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无锡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3:41:13 来源:无锡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796次

无锡市统计局

2004年3月1日

2003年,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争创全省“两个率先”为目标,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全市经济克服了“非典”等不利因素,继续在较高平台上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1%;第二产业增长17.8%;第三产业增长13.0%。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完成财政收入265.58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同口径增长26.5%。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0%,超过上年1.3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4.34亿元,同口径增长36.8%。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结构继续调整。2003年夏粮播种面积为33.6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2.5%;水稻播种面积为74.6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9.7%;油菜籽播种面积为21.4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2.0%。

农产品产量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71.7万吨,下降25.5%。油料总产量2.5万吨,其中油菜籽2.4万吨,分别下降34.5%和35.3%;蚕茧总产量725吨,下降29.1%;茶叶总产量4910吨,增长1.3%;水果总产量61567吨,增长34.9%。

林牧渔业生产持续发展。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5.7万吨,增长12.1%,其中猪牛羊肉9.0万吨,下降2.2%;禽蛋总产量2.6万吨,与上年持平。奶牛存栏2.13万头,下降19.6%。全年水产品产量11.22万吨,与上年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3.8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5.5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7万千瓦。全年农用化肥施用(折纯)10.27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4.34千公顷。

经济强镇培育再见成效。列入培育对象的41个经济强镇,2003年实现工商两业销售收入3255.21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348.65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商业企业销售收入906.56亿元,比上年增长49%。澄江、周庄、华士三镇,工商两业销售收入突破了双百亿,旺庄、太湖、南站、新桥四个镇实现超百亿。全市农业及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达到3755亿元,增长26.6%。

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92.74亿元,增长18.3%。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93.26亿元,增长24.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3.87亿元,增长14.0%;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51.21亿元,增长25.6%;集体企业增加值116.46亿元,增长24.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81.4亿元,增长17.1%;三资企业增加值217.73亿元,增长29.2%。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260.58亿元,增长16.7%;重工业增加值532.68亿元,增长29.3%。列入统计的279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91只,占全市统计产品数的68.5%,增幅在15%以上的有127只,占45.5%。一批重点产品继续保持了强劲增势,如:液晶显示器增长321.4%、集成电路增长70.6%、塑料薄膜增长62.5%、半导体分立器件增长52.7%、计算机硬盘机增长40.3%、合成纤维增长29.7%、钢材增长29.6%、工业锅炉增长26.6%、钢丝绳增长23.2%、发电量增长21.9%。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208.2亿元,增长32.7%;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206.76亿元,增长31.8%;实现利税259.46亿元,增长33.9%,其中利润161.32亿元,增长45.0%,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20.9和13.2个百分点;亏损总额下降14.4%,亏损面下降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57.4%,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建筑业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00.28亿元,可比增长12.9%。全员劳动生产率10.55万元/人,增长10.0%;实现利润5亿元,增长11.0%;税金总额5亿元,增长12.0%。施工工程个数9500个,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2200万平方米,增长14.4%;房屋竣工面积1300万平方米,增长12.8%。10个项目被评为“扬子杯”江苏省优质工程,57个项目被评为“太湖杯”无锡市优质工程。

运输邮电业

社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市年末拥有机动车88.7万辆,增长5.5%,其中汽车18.5万辆,增长27.5%。私人汽车又有大的发展,达到7.1万辆,比上年增加2.5万辆。

全社会客货运量有所下降。全年完成客运量15877万人次,下降6.0%;完成货运量7097万吨,下降5.3%。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890.02万吨,增长43.3%。

邮电通讯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42.44亿元,增长17.0%。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45.04万门,增加31.5万门。其中城市交换机容量162.8万门,增加13.8万门。城乡电话用户达186.94万户,增加33.9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51.27万户,公用电话9.44万部,分别增长24.8%和61.6%。年末固定电话达339.04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74.79万户,分别增加49.33万部和82.66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46.3万户。

国内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1亿元,增长15.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4.43亿元,增长16.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2.62亿元,增长9.9%。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95.5亿元,增长14.4%;餐饮业零售额80.2亿元,增长20.7%;其他行业零售额11.35亿元,增长16.4%。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拥有各类贸易市场470个,贸易市场成交额737.3亿元,增长31.1%。其中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27.15亿元,增长9.7%。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长足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43.81亿美元,增长47.6%。其中,进口总额70.55亿美元,增长53.5%;出口总额73.25亿美元,增长42.4%。新增各类出口经营权企业553家,有出口实绩的各类企业达到1636家。生产企业出口额达13.96亿美元,增长36.8%。贸易国别、地区增加4个,达到181个;对亚洲出口增长34.9%,对欧洲出口增长64.0%,对拉丁美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出口分别增长4.7%、86.7%、58.3%和13.6%。

吸引外资

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全市新签协议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07项,增加262项,其中超亿美元项目15个,超5000万美元项目24个。协议注册外资50.08亿美元,增长72.6%;到位注册外资27.01亿美元,增长55.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劳务合作

