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黑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9:36:52 来源:黑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74次

黑河市统计局

2003年3月12日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继续实施旅贸牵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六大工程”建设,努力发育新产业,增创新优势,全市宏观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96071万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4001万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186675万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415395万元,增长9.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200元,增长8.3%。

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2.8%、20.8%、46.4%,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民营经济不活,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较慢,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较大。就业压力大,农民增收困难,部分城乡居民生活比较困难。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和需求不足等问题依然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

坚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狠抓绿色、特色作物种植,战胜了低温、干旱和病虫等多种自然灾害,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农业总产值完成306034万元,同比增长9.1%。其中,种植业241408万元,增长8.6%;林业9922万元,下降1.8%;牧业48946万元,增长14.4%;渔业5758万元,增长9.3%。农业增加值完成173016万元,增长12.6%。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总产量达115.9万吨,比上年增长10.9%。分品种看,大豆增长6%、玉米增长23.9%、小麦增长27.9%、水稻下降12.3%;经济作物中,甜菜增长25.1%、亚麻下降30.2%、油料持平。

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绿色食品播种面积1.2万公顷,产量3.6万吨,产值达7200万元。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28207公顷,完成造林面积7646公顷。继续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成封山育林面积256141公顷。

畜牧业迅速发展。全年大牲畜存栏增长19.4%;肉类总产量29554吨,比上年增长5.4%;水产品产量5932吨,下降0.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5.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拥有农用拖拉机45650台,比上年增长0.9%。化肥施用量(折纯量)43966吨,增长5.7%。农村用电量10632万千瓦时,增长13.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810公顷,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有所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即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6042万元,比上年增长15.7%。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2535万元,增长26%;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3507万元,下降7.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41962万元,增长15.6%;非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27374万元,增长12.4%。其中,集体工业增加值828万元,下降1%;股份制工业增加值2403万元,下降42.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565万元,下降6.1%。从隶属关系看,中省直工业实现增加值34416万元,增长45%;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21626万元,下降34.4%。

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5.2,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构成中的七项指标均好于去年。

建筑业生产速度加快。全年实现增加值9894万元,比上年增长16.5%。施工单位工程个数185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03个,占全部工程个数的55.6%。施工房屋面积47897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5%;房屋竣工面积286475平方米,增长1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219060万元,比上年增长8.8%。从投资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157471万元,增长14.1%;更新改造投资22174万元,下降17.1%;房地产开发投资5864万元,下降2.6%;其它投资8043万元,增长3%;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5508万元,增长25.6%;小城镇、乡村投资20000万元,增长0.1%。从隶属关系看,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82029万元,增长3.3%;中央、省项目完成投资37031万元,增长47.6%。202国道完成投资62400万元,富地营子水库完成投资2307万元,黑河机场完成投资3317万元,联通CDMA完成投资5000万元。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农林牧渔业、水利业投资3713万元,增长4.9倍;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91564万元,增长1.1倍。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8145万元,比上年下降11.9%。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42.8%。商品房峻工面积91479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71341平方米,分别增长10.8%和9.4%。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961万元,比上年增长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29462万元,增长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8499万元,增长7.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25446万元,增长8.3%;餐饮业零售额26555万元,增长18%;其它行业零售额35960万元,与上年持平。

从商品类别看,吃的商品零售额124831万元,占零售总额的43.3%;穿的商品零售额74064万元,占零售总额的25.7%;用的商品零售额76684万元,占零售总额的26.6%。

市场物价小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加快。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44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出口总额10000万美元,增长14.1%;进口总额4419万美元,增长9.9%。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6060万美元,增长20%。民间贸易进出口总额7884万美元,增长4%。一般贸易475万美元,增长210.5%。

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边境旅游出入境人数80562人次,下降16.1%,其中,出境45836人次,下降11.6%.

七、交通和邮电业

全市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113141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1%。其中,铁路44327万吨公里,增长5%;公路66604万吨公里,下降4.7%;水运2201万吨公里,下降28%;航空9万吨公里。完成旅客周转量4764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3%。其中,铁路20594万人公里,增长8.4%;公路25584万人公里,增长10.2%;水运110万人公里,下降15.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迅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692万元(2000不变价),比上年增长3.1%。年末本地电话用户246700户,增长6.4%。全市电话普及率43.6。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32409户,比上年增长41.4%。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状况明显好转。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8955万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002万元,增长7.3%;财政支出137584万元,增长19.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35482万元,增长22%。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02204万元,比年初增长2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73180万元,比年初增长23.6%,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871059万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102121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2.6%和32.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16380万元,比年初增长2.1%。其中,短期贷款914170万元,比年初下降0.5%;中长期贷款202210万元,比年初增长16.1%。年末货币累计净投放209372万元。

九、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高等教育在校生3685人,比上年同期增长68.6%。普通高中164所,在校生112662人,分别下降1.7%和2.1%。职业中学8所,在校生2721人,分别下降11.1%和0.1%,小学校685所,下降8.5%,在校生118369人,增长2.2%。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站)7个,图书馆6个,电视台6座,广播台6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1.4%,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4.3%。黑河日报年发行量1.5万份。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5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6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58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986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6562人,其中医生2242人,护师、护士2714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292人。妇幼卫生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235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共获国家级比赛金牌3枚、银牌7枚、铜牌7枚;获省级比赛金牌32枚、银牌32枚、铜牌28枚。全市共举办体育运动会9次,参加人数达1.2万人次。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225人,各级环境监测站6个、环境监测人员42人。有自然保护区21个,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2个,面积达43.1平方公里。完成工业企业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个,总投资133万元。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十二、人口

人口缓慢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7.6‰,死亡率3.7‰,人口自然增长率3.9‰。年末,全市总人口173.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0.5%。其中,城镇人口63.2万人,增长3.4%,占总人口比重36.4%;乡村人口110.6万人,下降1.6%,占总人口比重63.6%。男性人口89.1万人,增长0.1%,占总人口比重为51.3%;女性人口84.7万人,增长0.9%,占总人口比重为48.7%。

十三、劳动就业与人民生活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职工平均工资大幅度增长。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5.5万人,比上年增长2.2%。在岗职工13.2万人,比上年下降5.8%。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1824万元,比上年增长4.8%;平均工资9213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93元,比上年增长7.5%。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9.0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18.06平方米,增加0.16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73964人,增长2.2%;参加失业保险职工72812人,下降10.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71002人,增长31.5%。

注:本公报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统计,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