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江苏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3:06:45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215次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着力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呈现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格局,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和谐社会建设收到新成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序进度加快,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预期调控目标。

一、综 合

全省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成果得到巩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27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8.5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0342.67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6540.87亿元,增长14.8%。人均生产总值24515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3038美元。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大幅增长,传统产业在改造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加速。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7.6∶56.6∶35.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4.28%,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所有制结构继续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59.5%,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34.2%,分别比上年提高4.8个和1.9个百分点。支持企业集团做大做强,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45家,新增12家。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年末全省城市化水平达50.5%,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分类指导,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沿江基础产业带、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全面部署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制订和启动实施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区域共同发展实现新突破。省财政向苏北转移支付及专项补助131.6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各地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超过2000个。苏北、苏中一些重要经济指标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涨幅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9%,居住类价格上涨4.4%;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9%。

就业和再就业形势良好。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继续推进500万农民大转移和百万农民大培训工程。年末全省城乡就业人员4510.12万人,比上年增加27.60万人。全省城镇国有、集体、股份制、“三资”等单位就业人员628.98万人,增加22.13万人;私营个体就业人员586.41万人,增加61.70万人;从事社区公益岗位及灵活就业人数76.46万人。通过多种途径使41.5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劳务输出754.50万人,比年初增加55.3万人。

各项改革逐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税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乡镇机构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有序展开。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省属企业改革重组进展顺利。通过完善政策、加强扶持、优化环境,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50.74万户,新增8.94万户,总注册资本达7233.87亿元,增长35.2%;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户175.34万户,新增14.55万户。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省属第一、二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转企任务基本完成,社会公益类和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进一步规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加强。加快建设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健全出口退税负担机制。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民持续增收和粮食增产的基础不稳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任务还很艰巨;二是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增长方式粗放亟需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不多,规模和品牌优势不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消费率偏低,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三是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汇率变化、商务成本有所上升、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四是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少数低收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稳定发展。认真落实“一免三补”等支农惠农政策,全省实现免征农业税,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834.6万吨,比上年增加5.5万吨。其中夏粮亩产282公斤、总产量844.4万吨,均为近年来较高水平;秋粮受自然灾害影响,总产1990.2万吨,下降1.6%。棉花、油料减产。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回升,为4909.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34.9千公顷;棉花、油料种植面积368.3千公顷、846.9千公顷,分别减少41.3千公顷和73.8千公顷。蔬菜面积1194.4公顷,下降1.9%。优质、高效、安全和生态农业发展较快。

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全年造林面积102.0千公顷。多数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肉类总产量352.0万吨,增长1.5%,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42.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虽然上年四季度禽流感疫情对全省养禽业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前三个季度增长较多,全年家禽仍呈现增长态势,禽肉产量104.6万吨,增长5.9%,禽蛋总产量182.0万吨,增长3.8%;牛奶总产量56.6万吨,增长5.6%。全年水产品产量388.7万吨,增长6.2%;其中淡水产品275.2万吨,海水产品113.5万吨,分别增长6.4%和5.6%。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继续保持在90%以上。农业投入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817.7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424.5千公顷,新增49.7千公顷;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3135.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7%。惠及千家万户的农村五件实事取得显著成效,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三年建成农村公路4.1万公里,改造草危房15.2万户,新增改水受益人口960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85.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三、工业和建筑业

适应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932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054.67亿元,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322.31亿元,增长13.7%;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636.60亿元,增长17.0%。集体工业增加值367.82亿元,增长21.0%。私营工业增加值1965.93亿元,增长25.6%。股份制工业增加值3348.28亿元,增长21.9%。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3172.71亿元,增长25.3%。大中型工业增加值5011.24亿元,增长19.6%。轻、重工业增加值2632.06亿元、5422.61亿元,分别增长20.8%和23.6%。全年用电量2193.45亿千瓦时,增长20.5%;其中工业用电1771.28亿千瓦时,增长22.0%。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支柱行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制造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5278.17亿元,为江苏39个大类行业的第一大行业,比上年增长28.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3137.33亿元,增长34.0%;纺织业产值3027.82亿元,增长25.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3051.18亿元,增长32.3%;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1921.42亿元,增长23.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2092.88亿元,增长32.2%。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工业新产品产值2087.17亿元,比上年增长9.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保持增长,在列统的7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61种,下降的有14种。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129.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8%;产品销售率98.2%,提高0.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387.81亿元,增长23.6%,其中利润1386.54亿元,增长24.9%。亏损企业亏损面14.0%,下降4.3个百分点;亏损额153.76亿元,增长5.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6.8,提高14.9个百分点。

