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黑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9:37:17 来源:黑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89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战略任务,紧紧抓住国家对老工业基地和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主辅换位的政策机遇,着力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改善投融资环境;化解“非典”疫情和严重的农业旱灾等负面影响,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努力发育新产业,增创新优势,全市宏观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呈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67948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213万元,下降1.8%;第二产业增加值208624万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461111万元,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562元,增长6.9%。

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8%、21.6%、47.6%,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民营经济不活,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较慢,农业基础薄弱,工业支柱产业少。就业压力大,农民增收困难,部分城乡居民生活比较困难。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和需求不足等问题依然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

坚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种植业和畜牧业主辅换位战略,狠抓绿色、特色作物种植,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努力降低灾害损失。农业总产值完成326522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种植业229505万元,下降5%;牧业58942万元,增长20.4%。农业增加值完成164972万元,增长4.6%。

粮食总产量达69万吨,比上年下降40.5%。分品种看,大豆下降19.3%、玉米下降55.8%、小麦下降55.1%;经济作物中,甜菜下降69.8%、亚麻下降58.6%、油料下降68.9%。

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绿色食品播种面积4.3万公顷,产量5.7万吨。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16541公顷,完成造林面积9582公顷。继续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成封山育林面积164018公顷。

畜牧业迅速发展。全年大牲畜存栏18.7万头,增长29.4%;肉类总产量3.2万吨,比上年增长7.7%;水产品产量6266吨,增长5.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4.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8%。拥有农用拖拉机49380台,比上年增长8.2%。化肥施用量(折纯量)46106吨,增长4.9%。农村用电量10893万千瓦时,增长2.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92千公顷,增长1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有所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即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3914万元,比上年增长8.2%。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1136万元,增长5.7%;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2778万元,下降9.8%。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43303万元,增长11.3%;非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0611万元,下降12.2%。从隶属关系看,中省直工业实现增加值18033万元,增长2.4%;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35881万元,增长11.4%。

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8.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构成中的七项指标均好于去年。

建筑业生产速度加快。施工单位工程个数171个,增长0.6%,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54个,占全部工程个数的90%,应招投标率100%。施工房屋面积63020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7%;房屋竣工面积371605平方米,增长15.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242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8%。从投资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180363万元,增长15.9%;更新改造投资18040万元,下降18.6%;房地产开发投资6056万元,增长3.3%;其它投资10379万元,增长4.3%;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6144万元,增长9.5%;小城镇、乡村投资21918万元,增长8.8%。从隶属关系看,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13248万元,下降22.2%;中央、省项目完成投资91953万元,增长1.3倍。202国道完成投资56328万元,富地营子水库完成投资7238万元,龙珠热电完成投资7000万元,移动通讯GSM六期工程完成投资5643万元。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农林牧渔业、水利业投资5991万元,增长61.4%;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68752万元,增长1倍,教育事业投资5652万元,增长5.6%。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16419万元,比上年增长37.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6.7%,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商品房峻工面积44320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6193平方米,分别下降6.5%和35.3%。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558万元,比上年增长8.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22463万元,增长7.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2095万元,增长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2410万元,增长7.5%;餐饮业零售额30213万元,增长13.8%;其它行业零售额1935万元,下降2.5%。

从商品类别看,吃的商品零售额118060万元,占零售总额的43%;穿的商品零售额76053万元,占零售总额的27.7%;用的商品零售额67926万元,占零售总额的24.7%。

市场物价小幅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

六、对外经济及旅游

受“非典”疫情和俄罗斯政策变化的影响,对外贸易呈下降趋势。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090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3.3%。其中,出口总额6370万美元,下降36.3%;进口总额4532万美元,增长7.8。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6615万美元,增长13.2%。民间贸易进出口总额3225万美元,下降59.1%。一般贸易1061万美元,增长123.5%。

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7万人次。边境旅游出入境人数8万人次,增长0.6%,其中,出境4万人次,下降21.9%;入境4万人次,增长30.4%

七、交通和邮电业

全市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105774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6.5%。其中,铁路39722万吨公里,下降10.4%;公路64356万吨公里,下降3.4%;水运1645万吨公里,下降25.3%;航空51万吨公里,增长4.7倍。完成旅客周转量47019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3%。其中,铁路19188万人公里,下降6.8%;公路27535万人公里,增长6.9%;水运90万人公里,下降18.2%;民航206万人公里,下降84.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迅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3381万元(2000不变价)。年末本地电话用户31.9万户,移动电话31万部。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状况明显好转。全年地方财政收入41349万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6880万元,增长1.4%;财政支出160839万元,增长16.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55529万元,增长18.3%。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04463万元,比年初增长18.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46247万元,比年初增长7.5%,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925764万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120483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6.3%和17.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95435万元,比年初下降19%。其中,短期贷款826309万元,比年初下降9.6%;中长期贷款214702万元,比年初增长9.1%。年末货币累计净投放97168万元,下降53.6%。

九、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高等教育在校生4799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0.2%。普通中学在校生125760人,比上年增长11.6%。职业中学在校生3186人,比上年增长17.1%,小学校在校生123683人,增长4.5%。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站)7个,图书馆6个,电视台6座,广播台6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1.6%,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4.5%。黑河日报年发行量1.7万份。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5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77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205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6613人,其中医生2994人,护师、护士1923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236人。妇幼卫生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255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共获国家级比赛金牌7枚、银牌3枚、铜牌9枚;获省级比赛金牌29枚、银牌22枚、铜牌20枚。全市共举办体育运动会400项次,参加人数达10万人次。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233人,各级环境监测站7个、环境监测人员60人。有自然保护区21个,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2个,面积达43.1平方公里。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十二、人口

人口小幅下降。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7‰,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3.5‰。年末,全市总人口173.6万人,比上年下降0.1%。其中,城镇人口63.4万人,增长0.3%,占总人口比重36.5%;乡村人口110.2万人,比上年下降0.9%,占总人口比重63.5%。男性人口88.6万人,下降0.6%,占总人口比重为51%;女性人口85万人,增长0.4%,占总人口比重为49%。

十三、劳动就业与人民生活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职工平均工资大幅度增长。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4万人,比上年下降1.8%。在岗职工13.1万人,比上年下降0.8%。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7393万元,比上年增长4.6%;平均工资9654元,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1元,比上年下降23.5%。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8.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18.2平方米,增加0.14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84046人,增长13.6%;参加失业保险职工74892人,下降2.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87638人,增长23.4%。

注:本公报国内生产总值为初步统计,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