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伊春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8:59:24 来源:伊春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20次

伊春市统计局

2003年2月11日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二次创业,富民兴市”的战略目标,扎实工作,努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市经济增长加快,社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经济增长步伐加快。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338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增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是近五年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434万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416096万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298853万元,增长8.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464元,比上年增加528元。

经济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4:48.3:35.3调整为16.2:48.8:35。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非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60亿元,增长15.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3%,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76739万元,增长21.1%。其中,木材精深加工实现增加值134069万元,北药实现增加值16941万元,绿色食品实现增加值18849万元,生态旅游实现增加值688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5%、39.9%、32.5%和95.1%。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7%,比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性、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仍制约着全市经济发展;规模效益好、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后劲的企业还不多;地方财政实力不强,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再就业压力大等。

二、农  业

2002年,我市农业坚持以农民和林业务农职工增收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从林区大农业出发,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山特产品、畜牧水产业及药材种植,出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局面。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7023公顷,同比下降2.6%,蔬菜面积11850公顷,水果面积1212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15.4%,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绿色食品加速发展。全市已有2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3个产品获得国际有机食品组织认证。

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5.8万吨,比上年增长7.2%。分品种看,四大粮食作物呈“二增二减”趋势,水稻20.4万吨,增长9.6%;玉米10.2万吨,增长22.4%;小麦0.8万吨,下降55.6%;大豆12.9万吨,下降2.2%。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继续深入实施,全市森工系统木材产量完成136.8万立方米,更新造林面积27.3万亩,森林抚育面积98万亩,其中,透光抚育50万亩,生产抚育48万亩。全市推行管护经营责任制的林场所192个,参加管护经营职工2.4万名,落实管护经营面积189.6万公顷。累计营造民有林32万亩,当年营造7.5万亩。实现退耕还林面积5.4万亩。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加强,实现连续2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所占比重提高。全年畜牧业实现增加值38001万元,比上年增长17%。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5%,提高2.6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保持稳定。渔业实现增加值2361万元。全年水产品产量2935吨,其中养殖产量2526吨。渔业继续实施退渔还木政策,全年共退渔还木3000亩。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6.4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573台;小型拖拉机16600台;农用排灌机械5162台;农用水泵4370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167吨。农村用电量5134万千瓦小时。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加强,农田旱涝保收面积1.8万公顷。

乡镇企业在调整中发展。据乡企部门统计,全年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81101万元,增长13.5%;营业收入263220万元,增长14.1%;实缴税金7345万元,增长12.2%;实现利润总额11247万元,增长13.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全市工业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使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77565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工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成为全市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4124万元,增长12.3%;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83441万元,同比增长13.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33556万元,增长13%;集体企业15773万元,增长11.6%;股份制企业38811万元,增长2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7491万元,下降1.7%。从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55743万元,增长18.4%;重工业增加值138381万元,增长9.3%。全市重点考核的十种工业产品产量呈七增三降。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地方工业利润增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58.1,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379914万元,比上年增长6.3%;利税总额27168万元,比上年增加5406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1302万元,比上年下降22.8%。地方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实现利润4359万元,同比增利629万元。森林工业在木材产量政策性调减的情况下,仍保持增长的态势。全年森工企业实现产值254465万元,比上年增长5.9%。

建筑业发展保持稳定。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0088万元,与上年持平。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624万元;实现税金1769万元。施工项目531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56个,占全部需投标的施工工程的100%;施工房屋面积78.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1.5万平方米。亏损企业5个,比上年减少1个,亏损面为8.5%,比上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2002年,我市开展大项目年活动,多方筹措资金,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711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地方投资121776万元,增长13.4%,占全部投资的80.2%。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105791万元,增长17.4%;其他经济投资45920万元,增长3.2%。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1134万元,增长21.9%。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81536万元,增长30.8%;更新改造投资40587万元,增长0.9%;房地产开发投资27210万元,下降8.4%;其他投资2378万元,增长2.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完成62843万元,增长93.8%;农林牧渔业投资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8%;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投资4170万元,增长11.4%;工业投资32946万元,下降17.2%。

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84163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9.1%。全年竣工各类房屋面积52.4万平方米,房屋面积竣工率67.8%。全年建成投产项目65个,其中,基本建设项目47个,更新改造项目12个,其他项目6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1.3%。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12110万元,增长7.1%,增幅提高了0.6个百分点。

公路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据交通部门统计,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12883万吨公里,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8479万人公里。全市三级沙石路改造成二级水泥路72.6公里。据铁路部门统计,全年铁路发送货物218万吨,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75万人公里。

邮政和电信业完成增加值23495万元。据邮电部门统计,全市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已达到367118门,当年新增交换机容量38278门。光缆线路长1189公里;城市电话用户252763户,增长21.9%;乡村电话用户59477户,增长28.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52377户。无线寻呼用户119403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31.8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22548户,其中:拨号注册9336户,非注册13248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随着全市宏观经济增长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者信心有所增强,市场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717万元,增长7.6%。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6312万元,增长6.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0405万元,增长34.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1783万元,增长7.3%;餐饮业零售额56424万元,增长12.3%;其他行业零售额28510万元,增长2%。

