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无锡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3:39:10 来源:无锡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936次

无锡市统计局

2001年3月9日

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把握国际经济环境比较有利和国内经济出现重要转机的新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自加压力,富而思进,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完成了“九五”计划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2000年,全市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规模跃上新台阶,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1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83.06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468.93亿元,增长1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680元,比上年增长10.8%,按现行汇率折算达3347美元。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结构比例,由上年的4.2:57.6:38.2调整为4.1:56.9:39.0。经济的繁荣为财政收入提供了丰富财源。2000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12.06亿元,比上年净增24.22亿元,增长27.57%,是近年来增量最多、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8.79亿元,增长35.6%。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3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全市各级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加快种植结构调整作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的中心工作来抓,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发展。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由于粮食播种面积的调减,粮食生产总量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127.03万吨,比上年下降12.3%。油料总产量5.91万吨,其中油菜籽5.8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2.8%和43%;蚕茧总产量1115吨,下降8.4%;茶叶总产量4898吨,增长21.7%;水果总产量27199吨,增长10.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形成特色乡镇35个、专业村121个,区域经济特色优势和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经营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

林业、牧业、渔业生产持续增长。造林面积继续增加。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3.13万吨,比上年增长9.4%,其中猪牛羊肉9.34万吨,增长3.8%;禽蛋总产量2.50万吨,增长8.2%。全年水产品产量10.25万吨,增长12.8%;其中淡水产品人工养殖9.34万吨,占水产品产量的91.12%。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提高。全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78.2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加3.26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33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4.96万千瓦。农村用电量68.4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9%。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批水利工程如期完成,全市防洪堤总长度达2708公里,防洪抗灾能力提高。

乡镇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和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251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96%提高到96.4%。

工业: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2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11.86亿元,增长13.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91.10亿元,增长12.6%,是199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集体企业增加值113.21亿元,增长12.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72.28亿元,增长15.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06.11亿元,增长13.9%。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158.01亿元,增长9.2%;重工业增加值253.85亿元,增长16%。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53.54亿元,增长1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79.07亿元,增长16.3%。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6%,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工业五大支柱行业完成总产值81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45.8%;全年开发新产品1743项,实现新产品产值21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2.1%。

工业产品整体竞争能力有所增强。在列入统计的313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87种,增幅在50%以上的产品有35种,其中液晶显示器增长82.9%,电话单机增长78.8%,通讯电缆增长74%,集成电路增长70.3%等;增幅在20%以上产品有95种,其中制冷空调设备增长40.1%,环氧树脂增长39.2%,供热量增长31.8%,改装汽车增长28.9%,电力电缆增长25.7%等;增幅在10%以上的产品有150种,其中计算机硬盘驱动器增长18.6%,油泵油嘴增长15.5%,纱增长15.1%等。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产销衔接状况进一步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产品销售率为97.1%,提高0.01个百分点;年末工业产成品库存120.39亿元,增长8.9%;亏损企业亏损额16.09亿元,比上年下降14.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3.06亿元,下降27.4%,大中型企业8.44亿元,下降0.33%;年末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7.7%,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4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国有企业增长50.6%,大中型企业增长18.4%;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4.27,比上年上升9.9个点。

建筑业:全市建筑行业继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3.75亿元,增长9.2%。全员劳动生产率77760元/人,增长35.1%。全年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104万平方米,增长9.5%;房屋竣工面积687.87万平方米,增长17.2%。建筑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有15家建筑业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施工工程交验合格率100%,优良品率40.5%。由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公司承建的上海华虹NEC(909)工程、无锡王兴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上海奉贤邮电大厦工程首次荣获全国“鲁班”奖。有6项工程获江苏省“扬子杯”奖。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运输邮电业: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34.85亿元,比上年增长6.8%。

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平稳增长。全市机动车增多,社会运输能力提高。年末拥有机动车73.93万辆,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汽车8.91万辆,增长18.2%;拥有机动船舶3740艘,比上年下降15%。全年完成客运量1631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9674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7%和5.4%;完成货运量7443万吨,比上年略有下降,货物周转量482165万吨公里,增长5.2%;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408万吨,比上年增长3%。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84.62万门,比上年净增35.68万门。其中市话交换机容量139.21万门。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456皮长公里。城乡电话用户达116.21万户,新增20.94万户,其中住宅电话98.47万户,公用电话2.36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2.6%和18.3%。年末固定电话达219.45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7.82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加48.19万部和38.33万户;全市话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68.5部,比上年增加19.7部。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31.65万户,增长7倍。