外经合作稳步上升。全年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3753万美元,增长5.9%;实际完成营业额18295万美元,增长21.3%;派出劳务人员2094人次,增长15.8%。有2家企业经外经贸部批准获得对外承包劳务经营权,年末获权企业达24家,其中有19家年内通过外经贸部年审。

私营个体经济

私营个体经济迅速壮大。全市私营个体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私营个体企业15.92万户,从业人员73.26万人,注册资金651.26亿元,分别增长8.7%、13.3%和60.5%。私营个体企业新创造价值593.0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087.6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71亿元,上缴税金52.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1.2%、47.7%、39.5%和19.7%。2003年增加固定资产投入193.12亿元,增长39.3%。

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156.85亿元,增长32.5%;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435.82亿元,增长36.8%。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836.59亿元,增加242.4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7.75亿元,增加185.18亿元。贷款中,短期贷款998.4亿元,增长30.5%;中长期贷款311.06亿元,增长52.9%,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19.23亿元,增长36.2%。全年银行现金收入5127.82亿元,增长33.6%;现金支出5184.13亿元,增长34.8%;全年现金净投放56.3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及储金收入57.62亿元,增长30.1%,其中财产险收入9.51亿元,增长11.6%;人寿险收入48.11亿元,增长34.5%。保险赔款支出6.59亿元。财产险赔付率为57.5%,人身险(短险)赔付率为2.3%。

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持续升温。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73.94亿元,可比增长16.1%。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1.79亿元,增长71.1%,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282.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508.0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71.4%和74.7%。商品房购销异常活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304.5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282.11万平方米。

旅游业

设施更加完善,游园人数和收入双双增长。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海外游客43.8万人次,下降8.1%;接待国内旅游者2200.87万人次,增长17.6%。旅游总收入达180.51亿元,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9亿美元。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5个,国家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2家,2A级景区10家,1A级景区1家,A级旅游景区(景点)总数居全省首位。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3家,四星级宾馆14家。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力度强劲,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3.32亿元,增长66.1%。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72.04亿元,增长88.6%。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90.5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49.75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31.79亿元。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202.03亿元,增长27.8%;三资投资189.96亿元,增长131.8%;民间投资480.05亿元,增长11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79亿元,增长51.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20.43亿元,增长10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7.82亿元,增长69.5%。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66.87亿元,增长70.4%。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36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1.3%;新增固定资产250.4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5.3%。

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小幅上涨。2003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0,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了1.0%。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了0.9%,消费品价格上涨了1.0%。在居民消费价格所统计的八大类中,价格水平上升的有四类,分别是食品类(上涨3.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3.3%)、居住类(上涨2.1%)、衣着类(上涨0.1%);下降的有四类,分别是交通和通讯类(下降5.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7%)、烟酒及用品类(下降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4%)。

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势明显。2003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为101.85,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5%。从调查资料显示,我市轻、重工业产品价格与生产和生活资料产品呈现“二升二降”的格局,其中重工业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产品价格分别上涨4.33%和2.48%;轻工业产品价格、生活资料产品价格分别下降0.28%和1.64%。在调查的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53.1%的行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呈上涨之势,其中三大行业的产品价格涨幅尤其明显,均超过10%,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10.1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上涨27.0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上涨13.92%。

二、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科技力量增强。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59万人。全市共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57家,累计520家。新增技术贸易机构256家,实现技术贸易33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8.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累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4家。

专利申请量持续攀升。知识产权启动第一批万人培训计划,全市专利申请量达2160件,同比增长27.4%,授权量1351件,增长44.2%。

科研成绩显著。科技进步对农业贡献率达57.96%;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8家;新增省双密型企业11家;新增国家级新产品49个;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57家;获省科技项目212项、科技攻关项目22项;获国家火炬计划项目77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129项;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125万元,省科技拨款经费3621万元等12个项目均列全省第一位。科技进步对工业的贡献率也达到48.04%。

教育事业

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761所,在校学生77.03万人,增加1.04万人。其中,普通高校4.84万人,增加1.29万人;中等专业学校4.5万人,增加0.39万人;技工学校2.26万人,增加0.53万人;职业中学1.48万人,增加0.13万人;普通中学30.96万人,增加0.78万人;小学32.98万人,减少1.8万人。小学和初中的普及率均达100%,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5%;盲聋弱智儿童入学率为98.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38%;高考万人本科进线率16.76/万,高考录取率达89.4%。教育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市464所学校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316所学校完成校园网建设,在省内率先建成教学视频点播和宽带视频会议系统,全市学校师生人机比达到11∶1。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年内全市新增省示范初中18所、省实验小学6所、省实验幼儿园11所。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精彩纷呈。成功承办首届“中国无锡?太湖国际民乐展”,举办各类广场文艺140场,组织公益演出50多场。成功引进墨西哥歌舞团、中央广播民乐团、上海歌舞团等高品位文艺团体演出36台51场。锡剧音乐剧《青蛇》入选江苏省舞台优秀艺术作品展演,市艺校的男子民间群舞《动感萨巴依》获第七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民间群舞二等奖。文艺表演团体和文化设施建设平稳发展,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艺术、文化馆(站)132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文化系统内)5个。

