕捞带来契机,海水养殖面积保持稳定增长。2004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7.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125.58亿元,增长4.9%;牧业产值72.20亿元,增长5.2%;渔业产值67.63亿元,增长6.2%。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通过研制、开发、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了一批新型、适用、高效的新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化总动力278.21万千瓦,比上年净增8.36万千瓦,增长3.1%;拖拉机4372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219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435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14681台,41.59万千瓦;农机化总投入20116万元,下降4.1%。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6.94万吨,下降2.3%;农村用电量36.98亿千瓦小时,增长19.1%。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资本结构进一步调整。非国有经济比重继续提高,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成为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民营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7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27.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9.38亿元,增长101.4%;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2.00亿元,增长30.3%;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26.21亿元,增长15.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00.53亿元,增长25.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56.14亿元,增长21.7%。

工业产业结构逐步向重工业化演进。全年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21.13亿元,增长34.6%;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06.64亿元,增长16.7%。重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1.7%。

受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影响,主要工业品产量多数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8.28%,比上年同期提高20.0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利税118.04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创利税53.16亿元,增长23.6%,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45.0%;股份制企业创利税51.98亿元,增长47.0%,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44.0%。在总计中,大中型企业创利税70.32亿元,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59.6%。全市34个工业大类行业全部实现整体盈利,2个行业实现扭亏,28个行业利润较上年增长,占全市行业总数的82.4%。全年亏损企业亏损额为5.68亿元,比上年下降13.2%;亏损面由上年的15.0%下降为13.1%。

建筑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9.3%;承建施工面积9101万平方米,增长22%;竣工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江苏省建筑业综合实力20强企业中,南通市有7家榜上有名,并且包揽了第一、二位。全年获全国最高工程质量奖—鲁班奖2项,累计达36项。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高开低走、稳定增长的态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5.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0%,规模以上投资443.70亿元,增长39.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44亿元,减少29.2%;第二产业投资298.70亿元,增长69.0%;第三产业投资144.56亿元,增长2.3%。在城镇单位完成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43.32亿元,增长26.7%;更新改造投资60.27亿元,增长37.8%。

工业投入持续走强。全年完成工业投入400.37亿元,增长66.6%,工业投入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达到66.2%,其中规模以上完成工业投入297.00亿元,增长69.4%,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达到66.9%。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71个市级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125.5亿元,其中34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91.7亿元,37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33.8亿元。港口完成投资8.26亿元,南通港狼山三期工程、阳鸿石化、南通港区5万吨级码头等工程全面开工并顺利推进。

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9.39亿元,增长22.9%;销售各类商品房228.26万平方米,增长13.9%;销售额48.37亿元,增长32.0%;空置房面积继续减少,年末实有空置房面积61.41万平方米,下降9.1%。

四、交通邮电和旅游

客货运交通持续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639万吨,增长6.0%;公路客运量3778万人,增长14.9%。民航安全接送旅客82077人次,增长28.1%;完成民航货邮吞吐量1347吨,增长21.6%。铁路完成货运量25.81万吨,客运量31.5万人次。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是我市交通建设史上建设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一年。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21.82亿元,通启高速公路于2004年10月全线建成通车;盐通高速公路、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北接线高速公路、沿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干线公路完成投资4.05亿元,农村公路完成投资12.7亿元,建成通车2238公里。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港口生产再创佳绩。全年南通港货物吞吐量7218万吨,比上年增长44.1%,其中进港4270万吨,增长46.1%,出港2948万吨,增长41.2%。外贸吞吐量692.2万吨,增长41.1%;集装箱吞吐量28.74万标准箱,增长16.5%。

邮政、电信业务总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信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00万门;本地电话用户233万户,其中市话96万户,农话137万户;住宅电话达到223.66万户。移动通信、公众多媒体网络、数据通讯等新兴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国际互联网用户达22.47万户,其中宽带用户3.92万户,数字数据用户2329户。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39.76万人次,增长22.2%,实现旅游总收入57.23亿元,增长22.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1.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5%;旅游创汇9934万美元,增长24.6%;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28.76万人次,增长22.1%;国内旅游收入49亿元,增长21.7%。全市现有旅游星级饭店36家,旅行社68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4万人。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商品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48.24亿元,增长14.9%;餐饮业零售额27.40亿元,增长28.6%。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3.63亿元,增长18.7%;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0.62亿元,增长12.7%。全年吃的商品类实现零售额12.96亿元,增长9.7%;穿的商品类零售额10.64亿元,增长20.5%;用的商品类零售额56.51亿元,增长30.9%。

