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无锡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3:40:28 来源:无锡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760次

无锡市统计局

2003年2月11日

2002年,全市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全市经济继续在较高平台上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0%;第二产业增长14.1%;第三产业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继续提高,达41.5%。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632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4413美元,继续列全省第一位。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4∶55.2∶40.8调整为3.6∶54.9∶41.5。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完成财政收入200.85亿元,同口径增长23.7%,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5%,超过上年2.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6.48亿元,同口径增长30.9%。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结构调整再现成效。2002年夏粮播种面积为49.91千公顷,水稻播种面积为92.8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1.3%;油菜籽播种面积为27.79千公顷,累计新增经济作物面积3.6千公顷。粮经比例由上年的6∶4调整为5∶5。

农产品产量有所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96.29万吨,下降9.4%。油料总产量3.79万吨,其中油菜籽3.74万吨,分别下降28.9%和29.4%;蚕茧总产量1117吨,下降5%;茶叶总产量4812吨,下降0.2%;水果总产量45753吨,增长8.6%。

林牧渔业生产持续发展。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4.31万吨,增长2.2%,其中猪牛羊肉9.74万吨,下降0.7%;禽蛋总产量2.61万吨,增长6.1%。奶牛存栏2.83万头,增长22%。全年水产品产量11.11万吨,增长3.5%。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提高。全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0.9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4.45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3.18万千瓦。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批水利工程如期完成,全市防洪堤总长度达2400公里,防洪抗灾能力提高。

经济强镇培育初见成效。40个重点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2%,其中:工业性投入增长69.4%。对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继续提高,分别达到38%和30.6%。周庄、华土、澄江三镇的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农村经济结构继续调整,全市农业及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达到2903.5亿元,增长17.4%,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96.2%提高到96.6%。

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96.50亿元,增长13.6%。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601.73亿元,增长17.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工业企业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完成工业增加值79.42亿元,增长16.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71.69亿元,增长17.8%;集体企业增加值92.58亿元,增长15.6%;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13.5%;三资企业增加值144.62亿元,增长21.6%。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230.95亿元,增长15.0%;重工业增加值370.78亿元,增长19.4%。列入统计的292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211只,占全市统计产品数的72.3%,增幅在15%以上的有148只,占50.7%。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开发重点新产品900项,投产新产品1800项。实现新产品产值359亿元,增长43.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4.7%。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保持强劲增势,计算机硬盘机增长137.1%、液晶显示器增长228.2%、内燃机增长79.2%、半导体分立器件增长77.2%、集成电路增长69.2%、油泵油嘴增长53.2%。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394.20亿元,增长21.5%;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8%,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370亿元,增长22.0%;实现利税187亿元,增长19%,其中利润110亿元,增长30.0%,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12.7和9个百分点;亏损总额下降19%,亏损面下降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43%,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建筑业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0.5亿元,增长19.0%。全员劳动生产率95200元/人,增长15.0%;实现利润4亿元,增长27.7%;税金总额3.9亿元,增长20.1%。施工工程个数7800个,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660万平方米,增长20.0%;房屋竣工面积1080万平方米,增长22.4%。全市有20家建筑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施工工程交验合格率达100%。56个项目被评为“太湖杯”无锡市优质工程,10个项目被评为“扬子杯”江苏省优质工程。

运输邮电业

社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市年末拥有机动车84.33万辆,增长7.9%,其中汽车14.53万辆,增长30.0%。私人汽车又有大的发展,达到4.6万辆,比上年增加1.6万辆。

全社会客货运量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16885万人次,旅客周转量729437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8%和2.0%;完成货运量750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017万吨,增长19.8%。

邮电通讯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39.27亿元,增长15.8%。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14万门,净增9万门。其中城市交换机容量149.37万门,增加48.5万门。城乡电话用户达153.03万户,新增18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21.17万户,公用电话3.67万部,分别增长7.5%和43.5%。年末固定电话达287.99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91万户,分别增加31.7万部和6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49.32万户。

国内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4.3亿元,增长13.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2.63亿元,增长15.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1.67亿元,增长7.0%。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33.19亿元,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66.43亿元,增长22.4%;其他行业零售额9.75亿元,增长21.6%。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拥有各类贸易市场476个,贸易市场成交额562.35亿元,增长3.1%。其中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07.14亿元,下降2.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保持增长,经济效益提升。全年预计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55亿元,增长9.9%,其中批发业增长9.4%,零售业增长11.6%;毛利率8.8%,其中批发业7.6%,零售业12.7%;费用率7.7%,其中批发业6.4%,零售业12.2%;预计实现利润总额8.4亿元,增长近2倍,其中批发业增长3.4倍,零售业增长18.3%。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长足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7.4亿美元,增长46.3%。其中,进口总额46亿美元,增长49.9%;出口总额51.4亿美元,增长43.3%。新增各类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50家,有出口实绩的各类企业达到1440家。生产企业出口额达10.2亿美元,增长39.3%。贸易国别、地区增加7个,达到177个;对亚洲出口增长38.9%,对欧洲出口增长47.5%,对拉丁美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出口分别增长89.2%、23.7%、49.1%和45.1%。

