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伊春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9:00:05 来源:伊春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88次

2003年,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目标,着力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改善投融资环境,克服“非典”疫情和火灾、洪涝灾害、干旱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呈现出结构优化、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宏观经济增长步伐加快。初步核算,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95061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是近五年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18654万元、405085万元和326878万元,分别增长7.9%、11.9%和8.3%。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7250元,比上年增加786元。

经济结构得到改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4:41.4:35.2调整为23:42.6:34.4。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非国有经济不断壮大,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258521万元,增长19.3%。其中,木材精深加工增加值157089万元,北药增加值29457万元,绿色食品增加值22769万元,生态旅游增加值12138万元,畜牧业增加值3706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9.7%、19.6%、76.4%和11.7%。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2%,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解放不够,许多体制上、机制上的障碍依然束缚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小,仅占全省总投资额的1.3%,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拉动力的项目少;地方财政实力薄弱,收支矛盾比较突出;接续产业工业化程度不高,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少,管理不够规范,层次低;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大,林区职工收入较低,经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二、农业

2003年,我市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种植业与畜牧业主辅换位战略,推进农村结构调整,面对罕见的干旱、严重的洪涝、低温等多种自然灾害,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奋力自救,努力降低损失,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增长势头。

种植业结构得到优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2808公顷,同比下降3.3%,蔬菜面积12029公顷,水果面积222公顷。全市粮食、经济和饲料作物的种植比重由上年的82.1:16.8:1.1调整为82.0:17.1:0.9。绿色食品加速发展。全市已有3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3个产品获得国际有机食品组织认证。

粮食产量因灾减产。全年粮食产量38.7万吨,比上年下降14.4%。分品种看,四大粮食作物均呈下降趋势,水稻13.9万吨,下降32.2%;玉米9.5万吨,下降7%;小麦0.6万吨,下降25.5%;大豆12.4万吨,下降4.4%。

林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加大,狠抓了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管理,遏制了森林资源过度消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继续深入实施,全市木材产量143.7万立方米,更新造林面积34.6万亩,森林抚育面积55.8万亩。全市推行管护经营责任制的林场所192个,占林场所总数的88%,参加管护经营职工3.8万名,落实管护经营面积148.2万公顷。累计营造民有林60万亩,当年营造18.2万亩。实现退耕还林面积3.8万亩。

畜牧业增势强劲,所占比重提高。全年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定。渔业实现增加值2899万元,同比增长15.3%。全年水产品产量3555吨,比上年增长21.1%。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7.9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555台;小型拖拉机18219台;农用排灌机械4039台;农用水泵4490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2312吨。农村用电量4745万千瓦小时。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加强,农田旱涝保收面积1.6万公顷。

乡镇企业继续稳步发展。据乡企部门统计,全年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96375万元,增长18.8%;营业收入311962万元,增长18.5%;实缴税金8200万元,增长11.6%;实现利润总额12907万元,增长16.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全市积极实施工业立市和重点项目牵动战略,生产发展较快,效益明显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363963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工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1%,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即: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5652万元,增长10.1%。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208311万元,同比增长14.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80025万元,增长8.5%;集体企业12040万元,下降7.2%;股份制企业91238万元,增长11.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4144万元,下降3.5%。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46611万元,增长10.4%;重工业增加值109041万元,增长9.1%。全市重点考核的十种工业产品产量呈七增三降。

工业经济效益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4,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377194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利税总额34078万元,比上年增加8202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8969万元,比上年增亏57.7%。

建筑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8174万元,增长3.8%。全市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54万元;实现税金1561万元。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全年施工项目356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85个;施工房屋面积75.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5.8万平方米。亏损企业8个,比上年增加8个,亏损面为15%,比上年增加了6.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3年,我市继续开展大项目年活动,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筹措资金,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672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地方投资144394万元,增长18.6%,占全部投资的87.2%。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87762万元,下降14.5%;非国有经济投资77910万元,增长95.8%。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85345万元,增长14.9%;更新改造投资46669万元,增长20.9%;房地产开发投资31571万元,增长16%;其他投资2089万元,下降12.2%。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第三产业投资下降。第一、二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9462万元和50044万元,分别增长1.1和1倍,第三产业投资96166万元,下降11.5%。从行业看,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投资12235万元,增长1.8倍;工业投资48531万元,增长96.5%。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完成34263万元,下降45.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38573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83.6%。全年竣工各类房屋面积60.2万平方米,房屋面积竣工率72.8%。全年建成投产项目133个,其中,基本建设项目102个,更新改造项目25个,其他项目6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6%。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稳定增长。2003年,我市克服“非典”对交通运输业形成的较大冲击,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21303万元,增长8.2%,增幅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公路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增强。据交通和铁路部门统计,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13595万吨公里,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8493万人公里。全年铁路发送货物199.8万吨,运送旅客112.5万人。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据邮电部门统计,全市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已达到376646门,当年新增交换机容量9528门。光缆线路长2575公里;城市电话用户325114户,增长28.6%;乡村电话用户62156户,增长4.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9578户。无线寻呼用户93323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9.7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34757户,其中:拨号注册10992户,非注册17642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3年,随着“非典”疫情的解除,消费市场人气逐渐回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948万元(不含制造业企业自销和农业生产者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5200万元,增长5.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1748万元,增长15.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4459万元,增长6.9%;餐饮业零售额61194万元,增长8.5%;其他行业零售额1295万元,增长14.4%。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据市城调部门调查,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1%。从分类看,除食品类价格上涨外,烟酒及用品、居住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均下降。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据外经贸部门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为4408万美元,增长24.5%。其中:出口总额4054万美元,增长32.2%;进口总额354万美元,下降25.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700万美元。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146万美元,增长10.2%;外资企业出口2807万美元,增长38.2%;私营企业出口146万美元,增长3.8倍。在进口中,国有企业进口61万美元,下降60%;外资企业进口261万美元,下降17.9%;私营企业进口33万美元,增长3.8倍。实际利用外资183万美元,增长11.6%。