国内贸易业:全市商业企业抓住“假日经济”机遇,积极调整布局结构、商品结构和业态结构,通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发展新型流通方式、增加信贷消费等措施,促进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年国内商业增加值20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连锁商业蓬勃发展,连锁业态已扩大到3种。年末全市连锁超市82家、连锁网点243家,全年连锁商业销售额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3%。电子商务和网络销售开始起步。

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51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09.33亿元,增长2.6%。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5.26亿元,增长9.3%;餐饮业零售额46.29亿元,增长22.1%;其他行业零售额6.21亿元,下降0.3%。市场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新建专业特色市场11个,年末拥有各类贸易市场478个,其中年成交额超10亿元的市场有13个。全市城乡商品市场成交额527.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市场物价:市场物价基本稳定。2000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8.6,降幅较上年缩小2.2个百分点。价格总水平出现止跌回稳的态势。在居民消费价格所统计的八大类中:服务项目的涨幅列首位为8.5%;其次是居住类为5.6%;其他六类仍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衣着、医疗保健均下降0.8%;家庭设备及用品下降0.9%;食品下降2.3%;交通和通讯工具下降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下降3.2%。

金融保险证券业:全市金融业进一步加强监管,积极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在总量扩张的同时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完成46.9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1078.35亿元,比年初净增115.7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12.39亿元,比年初增加48.91亿元。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414.6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2.9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59.86亿元和23.17亿元。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608.8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6.6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2.65亿元和9.53亿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2590.72亿元,现金支出2586.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4%和23.1%,现金回笼4.01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人寿保险收入14.11亿元、增长18.7%。赔付总额5.22亿元,增长26.9%,其中人寿保险赔付2.61亿元,增长69.1%。

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全市累计上市公司13家,发行股票15只,累计募集社会资金70亿元,其中当年发行股票2只,募集社会资金17亿元,至2000年底又有12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4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房地产开发规模适度,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457.0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36.76万平方米。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住宅消费增长加快。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18.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6%。其中,住宅销售197.34万平方米,增长23.2%。个人购房比例迅速提高,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房的比重已达86.2%。同时房屋二级市场置换交易比较活跃,市区私有房屋成交过户面积达22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3%。

旅游业:全市旅游业以市场化、产业化为运作新机制,依托重大节庆和重要活动,积极推动都市型旅游发展。全年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6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65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宾馆10家。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海外游客32.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其中,外宾19.31万人次,增长24.2%;港、澳、台同胞13.45万人次,增长30.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7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4%。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1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国内旅游收入1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无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复核,江阴、宜兴荣获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无锡中视股份三国水浒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点)。

二、改革开放

改革:全市改革工作着重围绕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以确保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为重点,打好改革攻坚战,不失时机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城乡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列入国家“6599”脱困名单的26家国控企业,有11家企业扭亏为盈,扭亏企业户均盈利达309.55万元;另有11家企业通过实施转制、改制及资产重组退出了国有经济领域;其余4家大幅减亏,企业脱困面达84.6%。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亏损面也由上年的24.2%降至18.5%。全市684户市(县)、区属以上工业企业目前已改制610户,改制面为89.2%。其中14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有117户完成了多种形式的转制;538户应改制的中小企业已有493户实现了多种形式的放开搞活,改转制面达91.6%。

所有制结构合理调整,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猛。全市私营个体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私营个体企业15.5万户,从业人员53.77万人,注册资金191.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21.0%和37.8%。私营个体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17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03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亿元,上缴税金16.54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4.7%、21.1%、33.3%和15.2%,分别比上年提高2.0、3.5、5.2和1.4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市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62.4万人,覆盖面为99%;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人数15.5万人,发放率达97%;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3万人,覆盖面达70.4%;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0.5万人,覆盖面达98%。年内出台了《无锡市区2000年调整房改有关政策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住房货币补贴政策的实施意见》。有300家单位经审核实施了职工住房货币补贴方案。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出口总额创历史新纪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9.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进口总额26.17亿美元,增长46.8%;出口总额33.67亿美元,增长31.6%。在外贸出口总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1.24亿美元,增长32.7%。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全年机电产品出口17.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3%,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2.54%。高新技术产品全年出口13.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6%,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0.63%。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巩固。全年对亚洲出口2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9%;对欧洲出口5.62亿美元,增长11.3%;对北美洲出口4.08亿美元,增长11.1%;对拉丁美洲出口0.83亿美元,增长57.3%;对大洋洲出口0.79亿美元,增长34.9%;对非洲出口0.44亿美元,增长40%。

吸引外资: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着力抓好跨国公司和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59项,比上年增加118项;吸收外资合同金额17.64亿美元,增长76.3%;外资实际到位金额10.82亿美元,增长8.2%。吸收外资大项目多、增资项目多、工业项目多。全年批准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64项。

