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南通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4:57:36 来源:南通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054次

2002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南通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入世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着力调整结构、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总体经济运行态势好于预期,全年经济呈现稳中趋好的良好格局,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市基础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90.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38.67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310.09亿元,增长1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380元。全市财政收入完成8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同口径增长17.9%。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经济自主性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物价水平总体上仍偏低,反映了总需求不够旺盛;结构调整的步伐还不够大,部分地区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存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镇职工下岗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难度增加;在转型深化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社会部分弱势群体生活比较困难。

一、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粮食、棉花面积调减后,各地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畜禽养殖业总量继续保持稳定,淡水养殖总量增加,品种结构优化,特种水产品增速较快。海洋捕捞受渔业资源制约和国家渔业管理力度加大影响,产量继续下降。2002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9.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48.41亿元,增长2.8%;牧业产值55.62亿元,增长6.5%;渔业产值61.57亿元,增长4.8%。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通过研制、开发、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了一批新型、适用、高效的新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化总动力259.76万千瓦,比上年净增6.59万千瓦,增长2.6%;大中型拖拉机10103台,其中农用车7977台;小型拖拉机47155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3817台,其中高档机1089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82519台,38.28万千瓦;农机化总投入18265万元。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7.57万吨,增长0.5%;农村用电量31.06亿千瓦小时,增长10.3%。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8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工业企业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狠抓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优化资本结构有新的进展。中小企业股权流转、资产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突破,非国有经济比重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通过兼并和破产重组开始走出困境。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36.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4.4亿元,增长0.1%;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7.44亿元,增长7.5%;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23.11亿元,增长12.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90.65亿元,增长15.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89.81亿元,增长11.8%。受投资增加的拉动,重工业增速有所加快。全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30亿元,增长10.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06.17亿元,增长16.2%。受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影响,主要工业品产量多数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有新起色,扭亏增盈趋势喜人,但企业之间差距较大。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年创利税66.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2%。其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创利税合计为32.84亿元,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50%;股份制企业创利税23.09亿元,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34.82%;私营企业创利税7.91亿元,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1.9%。在总计中,大中型企业创利税39.07亿元,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58.91%。全年亏损企业亏损额为6.62亿元,比上年下降26.1%。在平均水平的掩盖下,仍有部分工业企业面临较多困难,企业经营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建筑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取得新成绩。南通在北京、上海、南京、山东等八个主要市场建筑队伍均超过万人。其中充分利用奥运契机,在京施工队伍超过7.3万人,承建施工面积达到980万平方米。西部市场开拓有新起色,全市在西部建筑市场的施工人员总数达1.8万多人,承建施工面积200万平方米,年施工产值15亿元。全市建筑企业预计完成施工产值380亿元,比上年增长28%;施工面积6067万平方米,增长21%;竣工面积2952万平方米,从业人数达35万人。国际市场方面,充分发挥10家具有对外签约权企业的作用,加快劳务输出步伐。年末在外人数为7755人,其中本年度新派人数为4177人;新签合同额1.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完成营业额1.65亿美元,增长41.5%;施工队伍分布在43个国家和地区。建筑业科技进步得到重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大型机械设备在施工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有14项工程被批准为江苏省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综合施工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承建高层建筑达1185幢,其中30层以上的建筑150幢,高层建筑面积占总施工面积的一半以上。优质、精品工程增多,获全国最高工程质量奖—鲁班奖4项,累计达32项,获江苏“扬子杯”奖70项,上海“白玉兰”奖17项以及其它一批省、市优质工程奖。建筑业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市建筑业有职称的经济技术管理人员达3万多人。在江苏省建筑业综合实力20强企业中,南通市有6家榜上有名,其中4家排在前10强,并且包揽了第一、二位。建筑业已成为南通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完成投资150.85亿元,增长20.8%。第一产业投资0.38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投资50.1亿元,增长37.0%;第三产业投资100.37亿元,增长14.2%。在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完成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70.71亿元,增长29.9%;技术改造投资37.52亿元,增长22.8%;房地产开发投资35.96亿元,增长8.5%。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全年销售各类商品房203.67万平方米,增长24.4%;销售额33.22亿元,增长32.3%。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41个市级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38亿元,其中20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23.9亿元,21个新开工项目已有18个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4.1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4亿元,比上年增长43.7%,净增7.3亿元,是我市交通建设史上建设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一年。全年建成通车里程达到290公里,重点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100%。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1.2亿元,其中通启高速公路投资9.8亿元,路基和中小桥完成80%,特大桥完成70%;盐通高速公路完成全线拆迁、便道25公里和便桥8座;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奠基并动工建设,进场道路、供电、供水、场地平整、交通码头等临时工程全部完成。全市干线公路完成投资6.5亿元,网化工程续建7条线路共464.25公里,通车里程222公里。农村公路完成投资5.4亿元,乡村公路灰黑化220公里,撤渡建桥11座,滩涂公路建设70公里。全市完成公路绿化投资7800万元。

