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牡丹江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9:33:11 来源:牡丹江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16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契机,围绕“工业立市”的总体目标,积极化解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据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8亿元,增长10.0%。第一产业增加值39.7亿元,增长12.3%;第二产业增加值127.9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134.1亿元,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11168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349.4美元),可比增长10.1%。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3.2∶42.4∶44.4。

市场价格总体上扬。200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9%,同比上涨了3.9%。其中由于食品类价格指数达到110.1,持续上涨拉动总指数上涨3.6个百分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燃料等能源材料价格指数上涨了10.4个百分点。

就业规模扩大。2004年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为28.7万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5万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

二、农业

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产量显著提高。受国家“一免两补”政策的感召和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市场因素影响,我市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7.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5.1%,其中,优良品种面积比重达到九成,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绿色作物种植面积2.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1.1%。全市粮食产量126.7万吨,较上年增长37.4%。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8.4%、66.8%、40.7%、33.5%,产量分别为0.7万吨、25.5万吨、62.5万吨和32.9万吨。

畜牧业发展迅猛,主要畜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按照省委关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发展规划,全市畜牧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2004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17.9亿元,比上年增长8.3%,占农牧渔业比重达到30.7%。年末大牲畜存栏56.2万头,比上年增长3.2%;猪、牛、羊等主要牲畜存栏分别为70.2万头、51.6万头和66.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9.1%、3.9%和5.1%。家禽存栏723.0万只,比上年增长5.6%。全市肉类总产量达10.7万吨,比上年增长9.8%。其中,猪肉、牛肉和羊肉分别达到6.2万吨、2.7万吨和0.4万吨,增幅分别达到6.3%、20.3%、15.6%。

农业投入不断加大,生产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4万千瓦,比上年增加3.2万千瓦。农村用电总量达到3011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6%。农用化肥施用量达到12.9万吨。

林业生产继续调整。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8万公顷,实现退耕还林面积1.6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恢复性增长。继续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积极推进国有大企业重组和中小企业改制,不断增强重点行业、企业的牵动力,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喜人的恢复性增长。全年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工业总体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1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增幅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达到96.6%,产销衔接进一步紧密;实现利税总额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5%,其中实现应缴税金总额7.0亿元,同比增长16.8%,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8亿元,一举扭转上年同期亏损1.7亿元的局面。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8亿元,同比下降44.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明显。造纸、橡胶、能源等支柱行业的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增长。机制纸、轮胎外胎、制冷空调设备、白酒(折65度,商品量)、原煤等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2.0万吨、119.2万条、21.7万台、3373.6千升、241.1万吨,比上年增长25.4%、295.8%、34.8%、39.5%、44.5%。

2004年,全市建筑行业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全年共实现增加值4.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实现利润总额为-668万元,比上年增亏365万元;税金总额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在完成的投资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36.9亿元,同比增长20.5%,占投资比重的54.6%;安装工程完成投资3.6亿元,同比下降13.4%;设备工器具构置完成投资11亿元,同比下降33.0%;其它费用完成投资16亿元,同比增长260.3%。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6亿元,同比增长18.7%,国有及国有控股项目完成投资37.6亿元,同比下降11.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7.2亿元,同比增长149.2%。

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6亿元,同比下降50.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亿元,同比下降3.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0.9亿元,同比增长34.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5.4%。

大项目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市500万元以上的项目229个,完成投资65.3亿元,同比增长25.6%,占投资比重为96.7%,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国内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2004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9亿元,同比增长8.6%。分经济类型看,非国有经济居主体地位。非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98.3亿元,同比增长14.5%,总额占全部零售总额的87.9%;分销售地区看,全市的市、县及县以下三级市场的零售总额增长幅度趋同,分别实现增幅8.9%、8.0%和7.9%。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市全年共实现进出口总额3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出口总额19.3亿美元,增长29.2%;进口总额15.6亿美元,增长28.5%。

直接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全年招商引资到位金额为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金额为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0个,比上年增长3.5%;外商投资企业合同总投资为26851万美元。合同直接利用外资额13176万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4124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5和81.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综合运量提高。全年货运周转量达到46.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2%。其中,铁路运输共完成货物周转量38.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0%,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7.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9%,民航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25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5.2%。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28.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铁路运输完成旅客周转量17.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6.3%;公路运输完成客运周转量9.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7%;民航运输完成客运周转量2.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1.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事业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业务领域进一步扩大。截止年末,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3.4万户,比上年增加3.1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45.5万户,乡村固定电话用户27.9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11.6%。年末移动电话新增用户34.6万户,全市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00万大关,达到100.5万户,比上年增长27.3%。互联网用户比上年增加6.5万户,达到16.9万户。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1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国内旅游收入达到9.4亿元;共接待境外入境人数4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0%,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421.7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累计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1亿元,比上年增长6.0%;地方财政支出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各项税收进一步增长。全年共完成税收总额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国家税收16.6亿元,增长21.2%;地方税收8.2亿元,增长8.4%。

金融存贷规模稳步扩大。截止到年末,我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00.9亿元,比年初增加35.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93.1亿元,比年初增加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33.6亿元,比年初增加0.6亿元;中长期贷款51.3亿元,比年初增加4.5亿元。

保险业蓬勃发展。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1亿元,完成赔付金额1.2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9.6%和14.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高等教育全面发展,义务教育规模日趋合理。全市拥有高等院校6所,专任教师1925人,在校生2.7万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391人,在校生4.6万人。普通小学713所,比上年减少15.0%。受适龄生源减少等因素影响,我市初中、小学等义务教育在校生数量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分别由上年的12.1万人和17.5万人下降到10.9万人和16.5万人。

全年共有4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共进行各项专利申请216件;共获授权专利180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设施日益健全。2004年末,我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场馆12个,公共性图书馆8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7%,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1.0万户,比上年增长1.2%。

医疗机构总量相对稳定,卫生技术人员有所减少。截止到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1个。全市拥有医疗床位数为10480张。卫生技术人员10643人,减少2.8%;其中医生4605人,减少3.2%;护师、护士3569人,减少2.3%。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项竞技体育成绩喜人。截止到年末,全市在省以上竞技比赛中共获得金牌67枚;其中,获得国家级以上金牌16枚,省级以上金牌51枚。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随着科学人口观、生育观在我市的逐步确立,加之得力的人口控制措施的综合效应,我市人口控制工作成效显著。截止到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70.3万人。其中市区年末人口78.8万人。全市男性人口达到136.5万人,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比例为50.5:49.5。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8‰,死亡率为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生育符合政策率达到98.5%。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市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为284天,占全年的77.8%;废水排放总量13324.4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7857.4万吨,比上年增长1.7%,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40.1万吨,下降20.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49.7万吨,增长9.0%。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46.9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消费支出5231.2元,比上年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21.7%达到3662元。

城乡居民金融资产继续增加。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13.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0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为263.4亿元,农村居民储蓄余额为50.5亿元。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3.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2004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与上年持平,均达到23.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8.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6198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达到1059个,增长4.9%。

注:

1、所列生产总值(GDP)、增加值指标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所列数字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3、本公报同时在牡丹江统计信息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