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常州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4:04:24 来源:常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62次

概述

1999年,全市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在扩大需求、开拓国内外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大企业改革力度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国民经济呈现平稳适度增长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继续增强,运行质量明显好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如期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投入总量偏小,农业效益偏低,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仍较严峻。

经济建设

国内生产总值

1999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3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8年(下同)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99.5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195.2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5.8%上升为36.2%。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834元,增长6.7%,比上年净增992元。

农林牧渔业

1999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8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2%,实现多种经营产值33亿元,增长4.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比价)的比重达73%;粮食总产量154.8万吨,增长1.3%,超过年初确定目标近3万吨;油料7.5万吨,增长1倍;猪牛羊肉产量6.6万吨,增长8.8%;水产品总产量10.9万吨,增长3.2%。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培育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农产品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提高了种养殖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9个,已形成优质粮油、花卉苗木、特种水产、林茶竹果、食草畜禽、园艺蔬菜等八大区域生产基地;规模经营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45%,农产品商品总量比重达65%;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市共有市级名优产品62只,其中7只获首届江苏省名优农产品称号。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以长江堤防和太湖治理为重点,全年完成江堤护坡8.14公里、洲堤护坡7.25公里、堤防灌浆14公里;“九五”重点水利工程──藻港水利枢纽工程地面以下工程(土方开挖、底板浇筑等)基本结束;完成一批病险小水库的除险加固和圩堤加固、塘坝改造、河道疏浚、防渗渠道建设工程;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54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0.67万公顷;建设吨粮田0.33万公顷。

农机优质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全市机械播种3.33万公顷,机械收割面积10万公顷,机械开沟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90%,机电排灌、机植保达100%,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6个百分点。

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111亿元,增长9.9%。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9.9亿元,增长11%,其中国有企业下降1.7%,集体企业增长3.7%,股份制企业增长31.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2.1%,其他类型企业增长11.4%。

经济效益明显好转,1999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6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18.1亿元,利税46.1亿元,利润16.3亿元,分别增长13%、28%、9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下降33.1%。工业产销衔接情况好于上年,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6%以上。考核工业经济效益的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七大指标明显好于上年。

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显著,六大支柱产业的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利润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49%、43%、46%;30个重点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的比重分别为30%、31.8%、44.4%。

乡镇工业整体效益有所提高,全市乡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3%、15%、25%;1999年底全市共有223个乡镇企业获自营出口权,乡镇企业自营出口总额达34亿元,增长14.5%。

全市建筑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深化改革,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1999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建筑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总产值)实现63480元,增长11.6%;人均技术装备率5210元,10项新技术普及面达55%;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44%;文明工地达标率达9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44.9亿元,增长3.4%,其中城镇集体及以上投资额完成87.4亿元,下降1.2%。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多缸柴油机、常州车辆有限公司年产2万辆农用运输车技改、常州飞天集团公司农机齿轮及变速箱技改项目、常林股份公司大型装载机、常州客车制造厂低地板城市客车、黑牡丹集团股份公司开发生产什色牛仔布、常州农药厂年产200吨贲亭酸甲酯等工业技改项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部分项目实现年内竣工并投产。

住宅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全社会年竣工住宅面积207.6万平方米,增长10.8%,商品房销售面积135万平方米,增长30.6%;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1.11亿元,增长36.9%。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市完成客运量9216.1万人,增长14.6%,其中公路运输8642.5万人,增长14.8%;铁路运输550.4万人,增长11.4%;航空运输22.4万人。完成旅客周转量39.53亿人公里,增长23%。完成货运量4908.7万吨,下降5.6%,其中公路运输3298.8万吨,下降1.2%;铁路运输221.8万吨,增长15.1%;水路运输1387.6万吨,下降15.1%。完成货物周转量32.75亿吨公里,下降3.1%。长江常州港全年接靠船舶538余艘,其中外贸船舶42艘;完成货物吞吐量65.1万吨,增长6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0万吨,增长230%。航空运输加快发展,常州民航机场飞机起降1994架次,完成货邮吞吐5231吨,增长8.5%。已开通17条航线。

