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常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4:30:15 来源:常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88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常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凝心聚力,负重奋进,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总量扩张、结构改善、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的良性运行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主要指标增长速度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地方财力显著增强。2004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跃上千亿元平台,达到11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下同)15.5%,增幅创最近10年来的新高。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1.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647.7亿元,增长17.6%,其中工业增加值584.7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401.7亿元,增长14.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2:57.7:37.1调整为4.7:58.8:36.5,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市人均GDP达31665元,比上年增长21.1%,按现行汇率折算相当于3825美元。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75.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9.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7.3亿元,增长32.6%。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7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继续上升,按可比口径计算,由上年的15.1%提高到16%。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民间投资领域拓宽。2004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8.6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643万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45.1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工业完成投资342.6亿元,比上年增长36.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42.9亿元,增长31%。基础设施及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58.1亿元,比上年增长48.3%;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35.3亿元,比上年增长48.4%。民间投资领域逐步由传统产业向基础设施和新兴服务业拓展,全年完成民间投资353.4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投向制造业的民间投资为222.6亿元,在全部民资中所占比重达63.0%;投向城市基础设施的民间投资为101.9亿元,所占比重达28.8%,比上年上升6.3个百分点。

价格

市场物价有所上扬,粮食价格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3。八大类商品“四升四降”,食品类价格上涨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高的主要动力,全年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13.2%,其中粮食类、油脂类价格涨幅分别达40.2%、13.9%;居住类、烟酒及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商品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3.3%、0.8%、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商品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3.4%、1.7%、1.5%和0.8%。

工业品价格涨势明显,住房价格继续走高。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平均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6.0%,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农副产品类分别比上年提高29.4%、26.9%,化工原料类、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纺织原料类分别比上年提高16.4%、15.9%、13.1%;工业品平均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7%,其中重工业产品上涨10.9%,轻工业产品上涨6.8%。商品房价格继续保持稳步上涨的态势,全年商品房现房销售价格上涨13.3%,期房预售价格上涨11.8%。

农业及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出现转机,种植业增势喜人。农业税减免、农业三项补贴全面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粮食生产结束持续多年的下降局面。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9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种植业产值46.6亿元,增长8.7%;畜牧业产值18.5亿元,增长12.6%;渔业产值28.2亿元,增长8.7%。粮食总产量达106.1万吨,比上年增长2.5%。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大,优质粮油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全市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60.2:39.8,优质水稻、优质油料作物种植比例分别达72.1%、94.2%,分别比上年提高0.7个、4.2个百分点。全市新增花卉苗木1.45万亩,总面积已达20.3万亩;茶园总面积达8.75万亩,其中无性良种茶园面积首次突破1万亩。农产品安全卫生认证工作成效明显,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73个、绿色食品33个、有机食品5个,截止2004年底,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223个、138.8万亩,共有无公害农产品181个、绿色食品55个、有机食品12个、省级名优农产品4个、市级名优农产品127个。

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年末全市拥有各类联合收割机2426台,其中高性能自走式联合收割机967台,比上年增长2%。全市三麦机收率达到98%,水稻机收率由上年68.8%提高到80.4%。全年完成水利建设土方1881.5万立方米,完成各类配套建筑物2337座,改造中低产田8.75万亩,疏浚各类河道377条、619.7公里,加高加固圩堤227公里,新建、改造塘坝203座,增加库容172.6万立方米,建设防渗渠道450公里,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

