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泰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3-26 22:17:17 来源:泰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055次

泰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泰州调查队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统筹做好保增长促民生各项工作,经济向好态势不断增强,民生持续得到改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5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第一产业增加值133.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936.56亿元,增长14.4%,其中工业增加值825.35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580.76亿元,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1:56.7:35.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498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5197美元。

地方财力明显增强。全市财政总收入343.84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8.62亿元,增长37.1%,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11.4% 、41.9%和23.0%。财政总支出256.15亿元,增长39.7%。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68.86亿元,增长39.6%。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对城乡社区事务、环境保护、文化体育与传媒等领域的资金保障力度加大,分别增长54.3%、54.4%和88.4%。

物价水平稳中有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下降0.3%,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5升3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分别比上年增长0.5%、0.6%、0.4%、0.5%和0.7%,交通及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分别下降1.0%、0.4%和2.8%。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多形式促进充分就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全年实施各类培训40万人次,净增城镇就业人员5.4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0万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9%,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部分企业运营较为困难;转型升级的任务还非常艰巨,经济结构偏重、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等不同程度存在;经济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规模还不够大,重大储备项目还相对较少,外贸出口增速回落;中心城市功能不够完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改善民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还较大。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向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9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10.22万吨,增长3.2%。其中夏粮112.18万吨,增长6.4 %;秋粮198.04万吨,增长1.5%。棉花总产量1.60万吨,油料总产量11.73万吨。强化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万亩,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50个。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新增龙头企业10家,农业利用“三资”40亿元。

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全市新增植树造林面积12.30万亩,年末森林覆盖率16.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22.31万吨,增长5.3%;禽蛋总产量9.29万吨,增长0.2%;牛奶总产量3.21万吨,增长10.3%。全市水产养殖面积4.14万公顷,增长5.6%。水产品产量28.63万吨,增长18.9%;其中淡水产品28.55万吨,海水产品0.08万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800公里,改造农村桥梁460座,改厕7.7万座,疏浚河道3923万方。继续推进全面小康“十百千”工程,新创市级全面小康先行村250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通电、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工业技改财务发生数737.60亿元,实施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145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23.74亿元,增长27.9%。其中轻工业978.59亿元,增长24.1%;重工业2745.15亿元,增长29.3%。工业出口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555.00亿元,增长16.5%。

企业效益逐步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销售收入3569.33亿元,增长29.0%;利税总额417.53亿元,增长43.7%;利润总额244.25亿元,增长60.3%。全市亏损企业246家,比上年下降15.5%;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18亿元,下降12.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0.8%,比上年提高43.3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支柱产业产值2360.42亿元,销售收入2270.81亿元,利税286.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4%、30.3%和46.9%。其中,机电产业产值1554.06亿元,增长37.4%;化工产业产值536.03亿元,增长11.1%;医药产业产值270.33亿元,增长20.2%;机电产业中船舶产业产值522.93亿元,增长46.2%。

建筑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建筑施工企业680家,从业人员56.02万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17.32亿元,增长17.1%;承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739万平方米,增长9.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860万平方米,增长8.3%。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6.20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城镇集体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64.20亿元,增长28.9%。第一、二、三产业投资21.26亿元、652.03亿元和492.90亿元,分别增长28.6%、28.9%和30.4%。民间投资857.9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6%。

房地产开发稳步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23.88亿元,增长10.8%;商品房施工面积1091万平方米,与去年基本持平;商品房销售面积407万平方米,增长34.5%;商品房销售额159.94亿元,增长43.0%。市区新建经济适用房30万平方米,落实租售并举保障房源350套、廉租房源272套。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2.14亿元,增长25.9%;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85.22亿元,增长17.4%;其他行业零售额2.53亿元,增长3.0%。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市市场零售额344.67亿元,增长20.1%;县以下市场零售额125.22亿元,增长15.2%。

消费结构调整升级。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中,化妆品类、中西药品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1%、22.5%和26.8%。市区居民消费支出12163元,增长10.7%,其中居住类、交通和通讯类、医疗保健类分别增长18.8%、19.6%和22.1%。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5657元,增长11.5%,其中家庭设备用品类、居住类、文化教育娱乐类分别增长23.8%、28.0%和35.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有所下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年进出口总额58.20亿美元,下降8.2%。其中出口总额42.15亿美元,下降13.7%;进口总额16.04亿美元,增长10.3%。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仍然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27.55亿元,加工贸易进出口30.08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9%和10.5%。

