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江苏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3:05:38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139次

2003年,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严重的洪涝灾害,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呈现出速度与效益基本协调的格局,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调控目标。

一、综  合

全省经济在高位运行。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增幅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6.8亿元,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6782.3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4562.7亿元,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16796元,比上年增长13.1%。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8.9∶54.5∶36.6。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51.0%,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30.5%,分别比上年提高4.0个和2.2个百分点。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年末全省城市化水平达46.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省投资、消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9%、50.5%和3.6%。

市场物价总水平上升。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2%。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3%。居民消费价格中,服务价格上涨3.2%。

就业和再就业规模扩大。年末全省就业人员4468.7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其中城镇净增就业56.1万人。全省城镇国有、集体、股份制、“三资”等单位就业人员603.0万人,减少12.7万人;私营个体就业人员360.7万人,增加50.3万人;从事社区公益岗位及灵活就业人数44.4万人。通过多种途径使35.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下降0.1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22家,比上年增加9家。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年末私营企业34.4万户,新增9.3万户,总注册资本达3632.6亿元;个体户140.1万户,新增38.6万户。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调整和完善。药品、食品、土地市场等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取得进展。财政、金融、投融资、价格等改革不断深入。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部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纯农户增收较少;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少数低收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部分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加剧,特别是电力供应出现紧张状况;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在大灾之年保持基本稳定。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主要农产品产量因自然灾害下降较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659.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23.1千公顷。棉花、油料种植面积369.5千公顷、911.0千公顷,分别增加58.2千公顷和3.7千公顷。蔬菜面积1341.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9%。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发展较快。

林业、牧业、渔业稳定发展。造林面积120.5千公顷,增长65.6%。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354.6万吨,其中猪牛羊肉244.4万吨,分别增长1.5%和1.9%;禽蛋总产量188.2万吨,增长0.5%;牛奶总产量49.8万吨,增长10.0%。全年水产品产量348.0万吨,增长4.1%;其中淡水产品246.0万吨,海水产品102.0万吨,分别增长3.6%和5.1%。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841.0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325.4千公顷,新增39.4千公顷;长江干堤加固达标866公里。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提高,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3029.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5%。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数创历史新高,转移人数已达1380万人(包括地域转移和产业转移),比年初增加109万人,其中劳务输出629万人,比年初增加72万人。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90.3%提高到9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9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全年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620.6亿元,增长22.7%。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023.5亿元,增长16.5%,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501.3亿元,增长19.0%。集体工业增加值277.5亿元,增长18.8%。私营工业增加值980.7亿元,增长25.4%。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718.5亿元,增长20.8%。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1561.0亿元,增长31.0%。农村工业增加值1916.2亿元,增长22.4%。大中型工业增加值2512.6亿元,增长18.0%。全年完成轻、重工业增加值1688.1亿元、2932.5亿元,分别增长17.2%和27.2%。全年用电量1505.1亿千瓦时,增长20.9%;其中工业用电1185.1亿千瓦时,增长22.5%。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些传统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支柱行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行业加快发展。38个大类行业中的前五大行业实现产值8512.2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7.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7.7%;其中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2606.7亿元,成为江苏第一大行业。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工业新产品产值15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保持增长。在列入统计的7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63种,下降的有12种。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省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969.4亿元,比上年增长33.0%;产品销售率97.9%,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476.9亿元,增长31.5%,其中利润789.1亿元,增长44.1%;亏损面14.5%,下降1.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84.2亿元,上升2.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3.9,提高12.4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27.6亿元,增长14.0%。实现利税总额118.8亿元,增长26.8%。全年施工单位工程个数111708个,增长23.7%;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56725个,增长13.5%。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040.0万平方米,增长26.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116.2万平方米,增长1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35.8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增幅提高22.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996.5亿元,增长40.4%;外商、港澳台经济投资973.0亿元,增长71.1%;民间投资2366.3亿元,增长27.3%,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960.6亿元,增长24.8%。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完成1864.5亿元、668.9亿元和809.2亿元,增长62.8%、47.6%和48.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投资结构得到改善。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3.2亿元,比上年下降14.0%;第二产业投资1460.6亿元,增长73.4%;第三产业投资2151.0亿元,增长51.0%。工业投资1445.6亿元,增长75.8%,其中能源工业投资348.7亿元,原材料工业投资359.0亿元,机械电子工业投资398.6亿元,轻纺工业投资270.8亿元,分别增长63.7%、61.3%、80.7%和106.2%。第三产业投资中,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449.1亿元,增长26.7%;房地产公用服务咨询业投资1370.0亿元,增长69.9%;文教卫生广播福利业投资169.4亿元,增长33.0%。

