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南通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4:58:46 来源:南通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70次

南通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南通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勇争先,攻坚克难,总体经济运行态势好于预期,全市实现GDP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历史性跨越,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006.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00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15.77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349.88亿元,增长12.6%。人均GDP1292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1500美元。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16.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经济自主性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物价水平总体上仍然偏低,总需求不够旺盛;结构调整的步伐需进一步加快,部分地区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镇职工下岗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难度增加;在转型深化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社会部分弱势群体生活比较困难。

一、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粮食、棉花面积调减后,各地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畜禽养殖业总量继续保持稳定,淡水养殖总量增加,品种结构优化,特种水产品增速较快。海洋捕捞受渔业资源制约和国家渔业生产管理力度加大影响,产量继续下降。2003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1.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06.70亿元,增长6.0%;牧业产值60.33亿元,增长5.3%;渔业产值62.66亿元,增长3.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通过研制、开发、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了一批新型、适用、高效的新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化总动力269.85万千瓦,比上年净增10.09万千瓦,增长3.9%;拖拉机4495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248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4234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93128台,38.21万千瓦;农机化总投入20973万元,增长14.8%。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6.94万吨,下降2.3%;农村用电量36.98亿千瓦小时,增长19.1%。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5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工业企业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狠抓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股权流转、资产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突破,非国有经济比重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通过兼并和破产重组开始走出困境。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01.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0.25亿元,下降24.1%;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7.11亿元,增长8.0%;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20.70亿元,增长14.3%;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36.33亿元,增长26.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17.41亿元,增长20.6%。受投资增加的拉动,重工业增速有所加快。全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62.30亿元,增长18.1%;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38.89亿元,增长24.7%。受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影响,主要工业品产量多数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扭亏增盈形势喜人。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年创利税88.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其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创利税为43.22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48.6%;股份制企业创利税35.68亿元,比上年增长57.6%,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40.1%。在总计中,大中型企业创利税50.75亿元,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57.1%。全年亏损企业亏损额为5.34亿元,比上年下降37.1%;亏损面由上年的16.6%下降为14%。但在平均水平的掩盖下,仍有部分工业企业面临较多困难,企业经营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建筑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狠抓经营开拓,强化基础管理,着力深化改革,积极实施结构调整,整个建筑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建筑企业预计完成施工产值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施工面积76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9.1%;竣工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继续位居全省第一。全系统施工总人数达41.7万人,万人以上市场由上年的7个增加到目前的11个。在国际市场上,加快劳务输出步伐,年末在外施工人数为9249人,同比增长19.3%;新签合同额2.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2%;完成营业额2.38亿美元,增长44.3%;施工队伍遍布在44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江苏省建筑业综合实力20强企业中,南通市有7家榜上有名,在前五名中南通占了四个席位,并且包揽了第一、二位。综合施工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承建高层建筑达1534幢,其中超高层建筑216幢。优质、精品工程增多,获全国最高工程质量奖—鲁班奖2项,累计达34项,同时在国内各个市场上共获省级以上优质工程超过100项。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迅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48.42亿元,比上年增长44.7%。规模以上单位完成投资318.71亿元,增长71.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62亿元,增长39.2%;第二产业投资176.79亿元,增长46.0%;第三产业投资141.31亿元,增长36.2%。在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完成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13.14亿元,增长60.0%;更新改造投资43.73亿元,增长16.6%;房地产开发投资48.32亿元,增长34.4%。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全年销售各类商品房199.69万平方米;销售额36.52亿元,增长9.9%。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59个市级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76.3亿元,其中24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9.6亿元,35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36.7亿元。