邮电事业加快发展,电信、邮政等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54亿元,增长33.0%。年末邮电光缆总里程1300公里,增长11.1%。电话机126.4万部,增长45.8%;住宅电话用户50.1万户,增长24.5%;每百人拥有电话37.2部,增长46.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3.29万户,增长96.4%。无线寻呼用户45.79万户,增长17%。分组交换及DDN(数字数组用户)3638户,增加1007户。IP网用户21014户,增加17222户。N-ISDN(一线通)用户1589户。建设常州信息骨干网工程,常州信息港、政府上网工程建成投运;市话、农话分别扩容2.3、3.4万线;二级邮政处理中心工程竣工投产,建成邮政客户中心,完成19个城乡支局的电子化建设,全市城乡邮政支局全部实现电子化,安装、改造新村信报箱6000户。

国内贸易、市场物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国内市场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4亿元,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在全部消费品零售额中,城市(包括县城)121.2亿元,增长8.3%,农村63.2亿元,增长1.9%;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0.4%,餐饮业增长12.9%,各种其他行业下降19.1%。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各类市场已达430个,成交额284.3亿元,增长13.2%。全市超亿元市场达50个,超10亿元市场4个,江苏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达23.3亿元。市区菜市场建设速度快、质量好,完成北环新村、丽华一村、勤业和元丰桥菜市场的改造,新增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

市场价格涨幅持续走低,全市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4%,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4%。

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平衡,1999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49.2亿元,增长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6亿元,增长12.9%;财政支出25.7亿元,增长14.8%。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1%,提高0.2个百分点。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60.0亿元,比年初增长16.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32.6亿元,比年初增长17.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85.8亿元,比年初增长7.8%。全年现金净投放42.2亿元,增长44.2%。证券、商业保险业务稳步发展,全市各类证券市场累计成交额383.1亿元,增长40.3%;全年承保总额1462.5亿元;保险业务收入11亿元,增长7%;保险业务支出4.4亿元,增长18.5%%。

个私经济

个私经济快速发展,至1999年底,全市个私经营户总户数达11.26万户,增长11.3%,从业人员32.8万人;注册资金65.35亿元,增长48.5%;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4.27亿元,增长18.6%;全年个私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增长30.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2亿元,增长30.7%。同时,个私经济已成为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年内共安置下岗职工8000余人。

科学技术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97万人,增长7.1%;科技经费投入增加,全市科委系统争取上级支持科技拔款1550万元,市科技投入2800万元,辖市、区科技投入1593万元;科技贷款3.42亿元,增长98%,科技开发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通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常州市被国家科技部评为1997~1998年度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科技开发能力增强,全市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计划83项,省级以上火炬、星火计划48项。组织实施网络计算机软件技术等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0项,组织实施JC178F柴油机等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10项,完成开发DVD数字化激光视盘机等重点新产品10项;通过认定的省高新技术企业达25个,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11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8%,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科技进步成绩显著,全市工业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4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53%,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评价继续保持全省第四位。总结鉴定科技成果380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0项,颁发市科技进步奖70项。

技术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共引进国内外可供转让的先进技术成果5000项,签订技术合同3698项,完成技术贸易额3.1亿元,增长47.6%。年末技贸机构651个,从业人员4856人。专利事业发展较快,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全年专利申请686件,当年获批准专利566件,分别增长12.4%、66%。全年无形资产评估项目9项。

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各类全日制学校927所;在校学生56.11万人,其中普通高校1.51万人,普通中专5.37万人(含职业中专),技工学校1.25万人,职业中学0.86万人,普通中学16万人,小学30.9万人;教职工3.81万人,专任教师2.82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623人;在园幼儿数9.41万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9138人(含普通高校成教数据),成人中专4465人,成人中学、初等、技术培训学校学生41.1万人;各类成人学校教职工4547人,其中专任教师2124人。