建筑业较快发展,正逐步实现向建筑业强省的转变。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016亿元,增长10.7%。实现利税总额252.79亿元,增长23.9%。全员劳动生产率12.9万元/人,增长8.0%。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65.09亿元,增长19.4%,竣工产值3410.75亿元,增长19.8%,竣工率达78.1%。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0721.70万平方米,增长17.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6132.59万平方米,增长2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得到遏制,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39.7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11.9亿元,增长2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527.8亿元,增长38.9%。在全社会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547.1亿元,下降7.8%;外商、港澳台经济投资1552.3亿元,增长26.1%;民间投资4640.3亿元,增长63.7%,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2567.0亿元,增长60.4%。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53.1%,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城镇投资中钢铁工业完成投资150.0亿元,增长14.4%,增幅比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水泥工业投资28.3亿元,增幅由上年增长77.1%转为下降28.3%;纺织工业投资208.9亿元,增长47.1%,增幅比上年上升39.9个百分点。

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1.1%;第二产业投资2801.5亿元,增长31.6%;第三产业投资3397.7亿元,增长18.3%。工业投资2765.2亿元,增长31.6%;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08.2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40.5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163.3亿元,分别增长43.6%、78.3%和79.8%。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526.9亿元,增长20.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536.9亿元,增长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577.0亿元,增长14.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40.2亿元,增长113.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60.8亿元,增长53.6%。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新增高速公路463公里,建成国省干线公路614公里,润扬大桥、南京三桥和盐通、宿淮高速公路提前建成通车,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和312国道拓宽改造工程全线贯通,全省“四纵四横四联”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86公里。宁启铁路一期、新长铁路新淮段扩能改造、南京地铁一号线、南京奥体中心、扬巴一体化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230万千瓦。苏通大桥、南京长江过江隧道、连云港港、太仓港、田湾核电站、淮河治理和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明显。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809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9.9%;新增固定资产4730.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6.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453.38亿元,增长16.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246.52亿元,增长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964.84亿元,增长15.4%;餐饮业零售额629.10亿元,增长19.4%;其他行业零售额105.96亿元,增长25.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57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批发业4285.1亿元,零售业1416.2亿元,分别增长8.8%和20.6%。以住房、汽车、信息通讯、旅游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比上年增长36.9%,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4.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8%,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4.9%,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43.8%。

各类商品市场较快发展。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452家,成交额4808.46亿元。其中年成交额在10-50亿元的有73家,成交额1382.20亿元;年成交额在50-100亿元的有6家,成交额366.63亿元;年成交额在100亿元以上的有13家,成交额1957.57亿元。新型流通业态以及现代经营方式较快发展。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在较高平台上保持强劲增势。全年进出口总额2279.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4%。其中,出口总额1229.82亿美元,增长40.5%;进口总额1049.59亿美元,增长26.1%。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8.3%和42.7%。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出口434.33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82.8%,增长39.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6.6%。私营企业出口较快增长,出口额为101.27亿美元,增长78.3%。对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出口分别为287.67亿美元、272.60亿美元、159.97亿美元和136.09亿美元,增长41.3%、42.7%、21.9%和45.7%;对东盟、韩国、台湾省出口额96.35亿美元、53.65亿美元和48.66亿美元,增长43.3%、51.7%和48.6%;对俄罗斯、拉丁美洲、非洲出口额7.65亿美元、32.84亿美元和18.23亿美元,分别增长52.7%、40.4%和36.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提高。全年协议注册外资为457.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5%;实际到帐外资额达131.80亿美元,增长29.2%。全省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49个,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12个,9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59个。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服务业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28个,协议注册外资75.59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7.04亿美元。

