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无锡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3:39:49 来源:无锡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06次

无锡市统计局

2002年3月25日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新世纪首战告捷。

一、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

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7%;第二产业增长11.2%;第三产业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40%,达40.8%。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30000元,达31246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3778美元,继续列全省第一位。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56.9:39.1调整为4:55.2:40.8。财力逐年增强,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41.92亿元,同比增长26.6%,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0.44%,超过上年1.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47亿元,增长30.1%。

农业

农业调整力度加大,种植业结构继续优化。2001年夏粮种植面积调减32.5%,水稻种植面积调减11.8%;油菜籽播种面积调高1.7%,累计增加经济作物面积27万亩,粮经比例由上年的7∶3调整到接近6∶4。全年粮食总产量106.28万吨,比上年下降16.3%。油料总产量5.33万吨,其中油菜籽5.30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9.9%和10.0%;蚕茧总产量1176吨,增长5.5%;茶叶总产量4820吨,下降1.6%;水果总产量42127吨,增长54.9%。

林牧渔业生产持续增长,新兴养殖业快速发展。全市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7.2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8%。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4万吨,比上年增长6.6%,其中猪牛羊肉9.81万吨,增长5.0%;禽蛋总产量2.46万吨,下降1.7%。奶牛存栏2.32万头,比上年增长43.2%;出栏兔44.48万只,增长71.4%。全市淡水养殖面积扩大到33.4万亩,其中特种水产青虾10.51万亩,螃蟹6.8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10.73万吨,增长4.7%。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提高,防洪能力增强。全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9.8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4.40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3.91万千瓦。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批水利工程如期完成,全市防洪堤总长度达2435公里,防洪抗灾能力提高。

工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国有工业增速领先。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53.54亿元,增长12.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工业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完成工业增加值58.26亿元,增长14.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12.85亿元,增长12.7%;集体企业增加值91.34亿元,增长10.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43.05亿元,增长9.7%;三资企业增加值118.11亿元,增长10.8%。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168.04亿元,增长10.1%;重工业增加值285.50亿元,增长14.0%。

工业结构继续调整,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工业五大支柱行业完成总产值94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46.8%;全年开发新产品1800项,实现新产品产值25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2.6%。

工业产品增势平稳,基础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增长较快。在列入统计的304只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的有170只,占全市统计产品数的55.9%,增幅在15%以上的有101只,占33.2%。大部分主要基础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增长较快,成品钢材同比增长19.2%,钢增长39.6%;铁合金增长51.9%;水泥增长21.5%;服装增长14.8%。具有技术含量的高新技术产品也有较高增长,如分立器件增长57.3%;集成电路增长18.4%;内燃机增长45%;油泵油嘴增长20.4%。

工业运行质量改善,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944.15亿元,增长14.2%;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6.7%;工业产成品资金占用125.20亿元,增长9.0%,低于产品销售收入增幅5.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6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利润87.14亿元,增长19.0%,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6.5和4.9个百分点;亏损总额比上年下降16.5%,亏损面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29%,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

建筑业

建筑市场不断规范,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82760元/人,增长6.4%。全年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383.36万平方米,增长25.3%;房屋竣工面积882.56万平方米,增长28.3%。全市有20家建筑业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施工工程交验合格率100%,优良品率35.8%。由无锡市市政建设工程总公司承建的运河东路工程被建设部评为“金杯示范”工程,由江苏无锡二建建设集团公司承建的市广电大厦、无锡市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的市人民大会堂等21个工程获江苏省“扬子杯”奖。

运输邮电业

社会运输能力提高,客货运量平稳增长。全市年末拥有机动车78.19万辆,比上年增长5.8%,其中汽车11.18万辆,增长25.5%。全年完成客运量1658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71501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2.6%;完成货运量7500万吨,比上年略有增长。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684万吨,比上年增长19.6%。

电信业务发展迅猛,新兴业务增势强劲。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04.88万门,比上年净增20.26万门。其中城市交换机容量100.91万门。城乡电话用户达135.01万户,新增18.8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12.69万户,公用电话2.55万部,分别比上年增长14.4%和8.2%。年末固定电话达256.3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8.97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7万部和52万户;全市话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8部,比上年增加20部。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56.59万户,增长78.6%。

国内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6.31亿元,增长9.8%。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5.43亿元,增长11.4%;餐饮业零售额54.27亿元,增长17.2%;其他行业零售额8.02亿元,增长29.1%。全年新建专业特色市场15个,年末拥有各类贸易市场491个,其中年成交额超10亿元的市场有13个。全市城乡商品市场成交额545.38亿元,比上年增长3.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6.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进口总额30.67亿美元,增长17.2%;出口总额36亿美元,增长7%。新增各类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20家,有出口实绩的各类企业达到1046家。生产企业出口额达7.32亿美元,增长20.9%。传统纺织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增幅高于全市10.8个百分点。贸易国别、地区增加20个,达到170个;对亚洲出口增长0.9%,对欧洲出口增长12.8%,对拉丁美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出口分别增长37.9%、14.1%、21.1%和9.1%。

