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齐齐哈尔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5:20:30 来源:齐齐哈尔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61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建设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之乡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全党抓企业,全民搞招商,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四个换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实现较大突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国民经济呈现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2004年,我市结构调整收效良好,国民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宽松,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有所增强。国家“一免两补”的政策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政策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宏观调控,把调控重点转移到优化投资结构上。在保持宏观层面持续向好的同时,注重区域经济协调性、城乡发展统筹性和经济结构合理性,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良性互动。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增长幅度为1984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0亿元,增长27.4%;第二产业增加值147.8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162.6亿元,增长10.7%。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23.1:36.6:40.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549元,增长13.1%。

城乡市场消费环境的改善,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加,物价呈小幅攀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6%,比上年上涨3.6%。从内部结构看,食品价格指数上涨9.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上涨1.6%,居住价格指数上涨5.6%。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5.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6.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3.1%。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初步统计,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6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7%。其中,城镇从业人员92万人,增长13.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5.5%,同比提高25.2个点,实现利税总额13.25亿元,增长123.8%。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性、结构性、生态性矛盾突出;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生态环境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

二、农业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全市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主线,以推进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实施种植业与畜牧业“主辅换位”,向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63.8亿元,比上年增长44.1%,粮豆薯总产量为415.7万吨,比上年增长122.6%。

全市按照绿色标准落实种植业绿色食品基地达595万亩,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绿色食品监控面积达137.6万亩,比上年增长9.3%。落实种植业绿色食品基地95个。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落实绿色食品开发品种18个,以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拳头产品把千家万户的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紧密连接在一起,有效地推动了我市粗放型传统产业向集约型现代化农业转变。

植树造林步伐加快。全市完成造林面积3.7万公顷,退耕还林面积2.5万公顷。

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畜牧业产值达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年末大牲畜存栏130.6万头,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奶牛存栏27.6万头,增长22.5%。全年肉类总产量42.7万吨,增长19.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4年,全市工业领域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与效益同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9.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7%。从企业控股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38.15亿元,增长16.0%。从企业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16亿元,增长19.3%;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44.65亿元,增长23.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3.35亿元,增长29.6%。从企业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0.04亿元,增长19.9%;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9.79亿元,增长22.3%。支柱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工业、重化工业、食品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20.18亿元、9.15亿元和14.76亿元,分别增长29.5%、6.3%和33.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3.7%、15.3%和24.7%。三大支柱产业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17.9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1.27亿元,增长25.0%。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0.88亿元。

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攀升。规模以上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8.14%,比上年提高14.4个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6.0%。

建筑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7.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0万平方米,下降12.8%;全员劳动生产率55359元/人,增长25.4%。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齐市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推进大项目战略,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预期目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4.8亿元,增长16.4%;更新改造投资13.4亿元,增长2.0%;房地产开发投资22.6亿元,增长25.6%;其他投资4.0亿元,下降0.5%。

投资结构进一步完善。农林牧渔投资4.1亿元,比上年增长412.5%;工业投资19.6亿元,增长24.8%,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8.5亿元,增长16.4%。

北满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特殊钢大锻件、第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热加工技术改造、黑化集团有限公司碳酸二乙酯、第一机床集团公司数控机床产业化、二机床集团公司大重型落地铣镗加工中心、第一中学扩建工程、疾病控制中心、第一医院急诊楼等项目的实施建设,进一步推动了我市经济和卫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1亿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1.9亿元,增长9.8%;餐饮市场消费环境日趋完善,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1亿元,增长11.3%,增幅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他行业零售额2.1亿元,下降3.2%。分城乡看,城市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5.8亿元,增长10.3%,增幅提高1.7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呈现升温势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8.3亿元,增长8.5%,增幅提高1.8个百分点。从结构看: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全市吃的商品零售额69.7亿元,增长9.9%,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48.4%,穿的商品零售额27.1亿元,增长2.3%,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18.8%,用的商品零售额32.0亿元,增长15.9%,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22.2%。城乡集市贸易市场186个。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稳步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拓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1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8项,项目总投资4.0亿元。