四、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2.5%,是我市交通建设史上建设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一年。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9.74亿元,其中通启高速公路共完成投资9亿元,路基桥涵全部完成,路面底基层与基层铺装结束,进行面层及交通工程建设,预计2004年底可全线建成通车;盐通高速公路共完成投资9.14亿元,完成全线征地拆迁及软基处理、路基土方80%、特大桥水中主墩基础50%;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共完成投资1.6亿元,北接线完成全线征地拆迁,先导段完成20%的路基,其余路段开工建设。全市干线公路完成投资6.44亿元,在建项目7个,其中续建2个,新开工项目5个。农村公路完成投资3.64亿元,建成通车500公里,撤渡建桥10座,全市六个县(市)已有五个建成“无渡县(市)”。完成公路绿化投资5500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港口生产再创佳绩。全年南通港货物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达到5009.9万吨,比上年增长33.7%,增长幅度在全国26个沿海主要港口中名列前茅。外贸吞吐量490.5万吨,增长21.4%;集装箱吞吐量24.66万标准箱,增长20.2%,其中国际航线2.89万标准箱,增长3.8%。岸线开发捷报频传,2003年,南通港共完成港口设施投资2.4亿元,长江海轮锚地、洋口港专用航道、洋口港减载锚地相继建成投产,狼山港区三期工程、洋口港工业区、阳鸿石化、海门通光等工程全面开工并顺利推进。

邮政、电信业务总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信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30万户,本地电话用户205万户,其中市话56万户,农话149万户。住宅电话达到174万户。移动通信、公众多媒体网络、数据通讯等新兴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国际互联网用户达23.59万户,其中宽带用户3.89万户,数字数据用户9800户。

旅游开发逐渐升温,旅游促销成效显著,旅游接待稳定增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成功促使城市旅游环境有了显著改善,旅游功能日趋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现有旅游星级饭店34家,旅行社58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4万人。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数8.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旅游创汇7972万美元,增长15.8%;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14.97万人次,增长14.4%;国内旅游收入40.24亿元,增长14.4%。2003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23.40万人次,同比增长14.3%,实现旅游总收入46.86亿元,同比增长14.6%。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商品购销两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303.03亿元,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21.31亿元,增长13.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7.94亿元,增长12.3%;县零售额21.99亿元,增长15.8%;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51.35亿元,增长12.8%。市场建设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市共有生产资料市场62个,年成交额77.55亿元;消费品市场577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76个,农副产品市场443个,工业消费品市场43个,消费品市场全年商品成交额457.76亿元。全市成交额超亿元消费品交易市场60个,成交额201.06亿元,占消费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的43.9%。

市场物价虽有短期波动,总体价格水平基本与上年持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8.5%。

六、对外经济

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利用外资实现“撑竿跳”。全年新签外资协议项目906个,其中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项目98个,比上年增加72个;协议外资23.11亿美元,增长367.4%,超过前五年的总和;实际利用外资7.31亿美元,增长206.5%;协议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创历史之最。外贸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0亿美元,达到51.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进口总额18.80亿美元,增长37.7%;出口总额32.85亿美元,增长29.8%。出口企业以“三资企业”为主,出口额23.87亿美元,增长29.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2.7%。出口市场多元化特别是新兴市场开拓取得新的进展,对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出口增长均超过或接近50%。出口结构得到调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全年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增加到64家,比上年增加了14家,其中中远川畸、顺达集装箱、新福达电子、远洋船务、开发区总公司、中集特种箱等六家大户全年出口7.6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3.29%。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4.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6%;实现承包劳务营业额4.75亿美元,增长39.5%;新派劳务9629人次,增长6.9%;年末在外劳务21183人,增长10.4%。对外承包劳务分布于68个国家和地区。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税收增长较快。全市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6.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市级财政收入55.88亿元,增长18.5%。中央级收入46.89亿元,增长17.3%,地方级收入70.10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59.9%。全市财政支出8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重返两位数,达到11.6%。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各项金融业务稳步发展。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1332.96亿元,比年初增加245.7亿元。企业存款总量上升,可支配资金增加,整体支付能力增强,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活跃,年末企业存款余额333.88亿元,比年初增加72.6亿元。贷款投放快速增长,贷款增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年末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726.87亿元,比年初增加198.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58.07亿元,比年初增加128.2亿元,工业贷款140.61亿元,比年初增加28.9亿元;农业贷款80.08亿元,比年初增加21.1亿元。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124.62亿元,比年初增加48.5亿元。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贷款发展迅速,年末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已达49.76亿元,比年初增加13.9亿元,其中住房贷款30.74亿元,比年初增加22.0亿元。

