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徐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3:52:51 来源:徐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134次

2007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和“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的总体要求,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全市经济和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快于上年0.2个百分点,创1997年以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69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882.70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604.17亿元,增长1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221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当年汇率折算为2529美元,比上年增加445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2.6:51.9:35.5调整为11.5:52.5:36.0,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6和0.5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市城市化水平达45.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3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高于全市GDP增幅0.2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GDP的55.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741.07亿元,增长15.8%。年末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个体19.4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88万户;注册资本504.09亿元,增长13.2%;从业人员81.29万人,增长5.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根据《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中25项单项指标的监测,已达标指标11项,比上年增加1项,总体指标达标率为44%,提高4个百分点。在未达标的14项指标中,实现程度90%以上的指标5项,实现程度80%-90%的指标5项,实现程度70%-80%的指标3项,实现程度70%以下的指标1项。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播种面积连续四年保持回升,全年达672.4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59.20千公顷,增长9.7%;粮食总产量374.75万吨,增长4.7%。棉花播种面积40.89千公顷,下降11.5%;油料播种面积33.49千公顷,下降20.6%;蔬菜种植面积270.63千公顷,增长8.3%。

林牧渔业协调发展。全年造林8111.75公顷,完成荒山造林670公顷,分别增长6.6%和34.0%。肉类总产量64.17万吨,比上年增长27.6%,其中猪肉产量29.22万吨,增长11.6%,禽肉产量24.08万吨,增长68.9%;牛奶制品22.78万吨,增长17.1%;禽蛋产量43.69万吨,增长5.7%;水产品产量17.70万吨,增长2.6%。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业机械化投入4.12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477.6万千瓦,增长2.4%。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9.08万千瓦,与上年基本持平;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288台,增长9.9%;水稻插秧机1356台,联合收割机11931台,分别增长47.7%和3.5%;农用飞机4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6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7.51亿元,增长19.4%,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24.71亿元和412.80亿元,增长24.8%和16.8%。全年用电量160.30亿千瓦时,增长14.5%;其中工业用电126.33亿千瓦时,增长15.6%。

重点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加快。优势主导产业实力增强,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550.56亿元,增长39.2%;石油加工、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205.19亿元,增长35.8%;医药制造业产值18.72亿元,增长45.1%。劳动密集型产业稳步发展,木材加工业产值188.90亿元,增长36.7%;纺织工业产值136.83亿元,增长24.8%;食品制造业产值353.98亿元,增长27.0%,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96.76亿元,增长44.0%。年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88家,比上年末增加28家,完成产值168.94亿元,增长44.2%,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2.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在列入统计的133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保持增长的有110种,占82.7%;其中44种产品增幅在30%以上,占33.1%。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99.17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实现利税279.55亿元,增长37.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53.48亿元,增长31.6%;实现利润124.69亿元,增长41.8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60.55亿元,增长35.9%。全年亏损企业80家,比上年减少38家,亏损面为4.1%,亏损总额1.82亿元,比上年下降15.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244.38,比上年提高35.9个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7.9%,提高0.01个百分点。

建筑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21.53亿元,增长11.0%。年末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38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4.71亿元,增长15.1%,竣工产值181.27亿元,下降12.0%,竣工率达61.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05.14万平方米,增长0.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27.8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20.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0.70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完成投资872.31亿元,增长28.3%,其中城镇投资769.59亿元,增长28.6%;农村投资102.72亿元,增长25.2%。规模以上工业投资505.88亿元,增长25.6%。在城镇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00.11亿元,增长41.4%。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全市100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9亿元,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37.6%,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49项,完成投资290.90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为33.0%。阚山发电厂、徐锻科技产业园、中亿机械、徐工科技等一批大型工程陆续竣工投入使用。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分地区看,市级消费品零售额342.13亿元,增长18.8%;县级消费品零售额62.11亿元,增长16.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8.77亿元,增长16.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64.68亿元,增长17.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4.53亿元,增长18.5%。年销售额过亿元批发零售贸易企业69家,完成销售额204.01亿元,其中销售额过10亿企业3家。居民消费类产品结构升级加快,限额以上汽车类销售额49.62亿元,增长23.7%;通讯器材类销售额5.10亿元,增长44.8%;家用电器销售额25.76亿元,增长47.6%;建筑装潢材料销售额2.76亿元,增长49.9%。


   商品市场较快发展。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25家,成交额39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9家,其中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有限公司年成交额127.24亿元,增长4.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市场物价总水平上涨。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4%。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消费品价格上涨5.1%。分类看,消费价格总体呈现“六升两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较快,涨幅为10.7%,比上年度上升8.1个百分点。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1%,涨幅比上年提升2.4个百分点。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增长强劲。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4.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货物出口16.59亿美元,增长32.4%;货物进口8.39亿美元,增长39.7%。出口大于进口8.1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67亿美元。
 
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66个,年末三资企业830家。累计工商登记注册外资额6.66亿美元;实际到帐注册外资4.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3%。

对外合作规模扩大。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4.78亿美元,增长21.0%;完成营业额4.49亿美元,增长22.0%。新派出人员1.32万人,增长20.1%;期末在外人数1.85万人,增长1.6%。