港口岸线开发开放取得新成绩。港口管理体制得到理顺,实现政企分开,属地管理,为港口生产和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年南通港货物吞吐量3746万吨,比上年增长6.7%,其中外贸吞吐量404.16万吨,下降3.3%;集装箱吞吐量20.51万标准箱,增长11.7%,其中国际航线2.78万标准箱,下降11.6%。因高速公路对客源的吸引和分流,南通港客运量持续萎缩,旅客吞吐量10.5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1.5%。港口建设进展较快,狼山港区三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狼山二期集装箱多用途泊位和通州港区改扩建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30万元,港口通过能力和功能布局得到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邮政、电信业务总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信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本地电话用户164.8万户,其中市话49.6万户,农话115.2万户。住宅电话达到113.4万户。移动通信、公众多媒体网络、数据通讯等新兴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国际互联网用户达25.56万户,其中拨号上网用户14.36万户,数字数据用户8470户。

旅游开发逐渐升温,旅游接待稳定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的加快,使城市旅游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城市旅游功能日趋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现有旅游涉外、星级饭店32家,旅行社50家,各类旅游定点企业11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38000人。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数7.79万人,比上年增长27.2%;旅游创汇6885万美元,增长29.8%。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50.3万人,增长25.3%;旅游收入35.2亿元,增长17.2%。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商品购销两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14亿元,比上年增长9.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09.49亿元,增长9.8%,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5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18.78亿元,增长21.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41.26亿元,增长9.6%;县零售额19.07亿元,增长17.6%;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6.81亿元,增长8.7%。市场建设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市共有生产资料市场64个,年成交额73.81亿元。消费品市场613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175个,农副产品市场372个,工业消费品市场45个。消费品市场全年商品成交额377亿元。全市成交额超亿元消费品交易市场62个,成交额209.9亿元,占消费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的55.7%。

市场物价虽有短期波动,总体价格水平基本与上年持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9%。

六、对外经济

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放型经济有了新进展,对外贸易不断回升。全市自营进出口总额38.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进口总额13.65亿美元,增长18.7%;出口总额25.31亿美元,增长21.5%。出口企业以“三资企业”为主,出口额18.4亿美元,增长24.4%,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2.7%。出口产品以纺织服装制品为主,出口额11.67亿美元,增长10.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6.1%。全年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49家企业,出口额12.73亿美元,超过全市出口总额的一半,其中中远川畸、新福达电子、顺达集装箱三家企业全年出口4.2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7%。日、美、港仍为出口主体市场,其中对日出口额为11.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4.3%。利用外资难中求进,全年新签外资协议项目369个,其中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项目26个,新批独资企业184家,占全市的一半;协议外资4.94亿美元,增长92.6%;实际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增长86.1%。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层次有所提高,管理型、技术型劳务的派出明显增多,劳务结构趋于优化。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3.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6%;实现承包劳务营业额3.41亿美元,增长29.8%;新派劳务9007人次,增长10.1%;年末在外劳务19191人,增长19.1%。全市外经经营权企业增至16家,其中有4家企业营业额进入全省前十强。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税收增长较快。全市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同口径增长17.9%,其中市级财政收入41.71亿元,增长30.5%。中央收入中增值税收入32.54亿元,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48.6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56%。全市财政支出58.87亿元,比上年增长34.6%。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各项金融业务稳步发展。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1087.42亿元,比年初增加171.7亿元。企业存款总量上升,可支配资金增加,整体支付能力增强,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活跃,年末全市企业存款余额261.28亿元,比年初增加43.7亿元。贷款投放增长较快,结构呈新的变化。年末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526.9亿元,比年初增加9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29.9亿元,比年初增加68.1亿元,工业贷款111.7亿元,比年初增加30.8亿元;农业贷款59.02亿元,比年初增加13.1亿元。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68.46亿元,比年初增加11.4亿元。生产型贷款、消费性贷款均较快增长。在满足优质骨干企业、出口创汇企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资金需求同时,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贷款发展迅速,年末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已达35亿元,比年初增加8.7亿元。