重点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2457.8亿元。淮河入海水道提前建成泄洪通水。徐宿、锡宜、苏嘉杭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南京城北污水厂建成投产。西气东输江苏段管线工程竣工。彭城电厂二期、华能淮阴电厂二期、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及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润扬大桥、南京三桥、苏通大桥等建设进展顺利;南京奥体中心、连云港核电站等工程加快建设,宁启铁路提前全线铺通,南京地铁一期土建工程全部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取得成效。全年国有及其他投资建成投产项目448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6.3%;新增固定资产1944.0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3.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增幅提高1.6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16.3亿元,增长14.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50.2亿元,增长11.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072.6亿元,增长13.0%;餐饮业零售额434.5亿元,增长20.2%;其他行业零售额59.4亿元,增长1.6%。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汽车、信息产品等新型消费持续升温。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93.1亿元,比上年增长33.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37倍,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2.2%和59.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2.5%。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381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批发业2901.4亿元,零售业913.8亿元,分别增长15.6%和46.8%。

各类商品市场发展快速。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706家,实现成交额5051.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大型骨干市场有448家,成交额3189.7亿元。其中,年成交额超50亿元的特大型市场有14家,成交额1264.3亿元;年成交额超100亿元的有4家,成交额545.8亿元。超市、便民连锁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以及邮购、电视购物、网上购物等无店铺零售形式迅速成长。

六、开放型经济

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突破。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13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7%。其中,出口总额591.4亿美元,增长53.7%;进口总额545.3亿美元,增长71.3%。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3.1%和38.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超过4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9.6%。对四大主体市场的出口均创下历史最高值,其中对欧盟、美国、日本的出口均超过100亿美元,分别为127.4亿美元、127.2亿美元和101.0亿美元,增长76.2%、55.0%和32.9%;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出口59.1亿美元,增长79.9%。对东盟、韩国、台湾省出口额43.7亿美元、22.5亿美元和18.7亿美元,增长50.4%、32.1%和75.9%。对俄罗斯、拉丁美洲、非洲出口额增长67.9%、16.2%和60.3%。

利用外资保持强劲增长。项目规模和增资额继续扩大。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301个,比上年增加1500个。其中新批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项目1507个,超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97个,超1亿美元的项目37个。全年全省增资项目有1697个,其中一次净增资超过1亿美元的有12个企业。全年合同外资金额突破300亿美元,为308.1亿美元,增长56.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58.0亿美元,增长52.4%。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服务业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90个,增长37.3%;合同外资金额47.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1亿美元,增长1.02倍和71.7%。开发区保持高投入高产出态势。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进出口总额677.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33.4亿美元,分别增长70.3%和65.3%;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207个,增加989个;合同外资金额211.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1.0亿美元,分别增长52.6%和45.9%。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0.9亿美元,增长21.5%;完成营业额19.8亿美元,增长26.7%。新派出人员30195人次,下降5.4%;期末在外人数79053人,增长7.3%。“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新批境外企业33家,投资总额5404.7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422.7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45.3亿元和28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0%和19.4%。

交通运输生产平稳增长。全年货物、旅客周转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7.7%和5.2%。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6000万吨,比上年增长8.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7552万吨,增长19.9%。年末全省公路里程655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为2003公里,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二,密度居全国第一;铁路营业里程762.8公里,铁路正线延展长度1452.3公里。全年新增公路里程5424公里,新增高速公路301公里,新增铁路正线延展长度10公里。客运车辆特别是私人车辆增长迅速。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31.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58.7万辆,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6.1%和48.7%。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不变价)4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4.4亿元,电信业务总量393.8亿元,分别增长12.3%和30.3%。邮电业务收入3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9.2亿元,电信业务收入315.6亿元,增长7.7%和16.4%。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292.5万门,新增117.7万门。其中市话交换机容量1302.5万门,农话交换机容量990.0万门。年末固定和移动电话双双突破2000万户。年末电话用户2043.5万户,新增383.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175.0万户,乡村电话用户868.5万户。住宅电话用户1510.3万户,新增104.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038.5万户,新增550.9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55.1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2.5部。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1.67万公里,新增0.29万公里。无线市话、宽带等电信业务快速扩张。年末无线市话用户234.4万户,互联网用户405.5万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国内国际旅游业克服非典影响稳步恢复。全年国内旅游人数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8%;国内旅游收入975亿元,增长17.5%。全年入境人数22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2%,其中外国人143.5万人次,增长3.2%,港澳台同胞79.7万人次,下降4.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1.3亿美元,增长7.8%。全年经批准因私出国境人数26.7万人次,增长16.2%。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968.9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98.0亿元,增长27.8%。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等主体税种增长较快。税务部门征收的税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分别完成476.7亿元和2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和49.8%。另外,全省海关关税收入完成77.8亿元,增长49.6%。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1377.5亿元,同口径增长14.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29.6亿元,增支169.4亿元;基金支出347.9亿元,增支158.9亿元。全年农业林业水利等支出64.2亿元,增长25.5%。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4.4亿元,增长35.8%。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支出50.2亿元,增长25.8%。医疗卫生支出54.2亿元,教育支出179.2亿元,科学支出5.4亿元,分别增长29.5%、15.6%和6.3%。基本建设拨款74.2亿元,企业挖潜改造资金50.6亿元,行政管理费105.6亿元,分别增长16.8%、1.2%和18.5%。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和流通中现金(M0)余额分别为17441.2亿元、7055.1亿元和2260.2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27.0%、29.7%和20.8%。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18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513.9亿元;其中储蓄存款8046.0亿元、企业存款6065.0亿元,分别增加1344.8亿元和1473.8亿元。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042.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96.2亿元。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全年全省境内上市公司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筹集资金48.7亿元,比上年减少5.1亿元。其中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42.9亿元,比上年增加21.7亿元。全年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交易量6710亿元,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量81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3%和2.8倍。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A、B股)由上年末的68家增加到81家。上市公司总股本319.4亿股,比上年末增长12.7%;市价总值2490.8亿元,增长2.4%。年末共有证券营业部182家;期货经纪公司营业部15家;证券从业人员4111人,期货从业人员422人。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财产险收入61.7亿元,寿险收入296.7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24.8亿元,分别增长10.2%、37.6%和95.7%。赔付额79.9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付43.3亿元,增长31.2%;寿险赔付51.5亿元,增长1.5倍。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壮大,科技活动支出增加。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6.3万人。全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2839个,其中政府部门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247个,高等院校属科研机构580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944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2.3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活动人员10.5万人。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88人。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20.3亿元,增长8.2%,其中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支出137.0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生产总值的1.1%。