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8家省级开发区共完成进出口17.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2%,占全市的70.0%,其中出口9.62亿美元,增长32.0%。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0个,占全市的54.2%;协议注册外资7.95亿美元,增长40.4%,占全市的58.8%;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89亿美元,增长58.9%,占全市的65.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各种运输方式(不含铁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8933.40万人,货物运输量1.66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5.4%和11.7%。拥有等级公路12146.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0.19公里,一级公路815.26公里,分别增长17.1%和4.8%。观音机场已开辟国内航线17条,航空线里程达到1.7万公里。年末全市机动车总量91.35万辆,增长17.5%,其中汽车31.55万辆,增长7.3%。在汽车拥有量中,私人汽车25.79万辆,增长6.3%。 
 邮政、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邮电业务收入32.0亿元,增长2.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64亿元,增长31.9%,电信业务收入28.36亿元,增长1.2%。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875.71万门,增长0.4%。年末固定电话(含大、小灵通、移动市话)用户281.8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2.42万户,增加61.46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不含上网卡)36.51万户,增加7.97万户。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来徐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境外入境游客12.0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4亿美元,分别增长20.3%和33.0%;接待国内游客1344.15万人次,旅游收入123.98亿元,分别增长17.0%和28.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20.73亿元,增长36.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0.38亿元,增长41.3%。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等各项主体税种均保持快速增长。全年一般预算支出147.73亿元,增长37.7%。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3.82亿元,比年初增加210.11亿元,增长15.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8.63亿元,比年初增加65.75亿元,增长8.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84.22亿元,比年初增加119.15亿元,增长17.4%。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机构27家。全年保费收入38.40亿元,其中财产险收入10.12亿元;寿险收入28.28亿元。赔付额15.2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5.22亿元;寿险赔付10.02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校7所,在校学生10.62万人,比上年增长2.0%;普通中学367所,在校学生73.34万人,下降5.7%;职业中学26所,在校学生7.28万人,增长11.3%;中等专业学校28所,在校学生7.61万人,增长57.2%;技工学校8所,在校学生2.61万人,增长12.0%;小学917所,在校学生58.75万人,下降9.1%;幼儿园609所,在园幼儿22.77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70.1%,提高12.3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2.9%,提高2.4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0%。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22个;从事科技活动2.82万人,增长7.0%。全年完成科技成果214项,比上年增加35项,其中通过鉴定128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174项,专利申请授权量1448项,分别增长82.2%和28.2%。签订技术合同507项,技术合同金额1.63亿元。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家,其中当年新认定5家。全年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55项、星火计划项目72项,总投资17.25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拥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拥有公办文化馆(站)125个;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1542千册;博物馆11个,文物藏品31788件(套)。全年出版报纸9129.80万份,期刊18.67万册,图书218.75万册。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区级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123.4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62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483个,其中医院117个、乡(镇)卫生院121个,妇幼卫生机构1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4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3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床位2.1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9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1万人;注册护士0.93万人。在乡(镇)卫生院中,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885人,其中执业(主力)医师和注册护士4754人。年末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5.5%。

体育事业成绩优异。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徐州籍运动员获得奖牌53枚,其中参加国际比赛获得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7枚;参加亚洲比赛获得金牌7枚、银牌11枚、铜牌20枚。在省级比赛中,徐州运动员获得金牌105.5枚、银牌124枚、铜牌138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均衡发展。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1.12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6%。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279.33万户,户籍总人口940.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21万人,增长0.7%。全年登记结婚6.80万对。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75.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33万人。其中城镇国有、集体、股份制、“三资”等单位在岗职工57.56万人,乡村劳动者354.55万人,分别增长1.2%和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比上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87.70万人,其中劳务输出121.5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1.69万人,其中劳务输出7.49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市区)人均家庭总收入16366元,增长15.3%,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5元,增长15.9%;人均消费性支出9809元,增长1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34元,增长13.0%;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807元,增长18.2%。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城市34.85%,农村为39.04%。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实有房屋建筑面积6304.3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其中实有住宅建筑面积4391.60万平方米,增长4.6%。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含偶而居住房)26.20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4.09平方米,增加1.87平方米。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单位257个,社会福利企业178家。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936个。年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为96.2%,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参保71.46万人,农村居民参保73.22万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69.50万人,覆盖面为98.5%,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城镇医疗保险参保98.66万人,增长11.0%,覆盖面为88.3%,比上年末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企业在岗职工参保65.46万人,增长12.0%;离退休退职人员33.21万人,增长9.0%。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4.73万人,其中城镇低保居民5.13万人,低保家庭2.01万户;农村低保居民19.60万人,低保家庭10.68万户。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年末城市道路面积1623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2.94平方米,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88.0%,路灯60千盏。拥有公共交通运营车辆2272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8.12标台,全年运送乘客2.74亿人次;出租车营运车辆3479辆,增长6.2%。年末拥有绿化覆盖面积6210公顷,覆盖率38.8%,比上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公园绿地面积152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2.13平方米,分别增长38.8%和29.5%。

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年末全市各级环境监测站13个;环境自然保护区13个,面积102542公顷,比上年增加4173公顷;建成烟尘控制区和环境噪声达标区8个,面积262平方公里。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92.4%。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79.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环境空气良好天数达标率81.0%。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5.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0%。在全年空气监测中,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和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312天,比上年增加1天。

注: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