吸引外资

利用外资大幅增长,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全市新签协议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12项,比上年增加153项,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24项,增长63.2%。吸收外资合同金额30.04亿美元,增长70.3%;外资实际到位13.57亿美元,增长25.4%。

劳务合作

外经合作不断拓展,经营业务稳步上升。全年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114项,合同金额11092万美元,增长15.8%;实际完成营业额10882万美元,增长20.7%;派出劳务人员1553人次,增长8.5%。有3家企业经外经贸部批准获得对外承包劳务经营权,年末获权企业18家。

开发区建设

外向程度进一步扩大,主阵地地位继续提升。全市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共批租土地面积7.87平方公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45亿元,增长51.6%。年内新增进区外资项目232个,总投资25.4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9%和56.9%;协议利用外资23.23亿美元,增长59.6%;实际利用外资10.17亿美元,增长28.2%。完成出口总额16.78亿美元,进口18.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21.7%。

私营个体经济

私个经济发展迅猛,经济份额明显上升。全市私营个体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私营个体企业13.91万户,从业人员54.26万人,注册资金269.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18.1%和40.4%。私营个体企业新创造价值248.7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59.4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78亿元,上缴税金26.6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8.3%、25.9%、35.8%和18.9%,分别比上年提高3.6、4.8、2.5和3.7个百分点。

金融保险业

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个人消费贷款大幅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269.12亿元,增长17.7%;各项贷款余额809.28亿元,增长13.6%。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484.43亿元,比年初增加69.5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4.46亿元,比年初增加90.52亿元。贷款中,短期贷款602.63亿元,增长9.4%;中长期贷款140.54亿元,增长40.4%,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62.03亿元,增长93.7%。全年银行现金收入3026.18亿元,增长16.8%;现金支出3029.77亿元,增长17.1%;全年现金净投放3.58亿元。

保险业务迅速发展,保费收入大幅增长。全年保费收入27.45亿元,比上年增长37.0%。其中人寿保险收入20.29亿元,增长43.7%。赔付总额5.82亿元,增长14.3%。其中人寿保险赔付2.36亿元,下降4.5%。

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营业网点继续增加。年内成立了无锡市证券公司江阴营业部、南方证券公司无锡营业部和国通证券公司无锡营业部,年末全市证券营业部达到19个。企业资本运作取得新进展,全市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25家,已经申报或进入预审的企业3家。

房地产业

开发规模不断扩大,个人购房异常活跃。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商品房施工面积为520.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247.8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4.0%和4.7%。商品房销售面积201.8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182.55平方米;个人购房比重迅速提高,达到89.2%。房屋二级市场置换交易比较活跃,市区私房交易办证3.66万户,面积273.79万平方米,成交额40.28亿元。

旅游业

旅游设施更加完善,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海外游客39.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7%;接待国内旅游者11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旅游总收入达111.5亿元,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18亿美元。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4个,国家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69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宾馆11家。

市场物价

价格水平保持稳定,物价指数基本持平。2001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2,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微升0.2%。在居民消费价格所统计的八大类中,价格水平上升的有3类,分别是居住类(上涨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3%);下降的有5类,分别是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7%)、衣着类(下降1.1%)、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5%)、食品类(下降0.1%)。另外,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3.4%。

二、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科技投入增加,创新能力增强。全年科技活动经费继续增加,高新技术投入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25%,比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在重点建设项目中,高新技术项目占60%;企业新产品研究开发经费投入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科技力量增强,科研成绩显著。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51万人,比上年增加2.08万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16万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6.3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671人和3728人。全市共有国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3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5家。全年列入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92项,其中国家级42项;省级以上星火计划项目13项,其中国家级10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8项,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4项;列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14项,占全省的26%。科技进步对农业、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达到56.19%和46.47%。全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46项;市科技进步奖120项;无锡市腾飞奖13项。全年专利申请数为1085件,授权数为766件,全市累计专利申请数达7256件,授权数达5697件。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改革继续深化。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118所,在校学生74.78万人,增加2.01万人。其中,普通高校3.48万人,比上年增加1.2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3.54万人,比上年减少0.20万人;技工学校1.35万人,比上年增加0.05万人;职业中学1.12万人,比上年减少0.10万人;普通中学27.87万人,比上年增加3.01万人;小学37.11万人,比上年减少2.03万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生升学率为93.7%,高考录取率84.4%。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0.25万人;成人中专在校学生0.35万人,分别比上年减少0.30万人和0.20万人。全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有58个乡镇成为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乡镇。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通过了省组织的创建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达标县(市)的调研评估。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力度加大,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正式合并组建江南大学;全市改、扩建校舍27.8万平方米,撤并小学152所、初中4所。教育投入继续增加,全年地方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支出1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艺创作成绩喜人。成功地举办了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和首届无锡合唱节。新版锡剧《珍珠塔》创下剧目创演投入、票房收入之最;参加第五届全国舞蹈节的4个节目,有3个入围并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8个项目;民族舞剧《阿炳》夺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全国少儿艺术类最高奖“蒲公英奖”评选中,获得4个金奖;市锡剧院青年演员潘华荣获“白玉兰奖”最佳配角奖。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艺术、文化馆(站)135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文化系统内)5个。

