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佳木斯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9:22:20 来源:佳木斯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280次

佳木斯市统计局

2009年3月13日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克服国内外经济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全力实施“十项重点工程”,突破发展薄弱环节,特别是面对我国南方雨雪冰冻、汶川地震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克服冲击、正视挑战、准确判断、积极应对、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全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9%,增速加快1.6个百分点,增幅创24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第二产业增加值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871元,增长15.9%。

市场物价逐步回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比上年上涨5.3%。分八大类别看,表现为“七升一降”:食品上涨8.1%、居住价格上涨7.5%、交通和通信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1.2%、烟酒及用品上涨4.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4.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4.2%;衣着下降1.4%。

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向好。2008年,全市实现城镇就业总量9.36万人,新增就业7.7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1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2万人,实现城乡劳务输出8.86万人,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了动态为零。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4.12%,低于省控制指标0.38个百分点。

二、农     业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5%。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8779公顷;粮食产量4521841吨,增长25.2%,四大粮食作物产量全部丰收:水稻产量1691516吨,增长12.0%、玉米产量1534994吨,增长35.8%;小麦产量36391吨,增长82.9%、大豆产量1138605吨,增长32.9%。经济作物喜获丰收,甜菜产量319514吨,增长36.5%;烟叶产量8686吨,增长30.1%;油料产量33992吨,下降21.3%;瓜果产量365916吨,增长24.3%;蔬菜(含菜用瓜)产量988226吨,下降4.9%;烤烟产量8420吨,增长28.1%。

畜牧养殖业增长形势稳定。全市实现畜牧业总产值4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5.9%。年末奶牛存栏38810头,比上年增长17.8%。肉、蛋和牛奶产量分别增长41.5%、8.3%和23.2%。水产品产量3.8万吨,下降32.1%。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已达1400万亩,比去年增长8%,绿色食品产量达到91.14万吨,比去年增长10.5%。“三品”认证标志增加186个,比计划指标多86个。

农村劳务经济成绩突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88万人,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比上年增长8.0%,实现劳务收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4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2.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拥有农用拖拉机81532台,增长4.8%;农用运输车5823辆。全年农村用电量36283万千瓦小时,增长7.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6.14万亩,增长5.7%;节水灌溉面积162.03万亩,比上年增长22.6%;年内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6万亩,比上年增长47.2%。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经过近三年的建设,首批84个省级试点村经过考核验收。目前,全市每个试点村都分别形成了1-2个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格局,初步解决了困扰农村“七难”问题。通水泥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分别达到68个和778个;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已达35552户;全市农村住房砖瓦 化率达到75.44%;95%以上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成了3所寄宿制试点学校和10所农村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得到改造;全市户用沼气已发展到26260户;全市农村无保户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1600元,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2200元,集中供养率达到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增长17%。实现工业总产值167.7亿元,增长30.9%,其中,轻工业产值73.6亿元,增长33.7%,重工业产值94.1亿元,增长28.7%,新产品产值11.9亿元,增长63.9%。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2.73,比上年提高27.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138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实现利润总额58889万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14999万元,增长20.1%,实现利润总额66731万元,比上年增长23.6%。

建筑业稳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172453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303685万元,增长37.5%,实现竣工产值242167万元,增长37.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8.8万平方米,增长37.1%,竣工面积169.1万平方米,增长50.3%。招投标面积继续扩大,全市实行投标承包面积达178.0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6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稳定快速增长。年末全市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31045万元,比上年增长39.5%,增幅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604784万元,增长29.6%,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424010万元,增长65.3%,房屋开发投资完成171266万元,增长35.2%。从隶属关系看,中央属单位完成投资105795万元,增长897.1%,地方属单位完成投资1025250万元,增长28.1%,从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3870万元,增长6.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18314万元,增长72.1%,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投资605844万元,增长73.9%,建筑业完成投资12470万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68861万元,增长14.3%。年内全市施工项目个数475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59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812197万元,比上年增长56.2%。本年施工房屋面积38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4%,竣工房屋面积24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其他发电,发电机组容量16.6万千瓦;新(扩)建港口码头年吞吐量100万吨;新建独立公路桥梁8座。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旺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增幅提高3.9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市、县、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实现1088987万元、217813万元和168619万元,分别增长22.9%、21.4%和21.1%。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97154万元,增长20.8%,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047052万元,增长21.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2844万元,增长30.9%。从商品类别看,食品类(吃)零售额实现559525万元,比上年增长22.5%,所占比重为37.9%;衣着类(穿)零售额实现294105万元,增长22.5%,所占比重为19.9%;用品类(用)零售额实现529160万元,增长24.3%,所占比重为35.9%;燃烧类(烧)零售额实现92630万元,增长13.5%,所占比重为6.3%。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增长7.2%,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79.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4.4%,化妆品类增长39.1%,日用品类增长54.1%。

六、对外经济

外贸在逆境中寻求发展。据海关统计,2008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182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4%。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其中,出口完成1923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9%,进口完成259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2%,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664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5%。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1547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1%,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14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8.2%,边境贸易进出口完成3166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2.8%,其他贸易进出口完成304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9.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68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6%,外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159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8%,集体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2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7.5%,私营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2098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9%。贸易主体不断壮大,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59户,比上年增加7户,私营企业超过97%,其中超5000万美元17户,超亿美元6户。贸易方式由单纯的边境贸易向贸易与合作相结合转变,一般贸易份额占比超过70%;出口名牌战略取得突破,七彩毯业的“七彩”牌被评为年度黑龙江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