保险业务不断拓展。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1.07亿元,比上年增长56.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支付赔款2.31亿元,为受灾保户和企业单位尽快恢复生产、稳定社会、支持经济建设发挥了应有作用。个人商业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全年人身险保费收入27.02亿元,比上年增长67.0%,支付赔款及保险金0.64亿元,增长45.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长足发展。获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04项,其中火炬、星火等重点科技产业化计划项目115项,获得国家863科技计划、973计划重大专项各1项,实现国家级重大科技计划立项零的突破,争取到科技经费扶持2437.5万元;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群体不断壮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了新的进展,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全省12家),目前我市已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8家;继续加强与著名高校、院所科技合作,组织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产学研活动,共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08项,推进重点产学研项目91项;特色科技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南通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被科技部授予实施火炬计划15周年“先进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同时成为江苏省三个区域类“十五”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之一。全市申请专利1184件,授权专利486件。积极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城市,南通市和六县(市)两区全部通过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大学城建设全面动工,全年完成投资2.96亿元,南通大学申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基础教育继续巩固提高,全市共有普通高校8所,在校生43681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8所,在校生43711人;普通中学346所,在校生47.26万人;小学765所,在校生50.01万人;各级各类幼儿园573所,在园儿童12.2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生979人;技工学校6所,在校生9982人。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全市新建校园网58个,创建省教育现代化乡镇9个,建成乡镇特色成人教育中心11个。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共完成布局调整学校376所,完成布局调整投资2.49亿元。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市国家级示范高中11所,省重点中学17所,市重点中学34所,省现代示范初中26所,省实验小学26所,省示范性实验园、现代化园34所;全市高中阶段招生87186人,高中入学率达到82.9%;高考成绩喜人,各项主要指标均居全省第一。在第35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启东中学学生再次荣获金牌,使我市在国际奥林匹克科学竞赛的获奖数累计达到“十金二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站)156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文化系统内)3个。文艺事业显示新活力,一批文艺作品在国内获奖,其中如皋市木偶团《大禹治水》获全国“金狮杯”木偶剧比赛银奖;小品《罗密欧和朱丽叶》获“曹禺杯”全国小戏小品大赛金奖。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举办了“春歌南通”、“江海之光”、“激情南通”等多项活动和第五届南通民间艺术节。围绕“中国近代第一城”进行研究、宣传。对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护和修缮,认真做好南通博物苑新展楼建设的前期工作。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档案馆28个,全年开放档案170657卷,利用档案46713卷次。广播电视及新闻事业有了新发展,《真情三人行》连获国际、国内11项大奖后,又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纸飞机》连获国际、国内两项大奖;在全省广播电视作品政府奖序列的评选中,南通市共有62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0件。全市新建广电网络传输干线1140公里,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2.36万户。加快“数字南通”建设步伐,推出宽带接入服务,开通有线数字电视,并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全国首批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城市。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广播电视报》期发量23.47万份。

卫生事业得到新发展。全力以赴积极应对“非典”疫情,并成功治愈一名输入性非典病例。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358个,其中医院313个,诊所998个,妇保、专科防治所10个,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15个,医学科研培训机构9个。共有卫生人员3055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796人,占77.9%,拥有医院床位19204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06人,医院床位2.47张。全面加强县级预防中心和医疗中心、乡镇卫生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新建516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全市年度大病统筹合作医疗保险人覆盖率达90.6%,行政村覆盖率达97.3%。无偿献血工作发展良好,无偿献血6.85万人次,无偿献血量139万毫升,占临床用血的80.3%。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组团参加第五届城市运动会,共夺得2金1铜,还有一批优秀运动员代表南京等市参赛,摘得7枚金牌。在参加的省级年度竞赛中,共获得67枚金牌,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均名列全省第五位。承担2006年第十六届省运会比赛任务的南通体育会展中心进入拆迁实施阶段;游泳馆开始土建工程。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群众体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大大超过往年,全年共有260万人次参加各种类型的健身活动,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向社区和贫困乡镇倾斜。