吸引外资

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全市新签协议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45项,增加233项,其中超亿美元项目12个,超5000万美元项目20个。协议注册外资29亿美元,同口径增长133.6%;到位注册外资17.4亿美元,同口径增长64.2%。

劳务合作

外经合作稳步上升。全年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2985万美元,增长17.1%;实际完成营业额15081万美元,增长38.6%;派出劳务人员1807人次,增长16.4%。有5家企业经外经贸部批准获得对外承包劳务经营权,年末获权企业达23家,其中有18家年内通过外经贸部年审。

开发区建设

开发区主阵地地位巩固。惠山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全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7.2亿元,增长78.1%。年内新增进区外资项目379个,总投资367.6亿美元,分别增长74.5%和93.0%;协议注册外资21.8亿美元,增长133.8%;注册到位外资12.4亿美元,增长64.6%。完成出口总额28.4亿美元,增长57.5%。

私营个体经济

私营个体经济迅速壮大。全市私营个体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私营个体企业15.35万户,从业人员68万人,注册资金405.74亿元,分别增长10.4%、25.3%和50.7%。私营个体企业新创造价值381.3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31.56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91亿元,上缴税金35.4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3.8%、38.5%、37.8%和17.6%。

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626.83亿元,增长28.2%;各项贷款余额1046.99亿元,增长28.3%。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594.08亿元,增加115.2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12.64亿元,增加168.18亿元。贷款中,短期贷款764.75亿元,增长26.4%;中长期贷款200.85亿元,增长46.5%,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87.96亿元,增长49.1%。全年银行现金收入3836.83亿元,增长27.0%;现金支出3844.93亿元,增长27.0%;全年现金净投放8.1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及储金收入43.39亿元,增长58.1%。其中人寿保险收入35.08亿元,增长72.9%。保险赔款支出9.0亿元,增长54.3%。其中人寿保险赔付4.30亿元,增长82.0%。

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持续升温。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72.25亿元,增长18.8%。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7.01亿元,增长56.2%,商品房施工面积为748.1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290.8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43.6%和17.3%。商品房购销异常活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235.3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219.24万平方米。

旅游业

设施更加完善,接待人数和收入全面大幅增长。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海外游客47.7万人次,增长20.6%;接待国内旅游者1871.7万人次,增长10.1%。旅游总收入达150亿元,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亿美元。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4个,国家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87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宾馆11家。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力度迅速加大,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7.80亿元,增长32.8%。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58.11亿元,增长41.3%;非国有投资379.69亿元,增长29.5%。在非国有投资中,城乡私营个体(含个人)投资138.65亿元,增长34.7%。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129.54亿元,增长70.1%;更新改造投资48.19亿元,增长25.0%;房地产开发投资77.01亿元,增长56.2%。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31亿元,增长51.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01.46亿元,增长33.3%,其中工业投入271.5亿元,增长35.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7.03亿元,增长31.4%。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9.9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7.2%。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20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2.7%;新增固定资产131.7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4.1%。

市场物价

价格总水平稳中略降。2002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2,价格总水平下降0.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了1.1%,消费品价格下降了1.4%。在居民消费价格所统计的八大类中,价格水平上升的有2类,分别是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5%);下降的有6类,分别是交通和通讯类(下降4.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5%)、衣着类(下降1.3%)、食品类(下降1.0%)、居住类(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

二、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科技投入增加。在重大建设项目中,高新技术项目有55项,占34.8%;企业新产品研究开发经费投入40亿元,增长11.1%。

科技力量增强。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6.4万人,增加1.9万人。全市共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05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7家;经省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363家。

科研成绩显著。全年列入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100项,其中国家级57项;省级以上星火计划项目22项,其中国家级11项;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攻关和863项目24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18项;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7项,列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97项,占全省的24.3%。科技进步对农业、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达到57.1%和47.4%。全年获省科技进步奖39项;市科技进步奖129项;无锡市腾飞奖5项。全年专利申请数为1700件,授权数为900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教育事业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980所,在校学生75.99万人,增加1.21万人。其中,普通高校3.55万人,增加0.07万人;中等专业学校4.11万人,增加0.57万人;技工学校1.73万人,增加0.38万人;职业中学1.35万人,增加0.23万人;普通中学30.18万人,增加2.31万人;小学34.78万人,减少2.33万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生升学率为95.34%,高考录取率86.5%。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02万人;成人中专在校学生0.44万人,分别增加0.77万人和0.09万人。全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所有乡镇全部通过省乡镇教育基本现代化的评估验收。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年内新增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4所,省级重点普通高中4所。教育投入继续增加,全年地方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支出12.45亿元,增长14.0%。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精彩纷呈。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六届中国合唱节和庆十六大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新版锡剧《珍珠塔》、《星光灿烂》、《双推磨后传》和滑稽戏《六亲不认》四台大戏在江苏省第六届锡剧艺术节、第三届滑稽戏艺术节中,获优秀剧目奖、优秀演出奖、优秀音乐奖、优秀表演奖等38个奖项。在江苏省第四届曲艺节中,江阴市评弹团选送的三个节目获得了优秀表演奖、创作奖等8个奖项。成功引进朝鲜国家交响乐团、德国管乐团、上海越剧院等高品位文艺团体演出39台61场。文艺表演团体和文化设施建设平稳发展,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艺术、文化馆(站)131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文化系统内)5个。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薛福成故居建筑群、钱钟书故居、无锡图书中心、大世界影城等一批具有无锡文化底蕴和特色的工程相继对外开放,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达到54处,由原来的全省第九位跃居第三位。