开发区建设较快发展。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进出口总额1607.4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830.08亿美元,分别增长43.8%和51.3%,占全省总量的70.5%和67.5%;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571家,实际到帐注册外资额94.15亿美元(商务部确认数),占全省总量的71.4%。

“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33.10亿美元,增长35.1%;完成营业额31.97亿美元,增长28.9%;新派出人员44163人次,增长25.4%;期末在外人数100280人,增长10.1%。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63个,中方协议投资20504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827.5亿元和32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22.2%。

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4.80亿人次,货物运输量11.34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5.2%和13.3%;完成旅客周转量1266.16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3063.72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4.2%和27.8%。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30亿吨,增长15.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14亿吨,增长31.3%。年末全省公路里程82739公里,新增9657公里;铁路营业里程1598.9公里,铁路正线延展长度2301公里。客运车辆特别是私人车辆增长迅速。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92.25万辆,增长19.3%;其中本年净增汽车31.06万辆,增长5.6%。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109.43万辆,其中本年净增汽车31.23万辆,分别增长39.9%和60.3%。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60.75万辆,其中本年净增轿车20.13万辆,分别增长49.6%和40.7%。

邮电通信业持续较快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29.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2.95亿元,电信业务总量676.12亿元,分别增长13.4%和35.8%。邮电业务收入45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4.49亿元,电信业务收入409.00亿元,增长11.2%和13.3%。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4187.13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059.35万户,新增477.4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089.54万户,乡村电话用户969.81万户。住宅电话用户2318.72万户,新增317.7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550.43万户,新增331.89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75.1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0.5部。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2.55万公里,新增0.18万公里。年末互联网用户449.54万户。

国内国际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国内旅游人数17234.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国内旅游收入1625.62亿元,增长26.0%。全年境外入境旅游人数378.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外国人262.1万人次,增长22.4%,港澳台同胞116.2万人次,增长25.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2.6亿美元,增长28.1%。旅行社组织公民自费出境旅游25.7万人次,增长2.9%。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22.68亿元,增收342.18亿元,增长26.4%;其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等主体税种增长较快。按我省财政统计口径,财政总收入实际入库数3124.80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3.8%。税务部门征收的税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分别完成793.22亿元和43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和33.7%。另外,全省海关关税收入完成97.70亿元,增长7.3%。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一般预算支出1652.83亿元,增支340.79亿元,可比增长18.8%;基金预算支出538.67亿元,增支110.80亿元,增长25.9%。全年农林水气象支出95.11亿元,增长25.7%;社会保障补助支出62.15亿元,增长37.0%;医疗卫生支出74.15亿元,教育支出255.88亿元,科学支出7.89亿元,分别增长18.9%、19.4%和22.2%;基本建设拨款150.37亿元,企业挖潜改造资金61.46亿元,行政管理费179.07亿元,分别增长48.6%、15.9%和21.2%。

