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鸡西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5:27:11 来源:鸡西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02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一改两开、富民兴市”的总体思路和“突出一条主线、构建四大格局、强化五个保障、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城市”的任务和目标,抢抓有利发展机遇,狠抓政策贯彻落实,形成了“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喜人局面。宏观经济经过抗“非典”、战农业灾害,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计16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产业结构有所调整。

一、农业

2003年,我市农业战线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主产区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战胜了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3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农业增加值21.0亿元,比上年增长30.8%。粮食产量98.3万吨,比上年增长17.7%。

绿色食品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绿色食品种植基地面积230万亩,比上年增加28%。全市获绿标使用权产品达29个。全年实现绿色食品种植业产值18.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5.8%。

植树造林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088公顷,退耕还林面积6593公顷,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所占比重提高。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6.6%。畜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30.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7.1万吨,比上年增长10.9%。水产品产量3.2万吨,与上年比增长10.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6.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有效灌溉面积74.3千公顷,与上年持平。农用拖拉机3.6万台,增长4.8%。农村用电量14770万千瓦小时,增长5.6%。

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加快。据统计,全年乡镇企业实现产值97.9亿元,增长20.7%;营业收入92.7亿元,增长14.2%;增加值27.9亿元,增长15.1%;净利润6.6亿元;实缴税金0.9亿元。

二、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全市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并举,优势产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1.9亿元,增长19.9%,集体企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12.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21.3%。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9.5亿元,增长18.3%,轻工业完成3.6亿元,增长18.6%。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攀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3.0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利税总额9.6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9.2,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7.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9.5%,与上年持平;负债率90.3%,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0.78次,比上年加快0.1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9%,提高0.5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2410元/人,提高24.6%;产品销售率为92.1%,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建筑业呈较快发展势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实现利税4612万元,增长28.6%,实现利润2688万元,增长98.2%。施工工程个数422个,实施投标工程个数171个;施工房屋面积73.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9.1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我市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重点实施大项目战略,启动“百项工程”建设,推动了投资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12.4亿元,同比增长28.0%;更新改造投资7.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房地产投资1.7亿元,同比增长27.7%。

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全年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4622万元,增长12.5%,运输邮电通讯投资5.0亿元,增长98.0%。

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582个,比上年增长1倍;建成投产率94.7%,比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建公路11.14公里,改建公路99公里,火力发电3万千瓦,粮食仓库1.4亿公斤,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四、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铁路、公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增强。全年货物运输总量为3726万吨,比上年下降5.7%。其中,铁路运输总量2563万吨,比上年增长8.1%;公路运输总量1163万吨,下降26.4%。全年完成客运量3211万人,下降9.3%。其中,铁路旅客运输量204万人;公路旅客运输量3007万人。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加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5亿元,比上年增长7.3%。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随着全市宏观经济增长加快以及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6.9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城市的零售额41.2亿元,增长7.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5.7亿元,增长13.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6.1亿元,增长3.6%,餐饮业零售额9.0亿元,增长8.3%,其他行业零售额1.7亿元。农民对城镇居民的零售额3.8亿元,下降23.3%。从商品类别看,食品类零售额19.6亿元,增长4.9%,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41.7%;衣着类零售额16.1亿元,增长10.2%,所占比重为34.4%;用品类零售额10.3亿元,增长14.7%,所占比重为21.9%。市场物价略有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1,上涨1.1%。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活跃。2003年通过实施外经贸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全市外项型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30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7.6%,其中出口7369.6万美元,进口931.9万美元。边境贸易6705.5万美元。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年协议利用外资1807.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85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我市财政收支状况良好。200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不含上划收入、下同)完成6.3亿元。其中,基金收入7035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亿元,可比口径比比上年增长12.6%。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19.2亿元,增长23.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5.6亿元,增长14.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2.0亿元,增长3.7%。银行货币收入6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年末货币净投放17.6亿元,比上年增长76.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事业继续壮大。保费收入5.1亿元,比上年增长45.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906万元,增长8.5%;寿险保费收入46427万元,增长51.0%。支付各类赔款3569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2399万元,人身险赔付金额1170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2003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8%,全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率达到98%以上,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51户。

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市拥有普通高校1所,在校学生0.8万人;普通中学166所,在校学生13.8万人;小学522所,在校学生11.6万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99.6%。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全年演出61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4个,藏书35.1万册;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3座;全市共出版地方报纸535万份。

卫生事业得以巩固和发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76个,拥有床位731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395人,其中医生3519人,护师、护士295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家和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38枚,银牌35枚,铜牌42枚。全年共举办区以上运动会12次,参加的运动员达4000人。

十、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人口下降。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194.51万人(公安局统计数据)。全市人口出生率6.31‰,死亡率3.68‰,人口自然增长率2.63‰。

在岗职工人员略有减少,职工工资小幅增长。年末全市城镇在岗职工人数20.4万人,比上年下降1.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018元,比上年增长5.6%。个体从业人员14.1万人,与上年持平,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5万人,比上年增长7.9%。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3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费收缴率98%,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3.8万人,参保率97%;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1.5万人,占应参保职工的比重9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18.9万人。

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继续提高。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12元,比上年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2766元,比上年增长20%。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4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21.13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3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50所,拥有床位1485张,收养113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