广电事业蓬勃发展。无锡人民广播电台节目8套,平均每天播出136小时;无锡电视台节目11套,平均每周播出1159小时;无锡有线电视总用户已达92万户。电视人口总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无锡日报、江南晚报、华东信息日报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发行量进一步扩大。

卫生事业

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326个,其中综合医院39家,专科医院17家,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5家,乡镇卫生院115家,疗养院6家。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1287人,其中医生10037人;拥有医疗床位18354张,其中医院床位14995张。全市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9人,其中医生23人;拥有护士15人;拥有医疗床位42张,其中医院床位34张。

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医院全年完成诊疗总次数1325.5万人次,增长4.9%。市属九家医院住院人数11.9万人,增长14.6%,治愈好转率96.3%,床位使用率99.6%。医疗科研取得新成果,获省卫生厅和市新技术引进奖61项,市科技进步奖27项。医疗技术又有新突破,成功进行华东地区首例同种异体肺移植。

体育事业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承办了2002年江苏省全民健身周和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50周年暨“环太湖体育圈”全民健身展示活动的启动式,组织了无锡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节暨第七届全民健身活动周,全市参与群众逾200万人次。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年内全市体育人口达到44%。积极实施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全年新建全民健身工程5个,健身点143个。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继续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试行面达100%,达标率为97.97%,优秀率为19.74%。

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在江苏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中,我市体育健儿共夺得77枚金牌,总分2254分,金牌和总分在全省名列前茅,并有1队1次超1项世界青少年纪录,有1队1次平1项世界青少年纪录。在釜山亚运会上,无锡籍运动员也取得了2金2银的优异成绩。

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先后组织了亚洲少年棒球锦标赛、全国田径锦标赛、全国女足超霸赛、全国藤球锦标赛等国际国内大型比赛,体育彩票销售额超过2.5亿元。

场馆建设取得突破。占地660亩,总投资8亿元,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市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启动;投资2400万元,占地82亩的江苏省无锡棒球运动训练基地于11月18日开工建设。

三、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与管理

城市面貌变化显著。建成太湖大道、太湖广场、火车站广场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完成工运路、健康路等城市重点道路的改造建设,环太湖大道、蓉湖大桥开工建设,宁杭、沿江、锡宜高速公路无锡段、青祁路、美湖路等工程顺利推进。全年新、改、拓建道路136公里,年末城市道路长度达到4258公里,道路面积3736万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341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达174平方公里。

公用事业

公用设施更加完备。新增、延伸和调整公交线路22条,新增、更新公交车辆236辆,增加班次21.4%以上,乘客换乘次数平均下降0.3次。城市管道煤气家庭用户13.42万户,液化气用户46.71万户,居民燃气普及率为90%。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141.55万吨,供水总量达23760.53万吨,其中生活用水8754万吨。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88.63亿千瓦时,增长19.1%,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4.95亿千瓦时,增长1.9%。

环境保护与治理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空气污染指数年平均值94。全市建立各级环境监测站6个,烟尘控制区61个,面积435.2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59个,面积221.3平方公里。市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二氧化硫0.05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39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133毫克/立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5%,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0%。

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年内新增绿地464公顷,年末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1117公顷,新增园林绿地面积313.2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5.2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0.1%。

四、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规模有序扩大。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38.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1.07万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3.6%。人口出生率7.66‰,人口死亡率6.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就业

就业形势相对稳定。全市实现就业9.2万人,帮助“4050”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53.35%,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88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8%。

收入和居住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644元,增长13.5%。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8元(新口径),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5860元,增长6.0%。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8%和39.6%,分别降低0.6和1.1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57台、家用电冰箱101台、空调106台、电脑29.5台、家用摄像机2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0台、冰箱60台、洗衣机88台、空调46台。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1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8529元,增加3744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3.6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2万人。年末全市有83.84万从业人员和28.46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城镇企业和事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医疗保险制度继续完善,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89.5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64.32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5.29万人;工伤和生育保险正式启动,全市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均为41.01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对象的保障率、低保资金到位率和兑付率达到100%。

福利事业

福利事业稳步迈进。全市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7600余张,收养6600余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近9000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78万人;全市各类优抚对象14.7万人。全年接收社会捐赠款3470万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民收入增长比较缓慢,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物价总水平持续走低。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