保险业务不断拓展。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0.92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7%;支付赔款1.91亿元,为受灾保户和企业单位尽快恢复生产、稳定社会、支持经济建设发挥了应有作用。个人商业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全年人身险保费收入17.19亿元,比上年增长92%,支付赔款及保险金0.44亿元,下降40%。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高新技术产业长足发展。全年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2项。其中国家火炬项目30项,重点火炬项目13项,省级火炬项目46项,国家级星火项目8项,省级星火项目18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9项,省以上科技攻关项目13项,省级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13项。2002年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4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81项,有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企业被列为省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积极培育软件产业,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组织实施省级制造业信息化项目3项,指导性计划项目7项,市级企业信息化及软件开发项目17项,成功举办2002南通软件展示会。组织形式多样的“产学研”活动,促进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实施。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组织力度,推荐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农业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其中有1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4个被列为省科技攻关项目,10个被列为省农业科技项目成果推广示范项目。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全市专利申请1146件,专利授权422件。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经科技部考核,南通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基础教育继续巩固提高,全市共有普通高校6所,在校生34432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9所,在校生37716人;普通中学394所,在校生45.63万人;小学1024所,在校生54.38万人;各级各类幼儿园633所,在园儿童13.5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生975人;技工学校6所,在校生6300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10562人。素质教育继续得到重视和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市国家级示范高中11所,省重点中学17所,市重点中学35所,优质高中覆盖率达到85%,省现代示范初中31所,省实验小学23所,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14所。全市高中阶段招生77286人,高中入学率达到80.9%。高考成绩喜人,各项主要指标均居全省第一。在第三届亚洲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和第33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启东中学樊向军等同学荣获3块金牌,使我市在国际奥林匹克科学竞赛的获奖数累计达到“九金二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站)161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文化系统内)3个。文艺事业显示新活力,一批文艺作品在国内获奖,全年共有28个节目(作品)获省以上奖励,其中小品《买阴凉》获全国第九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剧目一等奖。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举办市首届农民艺术节、市首届合唱节、江海文化月等活动。注重挖掘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文物资源,全市又添6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档案馆22个,全年开放档案123181卷,利用档案42739卷次。广播电视及新闻事业有了新发展,在全省广播电视作品政府奖序列的评选中,南通市共有56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6件,二等奖19件,三等奖31件。全市广电网络传输干线已达11650公里,有线电视用户总数突破68万户,分别新增1015公里和11.03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广播电视报期发量39万份。

卫生事业得到新发展,规范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服务的改革,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448个,其中医院317个,诊所1092个,妇保、专科防治所12个,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12个,医学科研培训机构9个。共有卫生人员3088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005人,占77.7%,拥有医院床位19196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07人,医院床位2.46张。南通中医医疗集团建立。174家乡镇卫生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新建197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农村改水新增收益45.75万人,普及率达84.17%,新增无害化户厕5.84万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青少年部共有427人参加江苏省第十五届运动会17个项目的比赛,夺得金牌37.5枚、银牌42.5枚、铜牌42枚。获大会组委会授予的体育道德风尚奖。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亚运会上,南通籍选手共获5金2银3铜。陆斌参加世界杯体操总决赛勇夺金牌,成为南通第十一位世界冠军。此外,羽毛球运动员赵婷婷、乒乓球运动员陈玘等一批南通籍体育新秀开始在国内外比赛中崭露头角。5月17日,南通市通过申办获得2006年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的承办权。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率达100%,合格率达97.6%,优秀率为20.5%。群众体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以全民健身周活动为龙头,先后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

