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江苏省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6 13:01:01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11次

199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经历了国内外形势的严峻考验并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努力克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格局,各项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基本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调控目标。

一、综合

全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3639.3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2542.9亿元,增长13.0%。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23元,比上年提高10.5%。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得到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15.1∶51.1∶33.8调整为14.2∶50.5∶35.3。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中稳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支情况良好,金融形势基本平稳,市场价格保持低位走势。

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增强。积极启动投资需求,特别是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明显加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成为拉动经济回升的主要因素。努力扩大消费需求,重视市场开拓和名牌产品销售,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出口需求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一定增长。抗洪斗争取得伟大胜利。全省人民团结奋斗,严防死守,英勇抗御长江特大洪水的袭击,境内堤防无一决口,水利工程无一失事,也没有因洪水死亡一人,有效地保证了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城镇职工871.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2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29.9万人,增加39.8万人;农村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85.5万人,增加60.9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全部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年末24.5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本上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全年29.2万名国企下岗职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再就业,再就业比例达54.3%。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最终消费需求不旺,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乏力,出口需求增幅减小;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较差;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够快,农业服务体系尚待进一步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压力较大;居民收入增长减缓,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夏季粮油因灾大幅度减产,但由于以秋补夏措施得力和秋季气候条件良好,秋粮亩产、总产双超历史,其中水稻亩产连续五年过千斤。全年粮食总产量3415.1万吨,比上年减少148.7万吨,下降4.2%,总产仍属历史较高年份。棉花总产量46.2万吨,比上年下降9.0%;油料总产量115.5万吨,其中油菜籽64.3万吨,分别下降18.6%和36.1%;蚕茧总产量9.0万吨,增长4.1%;水果总产量145.8万吨,增长3.9%。

林业、牧业、渔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7.9千公顷,比上年下降5.8%。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277.5万吨,比上年增长4.1%;禽蛋总产量162.0万吨,增长7.2%;牛奶总产量12.2万吨,增长9.8%。全年水产品产量282.0万吨,比上年增长6.1%;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93.8万吨,海水产品产量88.2万吨,分别增长7.3%和3.7%。

农业综合开发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围垦滩涂7.7千公顷,改造中低产田216.7千公顷,建设高产稳产农田138.7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93.3千公顷。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批水利建设工程如期完成,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876.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7千公顷,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有新的提高,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593.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3.7%。

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绩。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组织实施并基本完成延长全省农村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变的二轮承包工作。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认真执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收储企业实行粮食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三项政策,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粮食收购工作进展顺利。农业结构有所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推进,优质高产作物面积扩大,江南、淮南、淮北高效畜牧业和园艺业十大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全省形成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84家。农村非农产业继续较快发展,全省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1.7%,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83.7%提高到8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1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全年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8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国有和集体工业稳定发展,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较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值2658.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国有工业产值2210.6亿元,增长6.0%;集体工业企业产值3681.2亿元,增长4.5%;股份制工业企业产值511.5亿元,增长26.8%;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产值1877.8亿元,增长28.6%;联营、私营等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产值531.8亿元,增长46.7%。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675.9亿元,增长2.4%。受增加投资的拉动,重工业增速有所加快。全年轻工业完成产值4293.6亿元,增长14.3%;重工业完成产值4519.2亿元,增长10.8%。

稳步推进各项企业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加快,至年底有4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采取引进外资、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承包、租赁、出售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搞活国有小企业。乡镇企业改制面由上年的60%上升到85%。

积极开展’98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年活动,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组建发展了一批企业集团,到年底全省已有各类企业集团2000多家。优化资本结构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全年资产重组超过200亿元。全省完成81万锭的压锭任务。产品结构有所调整,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较旺的产品增长较快,一些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加工工业产品、市场滞销产品呈现负增长。在列入统计考核的83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保持增长的有41种,下降的有42种。其中,与上年相比,纱下降1.0%、机制纸及纸版增长3.2%、原盐下降10.8%、家用洗衣机增长4.5%、彩色电视机增长41.5%、原煤增长4.9%、发电量增长0.4%、原油加工量增长1.4%、成品钢材增长12.4%、水泥增长1.8%、金属切削机床增长2.8%、平板玻璃增长25.6%、纯碱增长28.7%、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107.0%、汽车下降9.2%、组合音响增长191.7%、程控交换机增长24.3%、化肥下降1.2%、房间空调器下降16.7%、化学纤维增长6.0%。产品质量和档次稳步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企业产销衔接状况有所改善,但经济效益尚未明显好转。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0%,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库存积压增幅减缓,年末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长2.72%,增幅比年初回落13.7个百分点。企业扭亏增盈力度加大,亏损额升幅缩小,效益下滑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止。但企业总体效益仍不理想。全省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2.21亿元,比上年下降7.9%,其中国有企业下降15.4%,大中型企业下降13.2%;亏损企业亏损额107.1亿元,上升22.8%,其中国有企业上升14.0%;企业亏损面24.3%,上升1.8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9.3%,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8.2%,下降5.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2.6%,下降0.21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全省建筑施工企业共承接70521个施工项目,实行招投标的工程个数24811个,招投标面为35.2%,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工程质量管理得到加强,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为31.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700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房屋竣工面积9143.7万平方米,增长4.0%;实现利税总额38.0亿元,增长3.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计算物价因素,实际工作量增长16.5%。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042.6亿元,增长26.1%;集体经济投资488.2亿元,增长9.0%;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33.0亿元,下降3.8%;其他各种经济类型投资671.5亿元,增长15.3%。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749.7亿元,增长27.5%;更新改造投资294.3亿元,增长9.5%;房地产开发投资291.6亿元,增长20.7%;其他投资248.0亿元,增长24.4%。