市场建设取得新成绩。年末共有各类市场604个,其中消费品市场535个,生产资料市场56个,生产要素市场13个。全市成交额超亿元消费品交易市场60个,成交额295.70亿元,增长47.0%。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2004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3.4%。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实现较快增长。全年新签外资协议项目1033个,比上年增长14.0%;协议外资37.82亿美元,增长63.7%;实际利用外资11.04亿美元。

外贸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7.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出口总额43.49亿美元,增长32.4%,其中三资企业出口总额30.60亿美元,增长28.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0.4%,私营企业出口5.55亿美元,增长151.3%;进口总额24.43亿美元,增长30.0%。出口总额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亿美元,增长66.7%;一般贸易出口25.5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8.8%。全年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增加到80家,比上年增加了16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4.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实现承包劳务营业额6.09亿美元,增长28.2%;新派劳务13576人次,增长41.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27817人,增长31.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税收增长较快。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38.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市级财政收入65.35亿元,增长17.0%。中央级收入53.81亿元,增长14.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59亿元,增长26.1%,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7.9%。全市财政支出100.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1.3%。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各项金融业务稳步发展。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1574.40亿元,比年初增加241.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017.26亿元,比年初增加135.1亿元;企业存款总量上升,可支配资金增加,年末企业存款余额396.31亿元,比年初增加62.2亿元。贷款投放快速增长,年末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880.70亿元,比年初增加175.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35.22亿元,比年初增加96.4亿元;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160.67亿元,比年初增加38.1亿元。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贷款发展迅速,年末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已达60.96亿元,比年初增加15.9亿元,其中住房贷款44.93亿元,比年初增加15.9亿元。

保险业务不断拓展。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亿元,增长48.9%;支付赔款2.86亿元,增长23.8%。个人商业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全年人身险保费收入29亿元,比上年增长8.6%;支付赔款及保险金0.71亿元,增长34.0%。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长足发展。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7.57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2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产业化计划项目96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23项,省级火炬计划44项,国家级星火计划8项、省级星火计划17项。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目前我市已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9家。大力实施产学研“121”工程,组织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产学研活动,共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50项。加强星火龙头企业的培育和认定,支柱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继续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全年申请专利1859件,授权专利612件。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和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南通大学,首批新生报到入学。基础教育继续巩固提高,全市共有普通高校在校学生51016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4078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6.41万人,小学在校学生47.05万人;各级各类幼儿园在园儿童12.34万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994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12797人。南通中等职业教育集团组建成立。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市初中毕业生11.40万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6.5%;高考成绩喜人,多项主要指标均居全省第一。在第35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启东中学学生再次荣获金牌,使我市在国际奥林匹克科学竞赛的获奖数累计达到12金2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站)14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文化系统内)3个。文艺事业显示新活力,在江苏省第二届小戏小品大赛中,《捡来的手机》、《儿行千里》等6个节目分获一、二、三等奖。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举办了“濠滨夏夜”系列活动、“五城同创”专场演出、同一首歌“魅力南通”等大型广场群众文艺演出21场。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档案馆28个,全年开放档案117607卷、249632件,利用档案43713卷次。广播电视及新闻事业有了新发展。《纸飞机》获中国儿童电影政府最高奖——童牛奖。全市新建广电网络传输干线9000公里,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7.5万户。加快“数字南通”建设步伐,推出宽带接入服务,开通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广播电视报》期发量36.25万份。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事业得到新发展。年末拥有卫生机构1674个,共有卫生人员3048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005人,占78.7%,拥有医院床位19204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0人,医院床位2.65张。全市继续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覆盖率达到78%。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疾控大楼和传染病大楼建设已经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率先通过省级调研。无偿献血工作发展良好,无偿献血7.32万人次,无偿献血量1601万毫升,占临床用血的86.1%。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举世瞩目的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陈杞夺得乒乓球男双冠军,王正夺得射击铜牌;在第十二届残奥会上,徐红艳连续第三次夺得女子铁饼F13级金牌,并夺得女子铅球F12级银牌。全年共派出594名运动员参加了各项省级年度竞赛,共获金牌90枚,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均名列全省第五位。承担2006年第十六届省运会比赛任务的南通体育会展中心全面开工建设;完成海门自行车运动训练基地的建设工程;建成体育公园东侧的室内游泳馆。群众体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全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

