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伊春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9:03:15 来源:伊春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652次

伊春市统计局

2007年2月28日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成效。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端。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30338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 ,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比上年提高 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7935万元,增长 10.2% ;第二产业增加值503384万元,增长 12.7% ;第三产业增加值482066万元,增长 10%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4.4%、38.6%、37%。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156元,比上年增加 1182元。非国有经济增加值94.9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3%。

接续和替代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接续和替代产业增加值实现426709万元,同比增长21.7%,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7%。其中,木材精深加工业增加值144508万元,增长20.2%;北药业增加值41062万元,增长14.5%;绿色食品业增加值55686万元,增长27.9%;旅游业增加值45163万元,增长46%;畜牧业增加值62305万元,增长14.7%;冶金建材业增加值75440万元,增长16%;绿色能源工业增加值2545万元,增长3.6倍。

二、农业

2006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扶持粮食生产,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壮大优势产业,突出特色产业,培育规模产业,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全年农业增加值实现317935万元,增长10.2%。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8522公顷,同比增长9.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75469公顷,同比增长10%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1350公顷,同比增长6.1%;饲料作物播种面积1703公顷,同比增长6.4%。粮、经、饲种植结构为88.4:10.7:0.9,经济作物比重继续上升。全市绿色食品原料种植基地150万亩,比上年增长4.9%,获得有效使用认证标识的产品达到84个。食用菌产量15117吨,增长0.3%。

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产量52.7万吨,比上年增加9万吨,增产20.6% 。其中,水稻18万吨,增长64% ;玉米12.8万吨,增长17% ;小麦596吨,增长92.3% ;大豆20.9万吨,增长1.4% 。

林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木材产量147.1万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更新造林总面积10079公顷,其中营造民有林3051公顷。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45597公顷,成林抚育面积75733公顷。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3182127公顷,其中个体承包管护面积1489524公顷。全市林场所225个,其中林场127个,经营所98个。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市5个试点局共签订林地承包和林木流转合同6623户,承包林地8万公顷。

畜牧业较快发展。全年畜牧业增加值实现62305万元,同比增长14.8% 。出栏肥猪41.6万头,下降1.4%,牛6.9万头,增长19.3%,羊15.9万只,增长23.5%,家禽1513万只,下降1.1%;肉产量7.8万吨,增长4.9%;牛奶4.5万吨,增长36.6%;禽蛋产量2.8万吨,下降1.4%。

渔业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4988吨,比上年增加515吨,增长11.5%。

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2.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4983台,小型拖拉机17582台,农用排灌机械4549台,农用水泵4175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5981吨。农村用电量4820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步伐加快。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401793万元,比上年增长16.5% 。工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9.9% ,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即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229897万元,增长16.3% 。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71896万元,增长17.8%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93897万元,增长12.3% ;集体企业增加值11759万元,增长10.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44566万元,增长19.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62531万元,增长18.9% ;重工业增加值167366万元,增长15.3% 。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3.3% ,同比提高11.9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599767万元,比上年增长 13.7%;实现利税总额52924万元,同比增加10483万元。其中126户地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0.7%,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7213万元,增长22.9%。

建筑业保持平稳。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实现89414万元,增长5%。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指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企业,不包括劳务分包企业)57个,实现利润662万元,上缴税金1116万元。完成房屋施工面积32.7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占全部的72.1%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84078万元,比上年增长 30.3% 。其中:地方投资完成377678万元,增长32.3% ,占全部投资的98.3%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214316万元,增长55.1% ,占全部投资的55.9%;民间投资119832万元,下降11.6% ,占全部投资的31.2%。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8524万元,增长3.6%;第二产业投资184914万元,增长47.1%,其中工业投资179433万元,同比增长44.5%;第三产业投资170640万元,增长20.5%。三次产业投资的比重为7.4:48.1:44.5。建设项目到位资金391072万元,增长21.4%,资金到位率为81.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752万元,房屋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5158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102.9% 。全年竣工各类房屋面积375459万平方米,竣工率58.4% 。全年建成投产项目31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84.5%。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据交通部门统计,全市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完成15521万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完成19694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保持平稳。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9321万元,同比增长4.5%。全市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已达到77.7万门,当年新增交换机容量 4.2万门,光缆线路长7830公里;城市电话用户37.1万户,下降6.5% ;乡村电话用户6.4万户,下降3%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9.5万户,增长17.1%。全市电话(固话+移动)普及率达到56部 / 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54645户,下降11.7%,其中:宽带用户47506户,增长26.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活跃。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消费品市场繁荣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8.9亿元,增长9.9%,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6亿元,增长9.1%;餐饮业零售额7.4亿元,增长12.5%。分地区看,市的零售额26.6亿元,增长9.9%;县的零售额1.4亿元,增长12.6%;县以下零售额0.9亿元,增长6.8%。

