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上海

上海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9:59:51 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56次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市各条战线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稳中有进、重在有质、重在求实”的经济工作方针,积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发展机遇,从上海的实际出发,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努力化解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需求制约等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在这一年中,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宏观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8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5亿元,增长2.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847.2亿元,增长8.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1%,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762.5亿元,增长14.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2万元。全年上海财政收入完成8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2.2亿元,增长11.3%。在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物价水平稳中有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与上年持平,商品零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4.9%。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67.4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继续加大农业投入,以农田水利、“三高”农田、蔬菜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郊县(区)切实搞好土地整治,积极还耕复垦,努力增加有效耕作面积。年末耕地面积29.5万公顷,比上年末减少0.3万公顷。全年农业总产值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种值业87.4亿元,增长1.9%;牧业88.7亿元,增长3%;渔业29.4亿元,下降0.7%。新一轮“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向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212.6万吨,蔬菜、肉类、牛奶、水产品等主要农副产品供应丰富、价格稳定。

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全年农副产品出口收购额5.3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直接出口为3.3亿元。

年末郊县(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9万千瓦,比上年下降6.1%。全年农村用电量69.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9%;化肥施用量69.6万吨,增长26.1%。

工业

工业企业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狠抓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等关键环节,克服种种困难,促使生产增长逐月回升。全年工业增加值1646.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工业总产值5897.34亿元,增长10.8%。公有制经济保持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工业比上年增长8.4%,集体经济工业增长8.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增长16.8%。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全年重工业总产值32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轻工业总产值2660.3亿元,增长9%。工业企业努力按照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9%,其中,重工业98.1%,轻工业97.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7.63。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以建设面向新世纪的工业新高地为目标,继续壮大支柱工业实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提高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全年开发新产品2万项,新产品开发的总产值为530.6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加快培育以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现代生物与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5%。汽车制造业、通信信息设备制造业、电站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工业、钢铁工业和家用电器制造业等支柱工业完成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8.2%,支柱工业新增产值占全市工业新增产值的56.1%。轿车、程控交换机、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钢材、微型电子计算机、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等产品产量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建筑业

建筑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行业和企业内部管理,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全年上海建筑企业总产值56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建筑施工面积4357.32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45.5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63.6万平方米,减少313.81万平方米。上海建筑企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15万元/人。

金融业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各项金融业务稳步发展。全年金融业增加值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30.6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97.8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812.63亿元,增加650.61亿元。金融机构呈多元化发展,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年末外资在沪的经营性金融机构已达62家,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有19家。

国内商业

商业企业不断深化改革,调整业态结构和网点布局,改善经营服务,大力促进市场销售。全年国内商业增加值27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市已组建大型商业集团(公司)56个。连锁商业迅速发展,全市连锁商业网点达到2900家,其中,连琐超市门店1150家。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各种经济成分商业共同发展。全年国有商业零售额59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集体商业零售额417.01亿元,增长8.3%;联营商业零售额36.79亿元,增长15.6%;股份制商业零售额110.28亿元,增长17.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商业零售额37.49亿元,增长20.9%;个体商业零售额91.88亿元,增长10.5%。各类商品销售全面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吃的商品零售额60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穿的商品零售额197.44亿元,增长6.1%;用的商品零售额659.24亿元,增长10.3%。

邮电通信及交通运输业

全年邮电通信及交通运输业增加值2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现代化通信手段进一步普及。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40.3亿元,比上年增长37.5%。邮政传统业务下降,新型业务明显上升。全年发送信函4.21亿件,比上年下降17.3%,其中,国际特快专递47.76万件,下降2.5%。全年挂发长途电话7.1亿次,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国际及港、澳长途电话5161.1万次,增长7.3%。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18.4万门,比上年末增加86.5万门;电话用户数达到431.12万户,增加57.81万户,其中,住宅电话317.26万户,增加38.3万户。移动通信继续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2万户;无线寻呼用户323.3万户,增加47.3万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交通运输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积极培育都市型旅客运输业,努力调整运输结构,强化中心城市的综合交通优势。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3453万吨,比上年下降0.7%。其中,铁路运输3430万吨,下降9.2%;公路运输26352万吨,增长1.4%;水路运输13614万吨,下降2.5%;民用航空吞吐量57万吨,增长20.2%。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6388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904万吨,增长4.1%。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6.63万国际标准箱,比上年增长21.2%。全年发送旅客605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1%,其中,铁路2760万人次,下降0.7%;公路1922万人次,下降13%;水路678万人次,下降13.6%;民用航空695万人次,增长3.3%。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保持适度开发投资规模,积极引导住宅消费,活跃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185.4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98.93亿元,比上年下降2.5%。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52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商品房施工面积5157.4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竣工面积1403.58万平方米,下降4.2%。商品房销售量显著上升。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32.5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958.67万平方米,增长55.4%,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2.8%。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全年信息产业增加值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20.4%;信息产品销售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11.4%;信息服务业增加值99亿元,增长11%。信息产业初步形成了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系统应用、信息服务的基本框架和网络体系。城市居民家庭计算机拥有率已接近10%。