农村工业健康发展,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04年,全市乡镇工业实现增加值468.1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完成工业总产值2030.7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工业销售产值1961.8亿元,增长33.1%;出****货值326.3亿元,增长25.3%。农村工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20.8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实现利税总额1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利润总额79.0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实交税金5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主导地位更显突出。全市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754.3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增幅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到5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58.1%,分别比上年提高1.1个、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产值696.2亿元,重工业完成产值1316.5亿元,分别增长25.1%和35.6%;外商及港澳台资企业完成产值419.8亿元,增长30.3%,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1003.3亿元,增长39.2%。全市工业用电量达110.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0%。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运行质量继续改善。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实现利润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利润总额达19.8亿元,比上年增长52.3%。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5.6%,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29.0%,资本保值增值率达111.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和新型材料三大新兴产业经济规模继续壮大,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稳步提升。三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现价产值346.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45.4亿元,工业增加值8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6%、29.4%、35.5%;实现利税27.4亿元,比上年增长40.5%,其中利润18.2亿元,增长57.2%。

规模企业数量增加,重点企业运行良好。全市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161家,比上年增加357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73家,比上年增加100家。有22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比上年增加6家,其中常林工程机械集团、新科电子集团公司、中天钢铁有限公司三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60亿元;利税超亿元企业达20家,比上年增加3家,其中利润超亿元企业11家。

金融保险业

信贷规模有所收缩,存贷业务正常开展。各级金融机构按照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从严控制信贷投放规模,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速度较上年有所回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415.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为991.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5.6%和20.3%;人民币存款余额1362.2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956.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6.4%和20.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41.4亿元,比年初增加87.8亿元,同比少增52.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39.6亿元,比年初增加55.7亿元,同比少增27.3亿元。全市新增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22.8亿元,在新增贷款总量中所占比重达13.4%。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868亿元,现金支出3934.3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66.3亿元。

资本市场平稳发展,成交金额有所上升。全市14个证券营业部各类证券成交额达501.6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股票成交额491.4亿元,增长17.8%,基金、债券成交额分别为4.4亿元和5.8亿元,比上年下降27.4%、86.9%。年底全市证券营业部的资金帐户总数为29.7万个,增长4.0%,共持有A股股票市值54.1亿元。

保险业务有所增长,财产保险份额增加。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保险公司14家,比上年增加4家。全年保费收入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0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8.2%上升到22.8%;人身险保费收入2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机动车辆险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1亿元,比上年增长54.9%。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财产险4.2亿元,增长8.8%;人身险1.0亿元,增长16.3%。

国内商业

城乡市场共同发展,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在汽车、住房、旅游等热点消费的带动下,消费市场继续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增幅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77.8亿元,增长12.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9.6亿元,增长40.4%;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6.6亿元,增长21.3%。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81.2亿元,增长16.5%;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2.8亿元,增长9.0%。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新型业态发展良好。年末各类市场总数达423个,其中超亿元市场53个,比上年增加3个,共完成市场成交额4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十大重点市场实现成交额243.6亿元,增长18.2%,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江苏苏浙皖边界市场、常州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武进湖塘针纺织品市场、新长江自由贸易中心、湖塘棉纱市场、邹区灯具市场等11个市场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新型商业经营业态取得新的发展,商业街区、大型超市、便利连锁店等不断增加,南大街商业步行街如期建成,乐购超市南大街店、好又多等2家大卖场相继开张营业。

邮电通讯和交通运输

电信事业快速发展,信息传递更加便利。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27446万元,比上年增长9.5%;发送各类函件7784.7万件,增长22.7%,发送特快专递113.4万件,增长9.6%。全市通信业务收入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年末本地网电话用户数达165.2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91.7万户,分别增长27.1%和1.5%;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94.1万户,增长20.7%。邮电通讯能力继续扩大,电话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本地网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62.4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57万门,增长23.6%;平均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34.7部,拥有移动电话55.6部,均比上年有所增长。无线市话(小灵通)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新增近30万户,总数达44.2万户,增长1.8倍。信息化社会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市拥有国际互联网用户24.7万户,增长14.3%,其中宽带网用户11.3万户,增长123.8%;全市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脑43台,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脑11台,分别比上年增长19.4%和37.5%。