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771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出口总额4920.8万美元,增长41.9%;进口总额2793.9万美元,下降8.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综合运输能力增强,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09.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11%。其中,铁路196.5亿吨公里,增长3.1%;公路12.8亿吨公里,增长2.4%;航空0.06亿吨公里,增长50%。旅客周转量完成57.97亿人公里,增长6.1%。其中,铁路45.2亿人公里,增长7.9%;公路12.4亿人公里,与上年持平;航空0.37亿人公里,增长8.8%。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全年发送函件1007万件,特快专递34万件。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12.2万门,增长3.9%。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13.6万户,增长20.2%。移动电话用户116万户,增长18.4%。互联网用户达19.9万户,增长22.8%。电话普及率为18.8%,提高3个百分点。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100%。

在生态旅游之乡、中国魅力城市品牌的引领下,我市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2%;国内旅游收入21.2亿元,增长12.1%。全年境外入境人数6010人次,增长21.6%。其中,外国人4801人次,增长34.7%;旅游外汇收入247万美元,增长12.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可比口径,下同)。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4亿元,增长32.6%。其中,市本级完成13.2亿元,增长36.6%;县级完成4.2亿元,增长21.5%。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2.4亿元,增长30.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9亿元,增长30.2%。

金融业稳健协调运行,存贷款稳步增加。年末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9亿元,比年初增长2.5%。其中,企业存款67.3亿元,增长5.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83.2亿元,增长0.8%。各项贷款余额356.7亿元,比年初增长3.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13.4亿元,下降1.1%;从短期贷款结构看,农业贷款增势强劲,工业、商业贷款相对乏力,农业贷款21.9亿元,增长46.7%,工业贷款70.9亿元,下降0.7%,商业贷款81.9亿元,下降7.7%。中长期贷款余额121.9亿元,增长11.0%。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全年承担各类保险金额1654.4亿元,比上年增长58.8%。保费收入8.8亿元,增长26.1%。其中,财产险2.0亿元,增长12.7%;寿险6.5亿元,增长31.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0.3亿元,增长10.9%。全年保险赔款1.8亿元,增长44.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46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16项;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11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98项。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8939人,比上年增长24.8%;在校学生32707人,增长30.2%。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1696人,下降39.9%;在校学生7372人,下降15.3%。普通高中招收学生24973人,增长3.6%;在校学生69229人,增长8.1%。初中招收学生41897人,下降47.9%;在校学生261197人,下降21.8%,初中入学率达99.0%。小学招收学生48285人,下降8.9%;在校学生306211人,增长1.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4年,齐市加快广播、电视等传媒产业的发展,挖掘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23.7万户,增长3.0%。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卫生资源,推动市级重点医院向多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5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9个,妇幼卫生机构16个。卫生机构床位1.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7万人,其中,医生700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取得新成就。全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内比赛获得金牌49枚,银牌29枚,铜牌39枚;在省内比赛获得金牌174枚,银牌113枚,铜牌80枚。群众性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器材配置逐步完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城镇为96%,农村为87%。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收效显著,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4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959.98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900平方公里。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预计可达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截至年末市区空气质量好于和达到二级的天数为321天,比上年增加11天。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40个,总面积达103.05平方公里。交通噪声为67.6分贝,区域环境噪声为52.5分贝。

“三废”污染治理逐步完善。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100%,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为0.172毫克/立方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43‰,比上年下降0.3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3.83‰,比上年下降0.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比上年提高0.39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552万人,比上年增长2.0%。其中,农业人口357.4万人,增长2.6%,非农业人口194.6万人,增长0.8%。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73.26元,比上年增长10.4%。由于农产品价格的回升和“一免两补”政策的落实,虽遭遇自然灾害,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仍实现大幅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977.2元,比上年增长80.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83.2亿元,比年初增长0.8%。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824元,增长9.4%。城市居民人均建筑面积20.5平方米,增长5.1%。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0.7平方米,增长0.6%。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就业再就业取得进展。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46.69万人,比上年增长6.2%;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47.94万人,下降6.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51.9万人,增长12.6%。全市共有各级职业介绍所211个,全年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就业再就业人员14.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