投资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资金投入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倾斜,全省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0%,比全部投资增幅高出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59.9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84.5亿元,增长14.6%。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中,用于能源工业投资171.3亿元,增长25.7%;原材料工业投资78.9亿元,下降17.4%;机电工业投资50.5亿元,下降39.7%;轻纺工业投资126.5亿元,增长104.6%;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272.6亿元,增长36.5%;文教卫科投资71.8亿元,增长34.2%。

水利、交通、能源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全省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上技改项目共完成投资27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治淮治太、江海堤防达标等省重点水利工程取得新进展,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正在实施,泰州引江河工程建设实现初通水和通航,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开工建设,通榆河工程加快进行。南京至马鞍山、南京至高淳(一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和广靖、锡澄、淮江、连徐高速公路等建设步伐加快。新长铁路、华东江苏50万伏输变电工程等开工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502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5.1%;新增固定资产680.6亿元,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5.2%。全省基本建设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天然原油开采30万吨/年;火力发电机组容量142.5万千瓦,输电线路长度595公里,变电设备能力389万千伏安;新建公路1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公里,改建公路245公里;新扩建港口码头泊位4个,年吞吐量140万吨;水泥70万吨/年;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25万吨/日。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生产继续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3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5%。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得到加强。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1482.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其中,铁路343.4亿吨公里,下降3.5%;公路337.5亿吨公里,增长3.2%;水运769.8亿吨公里,增长3.9%;管道31.7亿吨公里,增长5.5%。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旅客周转量717.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3%。其中,铁路141.2亿人公里,下降2.4%;公路564.8亿人公里,增长3.2%;水运1.3亿人公里,下降38.7%;航空10.1亿人公里,增长34.0%。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2115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721万吨,增长2.9%。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03.9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7.6亿元,比上年增长26.6%;业务收入173亿元,增长41.5%。公用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邮政新型业务发展迅速。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1250万门,净增194万门。其中市内电话已装容量759万门,净增39万门;农话已装容量491万门,净增155万门。城乡住宅电话用户达637万户,新增139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8.3部,比上年提高4.1部。农村电话在上年行政村村村通电话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发展。年末移动电话新增用户52万户,达到14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9.1%;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7.4万户,增长3.1倍。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消费品销售在买方市场格局下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8.0亿元,比上年增长6.5%,计算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4%。其中,城市(包括县城)实现1509.6亿元,比上年增长7.3%;农村实现728.4亿元,增长4.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475.9亿元,比上年下降6.3%;集体经济616.6亿元,下降2.5%;私营经济137.0亿元,增长68.6%;个体经济557.2亿元,增长2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40.5亿元,比上年增长8.3%;餐饮业175.6亿元,增长14.4%;各种其他行业522.0亿元,下降0.7%。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现代流通业态发展较快。市场建设迈出新步伐,全省商品交易市场达6018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338个,超10亿元的市场42个。各类要素市场达300多家。

全省百家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全年销售收入净额154.0亿元,比上年下降13.1%;经营费用率为5.4%,上升0.4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状况仍未明显改观,全年利润总额2.2亿元,比上年下降27.1%;销售利润率为1.4%,下降0.3个百分点。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6%,其中城乡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与上年持平和下降1.0%。分项目看,食品价格下降2.7%,其中粮食上涨3.9%、油脂上涨2.3%、肉禽及其制品下降10.2%、蛋类上涨5.4%、水产品下降4.9%、鲜菜上涨2%,衣着类下降0.7%,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1.3%,医疗保健上涨2.7%,交通和通讯工具下降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下降1.5%,居住类上涨0.7%,服务项目上涨8.6%。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7.5%,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8.6%,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5%。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1.8%,其中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分别下降1.8%和1.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对外经济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对外贸易仍取得较好成绩。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26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进口107.8亿美元,增长13.0%;出口156.5亿美元,增长11.0%。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商品销往193个国家和地区,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得到巩固和发展,出口分别增长33.6%和26.3%;对非洲、拉美、大洋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分别增长20.9%、20.6%和14.6%。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全省外贸发展的主要力量,全年出口80.6亿美元,增长20.1%,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1.5%,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初级产品出口额的比重由上年的5.7%下降为4.5%,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额达62.0亿美元,增长31.2%,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20.2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69.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8%;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18家,合同外资75.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2.9%和18.4%,降幅比年初有所减小。其中新批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189个,超亿美元的项目4个。有近60个国家(地区)的客商和21个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踊跃来苏投资。外商独资企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新批外商独资企业合同外资增长15.0%,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的41.4%上升到58.3%。外商投资结构逐步改善,全年新批增资项目由上年的331个上升到519个,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也有所增加。