金融总体上运行平稳。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和流通中现金(M0)余额分别为24640.67亿元、9057.14亿元和3035.12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0.0%、12.1%和14.9%。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5396.59亿元,比年初增加2141.61亿元,同比少增148.3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86.28亿元,同比多增24.46亿元。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001.44亿元,比年初增加3619.11亿元,同比多增773.3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增加1717.9亿元,同比多增492.98亿元;企业存款增加777.3亿元,同比少增249.99亿元。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运行。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筹集资金16.68亿元,其中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8.82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5.56亿元和7.64亿元。全年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交易量3902亿元,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量9825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4.9%和13.6%。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A、B股)由上年末的87家增加到90家。上市公司总股本362.47亿股,比上年末增长4.8%;市价总值1729.44亿元,下降12.3%。年末共有证券营业部202家;期货经纪公司营业部23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3家;证券从业人员3925人,期货从业人员570人。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37.3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财产险收入93.64亿元,寿险收入308.43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35.27亿元,分别增长10.8%、1.4%和16.4%。赔付额118.83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财产险赔付53.29亿元,增长20.7%;寿险赔付53.21亿元,下降10.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12.33亿元,增长29.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壮大,科技活动支出增加。全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3584个,其中政府部门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299个,高等院校属科研机构403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1373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5.5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人员10.05万人。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4人。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617亿元,增长28%,其中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支出27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48%。全省已建国家及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66个,比上年增加21个。经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9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学研究成果显著,技术市场较为活跃。全省有3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自然科学奖1项、发明奖3项、科技进步奖28项;省科技进步奖185项,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115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62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00.83亿元,增长12%。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全年专利申请量34811件,比上年增长47.9%,其中发明专利6582件;专利授权量13580件,增长19%。

高新技术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928.17亿元,比上年增长34.4%。组织实施省科技项目1610项,其中:高技术研究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57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77项、火炬计划项目421项、星火计划项目327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2948家,新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当年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345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44项。已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45个,其中当年新建9个。全省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864.32亿元,创汇309.0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21.7%。

质量检验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55个,国家检测中心7个;监督抽查产品113种,比上年下降61%。共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4个,完成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300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5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88.02万台件,比上年增长5.2%;制定、修订地方标准304项,增长32.2%。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得到加强。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15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6.15万人,在校生115.98万人,毕业生22.97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2.87万人,在校研究生7.79万人,毕业生1.49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3.5%。高等院校数、在校大学生数、职业教育在校生数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经济薄弱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省标补贴发放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初中升学率89.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特殊教育招生0.34万人,在校生3.1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0.96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9个,文化馆116个,公共图书馆102个,博物馆99个,档案馆170个,向社会开放档案210万卷(件);共有广播电台14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电视台1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9.7%和99.6%。有线电视用户1022.16万户,比上年增长12.1%。生产故事影剧片7部。全年报纸出版24.49亿份,比上年下降0.05%;期刊出版8804万册,下降9.7%;图书出版47043万册,增长12.5%。一批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500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10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90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04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9.3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18.13万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5.7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1.02万人,注册护师8.12万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0.75万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0.32万人。乡镇卫生院0.16万个,床位5.2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79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09万人。省财政拨专款加强农村卫生院建设,苏北地区第一批重点支持的300个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明显改善。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全省运动员在世界最高水平比赛中3人次获金牌、5人次获铜牌。在亚洲最高水平比赛中,共有21人次获金牌。成功举办第十届全运会,我省共夺得56枚金牌、136枚奖牌,竞赛总分、金牌总数均居全国第一。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省共有环境监测站14个,设立自然保护区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82.26万公顷。建成烟尘控制区142个,面积达0.3万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07个,面积为0.24万平方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78.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分别比上年提高2.1个和2.6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9.12亿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9587.8亿标立方,工业粉尘排放量36.16万吨。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实施绿色江苏建设工程。全省有7个城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成功承办首届中国绿化博览会。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太湖、淮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流域水质继续好转。制定实施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推行清洁能源、清洁生产和清洁发展。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47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24‰,下降0.21个千分点;死亡率7.03‰,下降0.1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21‰,下降0.04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根据对5000户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9元,比上年增长17.5%,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2%;人均消费性支出8622元,增长17.6%,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7.2%。根据对3400户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6元,比上年增长11%,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67元,增长17.5%,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4%。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为21.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8.6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均达90%以上。社会保险主要险种向非公有经济组织、进城务工农民和乡镇企业延伸,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顺利并轨,破产关闭的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已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全省城乡“低保”实现全覆盖,符合“低保”条件的40.1万城镇困难群众和85.5万农民实现应保尽保。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952.10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282.4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819.1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30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838.30万人。年末全省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9.43万张,收养7.39万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455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63个;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8.6万人,筹集福利资金4.05亿元,接受社会捐赠2.4亿元(不包括慈善机构)。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