运输能力有所提升,客货运量不断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12678.6万人,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公路11973万人,增长10.7%;铁路681.5万人,增长18.2%;航空24.1万人,增长49.6%。完成旅客周转量58亿人公里,增长21%。全年完成货运量5647.6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公路4334万吨,增长7.3%;铁路361.2万吨,增长42.1%;水运952万吨,下降16.7%;航空0.4万吨,增长20.2%。完成货物周转量29.9亿吨公里,增长2.6%。

港口建设稳步推进,外贸吞吐快速增长。全市港口吞吐量2932.8万吨,比上年增长9.8%。长江常州港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吞吐量达282万吨,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44万吨,增长20.4%;集装箱吞吐量2.7万标箱。全年接待外贸船舶1046艘次,增长31.9%,其中外籍轮124艘次。

房地产业

开发总量迅猛上升,市场需求依然活跃。房地产开发呈现建设规模持续扩张、市场销售依旧旺盛、供求状况有所改善、空置面积逐月下降的格局。全市在建商品房屋施工面积达9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7%,其中新开工面积57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2%;本年竣工面积250.3万平方米,增长0.5%,其中住宅商品房竣工187.8万平方米,下降1.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36.6万平方米,增长14.9%,其中住宅商品房销售196.7万平方米,增长15.4%。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6.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35%,其中住宅商品房为4.6万平方米,下降47.9%。

旅游业

旅游产业继续壮大,景区建设进展良好。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4%;接待国内游客1041万人次,增长27.4%。全社会旅游总收入达1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92亿元,增长31.4%。实现旅游增加值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2.4%;旅游外汇收入11244万美元,增长36.1%。《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有序实施,天宁宝塔、南山竹海索道、黄仲则故居等景区景点建设进展顺利,并成功举办2004年中华龙城(常州)旅游节。全市旅游星级饭店、宾馆不断增多,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拥有各类旅行社55家,旅游涉外饭店54家,持证导游员857人;天目湖宾馆成为我市第二家五星级旅游饭店,亚细亚影视城通过国家4A级旅游区(点)验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二、改革开放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在政策鼓励、政府引导、部门扶持、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中,民营企业经营规模和整体实力不断跨上新的台阶,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0%以上,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产值1319.7亿元,增长36.4%,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达65.6%,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72.6%。

个私经济逐步壮大,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年末个私经营户达13.3万户,比上年增长2.9%,其中私营企业3.4万户,增长15.6%;注册资金451.5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私营企业431.0亿元,增长38.7%;从业人员达68.3万人,比上年增长8.0%,其中私营企业54.0万人,增长11.9%。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全年完成工业产值710.0亿元,增长44.3%,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35.3%,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个私商贸、餐饮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1.7亿元,增长18.9%,在全社会零售额中所占比重达59.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开放型经济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高新产品比重上升。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6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进口21.9亿美元,增长27.2%;出口47.2亿美元,增长33.6%;实现贸易顺差2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8%;外贸依存度达51.9%,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全年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83家,比上年增加27家,其中出口超5000万美元的企业12家,增加4家,江苏新科电子集团外贸出口继续列全省自营生产企业榜首。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机电产品出口额达2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6%,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3%,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75个,比上年新增4个。东盟、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势头较为强劲,全年分别完成出口3.4亿美元、0.4亿美元和1.2亿美元,增幅达48.9%、68.4%和64.4%;美国、日本、欧盟、香港等传统市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全年出口额分别达13.3亿美元、8.7亿美元、6.8亿美元和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3%、13.3%、41.1%和22.9%。

招商引资难中有进,优势产业引资良好。经国家商务部核准认定,全市共新签协议外资项目438个,协议注册外资21.9亿美元,有验资报告的注册外资实际到帐5.8亿美元(由于国家商务部于2004年底颁布了新的利用外资核准标准,我市协议注册外资和有验资报告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与国家商务部核准的最终数据有一定出入。为了保持指标和数据的连续性,仍按年初的指标界定,则我市上报完成的协议注册外资为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有验资报告的注册外资实际到帐为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新签项目规模继续扩大,协议外资项目平均注册外资达5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129个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平均协议注册外资达1239万美元,增长18%。新签外资投向进一步向纺织、机电等传统优势产业集中,全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新签项目61个,协议注册外资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新签项目52个,协议注册外资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倍多。