各类开发区已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79家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外商实际出资和外贸出口分别占全省总数的67.9%和30.5%。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继续拓展。全年国际公司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3%;完成营业额5.2亿美元,增长35.6%。

国际旅游业继续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海外游客115.4万人次、395.9万人天,旅游外汇收入5.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33.7%和24.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全年财政总收入5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7.6亿元,增长12.6%。全年财政支出429.2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2%。全省财政收支平衡,已全部消化了历史性财政赤字。认真执行中央制定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对重点水利工程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了经济稳步发展。

金融形势基本平稳。年末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6578.8亿元,贷款余额5063.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898.7亿元和609.9亿元,存贷差比去年增加288.8亿元。在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2484.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56.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73.8亿元和553.3亿元。在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4094.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51.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86.2亿元和47.8亿元。年末现金(M0)增长20.8%,广义货币(M1)增长14.3%,狭义货币(M2)增长17.2%。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承保总额16351.9亿元,比上年增长36.3%;保费收入99.0亿元,增长19.1%;赔付总额18.7亿元,增长4.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继续扩大。年末全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1.1万人,比上年增长3.9%。科学研究开发机构2191个,其中,政府部门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408个,高等院校属科研机构383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140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9.1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3.5万人。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

科学研究成果累累。全省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47项,其中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9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244项。

技术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4万项;技术贸易成交额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专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申请专利5828件,授权专利3787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42.7%。

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建成43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个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及15个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与园区。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90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全省高新技术企业812家,当年认定省级高技术产品450项,省级新产品642项。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功举办了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合作交易洽谈会。

继续实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促小康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得到广泛重视,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改造和更新薄弱学校1334所。全省招收研究生5640人,在学研究生15489人,分别比上年增加731人和1935人。普通高校招收本专科生8.49万人,在校学生27.3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66万人和3.42万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8.11万人,比上年增加2.23万人。全省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24.24万人,小学在校学生751.8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55万人和19.76万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2.91万人,比上年减少2.16万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11.16万人,比上年减少0.2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初中入学率达95.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成果得到巩固。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年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生7.05万人,在校学生20.0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13万人和1.4万人。成人中专在校学生17.39万人,比上年减少0.44万人。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教师住房建设速度加快,新建教师住房面积229万平方米。

十、文化和体育

文化大省建设步伐加快。“五个一工程”建设取得新成绩,一批优秀剧目和作品在全国获奖。文化基础设施改善,文化市场健康活跃。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馆107个,公共图书馆99个,博物馆78个,档案馆163个,向社会开放档案115万卷,省辖市以上广播电台1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电视台1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7.7%和97.8%。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1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2772个。全年报纸出版18.5亿份,各类杂志出版8488万册,图书出版4.73亿册。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全省共有169人次获奖牌。其中,在世界最高水平比赛中获金牌10枚、银牌14枚、铜牌9枚;亚洲最高水平比赛中获金牌36枚、银牌15枚、铜牌8枚。在全国性重大比赛中获金牌30枚、银牌27枚、铜牌20枚。在第十三届亚运会上全省有36人次夺取金牌,居全国第一,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1998年全国体育工作五项大奖,其中突出贡献奖和亚运会贡献奖双双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卫生和环境保护

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全省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达到初级卫生保健合格标准,解决了淮北高氟和污染严重地区450万人口卫生饮水问题。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457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10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264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14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7.0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15.9万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5.7万人,其中医生11.6万人;拥有中西医师7.8万人,护师和护士7.1万人;拥有卫生防疫和防治人员1.2万人,妇幼卫生人员0.3万人。

环保执法力度加大,环保工作取得新成绩。年末全省共有各级环境监测站95个,设立自然保护区18个。全年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510项,完成总投资17.4亿元;建成烟尘控制区121个,面积达1302.9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26个,面积为829.5平方公里;工业粉尘排放量、回收量分别为55万吨和145万吨,全省新增废水天处理能力114.6万吨。太湖、淮河和长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10.97‰,下降0.46个千分点;死亡率6.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3‰,下降0.46个千分点。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18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6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18元,比上年增长4.4%;人均消费性支出4889元,增长7.8%。全年职工工资总额652.9亿元,比上年增长2.7%;职工平均工资7492元,增长5.4%。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77元,比上年增长3.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37元,下降6.1%。全省继续实施扶贫攻坚计划,脱贫成果得到巩固。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新建住宅2198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7381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1.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2.0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和1.3平方米。

注:1.本公报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