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黑龙江

哈尔滨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05 15:14:59 来源:哈尔滨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517次

哈尔滨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

2008年1月30日

2007年,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构建“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的步伐扎实稳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7.7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02.6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86.6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41.6%和51.6%。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9:36.8:48.3调整为14.3:37:4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68元,比上年增长12.8%,按现行汇率折算达到3393美元。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可比口径,下同),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2亿元,增长19.1%。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32.4亿元,增长24.7%。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全年完成投资1030.6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7.9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6.3亿元,增长30.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46.4亿元,增长26.8%。

民间投资比重继续扩大。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6.8亿元,比上年增长31.6%,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2.2%提高到54%。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61.1亿元,比上年增长30.2%。

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在建项目中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大项目261个,共完成投资425.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3%。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1924个,施工项目2337个,竣工项目192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82.5%。当年新增固定资产77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4.8%。

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3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农业产值272.9亿元,增长5.5%;林业产值20.4亿元,增长7.2%;畜牧业产值266亿元,增长7.3%;渔业产值11.6亿元,增长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8亿元,增长8%。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97.5亿公斤,是我市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甜菜产量2.3万吨,下降31.3%;蔬菜产量194.7万吨,下降2.9%。

畜牧业生产规模化养殖稳步推进。全市牧业小区发展到530个,畜产养殖专业户10.7万户。至年末,全市奶牛存栏41.6万头,比上年增长13.7%。全年肉类总产量62.6万吨,下降13%;奶类产量120.3万吨,增长12.9%;禽蛋产量27.8万吨,下降9.1%。水产品产量10.1万吨,增长3.3%。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至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4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7%;化肥投入(折纯)36.5万吨,增长13.8%;农村用电量12.1亿千瓦时,增长3.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460公顷,节水灌溉面积3870公顷。

“绿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市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证面积(含山产品和水产品面积)2967.98万亩,比上年增长48%,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1273个,绿色食品标志181个,有机食品标志121个。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72.8亿元,增长16.7%。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71.9亿元,增长20%;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00.8亿元,增长13.9%。

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77.6亿元,增长7.5%,新产品产值率为18.9%。

优势产业快速增长。机械工业实现增加值1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医药工业实现增加值31.4亿元,增长19.3%;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111.7亿元,增长22.7%;石化工业实现增加值57.5亿元,增长19.6%。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4.2%。

水泥、发电设备、乳制品、水轮发电机组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水泥 万吨 631.3 18.8

电站锅炉 蒸发量吨 86167 16.9

水轮发电机组 万千瓦 603 68.6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47 14

卷烟 万支 4235000 3.9

发电设备 万千瓦 3125.7 15.6

铝材 万吨 7.6 8

家具 万件 90.7 17.7

乳制品 万吨 55.5 18.9

钢材 万吨 64.8 8

软饮料 万吨 91.4 33.3

化学原料药 吨 4982.5 21.8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至年末,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2.7,比上年提高21.5点;实现利润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7.9%;实现税金76亿元,增长2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4%。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49.5亿元。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4.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09133元/人。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扩大。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市的零售额908.4亿元,增长16%;县的零售额54.2亿元,增长15.1%;县以下零售额73.4亿元,增长12.6%。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1.1%,汽车类增长23%,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4.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2%,化妆品类增长33.2%,金银珠宝类增长41.8%,日用品类增长2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4.5%,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8.3%,家具类下降0.8%。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90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34个,消费品市场249个。全市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40个,成交额320亿元;超10亿元的8个,成交额229亿元。

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较快。全年连锁商店商品零售额5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在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百货商店零售额79.4亿元,增长24.4%;超级市场零售额35.2亿元,增长40.2%;专业专卖店零售额59.9亿元,增长24.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餐饮业零售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0753.6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铁路1388万吨,增长1.1%;公路9007万吨,增长4.8%;水路357万吨,增长4.4%;民航1.6万吨,增长3.9%。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总量992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3%。其中,铁路3315万人次,增长8.1%;公路6384万人次,增长17.5%。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进出港旅客44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2%。航空货邮吞吐量5.25万吨,增长16.7%。

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9亿元,增长1.5%;电信业务总量125.5亿元,增长9.8%。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374.7万门,增长1.1%。固定电话用户235.7万户,下降7.2%,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68.5万户,下降5.3%。移动电话用户460万户,增长22.3%。互联网用户109.9万户,增长3.2%。宽带接入户82.12万户,增长18.5%。

金融、保险和证券

金融业运行平稳。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39.5亿元,比年初增加298.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84.5亿元,增加19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1007.6亿元,增加63.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228.8亿元,增加151.8亿元。全年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08.5亿元,比年初增加31.8亿元。全市个人消费贷款年末余额155.9亿元,比年初增加28.9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货币净回笼170.7亿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保险机构8家,全年保费收入36.9亿元,比上年下降3.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4亿元,增长13.5%;人身险保费收入28.5亿元,下降7.8%。保险赔款和给付25.4亿元,增长88.1%。