市场物价小幅上扬。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0.8% 。分类别看,呈现“二升六降”态势:食品类上涨2.6%,居住类上涨3.8%,烟酒及用品类下降2.3%、衣着类下降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2.4%、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2%。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9180万美元,增长23.6%,其中:出口总额 7358万美元,增长 25.2% ;进口总额 1822万美元,增长 17.5% ,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536万美元。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1214万美元,下降 4.5% ;外资企业出口3581万美元,增长17.9% ;私营企业出口2540万美元,增长63.9%。在进口中,国有企业进口28万美元,下降35.6% ;外资企业进口1379万美元,增长0.1%;私营企业进口415万美元,增长2.3倍 。实际利用外资986万美元,增长43.7%;国内引资25.1亿元,增长36.4%。

旅游业较快发展。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256万人次,增长 13.5% ;实现旅游收入9.4亿元,增长46% 。全市共有旅游景点98个。新建旅游项目42个,续建、改扩建旅游项目28个,总投资11704万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33504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 15.4%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29499万元,增长 11.9% ;基金收入4005万元,增长50.4% 。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地方财政支出 204477万元,增长29.5%, 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99110万元,增长32.2% 。教育、农业、基本建设、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50.6%、40.7%、100%和20.5%。

金融信贷力度加大。全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869245万元,增长1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80627万元,增长9.1%。年末货币累计净投放 123572万元。

保险业务发展平稳。全年保费收入38602万元,增长2.9% 。其中,财险保费收入4717万元,增长9.7% ;寿险保费收入33885万元,增长2% 。全年支付各类赔款3309万元,下降8.4% 。其中,财险赔款2575万元,下降7.2% ;寿险赔款734万元,下降12.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据教育部门统计,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招生1133人,在校生2855人,毕业生人数648人;成人高等学校1所,本专科招生294人,在校生953人,毕业生人数257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5所,招生3436人,在校生7823人, 毕业生人数2393人。全市普通高中13所,招生6892人,在校生19757人,毕业生人数6035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45.04%。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初中学校71所,招生13381人,在校生46405人。普通小学196所,招生9153人,在校生6409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普通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为2.84%和0.75%。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8人,在校生19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147人。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887人。其中事业单位13780人,企业单位32107人。实现科技项目 46 项。其中,省级重点科技项目15项,经费支出316万元;市级重点项目31项,经费支出167.4万元。全年共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6项,省级科学技术奖1项,市级科技成果1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8项。全年受理专利18件,授权专利10件。技术市场比较活跃。全市共签定技术合同3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 115.5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艺术馆)18个,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53.3万册,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 14.6万户,广播覆盖率为 97.2% ,电视覆盖率为98.2% 。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19个,其中市级2个,县区级17个,共存档案 16.3万卷,77051件,已开放建国前档案1595卷(件),建国后档案 98128 卷(件)。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74个,床位 4904张。其中医院 34个,床位 4482张;卫生院 14个,床位 357张。卫生技术人员5304人,其中医生 2482人,护师、护士1665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6个,卫生技术人员273人。妇幼保健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132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 14个,床位 357 张,卫生技术人员 285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2006年,我市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得铜牌1枚。参加省级运动会获得奖牌158.5枚,其中金牌35枚、银牌44枚、铜牌79.5枚。向省级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30名。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3.4亿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据环保部门统计, 2006 年,市级和县级(一县一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人员213人,各级环境监测站 4个,环境监测人员43人。自然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 18个,生态示范区 2 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7459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7.9%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个,面积 30533 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面积 426143公顷;市级自然保护区 6个,面积 117921公顷。年内建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 100% ,建设项目“三同时” 执行率为 100% 。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 25个,总投资 3081万元。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稳定。年末全市重点排放污染的工业企业90家,建成烟尘控制区 85个,总面积 123.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40个,总面积 104.4 平方公里。城市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全年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天数为 345天。城市地表水水质功能达标率为72.22% ,城市居民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总数稳定。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 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277440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0465人,下降 0.8% 。其中农业人口176068人,占总人口的 13.8% ;非农业人口 1093679人,占 85.6% ;未落户常住人口7693人,占 0.6% 。男性人口644293人,占总人口的 50.4% ;女性人口638291人,占总人口的 49.6%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5.84 ‰,人口死亡率为 5.97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0.1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职工收入持续增加。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 215805人,比上年末减少6606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55608人,减少2570人;集体单位从业人员 26383人,增加668人;其他单位从业人员 33814人,增加4704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7441元,比上年增加 1030元,增长16.1%。

年末全市林业人口72.2万人;林业在岗职工13.7万人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718元,增长14.8%。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据市百户居民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416元,比上年增长6% 。工资及补贴收入是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达到4692元,比上年增长0.7%,占家庭总收入的61.2%。经营净收入增长87.6%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135元,比上年增加344元,增长9.1% 。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5.8万人,收缴养老保险费56503万元。为企业104371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66021万元,养老金发放率为100%;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1.4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561人;实现就业再就业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4%;现有26.5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收缴医疗保险费9800万元,支出9450万元。全市共有 13.1万名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救灾、救济和低保资金到位率100%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4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17万元。

福利事业继续发展。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市收养性福利机构41所,床位860张,收养人员750人。其中,民办敬老院33所,床位412张,收养人员412人。城镇服务设施260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3个。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全市用于住宅建设的投资5370万元,竣工面积9.9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19.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1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平方米。

注: 1 、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 、本公报数据除地区生产总值(GDP)外,均不含农场系统。

3 、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