开放型经济平稳发展。全市新增私营企业7472家、个体工商户2.90万户。年末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7.12万人,个体户从业人员17.68万人,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1000.46亿元,增长24.2%。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注册协议外资27.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56亿美元,分别增长46.0%和0.6%。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新签外经合同额3.85亿美元,实现外经营业额4.46亿美元,分别增长21.1%和24.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公路客运量7384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521630万人公里,分别增长9.0%和9.1%。公路货运量3148万吨,增长7.2%;货运周转量289944万吨公里,增长6.9%。水路货运量6650万吨,增长4.1%;货运周转量2156033万吨公里,增长13.3%。港口货物吞吐量10697万吨,增长48.4%,其中外贸吞吐量463万吨,增长52.3%。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7.42万辆,增长26.0%,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2.19万辆,增长36.8%。

邮电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邮电业务收入3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66亿元,增长6.8%,电信业务收入28.59亿元,增长12.6%。年末全市宽带网用户48.02万户,增长45.5%;移动电话用户300.64万户,增长28.3%。

旅游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年末全市星级饭店27家,客房总数2765间,拥有床位4289张。成功举办中国泰州国际旅游节,顺利承办省第六届园博会。全年接待国内外旅客940.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9.59亿元,分别增长18.7%和24.5%;其中境外游客6.8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872万美元,分别增长13.4%和12.6%。

八、金融、保险和证券

金融市场高位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85.39亿元,比年初增加483.2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571.94亿元,增加204.89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60.37亿元,比年初增加368.9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623.87亿元,增加150.78亿元;中长期贷款448.86亿元,增加204.05亿元。全年现金净投放30.66亿元,增长28.0%。

保险事业发展稳步。全年保险业务收入4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财产保险收入9.8亿元,增长33.2%;人寿保险收入39.41亿元,增长19.9%。保险业务支出13.07亿元,增长16.1%。其中财产保险支出4.76亿元,增长6.3%;人寿保险支出8.31亿元,增长13.8%。

证券市场持续升温。年末全市上市公司5家,证券公司营业部10家。全年累计开户数200110户,比上年增长20.8%。客户保证金余额19.50亿元,增长80.7%。证券交易总额2380.55亿元,增长23.0%。实现利税2.17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年末全市普通小学166所,在校学生22.66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普通中学217所,在校学生25.82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8%,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普通高等学校5所,在校学生4.38万人,增长10.1%。

科技事业稳步提高。首批16家市级企业院士工作站成立, 4家研发分中心新入驻中科院泰州中心,新增3家省级科技孵化器单位,9家企业被评为全省首批创新型企业。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6265件,增长34.0%;专利申请授权量2785件,增长83.0%;全年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37.55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0.83亿元,增长12.9%;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2.5亿元,增长104.7%;医药制造业270.33亿元,增长20.2%,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112.80亿元,增长53.5%,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48.49亿元,增长34.0%,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409.92亿元,增长27.7%,新材料制造业292.68亿元,增长2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快文化泰州建设,建成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12部古籍入选国家级古籍保护名录。全市年末各类艺术馆106家,博物馆8家,公共图书馆6家,剧场、影剧院4家。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1472千册,增长15.4%。全市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22.42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72.8%,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强化基层卫生资源布局调整和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市建成省级示范卫生院10个、标准化卫生院88个,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99.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9.7%,分别比上年提高0.4和1.6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597家,其中医院、卫生院174家;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7482人,其中执业医师7949人,注册护士5557人;卫生机构医疗床位14219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第三届少儿艺术节、第五届全民健身节和老年艺术节,承办全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全国男子排球联赛。2009年,泰州健儿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金牌23枚、银牌30枚、铜牌39枚,其中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获得3金3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年末全市总户数172.34万户,户籍总人口503.98万人。其中男性256.48万人,女性247.5万人。当年新出生人口4.28万人,人口出生率8.52‰;当年净增人口1.0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6.61万人,增长0.7%;城市化水平51.0%,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9元,增长11.9%;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9807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8180元,增长11.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97.87亿元,比年初增加173亿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36.5%,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77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50.01平方米。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17.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保障水平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3.3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2.5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0.93万人,分别增长9.1%、2.0%和2.3%,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覆盖率98.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3.25万人。全市各类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1.80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40万人,分别增长8.5%和6.6%。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11.29万人,增长4.2%;累计发放低保金额1.42亿元,增长36.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二、安全生产和民主法制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8年保持“双下降”,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330起,死亡435人,分别下降14.3%和1.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26,下降16.1%。

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加强“平安泰州”、“法治泰州”建设,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97.0%。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区1个,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96%,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99%。

十三、资源与环境

环境治理继续加强。全年实施1121个减排项目,关闭小火电组687.6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能力245万吨、落后炼钢能力547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7%;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7.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7%;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5.37亿元。污水集中处理率3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0.6%。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水资源总量13.97亿立方米,集中式引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水量1225毫米,年日照1720小时,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27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258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40.3%。全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85.9分。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人均GDP按省反馈常住人口计算。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