证券市场交易活跃。至年末,全市共有证券经营机构27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各类证券成交额1711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倍,其中股票交易额12885.3亿元,增长6.8倍。全市各证券经营机构中的开户数为89.7万户,比上年增加38万户。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2%。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502.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98.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74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

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发展较快。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5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国内旅游者2491万人次,增长14.9%;入境旅游者27万人次,增长13.7%。旅游业务总收入204.4亿元,增长18.9%。其中,国内旅游业务收入192.8亿元,增长19.5%;国际旅游创汇1.5亿美元,增长14.8%。至年末,全市星级宾馆95家,旅行社203家。

市场价格

消费价格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9%,衣着类上涨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居住类上涨6.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5.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在全市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2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81.4亿元,增长12.6%;集体经济实现增加值5.9亿元,增长8.2%;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增加值260.7亿元,增长19%;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实现增加值119.1亿元,增长16.1%。

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至年末,全市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22.38万户,比上年增长12.7%,从业人员41.91万人,增长5.8%;私营企业5.04万户,增长37.1%,从业人员46.39万人,增长17.9%。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重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2007年,共有28户企业被国家批准实施政策性破产,对25户改制企业近10亿元国有资产进行了处置。完成国有企业债务回购额15亿元。启动市属44户企业的二次整体改制重组工作。我市在东三省率先全面完成企办学校的分离移交工作,全市112所企办学校全部移交,1.1万名企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全市厂办大集体改制试点工作顺利启动。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市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116.5万人,比上年增加16.8万人,参保率88.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职工136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全市共有186.5万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上年增加13.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7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作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城市,全市还有38.4万非从业居民参加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337.1万人,参合率94.1%。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32.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出口总值18.66亿美元,增长39.6%;进口总值14.23亿美元,下降1.2%。

全年市属外贸企业完成进出口总值2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出口总值16.5亿美元,增长42%;进口总值13.3亿美元,增长1.4%。在外贸进出口总值中,国有企业完成12.57亿美元,增长5.4%;民营企业完成9.43亿美元,增长65.4%;外商投资企业完成7.8亿美元,增长8.3%。全年机电产品出口总值5.61亿美元,增长6.2%,占市属外贸企业出口总值的34%。至年末,市属外贸企业出口已扩大到149个国家和地区。

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规模有所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4.44亿美元,增长19.6%。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4个,总投资9.83亿美元,协议外资金额4.43亿美元,增长2.7%。全年新批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7个,总投资9.3亿美元,协议外资金额4.06亿美元;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9个,总投资8.72亿美元,协议外资金额3.71亿美元。

引进内资

引进内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内资项目419个,比上年增长38.3%;协议引进内资786.5亿元,增长62.8%;实际到位资金210.2亿元,增长35.4%,其中省外资金177.8亿元,增长33.2%。

国际技术劳务合作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新办境外企业(机构)14个。境外非贸易性企业总投资1.07亿美元。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9.28亿美元,派出劳务人员664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国家级开发区

开发区经济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257.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8.7%。实现税收39.4亿元,增长24.7%。完成工业总产值951亿元,增长16.8%。项目质量和招商引资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合同外资额3.3亿美元,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增长18.1%。全年新批千万美元以上项目8个。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现有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机构130个,累计建成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从事科研活动人员4.2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4万人。全年用于科研活动的经费支出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28.8亿元,增长12.1%,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38%。受理专利申请4293件,增长14.8%;授权专利2282件,增长23.6%。签订技术合同1812项,增长36.1%;合同成交额33.3亿元,增长1.4倍。

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至年末,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0所,招生1.37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在学研究生4.25万人,比上年增长7%,毕业生1.09万人,增长28.2%。普通高校48所,共招收学生12.91万人,增长9.8%,在校学生41.59万人,增长8.5%。成人高校15所,共招收学生1.01万人,增长12.2%,在校学生2.4万人,增长4.3%。中等专业学校28所,在校学生4.93万人,增长1.1%。普通高中141所,在校学生14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初中478所,在校学生34.3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65%。至年末,全市共有小学2244所,在校学生48.9万人,比上年减少0.8万人,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8%。特殊教育学校招生354人,在校学生247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5万人。

文化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市属,下同)17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48个,文化馆21个,公共图书馆18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21个。市直属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共演出1966场,观众166万人次。群众性文艺演出1000余场,观众400余万人次。市直属文艺创作团体创作文艺作品8篇(件、幅),获国家级奖6项,获省级奖41项。至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92.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4万户。哈尔滨电视台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17750小时;哈尔滨广播电台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58246小时。全国有22个省、市卫星电视节目进入哈尔滨有线电视网播放。年末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8.44%,广播综合覆盖率99.48%。