继续积极推进普及12年教育,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94%,提高0.11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9.4%(市区95%以上),提高3.04个百分点;学前3年教育普及率达90%;适度增加地方高校招生规模,1999年完成招生计划2400人;城市职工全员培训率达46%,扫除青壮年剩余文盲3000人。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1个。成功举办了江苏省第五届锡剧节,《七步桥》、《少年华罗庚》获优秀节目大奖,沈惠兰等7人获优秀表演奖;继张宇清荣获首届省文联“德艺双馨会员”称号后,叶鹏飞等8位文艺工作者又获市文联“德艺双馨会员”称号;大型民间歌舞《好一朵茉莉花》,9月在昆明世博会上隆重上演,10月初晋京参加国庆50周年献礼演出;常州人民广播电台创作的6集广播剧《永久的青年──瞿秋白》荣获全国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完成常州人民广播电台中波发射台迁建工程,并进入全国一流中波台行列;常州电视台购置的大型数字八讯道电视转播车投入运行,具备了大型户外全天候活动的直播能力;常州有线电视网建设进入高潮,城市分配网改造超额完成全年7万户任务;全市有线电视入户数达42.8万户(市区15万户),增长1.5%,有线电视网光缆累计435杆公里,5927芯公里;广播节目覆盖率、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均达100%;全年出版发行《常州日报》2945万份,《常州晚报》2285万份,《常州广播电视报》由16版扩大为24版,年发行728万份。

卫生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卫生机构824个(包括企事业单位卫生所),其中医院28个,卫生院133个,卫生技术人员16495人,增长0.5%,其中医生7680人,与上年持平;年末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病床32.8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8.6人,其中医生22.61人。

体育

体育事业蓬勃兴旺,继续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建成5个全民健身示范工程,5个市民健身苑,5个成人体质监测站。全市人均体育用地达1.2平方米。《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面达100%,达标率97.7%,优秀率20.4%。全市举办国家级比赛1次,省级比赛1次,市级比赛51次;常州籍运动员获国际比赛金牌6枚、铜牌1枚;全国比赛金牌26枚、银牌21枚,铜牌17枚;获省级比赛金牌51枚。

社会福利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5614张,收养4164人。建立钟楼区、天宁区2个区级社区服务中心,绝大多数街道建立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市民学校、老年公寓、托儿所等;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1999年改造茅山老区泥墙草房349户,历时3年的茅山老区泥墙草房改造工作顺利完成,累计投入建户资金1536.4万元,改造房屋979户2431间;全市双拥工作进入新阶段,常州市再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面落实军嫂无待业、优扶政策全面兑现、优扶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等4个自然增长机制的要求,志愿兵和城镇义务兵安置率达100%,妥善安置了退伍军人的生活和就业。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048.2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69万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市区及各辖市均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3196户6370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市城镇集体及以上从业人员期末人数5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6%;全年就业安置20551人,再就业率55.8%。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部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基本养老金收缴率93.8%。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

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快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321省道常金线(皇塘─后阳)11.6公里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年内竣工;完成广化桥改扩建、常澄路拓宽、局前街、化龙巷和小河沿拓建,城北污水二期工程建成投运,长江常州港二期续建工程建成投运,完成朝阳、丽华管道液化气工程;青山桥至延陵西路段拓建工程、青山桥改建、北直街、延陵东路改建、天宁寺至东太平桥拆迁等工程项目基本完成年内目标的进度。加快全市城乡电网改造,改善了1030个行政村的用电条件,220千伏安家、溧阳旧县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城市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服务上水平,积极探索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组建了股份制公交巴士公司;新购置公交车辆,新辟、调整公交线路,改造候车亭棚,新建、改善城市道路,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超过9平方米。市区新增煤气用户超过5000户,用气普及率97.9%;城建系统内全年供水总量达1.12亿吨,用水普及率达100%。