外经合作更加广泛,劳务输出稳步发展。全年新签外经合同额2.0亿美元,完成外经营业额1.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2%和增长18%。承包工程项目成为外经合作的主要内容,全年新签承包工程项目104个,合同额达1.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亿美元,分别增长30%和44%;新签劳务合作项目14个,合同额达30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全年承接外经合同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外经企业有8家,比上年增加1家。至年末,全市在外劳务人员达4198人。

开发区建设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全市共有1个国家级、9个省级开发区,当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0亿元,累计达149.6亿元;新开发面积3.7平方公里,累计达72.1平方公里。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27个,合同利用外资15.7亿美元,增长4.4%,占全市比重达到71.7%;实际利用外资5.2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全市比重达到90.2%;自营出口18.5亿美元,增长44.7%,占全市比重达到39%;实现业务总收入1234.8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827亿元,增长41.1%。

高新区实力继续增强,科技特色逐步凸现。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年引进外资项目104个,其中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3个,超1000万美元项目34个;新批合同外资金额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美国德州仪器、查特深冷设备、法国圣戈班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链龙头项目落户高新区。全年完成自营出口6.0亿美元,增长71.6%;实现财政收入25.6亿元,增长40.4%。

外事

对外交流更趋频繁,友好往来日益增多。全年接待邀请外宾75批、516人次,其中副部长以上团组7批、61人次,接待来常考察访问的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13批、43人次。全年接待来访外国记者6批、37人次。至年底,共有9个外国城市与我市结为友好城市,友好城市来访团组25批、212人次,组织14个团组、78人次出访友好城市。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实施市级重点科技和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46项。各级政府科技经费投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市级科技计划经费2800万元,争取落实国家、省各项专项资金5084.5万元。科技进步对工业和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1.6%、56.6%,比上年提高0.4个和0.5个百分点,科技进步监测评价得分继续位居全省第四。年末全市拥有轨道交通等6家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比上年新增1家;拥有21家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12家。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年末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91家,其中当年新增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47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92只,其中当年新增国家重点新产品26只,省高新技术产品129项。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实现产值824.6亿元,增长43.9%,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9.9%,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大幅增加。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1886件,专利授权1175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4.5%和27.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人才引进成效显著,技术交易发展加快。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2万人,比上年增长6.3%;全市引进各类人才1.5万人,增长32%,其中博士12名,硕士345名,分别增长20%和84%。全年实现技术贸易额6.5亿元,增长18.2%;组织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20次,专业人才境外培训97人次,增长44.7%。

教育

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全日制学校528所,在校学生64.2万人,其中普通高校7.4万人,普通中专(含职业中专)5.2万人,技工学校2.2万人,职业高中1.0万人,普通中学22.8万人,小学25.6万人,特殊教育593人;教职工3.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1万人;另有在园幼儿7.4万人,成人高校及成人中专1.2万人。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全年新增中小学校园网84个,北郊中学新北校区一期主体工程建设顺利完工,新北职教中心主体规划设计方案正式确定,二中改造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并启用,常州高职基地二期50万平米建筑工程按时竣工,东区现代工业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基础教育取得新成绩,全市新增各类省级示范实验学校28所,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98.2%,适龄儿童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7%,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9.4%,高考万人进线率、本科录取率继续名列全省第一。职业教育得到新发展,新创省级示范专业9个、市级11个;刘国钧职教中心等8所学校通过国家级中职校评估;市区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98.6%、一次就业率96%;职校生单招考试本科达线率、录取人数稳居全省第一。高等教育呈现新面貌,常州铁道机械学校顺利升格为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工学院10个本科专业获学士学位授予权,常州高职基地学生人数达4万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得到了中央和部、省领导的高度肯定。社会教育展现新亮点,钟楼区被确定为省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全年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各类培训50余万人次,组织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5.1万人次、成人高考1.2万人次。