十、开发区建设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取得新成就,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2.72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财政收入7.97亿元,同比增长26.0%;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3.24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0.92亿元,同比增长34.5%;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1.18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其中出口额6.58亿美元,同比增长37.1%。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全年新批外资项目38个,注册资本外资金额5.46亿美元,同比增长432%,注册资本外资到帐金额2亿美元,同比增长146.8%。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总投资18亿美元的日本王子浆纸一体化项目,一期注册资本4亿美元已完成报批并领照,这个项目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最大外资项目、最大工业投入项目和日本对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三个之最;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PMMA粒子、7300万美元的东丽合纤增资项目已建成生产、总投资1.4亿美元的POM项目、3000万美元的PMMA板材项目、2400万美元的表面活性剂项目、2400万美元的高吸水性树脂项目全面启动。基本建设继续增长,全面拉开港口工业三区(化学新材料工业园)建设格局,启动并加快推进B大道、C大道等8条骨干道路建设,打通南北大通道,使开发区接纳项目的条件在空间上拓展了10多平方公里。港口工业三区的重要配套工程热电厂、离子膜烧碱厂已进场施工,污水处理厂将在近期开工建设。完成光机电工业园7幢4.7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出口加工区2幢2.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全年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1.71亿元,同比增长93.0%,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09亿元,同比增长57.9%。生产要素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建设加快,城市形象不断创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年市区城市建设共投入23亿元,创历史新高。先后完成了疏港路和桃坞路改造、和平桥、环城南路东段、环城东路北段、五一路、西寺路扩建,世纪大道、崇川路、钟秀中路、跃龙路、龙王桥东路(工农路-五一路)、洪江路(跃龙路-污水处理厂)、青年东路东延、污水处理厂新增5万吨/日处理能力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建成和平桥绿地和体育广场景观工程,对疏港路两侧、工农南路两侧(世纪大道-崇川路)、华联北侧、八窑河进行了绿化、对濠河周边进行了亮化,市区建成区新增绿地120公顷,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7%。适应市区旧城改造,加大关系市民生活和城市运转的共用事业配套建设力度,新开辟一条工交线路,营运线路达到32条,其中30条实行无人售票制,全年工交总行程达2067万公里。燃气供气量3930万立方米,发展用户5900户,共铺设燃气中低压管道46.5公里。新铺设DN300以上自来水给水管道100公里,完成供水量1.4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200万立方米。户表改造1.2万户,累计完成改造7.6万户。新铺设路灯地下线路175.38公里,新增路灯12532多盏,亮灯率99.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市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市区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河道整治,使主城区水污染的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南通市污水处理厂、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和如皋市污水处理厂均已建成。烟尘控制区建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市区及六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均达100%。在环境质量方面,市区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日平均值二氧化硫为0.04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为0.030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100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酸雨频率有所上升。长江南通段主流水质能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2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7.2分贝。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南通市的排名首次进入前10名。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初步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77.62万人,人口出生率5.77‰,人口死亡率7.25‰,自然增长率-1.48‰。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资料,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598元,比上年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4393元,比上年增长6.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全市储蓄存款余额882.12亿元,比年初净增127.4亿元,增长16.9%。人均储蓄存款超过万元,达11325元。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50.15万人,其中:国有单位21.29万人,比上年下降11.7%;集体单位5.27万人,下降19.7%;其它单位23.59万人,增长15.5%。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3547元,比上年增长11.9%。

劳动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再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4.4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5%。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参保面继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全市参保56.61万人,比上年增加1.88万人,征缴基金16.85亿元,比上年增收2.30亿元,当期征缴率为96.5%,为23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金及丧葬抚恤费17.34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全市参保68.97万人,比上年增加10.59万人,参保率为84.9%,增加12.4个百分点,征缴基金5.92亿元,比上年增加1.31亿元,征缴率为98.2%。失业保险全市参保68.06万人,征缴基金14911万元。全市年内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10.17万人,提供失业保险支出2244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14.84万人,比上年新增3.45万人,新增保费8742万元,比上年增加1814万元。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城镇有7476户、共17889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2131万元。农村有12013户、33635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643.71万元。全年结对帮扶贫、特困户1.5万户,其中有9750户脱贫,脱贫率为65%。

注: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