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徐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3:49:19 来源:徐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875次

2004年是确保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部分行业的影响,按照“两个率先”目标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总体经济运行态势好于预期目标,全市实现GDP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历史性跨越,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创历史新高。初步统计(下同),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超千亿元大关,达到109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加快1.5个百分点,增幅是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70亿元,增长10.0%;第二产业增加值542.43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399.67亿元,增长13.7%。人均GDP12005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3.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工业化进程继续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4.9∶48.7∶36.4,调整为14.0∶49.5∶36.5,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2004年末,市属242家工业企业已有234家完成改革方案论证,168家完成改制任务,13.1万名职工实现身份置换;行政审批事项由317项核减到129项,减少188项;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财政、金融、投融资、价格等改革不断深入。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2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8%。新增私营企业4702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35万户;全年私营个体工商户新增注册资本43.83亿元。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强化。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95.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37万人。其中,全市城镇国有、集体、股份制、“三资”等企业在岗职工57.08万人,比上年减少2.07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6.95万人,增加9.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3%,比上年下降0.27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水平上涨。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7%(见表1),其中,服务价格上涨0.8%,消费品价格上涨4.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民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基础还不稳固,进一步增收难度较大;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物价上涨对少数低收入家庭生活影响增大;R&D/GDP水平仍显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小,经济外向度偏低,加之部分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增长趋缓,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制约加剧;煤、电、油、运紧张的压力依然存在;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等。

二、农业

农作物喜获丰收,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39.2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73.48千公顷;棉花、油料种植面积70.17千公顷、56.64千公顷,分别减少2.06千公顷和5.25千公顷;蔬菜面积301.98千公顷,减少80.79千公顷。

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大幅增长;蔬菜、水果在调整品种、优化品质的基础上较快增长。全年粮食产量319.02万吨,比上年增加108.58万吨,增长51.6%(见表2)。

林牧渔业稳步发展。全年林牧渔业增加值44.3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7%。年末造林面积8572公顷。畜牧水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品种结构继续优化。全年肉类总产量45.49万吨,比上年增长7.3%;奶类产量15.36万吨,增长13.8%;禽蛋产量38.11万吨,下降1.1%;水产品产量15.16万吨,增长3.0%;蚕茧产量1.48万吨,增长3.5%。

农业生产力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20.9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9%;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956台,小型拖拉机15.37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70.17万千瓦,增长0.7%;日光温室面积309.17万平方米,增长6.8%。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5.84万吨,增长2.9%。农村用电量23.90亿千瓦小时,增长15.0%,有效灌溉面积469.05千公顷,增长0.4%。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绩。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312家,比上年增加36家;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746个。农村非农产业持续发展。全年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邮电业、商业和饮食业等非农产业总产值1065.55亿元,占农业及农村非农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8.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44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14.17亿元,增长21.7%。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84.84亿元,增长20.2%,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86.86亿元,增长47.0%。集体工业增加值4.71亿元,增长36.0%。私营工业增加值60.89亿元,增长42.4%。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73.30亿元,增长13.6%。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增加值20.52亿元,增长24.2%。农村工业增加值67.66亿元,增长39.5%。大中型工业增加值234.36亿元,增长20.7%。全年完成轻、重工业增加值115.67亿元、198.50亿元,分别增长42.1%和16.6%。工业产品销售率98.32%,比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全年用电量98.11亿千瓦时,增长15.7%;其中工业用电72.96亿千瓦时,增长16.4%。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工程机械、食品、汽车电子等比较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全市重点监控的25家大企业、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486.5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1%,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50亿元以上企业4家,10亿元以上企业7家,徐工集团、维维集团、徐州卷烟厂、矿务集团、大屯煤电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支撑带动作用增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较快发展。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保持增长。在列入统计的135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保持增长的有94种,下降的有41种(见表3)。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880.78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实现利税119.89亿元,增长48.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81.86亿元,增长50.0%,大中型企业98.28亿元,增长44.9%;实现利润46.24亿元,增长54.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6.03亿元,增长57.4%,大中型企业36.08亿元,增长45.5%。全年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51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8.39,比上年提高25.93个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76万平方米,增长24.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66万平方米,增长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390.53亿元,增长40.6%。在规模以上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147.85亿元,下降22.7%;民间投资198.90亿元,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72.69亿元,增长101.5%。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完成189.31亿元、64.75亿元和30.91亿元,增长42.6%、27.6%和2.7%。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75亿元,比上年下降13.8%;第二产业投资214.94亿元,增长63.6%;第三产业投资173.84亿元,增长20.4%。工业投资205.15亿元,增长57.7%,其中能源工业投资68.18亿元,机械电子工业投资31.74亿元,分别增长41.2%和54.3%。第三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31.53亿元,增长2.7%;批发零售业投资37.64亿元,增长73.1%;房地产业投资34.89亿元,增长4.3%。

重大建设项目投资进展顺利。全市80项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39亿元,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3.6%,54项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徐工集团大型施工机械和压路机技改、海螺水泥日产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华润电力2x30万千瓦机组等30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

固定资产投资取得显著成效。全年规模以上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170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87.1%;新增固定资产230.7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9.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增幅提高4.3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73.17亿元,增长17.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0.62亿元,增长15.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37.64亿元,增长17.5%;餐饮业零售额35.24亿元,增长18.0%;其他行业零售额0.91亿元,下降72.3%。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汽车、信息产品等新型消费持续升温。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3.75亿元,比上年增长64.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1倍,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2.6%和1.8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7%,家具类增长55.2%。

图4、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月度变化情况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236.94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批发业141.97亿元,零售业94.97亿元,分别增长26.6%和28.7%。