广电事业蓬勃发展。无锡人民广播电台节目8套,平均每天播出136小时;无锡电视台节目13套,平均每周播出1543.5小时;无锡有线电视总用户已达100万户。电视人口总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

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368个,其中综合医院39家,专科医院20家,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115家,疗养院5家。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万人,其中医生9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7万张。全市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人,其中医生20人;拥有护士15人;拥有医疗床位41张,其中医院床位40张。

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医院全年完成诊疗总次数1570万人次,增长3%。市属九家医院住院人数13.3万人次,增长10.3%,治愈好转率96%,床位使用率111.5%。医疗科研取得新成果,获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2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2项。完成科研鉴定52项,其中省级鉴定14项。

体育事业

群众体育活动纷呈。成功组织了2003年无锡市迎新春万人跑活动,举办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无锡市第五届全民健身节暨第八届全民健身活动周”活动,积极开展了“我运动、我健康——每天健身半小时”系列活动,年内全市参与群众逾180万人次,全市体育人口达到44%。“八个一工程”实施取得可喜成绩,全年新建全民健身工程11个,健身点141个,新增活动面积8.7万平方米。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继续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行面达100%,全市中小学生参与面达99.22%。

竞技体育再创佳绩。积极启动十六届省运会备战工作,年内向省体工队输送20人、向省少体校输送34人、向解放军队输送4人。组织近500名运动员参加了近22项省级青少年比赛,共获金牌93.5枚,总分2404分,名列全省第四。在全国的各项青少年比赛中,勇获15枚金牌、6枚银牌和4枚铜牌。

体育产业稳步发展。成功地举办了第24届男子世界杯乒乓球赛、亚太地区体育舞蹈锦标赛等国际一流赛事,获得了各界盛赞;组织了第一届“李成智杯”全国少年儿童国际象棋冠军赛、全国棒球冠军赛、全国少年乙组羽毛球预赛以及中国影星篮球对抗赛、中澳国际足球对抗赛等大型比赛,体育彩票销售额超过2.2亿元。

体育设施明显改善。无锡市体育中心二期工程于3月份奠基开工,其中新体育馆已于10月封顶;江苏省无锡棒球运动训练基地投入使用;江阴市4000人座位的体育馆竣工;宜兴市占地350亩、拥有2万座位的体育场主体工程完工。

三、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与管理

重点工程有力推进。人民东路、东门立交、学前东路、凤宾路、蠡湖路、青祁路等一批跨年度工程率先于五一节前建成通车。兴源路、清扬路、县前西街、蠡溪路、环湖路、凤宾公铁立交等“五路一桥”及江尖公园等环境工程于国庆节前建成。广益路、蠡湖路延伸段、中南路、蓉湖大桥、蠡湖大桥、金城大桥等“三路三桥”工程加大推进力度,其中广益路、蓉湖大桥提前建成通车。全年施工道路长度45.8公里,面积227.5平方米,大小桥梁69座。城市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达190.32平方公里。

公用事业

公用设施更加完备。新增、延伸和调整公交线路48条,新增、更新公交车辆306辆,增加班次8%以上。城市管道煤气家庭用户13.13万户,液化气用户50.88万户,居民燃气普及率为91.8%。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143.5万吨,供水总量24825万吨。全市全社会用电量238.88亿千瓦时,增长26.6%,其中工业用电200.14亿千瓦时,增长29.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7.73亿千瓦时,增长18.7%。

环境保护与治理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空气污染指数年平均值86。全市建成各级环境监测站6个,烟尘控制区44个,面积378.76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35个,面积354.88平方公里。市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二氧化硫0.05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45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118毫克/立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6.5%,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86%。

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年内新增园林绿地940.1公顷,年末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128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5.8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4%。

四、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规模有序扩大。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42.54万人,人口出生率7‰,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

就业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实现就业12.53万人次,其中安置城镇失业人员4.87万人,净增就业6.1万人。帮助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7万人(其中“4050”人员1.6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52.7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01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86%。

收入和居住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913元,增长19.7%。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7元,同比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6329元,增长8.0%。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53台、家用电冰箱98台、空调124台、电脑40台、家用摄像机4台、移动电话112部。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24台、冰箱68台、洗衣机93台、空调69台、移动电话91部、电脑9台。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2.2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本外币储蓄存款2.4万元,比年初增加0.4万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人数达到15.72万人,年末全市共有104.04万从业人员和33.54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员25.8万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15.3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74.72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57万人。全市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均为49.4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福利事业

福利事业稳步迈进。全市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9802张,供养、代养6967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182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5万人;全市各类优抚对象16.5万人。全年接收社会捐赠款近264万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