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发挥大都市优势,通过举办上海旅游节等大型旅游文化活动,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广泛吸引国内外旅游者来沪观光。全年旅游产业增加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全年接待来自177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152.71万人次,其中,外国人117.55万人次,港、澳、台同胞30.09万人次。以都市文化为依托的国内旅游进一步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70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其中,外省市来沪旅游者5834.4万人次,增长4.2%。

二、改革开放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围绕完善“五个机制”和落实“五个加强”为主要内容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坚持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推动企业改制和经营机制转换。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国有经济控制力进一步增强。至年末,全市已有股份有限公司308家(其中上市公司122家)、有限责任公司3.6万家、股份合作制企业1.3万家。

资产重组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初步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市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单位达到40家,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占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90.5%。有8家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国有资产委托监管试点,有6家单位进行建立监事会试点,有11家市属国有小企业划转到区县,依托区县优势,促进小企业转制。破产兼并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实施破产企业26家,兼并国有企业9家,化解各类债务约50亿元,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正在形成。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继续稳步推进,以基本保险、补充保险、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已有5.04万个城镇企事业单位、机关以及个体工商户共430.6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20.4万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至年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障覆盖率均达到98%,企业医疗保险参保率也达到98%。有17万人享受失业保险。

再就业工程

再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就业市场化、组织网络化、保障社会化、后援中介化、求助社区化为框架的劳动力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社会劳动力分流网络和循环机制。在有下岗职工的国有、集体企业中,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308个,全年有39.5万下岗职工(包含1997年底结转的下岗职工10.8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其中有23.2万人分流出服务中心,分流率达到58.7%,年末有下岗职工16.3万人。建立了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全年培训下岗职工和社会失业人员11.4万人次。

要素市场

上海在全面实施“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努力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增强中心城市的要素集散功能和辐射能力,积极为全国服务。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累计3433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至年末,上市证券数528个,比上年末增加61个,其中,上市股票477个,增加55个。在全年证券交易额中,国债成交额212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38.1%;股票成交额12386.11亿元,比上年减少10%。全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交额519.61亿美元,上海商品交易所交易额348.47亿元,金属交易所交易额4730.86亿元,粮油交易所交易额80.12亿元。上海技术交易所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8364项,合同金额31.41亿元,比上年增长9.2%。产权交易又有新发展,全年共有1103家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实现了重组,交易金额172.58亿元。房地产交易中心成交过户面积3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4%。至年末,全市以批发为主的各类生产资料市场已达到184个。

国内经济协作

上海在国内经济联合与协作方面积极探索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新路子,面向全国、服务全国。各部门、各区县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服务全国扩大对内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吸引更多的国内优势企业落户上海。全年共吸引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1332家企业来沪投资,注册资金96.47亿元。至年末,外地在沪企业已累计超过万家,注册资金超过270亿元。各地在沪企业促进了上海经济发展和繁荣,全年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左右。上海在全国各地投资的企业超过4000家,上海方投资达100多亿元。上海对云南、三峡库区、西藏的对口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加大,进展顺利,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进出口贸易

外贸、外汇及关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口岸功能进一步完善。外贸部门和出口生产企业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在努力稳定亚洲出口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欧美市场,使外贸出口保持增长。全年上海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达到63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出口总额374.6亿美元,增长12%;进口总额261.8亿美元,增长3.8%。全年本市外贸出口总额163.28亿美元,增长10.9%。按海关统计口径,本市出口总额159.56亿美元,增长5.9%;进口总额153.88亿美元,增长4.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利用外资