广电事业发展迅速,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无锡人民广播电台节目8套,平均每天播出136小时,年内自制广播节目41913小时;无锡电视台节目11套,平均每周播出1119小时,全年自制节目2512小时;无锡有线电视总用户已达84.26万户。电视人口总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无锡日报、江南晚报、华东信息日报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发行量进一步扩大。

卫生事业

医疗水平不断改善,医学科研成绩喜人。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480个,其中医院160家,专科医院14家,乡镇卫生院115家,疗养院6家。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1274人,其中医生9970人;拥有医疗床位18173张,其中医院床位14847张。全市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9人,其中医生23人;拥有护士15人;拥有医疗床位42张,其中医院床位34张。卫生医疗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医院全年完成诊疗总次数1263.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住院人数34.76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卫生部门县及县以上医院出院病人治愈好转率96%,医院床位使用率82%。医疗科研取得新成果,获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20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市科技进步奖25项;发表中华级论文101篇,省级以上论文1054篇。

体育事业

竞技体育再创佳绩,体育产业有新发展。在省青少年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79枚,打破8项省年龄组纪录。在全国九运会上,我市运动员获得3金3银3铜的好成绩。年内成功举办了“2001年中国无锡体育健身旅游节”;组织了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全国羽毛球擂台赛、全国“足协杯”男子足球对抗赛等活动。体育彩票销售额达2.4亿元。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继续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面达100%,达标率为97.33%,优秀率19.67%。

三、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力度继续加大,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11.91亿元,增长24.7%;非国有投资293.10亿元,增长12.6%。在非国有投资中,城乡私营个体(含个人)投资102.92亿元,增长26.9%。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76.16亿元,增长44.0%;更新改造投资38.54亿元,增长22.3%;房地产开发投资49.31亿元,增长10.4%。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16亿元,增长1.1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6.09亿元,增长5.0%,其中工业性投入200.26亿元,增长24.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72.76亿元,增长31.0%。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8.66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6.7%。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32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0.1%;新增固定资产82.6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2.0%。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实施区划调整,加快大交通建设。按照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要求,实施了行政区划调整。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达163.7平方公里。城市路网建设步伐加快,新长铁路全线贯通;锡宜、沿江、宁杭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永乐东路、永丰路、建筑路、红旗门立交、外下甸立交建成通车。年末道路长度4188.85公里,道路面积3561.28万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323.58万平方米。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方兴未艾,城市生活更趋便利。新增公交线路18条,延伸拓展14条,新增、更新公交车辆255辆,增加班次35%以上,乘客换乘次数平均下降1.2次。城市管道煤气家庭用户11.63万户,液化气用户47.93万户,居民燃气普及率为88%。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141.55万吨,供水总量达23902万吨,其中生活用水10649万吨。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58.4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4.67亿千瓦时。

环境保护与治理

环境保护措施得力,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强对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实施对污染物总量的控制,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空气污染指数年平均值98。全市建立各级环境监测站11个,烟尘控制区8个,面积200.04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8个,面积118.07平方公里。市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二氧化硫为0.05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为0.034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145毫克/立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64%。

城市绿化

城市绿地增长较快,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973.75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005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7.8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9.69%。

四、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计划生育稳步推进。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3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0.02万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1.3%。人口出生率7.49‰,人口死亡率6.2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人均期望寿命达75.64岁。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先进水平,计划生育率达99.7%。

就业

劳动力市场逐步规范,就业形势相对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16.13万人,减少4.94万人。其中,城镇集体以上单位从业人员54.37万人,减少4.93万人;城乡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增长较快,年末达54.26万人,比上年增长18.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80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6%。

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782元,比上年增长15.0%。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4元,比上年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5524元,比上年增长5.8%。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53台、家用电冰箱101台、空调95.5台、电脑24.5台、家用摄像机2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0台、冰箱60台、洗衣机88台、空调46台。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4816元,比上年增加2053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由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低保六大保险组成的社会保障体系完整构架基本形成。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82.41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5.4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6.01万人。

福利事业

福利事业稳步迈进,扶持人数继续增加。全市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7669张,收养6615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986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39万人;全市各类优抚对象15.52万人。全年发行社会福利彩票6140.5万元,筹集福利基金993.2万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总量供求的格局没有大的改变,社会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难度、就业与再就业的压力依然较大;低收入群体生活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等。

注: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