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无锡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3:43:21 来源:无锡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096次

无锡市统计局

2006年1月27日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突出“富民强市”战略,紧紧围绕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奋斗目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速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构筑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明显改善。

一、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6%;第二产业增长15.7%;第三产业增长14.8%。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8.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21.8亿元,同口径增长19.0%。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1.68亿元,同口径增长24.2%。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结构继续调整。夏粮播种面积为41.0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4.5%;水稻播种面积为80.3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9%;油菜籽播种面积为19.3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9%。

主要农产品产量小幅下跌。全年粮食总产量79.53万吨,同比下降2.1%。油料总产量3.44万吨,其中油菜籽3.38万吨,分别下降6.4%和6.6%;蚕茧总产量444吨,下降26.4%;茶叶总产量4802吨,增长2.6%;水果总产量82242吨,增长5.4%。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4.64万吨,增长0.2%,其中猪牛羊肉9.44万吨,增长2.7%;禽蛋总产量2.68万吨,增长12.0%。奶牛存栏2.52万头,增长4.6%。全年水产品产量12.09万吨,增长6.1%。

经济强镇培育再见成效。列入培育对象的61个经济强镇(含两个街道)实现工商两业销售收入669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498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商业企业销售收入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35.9%。澄江、周庄、华士3镇工商两业销售收入突破三百亿,江阴新桥、宜兴官林、锡山安镇、惠山洛社、滨湖太湖、新区硕放等17个镇实现超百亿。

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353.13亿元,增长22.0%。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2.81亿元,增长12.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555.61亿元,增长20.3%;集体企业增加值162.11亿元,增长20.4%;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60.02亿元,增长12.7%;三资企业增加值445.22亿元,增长28.2%。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376.51亿元,增长21.7%;重工业增加值976.62亿元,增长22.1%。列入统计的238只主要工业产品,比上年增长的有173只,占全市统计产品数的72.7%,产量增幅超过15%的有94只,占39.5%。重点工业产品增势良好,如:液晶显示器增长139.3%、电热水器增长49.4%、粗钢增长28.0%、呢绒增长27.1%、洗衣机增长21.3%、成品钢材增长30.1%、电站锅炉增长31.9%、合成纤维增长25.3%、服装增长19.4%。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629.88亿元,增长24.2%;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84.77亿元,增长21.2%,其中利润256.63亿元,增长27.5%;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86.36%,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1.86个百分点。

建筑业

建筑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19.0%。全员劳动生产率12.11万元/人;实现利润7.0亿元,税金总额6.5亿元。施工房屋建筑面积2604.0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268.71万平方米。9个项目被评为“扬子杯”江苏省优质工程,67个项目被评为“太湖杯”无锡市优质工程。

运输邮电业

社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市年末全社会拥有车辆97.34万辆,增长1.0%,其中汽车29.39万辆,增长23.0%。私人汽车又有大的发展,达到15.2万辆,比上年增加4.86万辆。

全社会客货运量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20465万人次,增长17.1%;完成货运量8421万吨,增长13.3%。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5046万吨,增长42.4%。无锡机场正式通航以来,机场已开通广州、深圳、北京等8条航线,全年共运送客人61.91万人次,机场货邮运量达到1.41万吨。

邮电通讯持续快速发展。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邮政函件5603.2万件。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81.6万门,增加13.3万门。城乡本地电话用户达305万户,增加55万户,其中移动市话125万户,增加49.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2万户,增加50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46万户。

国内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4.11亿元,增长16.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95.49亿元,增长17.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28.63亿元,增长9.7%。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30.16亿元,增长15.8%;餐饮业零售额78.68亿元,增长16.7%。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拥有各类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64个,实现成交额1319亿元,增长28.7%。其中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以上市场达到25个,同比增加7个。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91.91亿美元,增长33.6%。其中,进口总额136.45亿美元,增长26.1%;出口总额155.46亿美元,增长41.0%。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877家,全市累计已达2967家。外贸出口三路大军全面增长,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出口110.54亿美元,同比增长47.7%;专业外贸公司出口1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3%;自营生产企业完成出口28.36亿美元,同比增长47.7%。

吸引外资

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全年新批外资项目811个,协议注册外资78.39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到位注册外资25.17亿美元,同比增长20.1%,按商务部确认口径,到位注册外资20亿美元。新批超千万美元项目449个,协议注册外资76.45亿美元,占全市比重的97.5%。服务业利用外资快速发展,协议注册外资15.34亿美元,同比增长46.3%,占全市的比重达到19.6%。

劳务合作

对外经济合作稳步上升。全年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71亿美元,增长38.9%;实际完成营业额1.6亿美元,增长32.3%;期末在外劳务人数1139人,增长11.8%。年内有4家企业经外经贸部批准获得对外承包劳务经营权,年末获权企业达21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私营个体经济

