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大庆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8:23:02 来源:大庆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06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战略任务,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机遇,努力克服春旱、原油减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农业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投资对经济贡献率提高,城乡市场繁荣,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2%,达到1988年以来最高水平。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0亿元,同比增长1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48.4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工业增加值1008亿元,同比增长9.8%;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51.1亿元,同比增长14.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2%、84.6%和12.2%。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5%,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2%。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1.18%。全年商品房销售价格水平同比上涨19.2%,涨幅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商品房价格水平同比上涨20.6%,涨幅比上年低3.2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2万人,比预期目标多0.32万人。全年有1.48万名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8%,比预期目标低0.62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4年,在国家和省“一免两补”惠农政策和各项措施的推动下,全市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经济日益繁荣。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6亿元,同比增长17.0%,实现增加值40.0亿元,同比增长14.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46.7:2.5:38.2:12.6调整为2004年的40.3:1.9:51.3:6.5,五年间,农业比重下降了6.4个百分点,畜牧业比重上升了13.1个百分点。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调整结构,农业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6.3万公顷,同比增长16%,新增播种面积7.2万公顷,优质粮食种植面积达18万公顷,同比增长7.8%,青贮玉米等饲料饲草作物6.7万公顷,绿色特色和有机食品种植面积达20.7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36.8%。粮、经、饲比例由上年的60.5:34.2:5.3调整为54:33:13。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71.9万吨,同比增长34.7%。

畜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继续撑起农村经济“半壁江山”。畜牧业实现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44.5亿元、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20.1%,占农林牧渔业产值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3.9%、51.0%,同比分别提高1.2和0.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半壁江山”的良好态势。

林业生产稳定。全年实现产值1.3亿元。造林1.4万公顷,造林质量较高,森林覆盖率同比有所提高。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8.1%,水产品产量6.7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008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53亿元,同比增长9.5%。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8.8%。石油、石化大企业经济总量和效益水平全面攀升。油田公司实现工业增加值801.9亿元,同比增长3.9%,利税总额同比增长24%。石化公司和炼化公司分别实现增加值42.3亿元和2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2%和27.1%;全市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40.5%。

规模以上重点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增加值804.4亿元,同比增长4.1%,石化行业实现增加值91.5亿元,同比增长41.4%,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1.9亿元,同比增长43.9%,建材行业实现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39.9%,机械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1亿元,同比增长45.6%。

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的企业达1350家,同比增长17.4%;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40.7%;工业总产值278亿元,同比增长47.9%;工业增加值63亿元,同比增长46.5%;实现工业利税21.6亿元,同比增长42.5%,开发区对地方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较强的拉动作用。至年末,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24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实现利税14亿元。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4亿元,同比增长3.1%。全市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88.6亿元,同比增长9%;施工面积280.2万平方米。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0553.3元/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历史最高水平,投资增幅位居新一轮增长峰值,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8.2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68.8亿元,同比增长25.2%;更新改造投资40.8亿元,同比下降45.5%;其他投资14.8亿元,同比增长11.3倍;房地产开发投资13.8亿元,同比增长2.1倍。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2亿元,同比下降52%;第二产业投资195.4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工业投资187.8亿元,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投资41.6亿元,同比增长29.6%。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城乡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0亿元,同比增长20.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111.8亿元,餐饮业16.3亿元,其他行业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26.9%和13.1%;按构成分,吃的商品零售额24.6亿元,同比增长22.4%;穿的商品零售额21.7亿元,同比增长49.7%;用的商品零售额63.1亿元,同比增长21.8%;燃料类商品零售额20.6亿元,同比增长172.4%。

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2499万美元,同比增长67.9%,其中,出口7190万美元,同比增长100.2%。进口5309万美元,同比增长37.8%;利用外资有新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411万美元,同比增长31.0%。

旅游业繁荣兴旺,独特的石油文化、湿地景观、温泉等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全市旅游业总收入9.65亿元,同比增长22.2%。接待国内游客496万人,同比增长25.0%,接待海外游客8800人次,同比增长25.7%,旅游外汇收入158.2万美元,同比增长43%。

六、交通和邮电业

2004年,交通运输货运稳步发展。全年公路客运量767.9万人,同比增长6.4%,客运周转量70409.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0.4%;全年公路货运量2023.4万吨,同比增长15.8%,货运周转量49937.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4.6%;全年铁路发运货物1260万吨,同比增长0.4%,发送旅客565万人,同比增长0.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业服务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8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36亿元,同比增长8.3%。订销报刊4627万份,同比增长0.4%;发送函件1560万件,同比增长47.7%;收寄特快专递35万件,同比增长9.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0.59万户,同比增长11.8%,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9.7万户,同比增长53.0%,互联网用户达22.7万户。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54.3亿元,同比增长73.3%。其中,增值税3.53亿元,同比增长24.7%;营业税3.46亿元,同比增长30.6%;企业所得税1.58亿元,同比增长24.3%;城市维护建设税17.05亿元,同比增长51.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60.5亿元,同比增长65.5%。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84亿元,同比增长61.4%;教育事业费支出4.02亿元,同比增长11.9%;卫生经费支出2.05亿元,同比增长3%;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5.03亿元,同比增长7.32倍。地税完成税收46.1亿元,同比增长22.2%;国税完成税收310.1亿元,同比增长39.5%。

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8.6亿元,比年初增加74.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230.6亿元,储蓄存款46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7.7亿元、35.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3.1亿元,比年初减少15.1亿元。银行现金收入1557.2亿元,比年初增加21.4亿元;银行现金支出1595.1亿元,比年初增加19.9亿元。全年货币净投放37.9亿元,同比下降21.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各类学校(不含幼儿园)1054所,教职工4万人,其中,教师2.9万人。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在校大学生3.6万人。

科教兴市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共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572项,取得鉴定验收科技成果416项,其中获省级奖励27项。全市共代理专利申请513项。全市科技总投入达8900万元(市本级)。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全年共创作文化艺术作品50部(首),获省级奖励28个,国家级奖励8个。全年开展全市性群众文化活动26次,组织文化下乡、下基层演出120余次,组织参加省级以上文艺比赛6次。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全年制作广播节目12131小时;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11座。全年制作电视节目1438小时。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与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9.1%。

卫生事业得以巩固和发展。至年末,全市共有医院、门诊所、疗养院等各种医疗卫生机构157所,设有病床位915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401人。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我市体育健儿全年参加国内外比赛获得省级以上金牌150枚,银牌131枚,铜牌129枚,均比去年有大幅提高。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达标天数为353天,部分指标达到一级标准,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12%,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6.5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98%,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55.2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4.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5%,建设项目“三同时”合格执行率100%,全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2.06%。

十一、人民生活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市在岗职工总数43.2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9.0亿元,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22618元,同比增长14.8%。

据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4.3元,同比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138.2元,同比增长7.7%。扣除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2384.5元,同比增长20.4%。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日益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3平方米,同比增长0.3平方米,农村住宅砖瓦化率58.26%,同比提高0.87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262.2万人,净增人口43580人。其中,市区人口121.2万人,四县人口141.0万人。随着我市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市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全年出生人口24278人,出生率为9.33‰;死亡人口11827人,死亡率为4.55‰;自然增长率为4.79‰。全年生育符合政策率达97.90%,综合节育率达91.15%,独生子女领证率为62.25%,均比去年略有提高。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