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改进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拓展吸收外资领域,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490项,吸收外资合同金额58.48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金额36.38亿美元,其中,投向工业项目的金额占62.4%。吸收外资结构更趋合理。在外商直接投资中,合同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84项,共吸收外资45.51亿美元,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77.8%。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落户申城,如上海克虏伯不锈钢有限公司、柯达(中国)有限公司等。目前,全球最大的100家工业跨国公司中,已有59家在上海投资。至年末,全市实际吸收外资金额累计386.15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46.81亿美元,间接利用外资金额139.34亿美元。

引进技术和国际劳务合作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全年共成交技术引进合同940项,成交金额10.03亿美元。

全年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1010项,比上年增长3.1%;合同金额7.11亿美元,增长11.8%;实际完成营业额5.57亿美元,增长32%;派出劳务人员8132人次。多渠道、多层次地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努力开拓海外市场,使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已发展到136个。化改革,组建了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上海主要报纸发行量增加。各类杂志、图书的出版质量提高。全年报纸出版19.73亿份,各类杂志出版1.65亿册,图书出版2.83亿册(张)。卫生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费用改革继续推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拓展多层次医疗服务,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完善。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37所,其中,医院473所,门诊部(所)3988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防疫站30所,妇幼保健站(所)11所。至年末,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84万人,其中,医生5.03万人,护师、护士3.57万人。年末全市共有医院病床6.83万张。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市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7.35岁。

浦东开发开放

浦东新区外抓形象、内增实力,加快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积极发挥新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全年浦东新区增加值708.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83.48亿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浦东新区增加值的40%。浦东新区全年工业总产值14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1.22亿元,增长15.2%;外贸出口总值43亿美元,增长14.5%;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54项,吸收外资合同金额28.93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至年末,已有67个国家和地区的5472个投资项目落户浦东新区,累计吸收外资合同金额105亿美元,其中有88家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投资的大项目149项。证券、人才、产权、商品、粮油和房地产等要素市场,以及72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聚集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等重点小区形象开发加速推进,功能开发进一步加强。

三、社会事业

科技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纽带,积极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全年用于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51%。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305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的有30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494项,属于国内领先的有53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有210项。全年共实施“星火、火炬、成果推广”三大产业化项目129项,总投资16.87亿元,新增产值128.48亿元。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率达到77.6%。《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出台后,进一步推动了科研成果产业化。至年末,已有158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获得认定。

教育

坚持三个面向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年内完成76所薄弱中小学校更新改造,至此,历时3年改造230所薄弱中小学校的计划全部完成。年内建成寄宿制高级中学5所,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1所。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年义务教育,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8%,小学升初中基本实现就近免试入学,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91.7%,高考录取率达到60.3%。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本、专科学生4.88万人,增长8.2%;全年招收研究生7874人,比上年增长17.1%。全市共有小学1382所,在校学生96.14万人,下降6.1%;普通中学846所,在校学生73.8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0.72万人,比上年增长18.4%;中等专业学校87所,在校学生12.38万人,增长11.5%;40所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6.51万人,比上年增长7.3%;成人高等院校在校学生8.69万人,增长6.5%。全年高等院校本、专科毕业生3.62万人;毕业研究生4642人,其中,有3552人获得硕士学位,1090人获得博士学位。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发展。

文化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年内建成上海大剧院、上海书城等重大文化设施项目。成功地举办了'98上海艺术节、第7届上海电视节、第35届亚洲一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大会等一系列国内外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至年末,全市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46个,公共图书馆32个,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29个。全年共摄制电影故事片4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对内广播节目8套,平均每天播音117.2小时;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对内节目4套,平均每天播音73.5小时;上海电视台节目2套,平均每周潘出251.5小时;东方电视台节目1套,平均每周播放128.7小时,另有试播节目l套;上海有线电视台自办有线电视节目6套,用户已达250万户;上海教育电视台平均每周播放119小时;上海卫星电视年内开播后,已落地的各级有线台突破600家,其覆盖范围遍布全国各地,平均每周播放时间达到165.7小时。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组建了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上海主要报纸发行量增加。各类杂志、图书的出版质量提高。全年报纸出版19.73亿份,各类杂志出版1.65亿册,图书出版2.83亿册(张)。