私营个体经济稳步壮大。全市私营个体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私营个体企业20.74万户,从业人员110.99万人,注册资金1150.84亿元,分别增长21.0%、28.2%和30.2%。私营个体企业实现增加值1210.3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3.2%,完成工业总产值3602.18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55亿元,上缴税金108.04亿元。私营个体固定资产投入495.91亿元,增长40.8%。

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222.39亿元,增长22.1%;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183.41亿元,增长21.0%。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1140.37亿元,增长14.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0.15亿元,增长21.5%。贷款中,短期贷款1302.24亿元,增长12.1%;中长期贷款526.61亿元,增长23.9%,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76.50亿元,增长16.1%。全年银行现金收入7863.17亿元,增长16.5%;现金支出7984.22亿元,增长16.6%;全年现金净投放121.05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趋缓。全年保费收入57.62亿元,下降3.8%,其中财产险收入14.71亿元,增长12.1%;人寿险收入42.92亿元,下降8.2%。保险赔款支出9.27亿元,增长8.2%。保险给付支出6.89亿元,下降23.1%。

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平稳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01亿元,同比增长16.0%。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6.79亿元,增长16.0%,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853.09万平方米,增长19.7%,竣工面积569.53万平方米,增长17.8%。房地产业发展健康,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29.03亿元,增长24.2%。

旅游业

设施更加完善,旅游人数和收入双双增长。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海外游客65.87万人次,增长22.1%;接待国内旅游者2637.5万人次,增长19.8%。旅游总收入达301.6亿元,增长31.3%,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63亿美元。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6个,国家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6家,2A级景区8家。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7家。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速平稳,投资结构优化。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5.09亿元,增长19.8%。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10.52亿元,增长22.2%。从项目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和设备工器具购置投入较多,分别为655.81亿元和432.69亿元。分产业投向:第一产业投资2.4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791.04亿元,第三产业投资541.62亿元。分注册类型:国有经济投资194.78亿元,三资经济投资296.68亿元,其他经济投资843.62亿元。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4.12亿元,增长0.1%。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投产375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8.1%;新增固定资产985.2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3.8%。

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扬。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0,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6%,消费品价格上涨2.1%。在居民消费价格所统计的八大类中,价格水平上升的有七类,分别是食品类(上涨3.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9%)、衣着类(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居住类(上涨6.9%);下降的是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2%)。

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势平稳,价格总水平为101.9,比上年上涨1.9%。从调查资料显示,我市轻、重工业产品价格与生产和生活资料产品价格呈现平稳上升态势,其中轻、重工业产品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0.8%、3.1%,生产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的产品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2.0%、1.1%。在统计的33个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呈现上涨态势,占全部行业总数的72.7%,上涨面比上年降低3.1个百分点。五大热门行业的产品价格涨幅都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石油化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7.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4.5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下降3.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5.7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0.2个百分点。

二、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科技力量增强。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63万人。全市共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国家、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7家,市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10家,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20家,累计759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9.41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35%,比上年提高3.04个百分点。全市累计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9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1家。

专利申请量持续攀升。知识产权万人培训计划全面推进,受训人员达到4600多人次;全市专利申请量达5621件,首次列江苏省第二位,同比增长71.4%,授权量达到2095件,同比增长52.8%。

科技创新成绩显著。无锡跻身“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行列,无锡国际科技合作园被列为江苏唯一的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和江苏唯一的省级知识产权园。2005年无锡市十二项科技指标列全省第一:国家、省科技计划经费1.85亿元,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0项,国家创新基金经费2035万元,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1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国家863计划经费到位数3796万元,科技进步环境和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指标,省科技计划项目155项和省科技计划经费13509万元,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费到位1亿元,省火炬计划项目89项,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08家,新增“双密”企业11家。

教育事业

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44所,在校学生82.28万人,增加2.2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7.97万人,增加1.8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7.93万人,增加1.55万人;技工学校3.84万人,增加0.65万人;职业中学1.96万人,增加0.05万人;普通中学28.68万人,减少1.34万人;小学31.77万人,减少0.5万人。小学和初中的普及率均达100%,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2%以上;盲聋弱智儿童入学率为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86%;高考万人本科进线人数19.7人/万,高考录取率达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42%。教育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100%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年内全市共新建校园网39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校通”工程达标率85%,高中阶段学校“校园网”建有率达95%,全市新增计算机8300多台,生机比例达到10∶1。积极建设、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年内全市分别新增省实验幼儿园13所、省实验小学12所、市实验小学18所、省示范初中13所、省二星级高中4所、三星级高中4所、四星级高中1所,另有15所幼儿园、12所小学、19所初中和3所高中分别接受了省级实验幼儿园、小学、示范初中以及省三星级、四星级普通高中的评估验收。积极推进、落实职业教育倍增计划,职业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超过5.15万人,比上年增长33%;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13.7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增长2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精彩纷呈。成功举办了“太湖国际民乐展”、“狂欢巡游”等文化活动,承办了“欢乐中国行”大型演出。年内举办“激情周末”等广场文艺演出62场,组织其他公益演出134场。成功引进法国著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音乐会、瑞典钢管乐团等高品位文艺团体71团次,演出161场次。大型民族舞剧《红河谷》跻身全国十台精品剧目。文艺表演团体和文化设施建设平稳发展,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艺术、文化(艺术)馆9个,文化站85个,公共图书馆81个,博物馆、纪念馆5个。