劳务合作: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开拓海外市场,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全年新签订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119项,比上年增长8.2%;合同金额9577万美元,增长19.3%;实际完成营业额9016万美元,增长22.3%;派出劳务人员1431人次,增长22.7%。

开发区建设:全市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已成为我市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开发区投入产出效益显著,产业特色逐渐形成,招商引资效果良好。全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65.14亿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产值242.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6%和30.8%。年内新增进区外资项目172个,总投资16.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4%和96.5%;协议利用外资14.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94亿美元,分别增长98.5%和28.7%。完成出口总额16.5亿美元,进口15.2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和33.5%。无锡新区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开发区和中国50强开发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高新技术产品基地和ISO14000国家示范区。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年末全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215个,其中,政府部门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48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2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165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近3万人,其中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0500人。在锡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科技活动经费继续增加,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5亿元,增长12.1%。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43万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9973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59605人,分别比上年增加96人和3645人。科学研究取得新成绩。全年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2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1项,星火计划项目7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2项,培育高新技术项目216项,科技进步对农业、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达到55.16%和44.46%。全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91项。以高新技术为重点的专利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2000年,专利申请数大幅上升,全市专利申请数为1024项,授权数为903项,分别比上年增加172项和121项,全市累计专利申请数达6171项,授权数达4931项。

教育事业: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市普通高校共招收本专科生0.87万人,在校学生2.2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16万人和0.63万人;全市招收研究生222人,在校研究生478人,分别比上年增加71人和119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3.74万人,比上年减少0.44万人;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4.86万人,比上年增加3.18万人;小学在校学生39.14万人,比上年减少1.59万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22万人,比上年减少0.27万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1.30万人,比上年减少0.0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53%,高校录取率89.38%。全年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生0.23万人,在校学生0.55万人;成人中专在校学生0.55万人,比上年减少0.27万人。教育投入继续增加,全年地方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支出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比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提高2.3个百分点。学校校舍和教师住房得到改善,全年新建、改建、购置校舍和教师住宅30.76万平方米。

文化事业:成功地举办了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无锡分会场暨第八届太湖艺术节以及“夕阳红”全国老年合唱比赛。文艺创作成绩喜人,民族舞剧《阿炳》获“文华”大奖。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文化活动健康活跃。全市共有电影放映单位146个,其中电影院、影剧院109个,拥有座席19.78万张,电影观众172.65万人次;专业文艺团体11个;艺术、文化馆(站)140个,组织文艺活动1567次,拥有藏书270.39万册;博物馆(文化系统内)5个,藏品2.65万件;公共图书馆9个,总藏书203.41万册,比上年增加6.85万册,全年接待读者57.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6.8万人次。无锡人民广播电台节目4套,平均每天播出69小时,年内自制广播节目23360小时;无锡电视台节目2套,平均每周播出198小时,自制节目958小时;无锡有线电视节目4套,平均每周播出465小时,自制节目841小时,用户已达82.9万户。无锡教育电视台平均每周播放121小时,自制节目730小时。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电缆总长度11515公里、光缆2076公里,电视发射功率42.5千瓦。电视人口总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无锡日报、江南晚报、华东信息日报,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报道深度,强化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创办新的专版和专栏,全方位地宣传无锡,各类报纸发行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卫生事业: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卫生防病、医疗保障、医学科研取得新成绩。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479个,其中医院160家,专科医院14家,乡镇卫生院116家,疗养院6家。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1261人,其中医生9769人;拥有医疗床位18238张,其中医院床位14855张。全市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9人,其中医生23人;拥有护士15人;拥有医疗床位42张,其中医院床位34张。卫生医疗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医院全年完成诊疗总次数1204.4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6%,住院人数31.17万人,比上年增长7.6%。卫生部门县及县以上医院出院病人治愈好转率95.4%,医院床位使用率78%。医疗科研取得新成果,全市新申报医学科研课题124项;获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8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14项;共发表医学论文1429篇。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全民健身运动取得新成绩。年内成功举办了无锡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组织了“奔向21世纪”元旦健身长跑活动。无锡籍运动员顾俊在27届奥运会上获得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姚娟在11届残奥会上获得女子标枪冠军。在省青少年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68枚、总分1797.5分,分别居全省第三、第四位,有3人4次破4项青少年举重、游泳记录。年内培养了15名一级运动员;有15人达到一级裁判员标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继续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面达100%,达标率为97.31%,优秀率18.64%。市射击场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全国重点射击学校”;体育中心被国家体育总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首批命名为“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四、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通过深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和加强项目资金综合协调管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国有经济投资83.44亿元,增长8.9%;集体经济投资122.58亿元,增长15.4%;城乡居民个人投资81.12亿元,增长27.1%;其他各种经济类型投资62.96亿元,增长8.7%。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52.88亿元,增长11.7%;更新改造投资31.52亿元,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44.67亿元,增长6.2%。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5.36亿元,增长7.7%,其中工业性投入160.5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1.85亿元,增长21.7%。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9.3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4.1%。其中,交通运输通信投资50.17亿元,公用事业投资60.5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270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7.5%;新增固定资产103.3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8.1%。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建设现代文明城市、营造一流人居环境为目标,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工作,制定加强15个重点地区规划管理的规定,实施部分乡镇和行政村的撤并,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达101.5平方公里。城市路网建设步伐加快,新长铁路无锡段建设进展顺利,锡宜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宁杭、沿江高速公路无锡段前期准备加紧进行。运河东路、永丰路、学前路、健康路、新生路和利民桥等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全年新增道路面积27.14万平方米,道路总面积达1089.89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长度8.9公里,道路总长度达1192公里;新增人行道面积7.37万平方米,人行道总面积达142.3万平方米。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能力增强。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运行车辆995辆,运营线路达65条,其中无人售票线路42条;乘客人数达到1951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410万人次,平均每日运客53.4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9.35万人次,是“九五”时期乘客人数最多的一年。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基本满足了市民要求公交进新村、连商场、串景点的愿望,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2000年私家车发展迅猛,年末全市拥有私家车1.96万辆,比上年增加一倍多。

