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江苏

扬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3-22 14:53:11 来源:扬州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6715次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市经济发展企稳向好,开放创新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6.39亿元,可比价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88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042.03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669.48亿元,增长15.0%。人均GDP达41406元,按当年汇率计算折合6065美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8.1:56.2:35.7调整为 7.8:56.1:36.1,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2.2%。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市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543.1亿元,增长35.1%。新发展私营企业15007户,增长19.4%。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9560户,增长2.6%。

景气指数保持高位运行,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5.26,比上季度上升8.36点,比上年同期上升49.05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39.44,比上季度上升13.04点,比上年同期上升43.31点。两类指数均处于“较为景气”区间。

市场物价呈先下后上的U型走势,全年CPI为99.9%,价格水平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构成CPI的商品类别中,上涨的有:食品类(102.1%)、烟酒及用品类(10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0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0.7%);下降的有: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99.8%)、交通和通信类(98.4%)、衣着类(95.8%)。

二、农业

农业农村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282.35万吨,增长4.5%,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获得丰收;油料总产8.29吨,增长4.2%;蔬菜总产147万吨,增长7.5%。猪肉产量9.78万吨,增长3.2%。水产品产量37.41万吨,比上年持平略增。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6.42亿元,增长7.8%。其中农业产值114.71亿元,增长12%;林业产值7.72亿元,增长10.9%;牧业产值48.16亿元,下降0.7%;渔业产值73.61亿元,增长6.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21亿元,增长11.2%。

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利用民资58.4亿元。新增项目800个。8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176亿元,增长20.3%。农业、水利及综合开发等争取省以上投资10.9亿元。新创“三品”品牌67个。国家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宝应。土地复垦与综合整治新增耕地2.54万亩。

农村“三大合作”发展迅速。到2009年底,全市农村“三大合作”组织达到2615个,其中当年新增“三大合作”组织953个,增长24.3%。农村“十大工程”、“新五件实事工程”加快推进,新建农村公路470公里,疏浚县乡河道2900万方。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56万个、无害化卫生户厕7.3万座,新增农村饮用安全水20万人。新创全面小康村180个、新农村示范村33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向好。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460.2亿元,增长26.4%。在工业35个大类行业中,完成产值过百亿元的行业有16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总量分别达696.9亿元、598.9亿元和49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6%、41.4%和13%。

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3446家,比上年底净增423家;企业单体平均规模达1.3亿元,比上年净增1300万元,增长11%。产值过亿元企业达820家,比上年净增215家,产值份额占规上工业总量的78.8%。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144家,比上年净增31家;10亿元以上企业73家,比上年净增20家。

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78.4亿元,增长28.9%,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2.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67.7%上升为69.0%,总量贡献率比上年末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57.2%,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30.5%,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三新”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44.7亿元,增长41.6%,高出全市平均增幅15.2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企业完成产值123.7亿元,增长98.2%;新光源企业完成产值92.3亿元,增长28.9%;新材料企业完成产值128.7亿元,增长17.6%。

工业利税、利润增幅不断攀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40.3亿元,增长26.5%;实现利税325.4亿元,增长21.5%;其中利润186.5亿元,增长34.6%。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29.16亿千瓦时,增长10.4%;其中,工业用电量93.72亿千瓦时,增长9.6%。