文化

文化建设得到加强,精神生活健康文明。年内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常州艺术节、“欢乐卡通”盛装文化巡展和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动,《阿拉美丽苑》、《青菜萝卜交响曲》在第二届江苏省戏剧文学奖评选中分获二、三等奖,著作《文人瞿秋白》获得了江苏省第八届社科联优秀成果三等奖,金坛市锡剧团创作并演出的音乐剧《飞吧,大雁》参加上海市优秀儿童剧展演获优秀演出奖。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及群艺馆(站)7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及纪念馆7个。常州市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85万人次,流通图书近76万册次;常州市博物馆全年接待参观人员19万人次。

广电事业健康发展,荧屏节目丰富多彩。拥有自办广播节目7套,全年播出时间4.2万小时;自办电视节目8套,全年播出时间4.8万小时;有线电视传输节目34套,比上年增加2套,全年传输广播电视39.6万小时;数字电视传输节目66套,比上年增加38套。广播节目覆盖率、电视综合覆盖率继续保持100%。全年完成3万户家庭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年底有线电视用户数达74.4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4万户。全年出版发行《常州日报》2582万份,《常州晚报》2538万份,《常州广播电视报》624万份。

卫生

卫生改革稳步推进,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加快整合卫生资源,探索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办医模式,大力吸收民间资金参与卫生事业改制和民营医院建设。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包括企事业单位卫生所、医务室和门诊部)612个,比上年下降2.1%,其中医院29所,门诊部(所)46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8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万人,其中医生6579人,护师、护士5567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人,拥有医生1.9人。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全年婴儿死亡率为5.46‰,孕产妇死亡率为5.06/10万,均比上年有所下降,儿童计划免疫“五苗”覆盖率(以乡镇为单位)达98%,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继续抓好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全年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个,新增省级卫生村35个;市妇幼保健医院病房楼、市儿童医院病房楼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体育

竞技体育成绩斐然,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成功承办全国女子曲棍球冠军杯赛和四国挑战赛、全国射击系列赛第二站(女子手枪)项目比赛、“华威世纪杯”全国女子手球锦标赛等比赛。常州籍运动员打破一项世界纪录,获得5项世界冠军,14项全国冠军。全市共有各种体育场地4052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2629个,非标准体育场地1423个,场地种类达40种。积极推进市体育中心二期工程的启动建设,武进曲棍球基地已投入使用并被正式批准为国家训练基地,金坛市体育馆主体工程封顶。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连续8年荣获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周优秀组织奖”,全年新增100个全民健身点,实现了所有街道、社区、乡镇均设有一个以上全民健身点。全市体育人口(指每周进行体育活动3次,每次锻炼半小时以上人群)比重达40.5%,《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率、达标率、优秀率分别达到100%、99.1%和30.3%。全年完成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1.3亿元,即开型体育彩票销售880万元。

社会保障

社保体系更加健全,覆盖范围明显扩大。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单位达13930户,参保人员56.4万人,年内新增参保人数达到20.9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达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养老保险征缴率达98.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支付养老金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为49.8万人,征缴失业保险金1.6亿元,增长12.1%;发放失业保险金1.4亿元,增长5.5%。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2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继续稳步推进,全年新增参保人数14.4万人,累计达69.7万人,比上年增长22.5%。年末全市拥有定点医疗机构170家,定点医务室(所、站)186家,定点零售药店190家,分别比上年增长4.3%、17.7%和137.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2.5万人,增长19.5%;征缴工伤保险基金3194万元,征缴率为98.6%,支付工伤保险待遇2081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32.4万人,增长16.0%,征缴生育保险基金3618万元,征缴率为98.4%,支付生育待遇2330万元。

