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鹤岗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5:31:03 来源:鹤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49次

鹤岗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力推进“五大工程”,实施“五大战略”,圆满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城市建设步伐继续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经济总量

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统计表明,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1亿元,下降0.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5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3亿元,增长12.5%。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4.8%、41.0%、34.2%,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下降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农业

我市农业战线全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步伐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全年粮食产量34.0万吨,比上年减产24.9%。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5亿元,比上年下降4.6%,实现农业增加值6.1亿元,比上年下降7.6%。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元,比上年下降30%。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绿色农业工程稳步发展。绿色农产品开发势头强劲,无公害及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为30000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23.5%,增长4%。在作物品种调整上,重点发展了工业专用玉米、高油大豆、专品种水稻生产,作物的优良品种率稳步提高。

林业生产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378公顷,完成年计划的

101%。全年完成幼林抚育实际面积5887公顷;完成抚育采伐生产4487公顷。

畜牧业快速增长,成为我市第一产业发展的亮点。今年我市突出发展奶牛、肉牛、羊、生猪以及特禽、特畜的养殖,促进了畜牧业“半壁江山”的建设。到2002年底,全市大牲畜存栏55756头,奶牛存栏8315头,黄牛存栏45925头,生猪存栏138527头,家禽存栏210.6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6.1%,50.0%,24.8%,11.6%,0.1%。全年肉类总产量2.17万吨,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达1.57万吨,增长9.1%;禽蛋产量1.23万吨,增长3.6%;牛奶产量1.96万吨,增长53.6%。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渔业总值达3174万元,比上年增长9.3%;水产养殖面积3827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5200吨,增长6.8%。

工业

2002年,是我市实施“工业富市”战略和“工业振兴工程”卓有成效的一年,通过加快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盘活存量等有效措施,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中省直企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24.6%;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增长12.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19.5%。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6亿元,重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分别增长16.1%、22.0%。国有企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30.4%;非国有企业增加值4亿元,下降1.7%。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回升。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2.3%,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中除产品销售略有下降外,其余六项指标均好于上年。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5.3%,提高0.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52.1%,提高44.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9.5%,下降1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08次,加快0.0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2%,提高0.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630元/人,增长32.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88.3%,下降2.3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税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7%。扭亏增盈成效显著,全市亏损企业亏损额3436万元,比上年减亏0.67%,其中:中省直企业实现整体扭亏,地方企业增亏54%。

建筑业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2.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具有建筑施工资质等级以上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57户,完成施工产值7.9亿元,比上年下降12.8%;施工面积1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194万平方米,增长0.4%。

固定资产投资

我市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力时机,加大更新改造力度,加快房地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态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国有投资增长12.9%,集体投资下降33.8%,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增长63%。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渠道上看,基本建设投资额9.9亿元,增长9.4%;更新改造投资3.0亿元,增长13.7%;房地产开发投资3.6亿元,增长58.6%;其它投资3.5亿元,增长20%。从国民经济行业看,投资向二、三产业倾斜,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566万元,增长214.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7.2亿元,下降13.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12.6亿元,增长42.9%,其中:住宅投资完成4.99亿元,增长21.6%。

邮电通信和交通运输业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发展,现代化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270万元,比上年增长22.2%;电信业务量1.24亿元,增长8.8%。年末全市交换机总容量达173987门,比上年末增加14000门;年末城市电话用户数138808部,比上年增长15.2%。移动通信业规模扩大,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139267户。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客运量343.8万人次,同比下降4%。其中,铁路全年旅客发送量6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公路客运量274万人次,下降6.8%;货运量全年完成2070万吨,下降18.3%,其中,铁路货运量1452万吨,增长6.7%;公路货运量618万吨,下降47.3%。