环卫设施社会服务功能增强,新建、改建水冲式公厕24座;垃圾综合处理工程、城区粪便集中处理工程年内开工建设,新建1台50吨垃圾焚烧炉并投入使用。在环境整治上,更新一批环卫设施,组织对8个地段、临街建筑和一批工地、清洗站点、杂船、无证摊铺等进行整治,完成一批防汛工程和5.54公里河道疏峻。

市区绿化快速发展,全年共植树13.56万株、铺草坪25.3万平方米;1999年新增绿地102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439.8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5.52平方米,增加0.19平方米;年内建成荆川公园(二期)、小营前、天安工业广场、广化桥和怀德桥等公共绿地;绿化了通江大道、白云路等道路和怀德苑、翠湖小区等居住区;共有绿化达标单位170个、省级园林式居住小区6个、省级园林式单位5个和省级花园式学校6个;全年共组织150万盆花卉装缀街头、广场,在市中心建设了“延陵绿洲”等8个植物材料艺术景点。

环境保护

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继续巩固太湖治污达标成果,实现长江流域常州段水污染源达标排放,已有109个单位基本完成废气污染治理任务,推进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市区主要工业污染物COD年排放量控制在1.5万吨,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60%以上。全市水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率达90%以上。实现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剂。经市级审批的建设项目审办率、“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建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村5个、示范镇4个。

体制改革

1999年全市大力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资产重组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改制57户,改制面超过61%;市属中小企业完成改制99户,改制面超过70%,乡镇企业改制面达97.4%;对市属70户企业进行了公司制、股份合作、兼并收购、划转托管、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的改革,累计组建了21家股份有限公司,对9户工业企业依法实施了破产,开展了公务员竞争上岗、事业单位全员聘任制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工作。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大幅上升,1999年,在全国外贸出口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全市外贸出口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数)19.3亿美元,增长35.5%,其中自营出口总额12.8亿美元,增长21.0%,外贸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32个。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8个,其中超过5000万美元的外贸企业3个。对外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三资企业出口占全市自营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6%;机电产品出口额占自营出口额的比重达30%;远洋市场出口比重达35%。

利用外资小幅增加,全市新签协议(合同)外资金额9.02亿美元,增长3.2%,实际利用外资6.25亿美元,增长3.1%;全市批准利用外资项目333个,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及以上项目10个,全市年末投产开业三资企业939个,来常投资的国家、地区共64个。

外经合作稳步增长,全市新签外经合同金额9424万美元,增长9.2%;完成外经营业额8308万美元,增长10.1%。

外事、旅游

外事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共接待邀请外宾61批527人次,其中副部长级以上团组6批83人次;友城工作实现新突破,1999年与韩国南杨州市、美国罗克福德市正式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友城数量由上年的6对增至8对;通过友城渠道来访的外宾团组18批227人次;组织友城交流考察出访团组13个(含经贸团组4个)51人次;1999年来常州考察访问的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15批38人次;对外宣传力度加大,全年接待外国来常州采访新闻记者6批24人次。

旅游事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8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440万人次。景点景区建设继续加快,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全年旅游业营业收入4.9亿元,三产增加值1.88亿元。

开发区建设

开发区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年末全市有1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开发区,各开发区投入产出效益显著提高,产业特色逐渐形成,招商引资效果良好,自营出口强劲增长。1999年各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276.7亿元,增长31%;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60.8亿元,增长36.9%;新批项目总投资25.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2%;合同利用外资2.32亿美元,增长26%;实际利用外资1.64亿美元,增长13.8%;自营出口2.29亿美元,增长53.4%;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43亿元,增长60.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1999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339.7万人,人口出生率9.40‰,人口死亡率5.98‰,人口自然增长率3.42‰。

计划生育工作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全市计划生育率98.41%,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期内综合避孕率、节育率均达90%以上;独生子女率74.9%,提高1.8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城乡居民生活抽样调查,城市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874元,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4314元,比上年增加25元;全市城镇集体及以上职工平均工资9854元,增长8.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3%。

注:概况中各项统计数据除注明按可比价格计算外,其余均按现行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