卫生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费用改革继续推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拓展多层次医疗服务,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完善。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37所,其中,医院473所,门诊部(所)3988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防疫站30所,妇幼保健站(所)11所。至年末,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84万人,其中,医生5.03万人,护师、护士3.57万人。年末全市共有医院病床6.83万张。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市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7.35岁。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

成功地承办了第11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海市第2届青少年运动会等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在第13届亚洲运动会上,上海运动员共为祖国赢得25枚金牌,并有3人3次打破3项亚洲纪录。1998年,在重大的世界性比赛中,上海运动员获14个第一名、14个第二名和9个第三名。4人次超6项亚洲纪录,11人次超4项全国纪录。在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的同时,群众性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1307.5万人,常住人口1464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5.2‰,死亡率为7‰,自然增长率为-1.8‰。

就业

全市年未职工人数为410.0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5.18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76.74万人,减少16.06万人;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64.21万人,减少7.01万人,其他所有制单位职工69.14万人,减少2.11万人。年末城镇个体劳动者8.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1万人。全年城镇新安置就业人员28.69万人。年末城镇从业人员554.6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4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15.96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9%。

城乡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11918元,比上年增长4.3%。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8773元,比上年增长4%。郊县(区)农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5407元,比上年增长2.5%。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72.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1.39亿元。

住宅建设

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有所改善。全年住宅建设完成投资388.86亿元,比上年下降10.2%;建成住宅竣工面积1521.95万平方米,下降9.6%。公建竣工面积175万平方米,相当于住宅竣工总量的11.5%,建成配套齐全的完整街坊45个。全年拆除住宅建筑面积349.39万平方米,其中,危棚简屋48.99万平方米。年末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7平方米,住房成套车达到65.4%。

五、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投资及重大项目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17.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8.4%。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外环线一期工程、公路四号线等重大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浦东国际机场、地铁二号线、延安高架路中段、西藏路一和田路辟通、天目路一新疆路一海宁路括宽等重大工程达到进度节点目标。旧区改造取得新进展,城市面貌发生新变化。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加大改革力度,城市公用事业取得新发展。年末全市公交线路1098条,比上年末增加20条;公交运营车辆15282辆,增加1075辆;运营出租车41183辆,增加206辆。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24.8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7%,平均每天客运量681.72万人次。全年自来水售水量达到20.0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其中,生活用水11.54亿立方米,增长2.7%。全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5.4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1%。年末人工煤气家庭用户达到247.2万户,比上年增长9.3%;液化气家庭用户达到219.5万户,增长11.8%。全年人工煤气供应总量19.27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较大进展。合流污水治理二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一期、浦东垃圾焚烧厂、江桥垃圾焚烧厂等被列入国家级环保项目。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所下降,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总悬浮颗粒浓度下降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浓度分别下降22%和5%。新建噪声控制达标街道23个,覆盖面积达到62.43平方公里,完成固定源噪声治理项目1208项;已建成烟尘控制区448.22平方公里。年内共整治中小河道5389条(段),总长4852公里。城市污水日处理外排量225.6万吨。年内关停并转污染企业(车间)49家,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52项。

城市绿化

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继续扩大,全年市区新建公共绿地面积350公顷,新增3加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25块。年末市区绿化覆盖率为18.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7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4平方米。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加深,外贸出口和吸收外资面临新的困难,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重,部分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城市管理和环境治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待加强。

说明: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上海财政收入包括地方财政收入和分税制后上划中央的消费税、增值税及证交印花税等税收。不包括原属中央的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关税等各项税收以及中央在沪企业和全市金融企业的所得税等支接上缴中央财政的收入。

4、国内商业统计范围包括国内贸易、物资供销和饮食业。

5、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产品的制造、销售和信息服务等活动。旅游产业包括与旅游有关的交通、邮电、旅馆、餐饮、贸易及文化娱乐等活动。信息产业、旅游产业的增加值是依据若干行业的有关资料进行跨行业核算的,不宜将其与国内生产总值中其他行业的增加值进行简单加总,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6、研究与发展(R&D)经费是指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