国内贸易、物价

全市消费品市场销售稳步增长,商品货源充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亿元,比上年增长8.2%。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9.5亿元,增长7.6%;餐饮业2.08亿元,增长18.7%。从销售地区看,城市的零售额20.6亿元,增长8.5%;县及县以下零售额4.2亿元,增长6.3%。商业零售网点布局日趋合理,商品市场日趋活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价格总水平略有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99.9%,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上升0.2%,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6%,衣着类上升0.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医疗保健类下降8.6%,交通和通讯工具上升2.6%,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下降0.8%,居住类上升4.2%。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64.83万美元(海关统计),比上年增长121.3%。其中,出口167.17万美元,增长29.1%;进口197.66万美元,增长460.0%。边贸4257万美元。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0.37万美元,增长335.54%。

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2年,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增收节支,严格支出管理,强化监督职能,确保财政收支正常运营。全年全市财政收入(全口径,含上划和基金)完成6.06亿元,比上年下降0.85%。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完成3.2亿元,比上年增长9.23%。全市财政支出(含基金)完成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金融业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各项业务不断扩大,金融业呈现持续发展态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1.9亿元,比年初增加10.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1亿元,比年初增加7.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2.4亿元,比年初增加4.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6.3亿元,比年初增加1.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3.8亿元,比年初增加2.4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比上年增长27.5%,现金支出增长25.59%,现金累计投放10.1亿元,比上年少投放3.1亿元。

随着居民保险意识的增强,保险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全年承保金额139.6亿元,同比增长26.8%,保费收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257万元,增长9.5%;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7058万元,增长94.8%。全年赔付金额1854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金额1205万元,增长33.1%;人寿保险赔付金额649万元,下降14.3%。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教育事业成就显著,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全市幼儿园达23所,在园儿童7587人。全市小学生在校生83837人,小学生入学率99.3%。全市初中阶段在校学生数52018人,毕业生数12882人。高中阶段教育有较大的发展。全市高中在校学生数达到18679人,比上年增加2732人。职业高中在校生数894人,毕业生数231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数101人。高等专科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1831人,大专在校生数487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全年共演出331场。组织参加省级以上文艺赛事14次,有60余件作品、100余人次获奖。组织迎“十六大”等9项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两县、六区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100余次,活跃了我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巩固,全市拥有卫生机构总数80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6个,卫生机构床位数4656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649人,全市共有执业医师1914人,执业助理医师497人,注册护士2062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开展。全年建立群众性辅导站40个,设置全民健身路径5套,审批注册2个气功组织,全市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2万人。在省十运会上,我市共获奖牌119枚,其中金牌42枚,银牌36枚,铜牌41枚,打破8项省记录,金牌总数名列全省第四,并获得“精神文明代表团”荣誉称号。

人口、人民生活

2002年,全市人口低速增长,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年末人口110.9万人,比上年减少3700人。人口出生率为8.19‰,死亡率为4.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5‰。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3元,比上年增长19.7%;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74元,比上年增长14.3%。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475元,增长1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16.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29.1平方米。

环境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新发展。年末全市环境保护专职人员150人,建立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7个,总投资7150万元,比上年增长98.1%。环境噪声达标面积21.65平方公里,达标区覆盖率58.51%。

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2002年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加大了对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华欣纸业公司投入570万元,筹建占地14公顷高效组合塘造纸废水处理工程,并采用清洁生产设备,降低能源消耗,使工业外排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大幅度削减,初步解决了排放的废水对下游农田污染。竣德矿投资1800万元,建成煤泥水处理工程,将处理的煤泥水供给电厂使用,使外排的废水得到有效的治理。2002年废水排放达标率达7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工业重复用水率达92.5%,比上年下降0.51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和综合利用力度进一步加大。2002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48.99万吨,比上年下降1.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251万吨,利用率为72%。

2002年,我市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达76685公顷,覆盖率为5.13%。全市已建立17个自然保护区,其中3个湿地自然保护区;6个原始森林及林木自然保护区;3个饮用水保护区;1个鲟鳇鱼自然保护区;1个水生物种自然保护区;3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