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鹤岗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5:30:05 来源:鹤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72次

2001年,是新世纪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力推进“五大工程”,实施“五大战略”,圆满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整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城市建设步伐继续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

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统计表明,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9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1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6亿元,增长8.7%。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7.6%、38.5%、33.9%,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下降0.5%,第二产业上升0.4%,第三产业上升0.1%,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二)农业

全市农业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积极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通过实施“绿色农业工程”和168计划,促进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7.7%。实现农业增加值6.61亿元,比上年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2872元,比上年增长6.5%。

农业喜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45.3万吨,比上年增加4.4万吨,增长10.7%。在粮食作物中,玉米、薯类、大豆产量大幅度增长,分别增长42.4%、40.3%、19.2%,水稻产量19.7万吨,下降5.7%,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绿色农业取得进展。绿色食品种植面积为25202公顷,占总播种面积20%,绿色水稻种植面积为13572公顷,绿色优质水稻产量的比重达41%,脱毒马铃薯产量达14011吨,无公害蔬菜产量为59330吨,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林业生产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723公顷,完成年计划的102%,造林的成活率达91%。全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0公顷,为年计划的120%。全年完成幼林抚育实际面积6181公顷;完成抚育采伐生产4562公顷。

畜牧业快速发展。在养殖结构调整上,紧紧抓住了畜产品价格上扬的契机,突出发展奶牛、肉牛、山绵羊、生猪以及特禽、特畜的养殖,促进了畜牧业“半壁江山”的建设。到2001年底,全市大牲畜存栏44216头,奶牛存栏5542头,黄牛存栏36799头,生猪存栏124076头,家禽存栏210.8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7.2%,22.4%,18.7%,-0.8%,10.3%。全年肉类总产量1.89万吨,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达1.44万吨,增长17.8%;禽蛋产量1.19万吨,增长18.8%;牛奶产量1.28万吨,增长15.8%。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渔业总值达3174万元,比上年增长2%;水产养殖面积3827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4870吨,增长8.2%。

(三)工业

2001年,是我市实施“工业振兴工程”初见成效的一年,通过加快地方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和新产品开发的步伐,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盘活存量等有效措施,工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中省直企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7.4%;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4.75亿元,增长1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增长10.3%。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24亿元,重工业增加值11.76亿元,分别增长24.8%、7.9%。国有企业增加值8.55亿元,增长9.5%;非国有企业增加值4.45亿元,增长11.5%。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回升。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51.9%,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中除资产负债率略有上升外,其余六项指标均好于上年。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4.6%,提高0.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92.8%,提高2.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0.97次,加快0.1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3%,提高0.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394元/人,增长20.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1%,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1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税1.16亿元,比上年增长5.9%。扭亏增盈成效显著,全市亏损企业亏损额7641万元,比上年减亏18.2%,其中:省属企业减亏19.98%,地方企业减亏12.46%。

(四)建筑业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全市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2.5%;71户资质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施工面积11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8万平方米,增长25.3%。

(五)固定资产投资

我市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力时机,加大更新改造力度,加快房地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态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国有投资增长7.8%,集体投资增长102.2%,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增长20.5%。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渠道上看,基本建设投资额9亿元,下降4%;更新改造投资2.6亿元,增长449.1%;房地产开发投资2.28亿元,增长79%;其它投资3.32亿元,下降20%。从国民经济行业看,投资向二、三产业倾斜,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180万元,增长12.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8.3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8.9亿元,增长14.7%,其中:住宅投资完成4.1亿元,增长11.75%。

(六)邮电通信和交通运输业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发展,现代化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亿元(2000年价格)。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314万元,比上年增长88.6%;电信业务量1.14亿元,增长17.5%。年末全市交换机总容量达159987门,比上年末增加26588门;年末城市电话用户数120507部,比上年增长3.6%。移动通信高速增长,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212973户,比上年增加113788户,增长114.7%。国际互联网用户数5200户,增加2248户,比上年增长77.8%。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客运量357.89万人次,同比增长2.4%。其中,铁路全年旅客发送量63.8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公路客运量294万人次,增长3.16%;货运量全年完成2534.5万吨,下降14.32%,其中,铁路货运量1360.5万吨,增长3.2%;公路货运量1174万吨,下降28.4%。