科学研究成果显著,技术市场较为活跃。全省有20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有262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58项、三等奖190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04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76.5亿元,增长28.6%。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专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申请专利18393件,比上年增长40.7%;授权专利9829件,增长29.4%。

高新技术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全省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28.0亿元,比上年增长51.4%。组织实施14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21项火炬计划项目和343项星火计划项目。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2176家,当年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40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03项。已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5个,其中当年新建6个。全省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876亿元,实现利税311.6亿元,创汇170.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0%、19.4%和70.1%。

质量检验工作得到加强。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55个,国家检测中心3个;监督抽查产品286种,比上年增长12.6%。共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4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3900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0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25.9万台件,比上年增长1.5%;制定、修订地方标准274项,增长174.0%。

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05所,高等学校数和在校生人数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初中升学率83.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幼儿园在园幼儿125.25万人。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初步形成高速省域主干网、光纤城域网和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网互联互通的三级网络体系。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大省建设步伐加大。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1个,文化馆115个,公共图书馆101个,博物馆91个,档案馆170个,向社会开放档案180万卷(件);共有广播电台14座,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电视台1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9.6%和99.5%。有线电视用户755.0万户,比上年增长12.7%。生产故事影剧片6部。全年报纸出版25.9亿份,比上年上升2.2%;杂志出版9752.5万册,下降8.3%;图书出版45500.9万册,增长2.8%。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277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31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202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07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7.6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17.0万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4.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0.5万人,注册护士7.3万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0.86万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0.39万人。乡镇卫生院0.16万个,床位4.5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7.1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26万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全省个体私营医疗机构已发展到3736家,占全省医疗机构总数的23.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步伐加大,全省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28家,比上年增长24.6%,覆盖人口1266万人。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全省13个省辖市和74个县(市、区)完成了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任务。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全省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人口覆盖面达到63.5%,新型合作医疗人口覆盖面达23.2%,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10个县(市、区)试点,人口覆盖面达85.0%。农村改水工作进展良好,全省农村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344.0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0%。深入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和卫生镇村活动,建成国家卫生城市16个、国家卫生镇33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第六届全国残运会,积极推进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筹备工作。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全省运动员获3项世界冠军,创3项全国纪录。在国内外最高水平比赛中,获金质奖56人次,银质奖42.5人次,铜质奖44人次。

十一、环境保护

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省共有各级环境监测站114个,设立自然保护区2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3.8万公顷。建成烟尘控制区285个,面积达0.29万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343个,面积为0.22万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9亿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5000亿标立方,工业粉尘排放量24万吨,工业粉尘去除量243万吨。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2个。全省所有县(市)均已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其中已经建成26个。城市空气质量逐步提高。在监测的城市中,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2个,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9个。对道路噪声监测的城市中,噪声污染严重的为零;对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城市中,优于城市居住区声环境质量标准的城市达到1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9.04‰,下降0.13个千分点;死亡率7.03‰,上升0.0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01‰,下降0.17个千分点。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40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63.7万人,增加164.4万人;乡村人口3942.1万人,减少139.6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根据对4600户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2元,比上年增长13.2%;人均消费性支出6708元,增长11.0%。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581元,增长15.3%。根据对3400户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39元,比上年增长6.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04元,增长3.0%。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3256.6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3179.7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为20.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5.9平方米。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符合“低保”条件的城市困难群众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职工761.6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775.7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246.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59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221万人。年末全省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8.87万张,收养7.24万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275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624个;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5.6万人,筹集福利资金1.16亿元,接受社会捐赠2.37亿元。

注:公报中全省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