市场物价小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2.6%。从分类看,烟酒及用品、居住类价格上涨,食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有所下降。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我市对外贸易有所下降。据外经贸部门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为3542万美元,下降10%。其中:出口总额3066万美元,下降2.8%;进口总额476万美元,下降39%。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590万美元。在出口中,自营企业出口1033万美元,增长41.7%;边贸企业出口2万美元,下降65%;三资企业出口2031万美元,下降16.1%。在进口中,自营企业进口145万美元,增长12.6%;边贸企业进口13万美元,增长2.5倍;三资企业进口318万美元,下降51%。实际利用外资202万美元,下降74.8%。

森林生态旅游快速发展。我市依据地缘优势开发的森林冰雪游、滑雪游、漂流等项目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90万人次,增长105%,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增长9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6337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9.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3912万元,增长18.3%;基金收入2425万元,增长39.9%。地方财政支出108447万元,同比增长34.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5792万元,增长34.9%;基金支出2655万元,增长33.8%。

货币供应量有所增长,存贷款稳步增加。据金融部门统计,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22545万元,比年初增加59194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8692万元,减少292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60523万元,增加68716万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44208万元,增加27926万元。其中,短期贷款710829万元,减少17988万元,中长期贷款188750万元,增加33641万元。年末货币累计净投放165284万元。

保险事业继续壮大。据保险部门统计,全年保费收入20333万元,增长70.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06万元,增长8.7%;寿险保费收入16327万元,增长98.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769万元,增长1.5%。其中,财产险赔款1956万元,增长0.4%;寿险赔款1152万元,增长29%,给付661万元,增长63.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据教育部门统计,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本专科招生519人,在校生1368人;成人高等学校2所,本专科招生103人;在校生587人。高中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普通高中16所,招生5182人,在校生14486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0所,招生1987人,在校生4900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初步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以下。全市初中学校88所,招生16706人,在校生67794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6%。普通小学314所,招生13848人,在校生8296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9%。普通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为5.3%和0.2%。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7人,在校生20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4558人。全市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13876人次。

科技队伍稳定增加。据人事部门统计,2002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605人。其中事业单位9440人,企业单位35165人。

科技经费投入加大,科技实力增强。2002年我市实施科技项目78项,其中国家重点科技项目1项,经费支出28万元;省重点科技项目30项,经费支出555.5万元,市级重点项目47项,经费支出136万元。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的成果。全年共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2项,市级科技成果20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3项。全年受理专利31件,授权专利10件。技术市场活跃。全市共签定技术合同3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212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据文化、广播、卫生及体育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254165册,博物馆1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8%,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一千瓦以下电视发射和转播台14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4%。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1.6万户,机顶盒用户735户。全年共出版报纸1079万份,其中:日报600万份,晚报429万份,广播电视报50万份。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19个,其中市级2个,县区级17个,共存档案17.7万卷(册),已开放各类档案14900卷(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4个,床位4240张。其中医院36个,床位3859张;卫生院14个,床位237张;疗养院1个,床位150张。卫生技术人员5478人,其中医生2335人,护师、护士1947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8个,卫生技术人员328人。妇幼保健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161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2个,床位225张,卫生技术人员204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2年,参加全国和省级运动会,共获得奖牌206枚,其中金牌46枚、银牌96枚、铜牌64枚。在青少年速滑锦标赛上,有1人打破速滑500米世界记录。向省级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44名。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1600万元,筹集体育基金80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得到重视。据环保部门统计,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14人。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环境监测人员39人。自然保护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共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2个,自然保护区14个,总面积209270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为30533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70658公顷;市级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108079公顷。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个,总投资140万元。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市255家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中,98%实现了达标排放。已建成烟尘控制区76个,总面积109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40个,总面积66.2平方公里。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66.7%,城市居民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全市人口有所下降。据公安部门统计,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318800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000人,下降0.2%。其中农业人口193631人,占总人口的14.7%;非农业人口1108557人,占84%;未落户常住人口16612人,占1.3%。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21‰,人口死亡率为4.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7‰。

从业人员总量减少,职工平均工资增加。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23481人,比上年末减少1106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70520人,减少3884人;集体单位从业人员38674人,增加3142人;其他单位从业人员14287人,减少364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341元,比上年增加144元。

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由于全市经济稳定增长,加上政策性调资、城市拆迁补偿、离退休金足额发放等因素拉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2元,增长8%。农民收入增加,主要是因为粮食增产,尤其是绿色、特色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0元,增长5%。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4.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791人,有242217名职工和87965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社会发放率为100%。有13950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市农村敬老院10所,床位279张,收养人员184人。国家办敬老院4所、民办敬老院20所,床位530张,收养人员510人,其中“三无”对象120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000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0个。全市城镇已全部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9.4万名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622.1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00.4万元,接受社会捐赠12.8万元。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市用于住宅建设的投资4.1亿元,建成住宅55.2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15.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为全口径,即按地域原则统计。

3、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