森林生态旅游快速发展。我市以森林生态旅游和休闲渡假游为总体定位,着力打造小兴安岭原始森林观光列车旅游精品线,使森林观光、渡假、漂流、滑雪等旅游产品成为全省优势旅游项目。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20.7万人次,增长34.1%,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增长68.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715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641万元,增长14.7%;基金收入2515万元,增长3.7%。地方财政支出123683万元,同比增长14.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21021万元,增长14.4%;基金支出2662万元,增长0.3%。

金融形势比较稳定。据金融部门统计,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76440万元,比年初增加155096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3007万元,增加2431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2028万元,增加111505万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57854万元,增加8065万元。其中,短期贷款736979万元,增加23596万元;中长期贷款190842万元,下降941万元。年末货币累计净投放153382万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据保险部门统计,全年保费收入28687万元,增长4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225万元,增长5.5%;寿险保费收入24462万元,增长49.8%。支付各类赔款5319万元,增长41.1%。其中,财产险赔款2206万元,增长12.8%;寿险赔款3113万元,增长2.7倍。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据教育部门统计,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本专科招生361人,在校生1621人;成人高等学校2所,本专科招生138人;在校生440人。高中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普通高中13所,招生6623人,在校生17009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3所,招生2462人,在校生6104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05%以下。全市初中学校88所,招生14392人,在校生61941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7%。普通小学265所,招生12218人,在校生7952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7%。普通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为2.16%和1.45%。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2人,在校生19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937人。全市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74219人次。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据人事部门统计,2003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058人。其中事业单位9722人,企业单位32336人。

科技实力增强,经费投入加大。2003年我市实施科技项目45项,其中国家重点科技项目2项,经费支出40万元;省重点科技项目14项,经费支出289.7万元,市级重点项目29项,经费支出147万元。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4项,市级科技成果28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7项。全年受理专利20件,授权专利12件。技术市场活跃。全市共签定技术合同3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34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继续健康发展。据文化、广播、卫生及体育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432018册,博物馆1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8%,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一千瓦以下电视发射和转播台14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4%。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1.6万户。全年共出版报纸30790份,其中:日报16990份,晚报8800份,广播电视报5000份。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19个,其中市级2个,县区级17个,共存档案28641卷(册),已开放各类档案14900卷(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2个,床位4706张。其中医院37个,床位4275张;卫生院17个,床位309张。卫生技术人员5367人,其中医生2392人,护师、护士1807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7个,卫生技术人员384人。妇幼保健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138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6个,床位284张,卫生技术人员302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3年,参加全国和省级运动会,共获得奖牌144枚,其中金牌45枚、银牌52枚、铜牌47枚。向省级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45名。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2000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据环保部门统计,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03人。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环境监测人员31人。自然保护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4个,生态示范区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33488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7.1%。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为30533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149514公顷;市级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53441公顷。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8个,总投资84万元。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83家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中,97%实现了达标排放。已建成烟尘控制区77个,总面积112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40个,总面积66.2平方公里。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2%,城市居民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全市人口有所下降。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303537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5263人,下降1.2%。其中农业人口186441人,占总人口的14.3%;非农业人口1117096人,占85.7%;未落户常住人口12739人,占0.97%。男性人口658083人,占总人口的50.5%;女性人口645454人,占总人口的49.5%;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35‰,人口死亡率为4.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9‰。

单位从业人员减少,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提高。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25705人,比上年末减少2016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61191人,减少9736人;集体单位从业人员30881人,减少5390人;其他单位从业人员33623人,增加13100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951元,比上年增加294元。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由于全市经济稳定增长,加上政策性调资等因素拉动,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1元,增长6.1%。农民收入增加,主要是因为绿色、特色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61元,增长4.9%。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得到加强。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4.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652人,安置就业再就业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5%。有259395名职工和88684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发放率为100%。有173956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市收养性福利机构11所,床位341张,收养人员271人。其中,民办敬老院1所,床位32张,收养人员29人。城镇服务设施166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9个。全市城镇已全部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11.3万名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救灾、救济和低保资金到位率100%。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34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80万元。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市用于住宅建设的投资2.9亿元,建成住宅44.9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17.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为全口径,即按地域原则统计。

3、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三次产业结构按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进行了调整。

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由市城调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