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齐齐哈尔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5:22:27 来源:齐齐哈尔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830次

齐齐哈尔市统计局

2009年3月17日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十二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突出科学发展、突出和谐建设、突出改善民生,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效益良好、增长速度较快、结构协调优化、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的新局面,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一、综合

国民经济在较高平台上运行。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153.0亿元,增长22.5%;第二产业增加值231.5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281.4亿元,增长9.8%。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1.7%、37.9%和30.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272元,增长14.2%。

市场物价回稳。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成效的显现,全市市场物价走势回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4.8,比上年上涨4.8个百分点,比全省低0.8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12.1,比上年上涨12.1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取得进展。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69.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83.3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85.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5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6万人。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良好。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四个换位”战略推动我市向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上少有的良好形势。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9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0%。粮豆薯总产量769.7万吨,比上年增长43.1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豆薯总产量均创出历史新高。

畜牧业形势发展平稳。全年畜牧业总产值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6.6%。年末大牲畜存栏126.7万头,其中:黄牛及肉牛存栏72.8万头;奶牛存栏46.2万头。全年肉类总产量44.1万吨。

全年绿色食品种植面积841.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6.0%,全市14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准认证。围绕建设“生态市园林城”,推进林业机制创新,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0.4万亩,同比增长了9.0%;其中,人工造林16.5万亩,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14.0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8.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67.9亿元,增长14.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20.6亿元,增长23.6%。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2.9,提高29.5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1.2亿元,增长30.7%。实现利税总额65.3亿元,增长25.6%。其中,实现利润35.0亿元,增长30.5%,实现税金30.3亿元,增长20.5%。两大工业基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全年装备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268.3亿元,增长30.4%;食品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1.5亿元,比上年增长31.4%,两大工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3.8%。

建筑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9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75161元/人,比上年增长7.4 %。

四、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稳步推进。截止2008年末,哈大齐工业走廊7个项目区的启动面积为20平方公里,占项目区规划面积的15.6%。已开工项目150个,项目总投资额16.9亿元,已投产企业137户,实现工业总产值97.7亿元,销售收入105.9亿元,利税14.7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总量增速加快。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9.0亿元,比上年增长31.4%。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商品房销售平稳。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4.1亿元,增长57.5%,商品房销售面积154.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2.2亿元。

六、国内贸易

城乡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3亿元,增长22.3%。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活跃,热点商品和季节性商品增长较快,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36.2亿元,增长22.4 %;餐饮业消费持续走高,实现零售额19.4亿元,增长24.9%;其他行业零售额1.8亿元,下降9.0 %。分城乡看,城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6.4亿元,增长22.3%,增幅提高5.1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呈现升温势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0.9亿元,增长21.9 %,增幅提高5.5个百分点。从结构看: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全市吃的商品零售额129.1亿元,增长21.6%,占全部零售额比重50.2%;穿的商品零售额56.6亿元,增长15.5%,占全部零售额比重22.0%;用的商品零售额47.6亿元,增长35.6%,占全部零售额比重18.5%。城乡集贸市场137个。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到位资金总额65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8%。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5项,总投资额2.2亿元人民币,合同外资314万美元。进出口总额继续攀升。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817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6.4%。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铁路、公路、民航综合运输能力增强。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7499.5万吨。其中,铁路1464.4万吨;公路6035.0万吨;航空0.1万吨。客运量4865.20万人。其中,铁路1628.9万人;公路3227.0万人;航空9.3万人。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2.0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9.2亿元,邮政业务总量2.8亿元。

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加快。2008年,我市逐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加强市场整治,推进区域合作,旅游业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1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0亿元,增长23.3%。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5598人次,增长26.1 %。其中,外国人10164人次,增长6%;旅游外汇收入629万美元,增长30.2%。

九、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9.2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4亿元,增长30.2%。其中,市本级完成26.8亿元,增长29.4%;县级完成9.6亿元,增长32.7%。全市地方财政支出86.2亿元,增长20.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9.1亿元,增长22.9%。

金融信贷稳健运行。2008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9.1  亿元,比年初(下同)增长23.2%。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105.6亿元,增长11.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65.1亿元,增长26.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0.9亿元,增长18.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12.8 亿元,增长20.2%,中长期贷款余额106.0亿元,增长8.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03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21项;预计完成新产品试制项目10项;全年认定技术合同206项。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9610人,比上年增长1.0%;在校学生34980人,与上年基本持平。普通高中招收学生24986人,增长4.2%;在校学生74749人,下降2.0%。初中招收学生56532人,增长16.8%,在校学生171402人,下降2.1%,初中入学率达99.8%。小学招收学生41105人,下降0.1%;在校学生266799人,下降5.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69.9万户,增长29.4%。

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9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1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个,妇幼卫生机构17个。卫生机构床位1.3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55万人,其中,医生6700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全国比赛获得金牌46枚,银牌14枚,铜牌24枚;在省比赛获得金牌200枚,银牌182枚,铜牌188枚。群众性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器材配置逐步完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城镇为97%,农村为89%。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223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900平方公里。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预计可达2.3亿元。截至年末市区空气质量好于和达到二级的天数为320天。交通噪声为66.0分贝,区域环境噪声为53.6分贝。

“三废”污染治理逐步完善。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87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4%,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73%,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为0.082毫克/立方米。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55‰,比上年下降0.5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4.44‰,比上年下降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1‰,比上年下降0.57 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569.2万人,比上年增长0.2%。其中,农业人口364.5万人,增长0.2%,非农业人口204.7万人,增长0.2%。

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8.2元,比上年增长15.3%,人均消费支出8658.1元,增长22.3%。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192元,增长24.7%。市区居民人均建筑面积23.2平方米。随着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31.6元,增长46.5%;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7.6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43.5万人,增长0.5%;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48.2 万人,增长0.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84.0万人。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3、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指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