部分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2009年 比上年增长%

原   煤 万吨 86.75 115.9

天然原油 万吨 171.01 --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30.78 4.3

烧碱(折100%) 万吨 34.24 5.8

合成纤维聚合物 万吨 173.8 4.2

水   泥 万吨 321.14 50.8

钢   材 万吨 173.11 18.0

塑料制品 万吨 38.98 37.2

纱 万吨 15.32 13.5

服   装 万件 2.18 -32.3

化学纤维 万吨 78.18 4.3

金属集装箱 万立方米 480.15 60.2

民用钢质船舶 万载重吨 181.92 62.8

通信电缆 万对千米 197.63 -24.5

电力电缆 万千米 47.74 18.8

金属切削机床 万台 4.5 18.1

化学农药原药 万吨 6.03 2.0

电动自行车 万辆 9.11 55.5

汽车 万辆 0.21 -30.0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施工总产值1296.7亿元,增长25.5%。全年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1243万平方米,增长13%;房屋竣工面积5618万平方米,增长18.7%。获鲁班奖3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3.9亿元,增长33.8%。其中规模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000.1亿元,增长35%,占全社会投资的94%;规模以下项目完成投资63.9亿元,增长17.1%,占全社会投资的6%。规模以上项目投资中,城镇项目完成投资594.1亿元,增长45%;农村项目完成投资276.4亿元,增长43.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9.5亿元,下降5.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3亿元,增长49.4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19亿元,增长41.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3.6亿元,增长22.1%。一、二、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1%、67.6%和31.3%。一产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进一步加强。完成投资713.7亿元,增长40.9%,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67.1%,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2009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29.5亿元,下降5.9%;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06.3亿元,下降2.3%;办公楼完成投资1.8亿元,下降43.0%;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额14.8亿元,下降19.3%。商品房销售增势强劲,全市商品房共销售514.7万平方米,增长69.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66.8万平方米,增长75.3%;办公楼销售面积6.6万平方米,增长5.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37.2万平方米,增长40.9%。商品房销售额达225.5亿元,增长105.0%;其中住宅销售额198.6亿元,同比增长120.2%;办公楼销售额3.6亿元,下降5.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22.4亿元,增长51.1%。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江海高速扬州段、沪陕高速江六段、京杭运河扬州段“三改二”、邵伯和施桥三线船闸扩容、乌塔沟分洪道等工程加快建设。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扬州港5号泊位开工建设。苏中江都机场项目建设已获批。连淮扬镇铁路、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和扬州西输变电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五、邮电通讯和交通运输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4.36亿元,增长11.9%;电信业务收入31.42亿元,增长11%。年末电话用户487.81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331.91万户,增长39.6%。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2.75万户。有线电视用户102.56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超过90%,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0.5万户。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2009年,全市货物运输总量达8001万吨,增长11.3%;货物周转量154.27亿吨公里,增长11.6%。客运量6363万人次,增长9.2%;旅客周转量40.58亿人公里,增长10.7%。港口货物吞吐量6423万吨,增长1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2万标箱,下降17.1%。年末全市公路里程10060.5公里,年末高速公路里程240.6公里。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2009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亿元,增长18.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22.9亿元,同比增长18.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9.7亿元,同比增长19.4%。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4.2亿元,增长19.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64.8亿元,增长17.8%。城市市场增幅比农村市场高1.3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增幅差距比去年缩小了5.4个百分点。

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强劲。2009年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25.7亿元,增长13.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8.1亿元,增长16.4%。日用品类零售额6.6亿元,同比增长9.2%。化妆品类零售额3.2亿元,增长23.4%。金银珠宝类零售额5.1亿元,增长30.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5.1亿元,增长33%。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51.4亿元,增长2.2倍。

“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进消费政策成效显著,全市累计实现家电下乡销售额2.9亿元,销售量14万台;回收旧家电9.8万台,销售新家电8.6万台,销售额达3.2亿元。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9年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达到310.09亿元,增长16.5%;一般预算收入128.08亿元,增长22.2%,占GDP的比重为7.1%,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逐步向好,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不断回升,全年税收占比达71.9%。一般预算收入中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城建税等五项主体税收累计完成69.04亿元,增长16.8%,其中增值税21.07亿元,增长6.5%;营业税28.54亿元,增长31.2%。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一般预算支出实现151.48亿元,增长19.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39亿元,增长10.5%;教育支出29.47亿元,增长23.1%;科学技术支出3.69亿元,增长2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46亿元,增长23%;医疗卫生支出7.87亿元,增长30.6%;环境保护支出5.35亿元,增长36.3%。

金融平稳运行。人民币存款强劲增长。年末,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067.13亿元,比年初增加515.25亿元,余额同比增长32.7%。在存款结构上,企业存款高速增长,年末企业存款余额644.71亿元,余额同比增长33.2%;储蓄存款增速放缓,余额为1095.31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1.8%。贷款结构调整明显。年末,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212.75亿元,比年初增加323.33亿元,同比增长33.2%。从期限上看,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同步增长,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558.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6.71亿元,同比多增60.0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53.75亿元,比年初增加232.08亿元,同比多增170.16亿元。华夏银行扬州支行、邗江民泰村镇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邗江支行正式挂牌营业。

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市开发区开发总公司和城建控股公司企业债券成功发行。扬农化工实现再融资,3家企业上市材料报证监会审批。新增35家担保公司、6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6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全市9户证券公司营业部累计开户23.68万户,比年初增加4.01万户;股票交易额3048.16亿元,增长64.6%。

保险市场发展良好。全年19家寿险公司、22家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54.08亿元,增长23.9%。其中寿险实现收入43.66亿元,增长23.1%;财险实现收入10.42亿元,增长47.4%。累计理赔支出7.41亿元,增长23.6%。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成功举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全年协议利用外资56.01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2.66亿美元,分别增长11.9%和31.7%;新批注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3个,比上年增加24个,协议注册外资34.93亿美元,增长4.9%。其中,3000万以上项目18个,增长38.5%。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市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产业园被列为省十大创新型园区。“八区二园”新增开发面积8平方公里,累计达126平方公里,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8.25亿美元,增长27%。