各类商品市场发展较快。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70家,实现成交额58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年成交额超百亿元的特大型市场有1家,成交额103.84亿元;年成交额超十亿元的有5家,成交额198.92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26家,成交额262.35亿元。超市、便民连锁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以及邮购、电视购物、网上购物等无店铺零售形式迅速成长。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9.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出口额5.48亿美元,增长84.9%;进口额3.61亿美元,下降19.5%(见表4)。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全年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86个,比上年增长12.0%;协议注册外资7.54亿美元,增长31.6%;实际到帐外资4.43亿美元,增长30.0%。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持续活跃。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同额2.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完成营业额2.12亿美元,增长33.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业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8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各种运输方式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628.7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0%;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546万吨,增长18.1%。旅客周转量143.39亿人公里,增长16.9%(见表5)。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977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99公里,通车里程居全省第一;铁路营业里程366公里,铁路正线延展长度721公里。全年新增公路里程699公里。客运车辆特别是私人车辆增长迅速。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1.26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5.79万辆,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2.3%和25.7%。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20.56亿元,增长24.9%。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56亿元,比上年增长34.4%。邮电业务收入2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306万门,比上年末增加80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突破200万户,达223.15万户,新增47.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57.55万户,移动市话用户50.1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15.44万户。住宅电话用户144.94万户,新增11.5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142.67万户,新增5.79万户。全市电话主线普及率每百人24.3部,比上年增加5部。国际互联网用户(不含上网卡)10.55万户,增加1.56万户。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806.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3%;旅游总收入62.52亿元,增长40.7%。其中,接待来徐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海外游客5.06万人次,创汇3545.74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9%和65.9%;接待国内游客801.44万人次,旅游收入59.58亿元,分别增长37.3%和39.6%。全年商品创汇1067.27万美元,增长72.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在苏北五市中率先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71亿元,增长37.2%。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契税等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2.3%、34.0%、51.9%和80.1%。财政总收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0.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图5、全市财政总收入超过100亿元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6.31亿元,增长23.5%。基本建设支出1.79亿元,增长28.2%;农林水支出4.33亿元,增长17.1%;教育、科技三项费用为14.06亿元、0.65亿元,分别增长23.3%和10.7%;抚恤和社会救济费、社会保障支出为2.16亿元和3.78亿元,分别增长9.5%和22.4%;卫生经费4.56亿元,增长53.2%。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1.46亿元,比年初增长15.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75.13亿元,增长10.0%(见表6)。贷款结构继续改善。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06.13亿元,比年初增加15.83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0.64亿元,比年初增加1.25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机构12个;承保额达2051.5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6%。全年保费收入2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产险保费收入3.74亿元,增长22.0%;寿险保费收入23.05亿元,增长8.8%。全年赔付2.83亿元,下降5.3%。其中财产险赔付2.00亿元,下降7.4%;寿险赔付0.83亿元,下降2.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继续推行中小学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加快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市拥有普通高校6所,在校学生7.46万人,比上年增长3.9%;各类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3.87万人,增长15.9%;普通中学366所,在校学生83.19万人,增长3.7%;职业中学27所,在校学生2.71万人,增长23.9%;小学908所,在校学生83.06万人(见表7),初中升学率7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特殊教育招生916人,在校生951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92万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全市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25个。全年完成科技成果163项,通过鉴定163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10项,填补国内空白12项。受理国家专利申请1137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329项,技术合同金额3.61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年授权专利596项,新上国家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32项、星火计划项目83项,总投资14.84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年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0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文化活动健康活跃,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哲学和社会科学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文化系统共有公办文化馆(站)127个,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1533千册,博物馆11个;拥有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年末有线电视用户55.9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3.66万户。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300个,其中医院240个,妇幼卫生机构1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4个;医院床位1.8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8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8万人,注册护士0.91万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3个,卫生技术人员369人。乡镇卫生院113个,床位4340张,卫生技术人员9800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146家,比上年增长8.7%。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得到加强,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全市开展。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竞技体育运动成绩蜚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徐州籍两名运动员分别获一枚铜牌和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在全省年度比赛中,取得金牌146枚,总分4146分,居全省第二;成功举办了第十八届市运会,参赛人数达1.6万多人。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全年组织群众性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100多次,完成113套全民健身器材的安装任务,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市区达到100%、县区为70%,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的“十五”建设计划。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16.85万人(见表8)。比上年末增加8.19万人,增长0.9%,其中非农业人口302.55万人,增加18.04万人,增长6.3%。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3.26万人,出生率为14.53‰;死亡人口4.28万人,死亡率为4.69‰;全年人口自然增加8.9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9.8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以上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0.72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87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0%和17.2%;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40元,比上年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45元,增长12.0%。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市为38.2%,农村为43.8%。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投资竣工住宅建筑面积92.81万平方米。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8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5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27.80平方米,增加0.56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5.12万人,其中职工参保46.60万人,离退休人员参保21.76万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人员71.86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65.9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68.40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9.20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9.20万人。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6.37万人,有4.22万名城镇居民和6.59万名农村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345个,社会福利院床位9320张,收养各类人员7704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41.5万人次。

十二、资源与环境

耕地面积稳中略减。全年建设占用耕地2.77千公顷,灾毁耕地1.39千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0.18千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51千公顷。全年净减少耕地2.31千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598.39千公顷。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各级环境监测站11个,建成烟尘控制区23个,面积274.9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6.6%。对重点排污单位和机动车进行了排污达标治理。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44个,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3500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658.5亿标立方,工业粉尘排放量66000吨。城市空气质量逐步提高。在全年空气监测中,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有220天,比上年增加111天。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2.8%,比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

注: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行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