社会福利与救济

福利事业稳步推进,救助范围逐步拓展。继续巩固和完善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共发放保障金3335.7万元,比上年增长38.2%,保障城镇低保对象6401户、13471人,分别增长16.6%和14.6%,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0484户、24763人,分别增长29.4%和29.2%。年末拥有各类养老机构122个、床位数6924张,收养人数5361人。全年新办福利企业7家,新安置190名残疾人就业。法律援助对象有所扩展,年末共有8个法律援助中心,全年接受法律咨询人数达1.9万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83件,分别增长213.8%和33.1%。全年发行福利彩票5147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总量低速增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348.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死亡率为6.5‰,自然增长率为1‰。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服务深入推进,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8.8%,节育率达91.0%,独生子女率为81.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就业

就业安置有所加强,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年末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在岗职工3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全年投入再就业资金7420万元,安置就业人员3.5万人,完成各类就业培训3.3万人次。

人民生活

居民收支稳步增长,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市区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67元,比上年增长13.8%;人均消费支出为9878元,比上年增长10.5%。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62.7台,空调机132.7台,移动电话118部,摩托车42.3辆,汽车2辆。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6235元,增长12.3%,增幅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4793元,增长21.3%。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22台,空调机53台,电话97部,移动电话95部,摩托车77辆,汽车2辆。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24.4亿元,增长16.3%;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0758元,比上年增加2766元。

五、城市建设

重大工程建设

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宁杭、常澄高速公路(常州段)建成通车,宁常、镇溧、沪宁扩建等工程建设有序展开,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密度达到了2.7公里。京杭大运河及312国道南移工程稳步推进,青洋路南路、长江路一期、玉龙路新北区段相继建成,常戚路、荆川片道路、关河东路、关河西路、竹林北路等道路改造一新,市区路网科学布局初具雏形。国电常州电厂一期工程、戚墅堰电厂扩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工程、江边污水处理一期及排江工程抓紧建设,常州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年内基本完工,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得到提升。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加快发展,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年新辟公交线路8条,调整延伸7条,新增公交车199辆,新增出租车200辆。至年末,全市公交线路达到67条,公交运营车辆1980辆,运营出租车1642辆。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1.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6%。公用事业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一户一表”改造5.2万户,市区管道燃气用户达14.5万户,新增2万户,城市供气气化率为90.8%。全年市区供水总量3.3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1.3亿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2.4%。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为26.5万吨,污水处理率达83.8%。路灯亮化工程继续推进,年底城市路灯总数达7万盏,比上年增长6.7%。全社会用电量152.2亿千瓦时,增长19.9%,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2.9亿千瓦时,增长8.8%。

六、生态与环境

环境保护与治理

环境整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治理有序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持稳定。全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0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2.5%,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6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值为67.6分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7%,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继续加大环境保护、监管和治理力度,全年关闭污染企业2家,有31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46家企业获得ISO14001认证。常州、金坛、溧阳同时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命名授牌。年末全市拥有居民生活垃圾压缩收集站处理和综合处理站35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城市绿化

绿化美化步伐加快,市容市貌得到改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年末建成区绿地面积为321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965公顷,分别比上年新增522.5公顷和229.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为32.7%,比上年上升3.5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为37.6%,上升2.5个百分点;市区人均公共绿地达6.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新建了翠竹公园、青枫公园(一期)、勤业桥绿地和关河西新桥绿地,扩建了荆川公园,改建了政成桥绿地。全年完成市区17条园林景观道路建设,实施了“破墙透绿”工程,对4793米的临街实体围墙进行了透景改造,对28个老住宅小区实施了绿化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了老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全年共组织230万盆花卉装缀街头、广场,比上年增长9.5%。

注:1.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常州统计年鉴-2005》为准;

2.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除注明按可比价格计算外,其余均按现行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