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鹤岗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5:31:43 来源:鹤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56次

2003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力推进“五大工程”,实施“五大战略”,圆满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建设步伐继续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经济总量

2003年,全市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93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22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86亿元,增长9%。

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6.1%、41.2%、32.8%,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上升0.5%,第二产业上升0.9%,第三产业下降1.4%,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二、农业

我市农业战线全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步伐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农业增加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2897元,比上年增长44.6%。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绿色农业取得新进展。2003年全市大豆播种面积69667公顷,增长31.56%;水稻播种面积17348公顷,下降43.26%;玉米种植面积15304公顷,下降28.99%。粮食作物重点向优质、专用方向发展,高油大豆种植面积达到46667公顷,占大豆播种面积62%,水稻保留了高产、精品地块,玉米重点发展饲料及工业专用品种的种植。

绿色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为40000公顷,占总播种面积31.2%,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其中:绿色无公害水稻14000公顷,大豆18000公顷,玉米3333公顷,蔬菜2400公顷。我市有10种产品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识,5个品种和4个基地获得省级无公害食品标识和无公害种植、养殖基地。我市A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9个,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1个,无公害标识9个,为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对接奠定了基础。

林业生产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520公顷,完成年计划的103.5%,造林的成活率达91%。全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666公顷;完成幼林抚育面积3180公顷;完成抚育采伐生产4596公顷。

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我市突出发展奶牛、肉牛、羊、生猪以及特禽、特畜的养殖,促进全市农村经济主辅换位战略的实施,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畜牧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增长13.93%,畜牧产品呈现全面增长的态势。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渔业总值达4030万元,比上年增长16.1%;水产养殖面积3866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5450吨,增长11.9%。

三、工业

2003年,是我市工业快速发展的一年,通过加快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和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等有效措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得到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中省直企业实现增加值14.49亿元,增长18.0%;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6.52亿元,增长1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16.8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44亿元,重工业增加值15.36亿元,分别增长19.14%、15.5%。国有企业增加值12.34亿元,增长18.68%;非国有企业增加值4.45亿元,增长7.7%。

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37亿元,比上年增加4127万元。其中:中省直企业实现利税1.91亿元,比上年增加2144万元;地方工业实现利税1.47亿元,比上年增加1983万元。

四、建筑业

我市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全市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下降3.57%;有建筑施工资质等级以上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51户,完成施工产值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施工面积11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我市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增长3%,集体投资下降57.5%,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增长57.6%。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渠道上看,基本建设投资额10.2亿元,增长3.2%;更新改造投资2.9亿元,下降2.2%;房地产开发投资5.5亿元,增长53.2%;其它投资4.3亿元,增长24.4%。从国民经济行业看,投资主要向二、三产业倾斜,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为7.87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为15.06亿元,增长19.02%,其中:住宅投资完成5.93亿元,增长18.86%。

六、邮电通信和交通运输业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发展,现代化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82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655万元,比上年增长7.3%;电信业务量1.39亿元,增长14.3%。年末全市交换机总容量达31.9万门,比上年末增加10.2万门;年末城市电话用户数190595部,比上年增长37.3%。移动通信业规模扩大,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237202户。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货运量2258万吨,增长9.1%,其中,铁路货运量1466万吨,增长1%,公路货运量792万吨,增长28.2%。全年完成客运量32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其中,铁路全年旅客发送量56.7万人次,下降14%,公路客运量267万人次,下降2.7%;

七、国内贸易、物价

全市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4亿元,比上年增长8.6%。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1.05亿元,增长7.8%;餐饮业2.42亿元,增长16.3%。从销售地区看,市零售额19.4亿元,增长9%;县零售3亿元,增长7.2%;县以下零售额1.1亿元,增长6.8%。

价格总水平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1.7%,比上年增长1.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上升3.4%,衣着类上升0.1%,医疗保健类上升5.2%,居住类上升1.6%,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1.7%,交通和通讯工具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9%。

八、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29.1万美元(海关统计),比上年增长236.9%。其中,出口336万美元,增长101%;进口893.1万美元,增长351.8%。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5.82万美元,增长17.7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九、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3年,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进财源建设,强化财政监督和税收征缴力度,同时注意抓好财政支出的调控,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全市财政收入(全口径,含上划和基金)完成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5%。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完成3.71亿元,增长15.9%。财政支出(含基金)完成10.46亿元,增长18.9%。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06亿元,增长16.8%。

金融业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各项业务不断扩大,金融业运行比较平衡。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0.49亿元,比年初增加18.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4.06亿元,比年初增加13.0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8.89亿元,比年初增加6.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5.09亿元,比年初减少1.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1.47元,比年初增加7.64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比上年增长29.9%,现金支出增长29.1%,现金累计净投放9.4亿元,比上年少投放0.7亿元。

保险业事业快速发展。全年承保金额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6.6%。保费收入3.51亿元,比上年增长82.2%。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731万元,增长21%;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7649万元,增长61%。全年赔付金额3161.7万元,比上年增长70.5%。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金额1972万元,增长63.7%;人寿保险赔付金额709.7万元,下降9.4%。

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幼儿园达66所,在园儿童11489人。小学在校生79185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数52523人,毕业生数12537人。高中阶段教育有较大的发展。全市高中在校学生数达到21174人,比上年增加2495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数92人。高等专科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2611人,比上年增长42.6%,大专在校生数2368人,比上年增长3.8倍。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全年共演出246场。组织参加省级以上文艺赛事8次,共获42项奖励。组织举办鹤岗市“社区之光”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展演周等6项全市性大型群众活动,两县、六区组织开展文艺会演、艺术展览、秧歌展演等群众性的文化活动50余次,活跃了全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巩固。全市拥有卫生机构总数1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6个。卫生机构床位数4671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677人,全市共有执业医师1935人,执业助理医师488人,注册护士2063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比赛8项(次),共获金牌39枚,其中:亚洲比赛金牌3枚,全国比赛金牌5枚,全省比赛金牌30枚、打破3项省青少年纪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开展,群体辅导站发展到45个,早晚体育锻炼网点20个,群体辅导员队伍发展到60多人,进一步完善了体育服务体系和组织网络建设。新增设全民健身路径5套,全民健身苑1套,新建2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一步完善了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全民体育锻炼人口不断增加。成立了国民体质监测组织机构,完成了国民体质测试工作。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低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末全市人口110.6万人,比上年减少3011人。人口出生率为6.92‰,死亡率为5.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2‰。据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14元,比上年增长18.7%;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12元,增长11.6%。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116元,比上年增长7.6%。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17.5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21.1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4平方米。

十二、环境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环境保护专职人员103人,建立各级环境监测站2个。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个,总投资1105万元。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58.51%。

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加强。2003年哈啤公司投入资金1105万元建设废水处理工程,使处理后的废水中COD和氨氮等污染物明显减少;华欣纸业和鹤矿集团废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废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废水排放达标率达78.0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工业重复用水率达93.99%,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和综合利用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1.94万吨,下降7.7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238.91万吨,综合利用率为73.32%。

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达77466公顷,覆盖率为5.12%。全市已建立19个自然保护区,其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0个县级自然保护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