广电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人民广播电台节目8套,平均每天播出152小时;电视台节目9套,平均每周播出1235.7小时;无锡有线电视总用户已达119.15万户。电视人口总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

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655个,其中综合医院38家,专科医院18家,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6家,乡镇卫生院113家,疗养院5家。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万人,其中医生1万人;拥有医疗床位1.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8万张。全市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0人,其中医生22人、护士17人,医疗床位43张。

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全年完成诊疗总次数1900万人次,增长7.5%。市各级医院、卫生院住院人数53.5万人次,增长6.4%,治愈好转率97%,床位使用率87%。医疗科研取得新成果,获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5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0项。完成科研鉴定45项,其中省级鉴定5项。

体育事业

群众体育活动纷呈活跃。成功组织了无锡市第七届全民健身节暨第十届全民健身周活动,“每天运动半小时”系列活动和“迎十运健步行”等全民健身活动。“八个一工程”实施取得可喜成绩,全市70%以上的乡镇和90%以上的社区达到基本要求,全年新建全民健身工程5个,健身点111个,新增活动面积6万平方米,全市体育人口达到46%。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继续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行面达100%,全市中小学生参与面达99%。

竞技体育再创佳绩。积极作好十届全运会备战工作,积极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年内向省少体校输送16人。组织845名运动员参加了29项省级青少年比赛,共获金牌93枚,名列全省第四,总分3363.75分,名列全省第四。在全国的各项青少年比赛中,荣获9枚金牌、6枚银牌和5枚铜牌。

体育产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六项赛事”,获得了各界盛赞;年内共举办各类比赛、活动28项,185场。其中国际级赛事2次,全国级赛事6次。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2.49亿元。

体育设施明显改善。无锡市体育中心新体育馆组织了61次活动。游泳跳水馆、室内网球馆、综合训练馆、中央健身公园工程已全部建成。

三、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与管理

重点工程有力推进。“六纵二横”城市主骨架道路建设进展顺利,新312国道、高浪东路、五爱路、凤宾路及金城公铁立交等竣工投用,100条背街小巷完成整治,农村公路建设完成139公里。全年完成新(改)建道路长度47公里,面积134万平方米,新(改)建大小桥、涵52座。城市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达193平方公里。

公用事业

公用设施更加完备。新辟公交线路5条,延伸优化公交线路13条,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81辆,新增公交站棚100个。城市管道燃气家庭用户26.7万户,其中天然气用户15.7万户;瓶装液化气用户46.4万户。居民燃气普及率为95%。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145.6万吨,供水总量28710万吨。全市全社会用电量337.05亿千瓦时,增长16.4%,其中工业用电286.55亿千瓦时,增长16.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4.71亿千瓦时,增长21.7%。

环境保护与治理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达到88.5%,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6%以上。全市建成各级环境监测站6个,烟尘控制区9个,面积413.2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9个,面积353.4平方公里。

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年内新增园林绿地1051公顷,年末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230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

四、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规模有序扩大。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52.84万人,人口出生率7.36‰,人口死亡率6.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7‰。

就业

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扎实推进。全市新增就业14.5万人次,其中安置城镇失业人员5.16万人,净增就业10.7万人。帮助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2万人(其中“4050”人员1.3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6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92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27%。

收入和居住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602元,增长15.7%。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5元,同比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8004元,增长12.5%。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77台、家用电冰箱100台、空调160台、电脑62台、家用摄像机3台、移动电话144部。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52台、冰箱81台、洗衣机99台、空调109台、移动电话162部、电脑19台。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5.5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本外币储蓄存款32056元,比年初增加4980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面扩大。养老、医疗两大保险参保人数双双超过百万。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8万人,比上年增加19.19万人,全年扩面人数达到28.06万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50.82万人,比上年增加23.45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90.8万人,比上年增加7.6万人。年末在领失业保险金人数为3.83万人(期末数)。全市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85.22万人和82.16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福利事业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1.2万张,供养、代养8383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447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0856人;全年发放城乡低保资金7944.84万元。全市各类优抚对象19.88万人。全年接收社会捐赠款1757.92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