卫生

城乡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农村卫生室)39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72个,门诊部(所)1048所(含个体诊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24所,妇幼保健机构21所。卫生机构床位数3.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万人,注册护士1.4万人。农村卫生院195个,床位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5万人。

体育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就。成功举办了4项国际比赛和38项国内各级各类比赛。至年末,哈尔滨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得金牌16枚、银牌13枚、铜牌10枚,参加全国比赛获金牌57枚、银牌56枚、铜牌45枚,共打破3项全国纪录。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年开展各类全民健身及体育竞赛活动达1000余次,县级以上群众性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参加人数超过300万人次。新增50个社区全民健身休闲广场,配置各类健身器材1625件,拥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4132名。

社会福利与救助

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进程稳步推进。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收养性单位299家,床位17359张,其中社会投资办养老机构115家,床位4941张,共收养孤、老、残、幼12632人。至年末,有20.1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1.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市2.8万重点优抚对象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

四、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987.4万人,比上年增加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75.5万人,增加2.8万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476.9万人,增加3.7万人;男性人口499.3万人,增加2.9万人。

劳动就业

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年末城镇就业人数(含非正规就业)234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全年共安置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2.03万人。年末全市登记失业人数7.65万人,比上年减少0.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共有11.04万人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77个,全年为22.5万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职业介绍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0.81亿元小额担保贷款,3260人实现自主创业。

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据抽样调查测算,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2元,比上年增长13.7%,人均消费支出9294元,增长9.1%。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5068.6元,增长15.1%,人均生活费支出2888.9元,增长15.8%。

居民储蓄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略有减少。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41.1亿元,比年初减少22.7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34.6亿元,减少32.8亿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6.5亿元,增加10.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6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居住

城乡居民居住水平继续提高。至年末,市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8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3平方米,增加0.3平方米。农村砖瓦化钢木结构住房比重81.3%,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五、城市建设与公用事业

城市综合整治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惠民利民工程,年内拆除居民庭院内自行车棚、煤??棚及各类违章私建房屋1850处,共38656平方米。实施了512个旧有居民庭院、54个社区休闲健身区的改造建设,以及26座桥下空间环境综合整治和121条背街背巷照明改造。实施了安红街区特色景观工程,哈大出城口综合改造,极乐寺周边环境改造和文府、文教广场、友协大街周边等建筑立面整饰工程。实施了南直立交桥、融府大厦、友谊宫楼体亮化工程及“迎三节”灯饰亮化工程,共维修、新建各类灯饰设施主干街路68条,重要广场、景区、冰雕雪景147处,楼体570栋,灯饰小品637个。

道路建设

城市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年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81.9亿元。启动了道外二十道街跨松花江大桥、三环路哈阿立交桥、何家沟综合整治等城建大项目,推进了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沿江景区升级改造等景观工程建设,实施了哈阿路、抚顺街—民安街—民众街、齿轮路、保健路、通乡街等路桥重点工程,建设了北环路、安国街、安升街等17条达标街路,对安化街、南平街、公浴街等23条破损道路和土路、背街背巷进行修缮和改造,新建林机小区、南直路2座人行天桥。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公交编码线路达179条,比上年增加38条,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646.9公里。公交车运营车辆4705辆,其中空调大巴121辆。全年新增公交车辆338辆,更新公交车辆455辆。公共交通客运量9.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6.7%。

公用事业

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体系得到加强。市区新增集中供热能力513兆瓦,集中供热面积10146万平方米,增长15.4%,集中供热普及率6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城市用电91.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其中,城市居民生活用电16.4亿千瓦时,下降9.4%;工业用电44.5亿千瓦时,增长3.3%。城市居民人均用电量345千瓦时,比上年减少38千瓦时。年末煤气供气管道总长度1967.7公里,天然气供气管道总长度170.1公里,本年新建天然气干线11.8公里。城市管道燃气家庭用户93.9万户,其中天然气用户4.2万户。

六、环境保护和治理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824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4.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至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5.29万公顷,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保护区面积5.26万公顷。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3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

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18个,环境监测人员214人。拆除市区大烟囱106个,停用、拆除小锅炉222台,治理大气污染源560个。市区空气质量好于和达到二级的天数为306天,比上年增加2天。实测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48毫克/立方米,降尘年平均值为16.48吨/平方公里.月。治理超标噪声源450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9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8分贝。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50.52%和8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7%。

城市绿化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市区新建公共绿地面积130万平方米。植树200万株,栽花铺草168万平方米。至年末,建成区绿地面积90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00万平方米。

注:

1、本公报中的年度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分组、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组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