外贸形势逐步好转。全年进出口总额54.33亿美元,同比下降12.1%,其中出口40.13亿美元,下降12.1%,降幅分别较上半年收窄13和8.7个百分点。从出口商品看,船舶、纺织服装、化学化工制品、鞋帽、液晶面板和电子纸、钢管等产品位居前列。从出口市场结构看,除美国、东盟外,大部分重点市场出口形势趋好,对欧盟出口133233万美元,下降4.6%;日本出口19456万美元,下降0.1%;香港出口25109万美元,下降2.2%;拉美出口27247万美元,下降11.6%;美国出口76671万美元,下降23.6%;东盟出口22018万美元,下降21.7%。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良好。全年完成外经营业额21960万美元,增长18.6%。外经市场不断扩大,合作项目分布在29个国家。境外投资快速发展,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9个,增长137.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旅游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接待境内外旅游人数2320万人次,增长22.5%;实现旅游总收入252.8亿元,增长25.5%。其中,国内旅游人数2270万人次,增长22.8%;国内旅游收入225.93亿元,增长28.2%。接待入境旅游人数50.03万人次,增长7.9%;旅游外汇收入4.01亿美元,增长11.8%。

九、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成功举办科技创新成果展暨洽谈会和上海、南京、长春“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推介会,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27个。新获批院士工作站8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8家,引进博士以上创新型人才73名。新获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省重点新产品新技术项目100项,省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08个,新获国家专利授权1831件。新增省级以上“两站两中心”29家,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53人、产业发展急需专业技术人才1384人。国家光电重点实验室、国家洗漱用品检测中心投入运行。扬州被列为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绿色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文化博览城建设加快推进。完成东关街二期工程,复建宋大城东门,长乐客栈对外营业。修缮阮元家庙祠堂、冬荣园、小盘谷等一批文保建筑。宋夹城遗址被授予“国家考古遗址保护公园”称号。雕版印刷、剪纸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扬州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特色基地”。文化馆、群艺馆8座,公共图书馆7座,各类艺术机构17个,新建社区文化活动室65个、农家书屋366个。扬剧《县长与老板》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成功举办第三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在扬成立。顺利承办第五届中日韩文化交流论坛。

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均衡推进有力,邗江、广陵通过区域教育现代化省级验收。职业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增强。特殊教育成效明显。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稳妥实施。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9.5%,全市高考成绩连续五年大幅攀升,本二达线12777人,比2008年净增1268人,增幅达10.6%。

群众体育扎实有效,成功承办江苏省“沿江体育带”大联动、第二届社区运动会、老年人体育节。我市荣获全国“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扬州籍运动员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获6枚金牌、1枚银牌、4枚铜牌。举办了第四届鉴真国际马拉松(半程)赛,承办了第十九届世界女子手球锦标赛(复赛)。全年体育彩票销售总量达3.16亿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继续向均等化发展。全面启动电子健康档案等9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50%以上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新创建成4个省示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筹资标准由上年的103元提高到120元,覆盖率99.8%。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疾病扩散。市妇幼保健院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

十、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25亿元。新改建润扬北路、沙湾路等城区主次干道22条,翻建街巷68条。加快建设第五水厂、城北客运总站等项目。新辟公交线路4条,新增公交车200辆。建成万花园二期和润扬森林公园二期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8%。整治古运河沿线环境。城区50平方公里主要区域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建成数字化城管二期工程。荣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市城市化率达52.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生态市建设持续推进。新建六圩污水处理厂二期、赵庄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新铺设污水管166公里。11个乡镇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5个乡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命名或考核。全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天数达339天,比去年增加18天。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在100%。新增造林15.3万亩,其中成片造林10.2万亩。市区新增绿化面积160万平方米。强化对138家重点污染源企业的监管,完成年度强制性清洁生产项目。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5.3%和6.9%。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基本稳定。2009年末,我市户籍总人口为45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980人,下降0.22%。全市登记出生人口3.3万人,出生率7.18‰;死亡人口4.07万人,死亡率8.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8‰。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09年扬州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16元,增长11.6%;人均消费性支出12888元,增长11.5%。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8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达300部、80台,恩格尔系数为36.4%。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8295元,增长11.3%;人均消费性支出5930元,增长8.9%。农民人均住房面积42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达291部、29台,农民恩格尔系数为38.7%。

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技人员29万人次、劳动力10.1万人,新增转移7.1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6.7%,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分别达97.1%和99%。市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即征即保”率10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80%。实施市区70岁以上“三无”老人生活补贴政策。新发市民卡3万张。市区新建和调剂廉租房280套,提供经济适用房1095套,发放购房政策性补贴782.9万元,公房解危6.13万平方米。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4.6万人,归集住房公积金20亿元。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人均GDP按省反馈常住人口计算。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