电力建设:城乡电网改造步伐加快。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37.9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工业用电量首次突破100亿千瓦时,达106.4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5.2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3%。年内城乡电网改造完成投资8.31亿元,累计完成15.5亿元。年内改造低压配电区(村)1972个,新建变电所10座,改建扩建变电所13座,新增主变容量75.54万千伏安。年末全市拥有35千伏以上变电所152座,主变总容量达980.5万千伏安,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自来水:年内续建了贡湖自来水水源厂,实施了“两市供水”工程,自来水供水区域延伸扩展。全年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109.6万吨,供水总量达24872万吨,其中生产用水8519万吨,生活用水10970万吨。

燃气:年末城市管道煤气家庭用户发展到11.07万户,液化气用户为26.03万户,分别比上年增加0.59万户和0.53万户,居民燃气化率由上年的91.6%上升到93.5%。

绿化:大力加强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年内新增公共绿地56.33公顷,年末城市公共绿地面积792.13公顷,园林绿地面积3566公顷,分别比上年增加55.13和20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上年的7.58平方米提高到7.9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5.67%。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长效管理,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进展,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年内扩大了市区污水截流区域,完成了市区吴桥东路等6条道路污水管的铺设和两侧主要污染单位的管道连接。加大了机动车辆排气污染的监督管理力度,对3517辆超标排放机动车强制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全市91家大气污染企业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空气污染指数年平均值小于100。全市建立各级环境监测站9个,烟尘控制区63个,面积209.2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63个,面积162.03平方公里。市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二氧化硫为0.057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浓度为0.032毫克/立方米,总悬浮颗粒物为0.171毫克/立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6.3%,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87%。

五、人民生活

人口: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34.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3.45万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2.2%。人口出生率9.43‰,人口死亡率7.4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3‰。人均期望寿命达75.64岁。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先进水平,计划生育率达99%。

就业: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59.3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17万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32.09万人,集体单位从业人员8.61万人,比上年分别下降9.6%和21.5%,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18.60万人,比上年增长9.3%。城乡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增长较快,年末达45.94万人,比上年增加1.51万人。再就业工程取得进展,全市下岗职工出中心1.32万人,出中心率48.01%。全市尚有下岗人员1.7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8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24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8%。

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983元,比上年增长11.8%。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3元,比上年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5262元,比上年增长2.5%。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2763元,比上年增加516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消费:城市居民消费支出6975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食品支出2920元,增长8.1%,食品消费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3.1%降低到2000年的41.8%,下降了1.3个百分点。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多,并正逐渐向高档化发展。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彩电达147台、家用电冰箱95台、空调87.5台、电脑19台、家用摄像机2台。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电90台、冰箱60台、洗衣机88台。与此同时,家用电脑、轿车等高档消费品也逐渐进入高收入城镇居民家庭。

住房: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居民区物业管理、社区服务逐渐完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有新的提高。全年新建住宅199.74万平方米,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上年的15.05平方米提高到15.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4.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6平方米。

福利事业:全市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7085张,收养5680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569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69万人;全市各类优抚对象15.39万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732万元,筹集福利资金918万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面对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在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上还不相适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尚有大量工作要做;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不高;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任务依然较重;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渠道还不多;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

注: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