(七)国内贸易、物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货源充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6亿元,比上年增长6%。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8.14亿元,增长5%;餐饮业1.8亿元,增长17.5%。。从销售地区看,市的零售额19亿元,增长6.4%;县的零售2.8亿元,增长3.3%;县以下的零售额1.16亿元,增长5.5%。商业零售网点布局日趋合理,超市、连锁店、仓卖等各种经营业态齐全,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商品市场日趋活跃。

价格总水平降幅趋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98.9%,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上升0.8%,衣着类下降0.1%,医疗保健类下降15.7%,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1.1%,交通和通讯工具上升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6%,居住类上升4.1%。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1年,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进财源建设,强化财政监督和税收征缴力度,同时注意抓好财政支出的调控,确保了财政收入预期目标的完成,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全市财政收入(全口径,含上划和基金)完成6.12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完成3.15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全市财政支出(含基金)完成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79亿元,比上年增长28.5%。

金融业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各项业务不断扩大,运行比较平衡。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1.6亿元,比年初增加10.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3.4亿元,比年初增加8.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8.2亿元,比年初增加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4.7亿元,比年初增加9542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1.4亿元,比年初增加2.98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比上年增长13.97%,现金支出增长14.09%,现金累计净投放13.2亿元,比上年少投放39726万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承保金额110亿元,保费收入1.08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061万元,增长9%;人寿保险保费收入8758万元,增长32.7%。全年赔付金额1662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金额905万元,增长-0.5%;人寿保险付金额757万元,增长32.3%。

(九)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教育事业成就显著,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全市幼儿园达25所,在园儿童7652人。全市小学生在校生90389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99.4%。全市初中阶段在校学生数51975人,毕业生数11131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数126人。高中阶段教育有较大的发展。全市高中在校学生数达到15947人。比上年增加1771人。职业高中在校生数749人。高等教育有了突破性进展,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准成立,鹤岗人有了自己的大学。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全年共演出385场,文艺比赛获省级以上奖项50余件、80余人次,相声作品获首届全国相声大赛银屏奖,舞蹈作品获全省第二届文艺精品工程三等奖。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巩固,全市拥有卫生机构总数49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5个,卫生机构床位数4648张,增长1%。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521人,增长0.7%,其中医院、卫生院共有医生2414人,增长4.7%,护士、护师2035人,增长1.64%。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开展。全年共举办运动会32场,参赛运动员达3.86万人。在省级及省级以上运动会上共获奖牌130枚,其中金牌62枚,银牌31枚,铜牌37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

2001年,全市人口发展平稳,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出生率为10.05‰,死亡率为4.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全市年末人口111.25万人,比上年增加1029人。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0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02元,比上年增长11.6%。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567元,增长23.1%。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人均居住面积达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7%。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新发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年末全市环境保护专职人员97人,建立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9个,总投资3610万元,比上年增长428.3%。环境噪声达标面积21.65平方公里,达标区覆盖率58.51%。

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2001年对工业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加大了对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工业废水排放大户鹤岗发电厂经治理后实现零排放,华欣纸业的污水处理工程、竣德矿净化水处理工程的投入使用,使我市污水治理能力得到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73%,比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工业重复用水率达93.01%,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和综合利用力度进一步加大,2001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55.55万吨,比上年下降6.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256吨,利用率为7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2001年,我市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22.84平方公里,覆盖率为8.57%。全市已建立三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苇场乡为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元宝山、将军石山庄为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三个生态示范区:其中五道岗畜牧场、萝北县为省级生态示范区,绥滨县连生乡为市级生态示范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