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双鸭山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5:39:36 来源:双鸭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88次

双鸭山市统计局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生态、平安、和谐双鸭山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为总牵动力,大力推进煤电、煤化工、钢铁、绿色食品加工四大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山水生态城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生态保持和恢复的任务很重。

一、综合

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 %,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1.9个百分点,已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第二产业增加值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50.9  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3%、44.7%、32.0 %。三次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协调,比例为:28.5:41.4:30.1。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与上年比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从分类看,交通和通讯、居住、食品、娱乐教育文化平稳增长。衣着价格比上年增长0.2%,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0.1%、1.0%、0.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8.3%。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0%。

粮豆薯实播面积30.8万公顷,同比下降3.6%。全市粮、经、饲种植业结构由上年的82.6 :16.2:1.2调整到今年的78.9:20.0:1.1。

粮豆薯总产量152.8万吨,同比增长23.9 %,其中:谷物114.9万吨,同比增长43.3%;水稻27.8万吨,同比增长29.2 %;小麦0.7万吨,同比增长238.6%;玉米86.0万吨,同比增长48.2%;大豆33.2 万吨,同比下降15.2 %。

全市绿色食品种植认证个数为29个,绿色食品认证种植面积93.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6.7%。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6家。全市已形成“东北王”牌矿泉水;“乐万家”、“集紫花”牌油豆角;“绿利”、“大顶子山”牌大米;“黑蜂”牌系列蜂蜜;“宝清红”牌红小豆等知名品牌。

全年大牲畜存栏24.0万头,生猪存栏63.2万头,羊存栏49.2万只。生猪出栏133.9万头,牛出栏23.3万头,家禽出栏1102.1万只,羊出栏37.4万只,猪、牛、家禽、羊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24.0 %、37.8%、12.1%、42.4%。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8.9%,拥有农用拖拉机4.3万台,比上年增长18.6%。化肥施用量(折存量)4.4万吨。农村用电量11997 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7.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 万公顷,同比增长10.5%。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万公顷,同比增长2.7%。

全市水产养殖收获面积5533公顷,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6070吨,同比增长9.3 %。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88公顷,同比增长22.8公顷;完成幼林抚育实际面积8783公顷,同比增长29.5%。

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42.7亿元,同比增长27.8%;增加值10.0亿元,同比增长26.2%;营业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27.9%;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34.8 %;上交税金6558万元,同比增长68.4%。

三、工业、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2.8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93.1亿元,同比增长40.1 %。实现利税13.1亿元,同比增长61.6 %,其中:实现利润6.5亿元, 同比增盈3.9亿元,实现税金6.6亿元,同比增长18.0%,亏损额 3916万元,同比增长77.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6.01%,提高21.8个百分点。

从隶属关系上看:中央工业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35.1%;省属工业继续攀升。全年实现增加值15.7亿元,同比增长2.9%。地方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32.1亿元,同比增长32.8 %。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6%。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9.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3.2 %;上缴税金3594万元,增长14.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9.9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54.2 %。大项目投资占全市投资近一半。完成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双鸭山电厂三期工程完成16.1亿元、双鸭山热电工程完成11.6亿元、双鸭山建龙200万吨钢铁项目完成8.5亿元、双鸭山市沉陷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完成3.8亿元。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6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2674万元,比上年增长6.4%。2006年末,我市境内公路总里程2627 公里, 与上年相比增加181公里。铁路里程215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3193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3.0 %。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34.4万门,增长3.7 %。本地电话用户38.3万户,与上年相比增加1.3万户,增长3.5 %。移动电话用户64.8万户,与上年相比增加5.8万户,增长9.8%。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达到7.7万户,与上年相比增加0.6万户,增长8.5 %。

全年旅游总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9.0%;接待境外旅游人数4.2万人次,同比增长21.0 %。接待国内游客98万人次,同比增长19.0 %;国内旅游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19.0%,旅游创汇收入1270万美元,同比增长20.0%。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2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市的零售额实现20.6亿元,同比增长11.3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8.2亿元,同比增长10.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7亿元,同比增长17.3%;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1.3亿元,同比增长6.9 %。

七、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24997万美元,同比增长61.5%。其中:出口总值实现24441万美元,同比增长63.5 %;进口总值实现556万美元,同比增长5.7%。在全市的出口贸易中,以粮油食品、五金矿产、针纺织品、轻工产品等四类十三种产品为主。主要出口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但出口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的商品少。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6.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2.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6.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7.3%;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25.0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4.4亿元,同比增长31.7%。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9.3亿元,比年初增加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5.8亿元,比年初增加15.5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41136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766万元,同比增长21.3%;人寿险保费收入36370万元,增长19.2%。支付各类赔款5079万元,比上年增长0.3 %。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2708万元,增长8.1%;人寿险赔付金额2371万元,同比下降7.4%。

八、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事业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7 个,公共图书馆5个。中、短波转播发射台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 %。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7.9万户。全年报纸发行数量1536.5万份。

年末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9 所。普通中学129所,在校生94274 人,全市普通初中入学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3 %。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4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3 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975 张。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6337 人,其中执业医师2159人,执业助理医师444人,注册护士2191人。 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专科防治所7个,妇幼保健站11个。

2006年我市运动健儿在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20.5枚,银牌5.5枚、铜牌11.5枚,金牌数首次突破20枚。5人次破5项省青少年纪录。在全省年度各项目比赛中获得了金牌28枚、银牌24枚、铜牌25枚。新安装城市健身路径器材15套、农村健身路径器材25套,全市有体育场馆10个,体育人口达到54.3万人。

九、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实际建设占用耕地187.6公顷。受灾耕地1.7万亩。生态退耕地866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38.1亿立方米。全市自然保护工作进展顺利。自然保护区已发展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 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294.70平方公里。低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建成烟尘控制区5 个,达标面积39.16 平方公里。“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1200万元,工业废水治理设施30套;废水排放量616.9万吨;烟尘排放量2.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05.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1.2%。

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69人,与去年相比下降34.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4人,下降42.9%。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150.0万人,与上年相比下降0.2 %,其中:非农业人口93.0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2.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60.5 %,上升到  62.0%,增长1.5个百分点;农业人口57.0万人,与上年相比减少了2.3万人,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9.5 %,下降到38.0 %,下降1.5个百分点。 全市人口出生率由上年的8.62‰,下降到今年的7.97‰,下降0.6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00‰,与上年相比下降1.47个千分点。

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为14.7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425人,增长0.29%;全年共发放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1.4亿元,同比增长17.2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485元,比上年增加2306元,增长17.50 %。

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4.3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3.4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160.37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8.8 %。农民人均纯收入3530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8.3%。

2006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1万人;有11.3万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6%;有24.1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7.5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部分数据为部门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