十、开发区建设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取得新成就,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43.69亿元,增长9.6%。实现财政收入6.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进出口总额8.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出口4.63亿美元,增长33.1%,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完成3.24亿美元,增长63.4%。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7家,比上年增长37%;协议利用外资1.03亿美元,增长4.25%;实际利用外资0.81亿美元,增长33.3%。特色园区建设加快。出口加工区获得国家批准,并在第二批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中率先封关运作,电子模具园区共开工11幢标准厂房,其中8幢已竣工,吸引了艾科、安华、太阳科技、威格等新加坡模具企业和日本木原、AMC以及美国亚美滤膜等电子新材料企业进区。工业投入较快增长,迪爱生色料、PMMA粒子、东丽三期增资、宝泰菱、第一合纤等一批千万美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全面铺开,进展顺利。江天、中天、通惠生物、华通化纤等8个超千万元的技改项目投入加快。基本建设继续增长,45个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全面开工。一批路桥工程及北区变电、污水处理厂扩容、蒸汽管网工程相继竣工,生产要素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建设加快,城市形象不断创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年市区城市建设共投入11.2亿元,创历史新高。先后完善了濠南路风光带,建成濠东绿苑和环西文化广场两大标志性景观工程,完成文化宫桥改造、人民东路东延东段、濠东路南延、城山路、段家坝路、环城南路西段(含南側濠河边改造)、文化宫周边地块改造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年末市区各类绿地面积达到127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395公顷,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2%。适应市区旧城改造,加大关系市民生活和城市运转的共用事业配套建设力度,新开辟两条旅游专线,营运线路达到31条,其中27条实行无人售票制,全年工交总行程达1949万公里。燃气供气量3400万立方米,发展用户6500户,共铺设燃气中低压管道4500米,完成燃气配套工程6项,市区气化率达99.4%。新铺设DN300以上自来水给水管道30公里,完成供水量1.0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00万立方米。户表改造1.35万户,累计完成改造6.4万户。新铺设路灯地下线路116公里,新增路灯15000多盏,亮灯率99.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市环境质量稳中有升。主城区河道整治得到加强,全年市区投入3500万元用于治理主城区污染、淤积严重的24条河道,濠河周边100多家排污单位实施污水截流进入城市排污管网,南通市污水处理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正式动工。烟尘控制区进一步巩固。市区烟尘控制区面积增加到93.3平方公里,各县(市)城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均达到100%。环境管理力度得到加强,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度执行率达100%,年内建成投产的64个大、中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市区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日平均值二氧化硫为0.04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为0.033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107毫克/立方米,酸雨出现频率为49.1%,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91.65%,长江南通段主流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II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96%。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3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8.3分贝。全国46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南通市由排名第42位上升到第28位。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初步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80.25万人,人口出生率6.72‰,人口死亡率6.93‰,自然增长率-0.21‰。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50.61万人,其中:国有单位24.27万人,比上年下降14.1%;集体单位7.26万人,下降32.7%;其它单位19.08万人,增长7.1%。年末城乡个体工商业从业人员23.32万人,比上年下降19.2%,其中城镇个体工商业从业人员3.04万人,下降15.6%。全市私营企业雇工16.15万人,其中城镇私营企业雇工3.49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110元,比上年增长14.37%。据抽样调查资料,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640元,比上年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4134元,比上年增长5.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全市储蓄存款余额754.71亿元,比年初净增105.5亿元,增长16.3%。

劳动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再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5.48万人,失业职工再就业率为51.7%,其中市区43.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6%。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参保面继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全市参保54.7万人,比上年增加2.08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征缴基金13.33亿元,比上年增收8169万元,当期征缴率为96.4%,为21.05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金14.74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全市参保58.4万人,比上年增加10.65万人,参保率为72.5%,增长16.8个百分点,征缴基金4.54亿元,比上年增加1.39亿元,征缴率为98.5%。失业保险全市参保67.2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征缴基金14991万元,比上年增加1226.6万元,为10万名失业职工提供失业保险待遇15094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06.4万人,比上年新增5.01万人,新增保费6908万元,比上年增加1848万元。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城镇有5910户,共14201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966.19万元。农村有29054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604.97万元。全年各级共筹集扶贫资金近1000万元,结对帮扶贫、特困户1.65万户,其中有9871户脱贫,脱贫率为65.8%。

注:本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