市场继续呈现多元化趋势,对俄罗斯以外国家出口增长明显加快,但仍以对俄贸易为主。2008年我市对外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俄罗斯贸易政策调整等不利因素下,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贸易结构,积极拓宽贸易领域,转变贸易方式,大力发展自主出口品牌,制定和出台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吸引外贸大户来我市投资,使我市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完成对俄贸易进出口总额14717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2%,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7.4%。其中,出口完成12280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8%;进口完成243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6%,占全市进口总额的95.3%。全年对欧盟进出口29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0.3%,对亚洲进出口85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2%,对东盟、美国、香港和日本等贸易伙伴分别增长187.6%、88.2%、295.6%和22.8%;对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和拉美洲分别增长135.9%、119.5%、56.5%和119.4%。

2008年,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高于年初目标77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地市第一位;实际利用外资0.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0%。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签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5项,合同金额达106859万美元。其中:劳务合作项目18项,合同金额5093万美元。对俄劳务输出2048人次。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吞吐量3203.4万吨,比上年增长7.5%。其中,铁路708.5万 吨,增长10.2%;公路2430万吨,增长7.0%;水运64.9万吨,下降3.0%;航空224.7吨,下降46.0%。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107.5万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铁路643万人,下降0.9%;公路2439万人,增长7.0%;水运14.4万人,增长38.0%;航空11.1万人,比上年增长29.1%。年末全市有营运客车1074台,比上年下降1.2%;营运货车9990台,下降0.8%;出租车5198台,与去年持平。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4.0亿元,增长11.8%,邮政业务总量2.6亿元,增长13%。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0.0万门,比上年下降31.2%;年末本地电话用户67.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7万户,增长19.3%,年末全市互联网接入业务用户达21.3万户,增长17%;长途光缆总长度8132公里。

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10.8万人,比上年增长20.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65亿元,增长20.7%。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99万人,增长20.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2亿元,增长21%;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1.8万人,增长26.9%,创造旅游外汇收入2124万美元,增长26.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2.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38.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亿元,增长35.7%,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完成19811万元,增长16.7%;营业税25046万元,增长48.3%。地方财政总支出72.6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0.7亿元,增长32.4%。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2.3亿元,比年初增加84.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2.5亿元,增加4.4亿元;储蓄存款余额340.6亿元,增加62.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5.7亿元,比年初增加2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9.2亿元,减少2.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9.4亿元,增长15.9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回笼2.8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财产险收入1.4亿元,比上年下降15.2%;寿险收入8.8亿元,比上年增长54.8%。全年赔付金额4.4亿元,比上年下降41.3%,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9716万元,增长29.9%;寿险赔付金额3.4亿元,比上年下降49.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所,招生9030人,比上年增长9.2%,在校生28940人,增长5.4%,毕业生8251人,增长6.3%,在校研究生910人,比上年增长13.3%,毕业研究生227人,增长13.5%。成人高等学校招生7106人,比上年增长9.8%,在校生18183人,增长16.2%,毕业生5583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7406人,招生2251人,毕业生1098人。普通中学165所,招生46331人,在校生142161人,毕业生4542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1所,招生4131人,在校生11623人,毕业生3691人;小学449所,招生32462人,在校生197008人,毕业生31159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招生32人,在校生470人,毕业生24人;幼儿园193所,在园幼儿35629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技创新能力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161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21022人。2008年,新增省级高新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品1项。目前,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3户,高新技术产品达到28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80.1亿元。省级农药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基地企业总数达到20家,骨干企业4家,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工业总产值6.9亿元,出口创汇130万美元,利税1.4亿元。为企业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8项。截止目前,共落实科技项目38项。其中,落实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落实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项,共落实科技计划项目资金2450万元;为专利申请人办理费用减缓证明37份,为专利权人申报省专利申请补贴资金10万元,请求支持专利40余项,使广大科技人员申请专利的热情不断提高,全年申请专利数共130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54%,全市通广播电视的乡镇和行政村达到100%。全市图书馆年末藏书70.9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23.9万人次。

卫生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据初步统计,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69个,其中医院72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8318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6153张。卫生技术人员1071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252人,注册护士3477人。妇幼保健院、站17个,实有床位279张,卫生技术人员630人。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2个,实有床位955张,卫生技术人员72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3个,卫生技术人员453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79个,实有床位907张,卫生技术人员1197人,全市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208人,其中乡村医生2172人。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2008年,我市体育健儿共获得奖牌144枚,包括金牌55枚、银牌44枚、铜牌45枚。其中,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获得奖牌数7枚,包括1枚金牌和6枚铜牌,团体总分157分,排名全国第十一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9.56‰,死亡率4.47‰,人口自然增长率5.09‰。年末全市总人口251.6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8元,比上年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64元,增长18.3%。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7.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4.7%,下降6.9个百分点。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1.3平方米,增加1.2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9.1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0.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8.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3.3万人,其中职工25.3万人;退休人员8.1万人。离休人员0.36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达300张,收养300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07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77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6935万元,提取社会福利资金989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297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

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411人,各级环境监测站6个。建成烟尘控制区29个,总面积55.51平方公里;建成噪音达标区24个,达标区面积44.36平方公里。全年出动环境执法人员6840人次,检查企业2000家(次)。

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年末全市有自然保护区2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43698公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比上年增加一个,面积251939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面积143656公顷。

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加大。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通过积极推进环保、节能、循环经济等项目建设,全市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4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6%。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