十、开发区建设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取得新成就,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5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财政收入10.34亿元,增长2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70亿元,增长55.4%。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4.04亿美元,增长26.4%,其中出口总额7.70亿美元,增长19.4%。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全年新批外资项目52个,注册资本外资金额4.97亿美元,注册资本外资到帐金额2.83亿美元。新批项目单体总投资达到2174万美元,其中,总投资5000万美元项目4家。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总投资1.4亿美元的POM、3000万美元的PMMA板材、2400万美元的表面活性剂等10多个化学新材料项目在港口工业一区建设;总投资9000万美元的统一嘉吉蛋白饲料和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虹波重工项目在港口二区落户;总投资18亿美元王子制纸项目等项目在港口工业三区注册。光机电工业园已有18家企业进驻,出口加工区也有13家企业入区。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区基本建设完成24.52亿元,增长109.2%,其中基础设施建设6.22亿元,增长27.4%。沿江公路开发区段和区内道路相继开工建设,部分道路年内建成。总投资10.4亿元的5条给水、污水管网线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紧建设。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以“五城同创”为契机,城市基础建设加快,城市形象不断创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年市区城市建设共投入30亿元,创历史新高。实施完成了南公园桥改造、启秀桥改造、濠西路改造和园林路、桃园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濠河亮化工程。市区建成区新增绿地280公顷,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7%。公用事业服务功能稳步提升,新开辟14条公交线路,新设和改建公交站点619个,全年公交客运总量7002万人次。燃气供气量3900万立方米,新发展用户5000户,做好西气东输的准备工作。西北片区域供水项目稳步推进,污水处理能力达15.8万吨。新增路灯9071盏,亮灯率保持在99%以上。

城市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南通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省级验收,六县(市)均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市区完成港闸污水厂扩建工程,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南通经济开发区港口三区及崇川区观音山污水处理厂均已开工建设,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8万吨/日。烟尘控制区建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市区及六县(市)城关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均达100%。在环境质量方面,市区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二氧化硫为0.05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为0.035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095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江南通段主流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质环境质量Ⅱ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7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7.9分贝。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南通市的排名跃居第5位。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73.79万人,人口出生率6.57‰,人口死亡率7.60‰,自然增长率-1.03‰。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资料,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7元,比上年增长14.0%;农民人均纯收入4929元,比上年增长12.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人均储蓄存款达到13146元,比上年增加1802元,增长15.9%。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50.99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国有单位20.38万人,下降5.0%;集体单位3.61万人,下降33.1%;其它单位26.99万人,增长13.2%。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5901元,增长17.4%。

再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5.6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2%。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参保面继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全市参保63.72万人,比上年增加7.15万人,征缴基金18.99亿元,增收2.11亿元,当期征缴率96.7%,为24.6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金及丧葬抚恤费20.07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全市参保82万人,比上年增加13.03万人,参保率为99.6%,增加18.9个百分点,征缴基金6.41亿元,增收0.89亿元,征缴率达97.3%;失业保险全市参保67.91万人,征缴基金18064万元,为8.58万名失业职工提供失业救济金16127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14.84万人,新增保费1.02亿元,比上年增加2605万元。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城镇有8238户、共19663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1788万元。农村有17208户、共40266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842.35万元。全年结对帮扶贫、特困户1.86万户,其中有12175户脱贫,脱贫率为65.4%。

注:

1、公报中部分指标值为初步核算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